第32頁
當然,中國讀者對發生在美國讀者閱讀聯想中的一切大可置若罔聞。因為只要閱讀展開,在或“是”或“非”那兩顆釘子上懸掛著的,已是中國某鄉鎮某小公司某小股東某小職員的尋常悲歡。
並且,尤其對於那種悲憫的樂觀主義者而言,“簡單”除去本身即一種商業策略,它同時也是當代平民情感軟肋。以“似非而是”主旨而言,它剛好契合了很多中國百姓的哲學經驗——“以不變應萬變”確實在很多時候是因為無奈,不過,正是這無奈提示如下事實:對於平民百姓而言,那些祖輩相傳的核心的價值觀萬萬不敢說變就變,說扔就扔。
說到動情處,肯特·基思的語調像極了一位平民導師:“似非而是的戒律並不關注流行的成功符號,諸如財富、權力和名望。相反,戒律關注意義——這些意義你可以從愛他人、行善事、為人坦誠、志向遠大、為無名小卒奮鬥、建設、幫助他人和將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世界中獲得”……如此訓誡道理老套,但態度誠懇。對於日夜在擠壓中求溫飽的當代都市人而言,它就像所謂“心靈桑拿”,可實際上,有意無意之間,它將“臭汗”巧妙省略。
豐富、令人感動的無聊
李洱 《破鏡而出》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柔軟而有穿透力
李洱小說里充斥著豐富的無聊感——最開始,我不很明白,李洱何以能將那種“無聊”寫得那麼令人感動,後來,我發現,所謂“感動”,不過是我自己在其中找到一種認同而已——它或許不過是一個藉口:一個讓我自己繼續無聊、快樂下去的藉口。
我傾向於將李洱的小說定義為“知識者”小說。我的意見是,這類小說中所有形而下細節,統統具有儘管不夠清晰卻始終隱約閃爍的精神指向——一一落實、猜測直至虛構那些“指向”,也便成為閱讀李洱小說的最大樂趣:《二馬路上的天使》中的杜蓓真的將整容手術做到肚臍眼上了嗎?如此細節是在暗喻學術評價體系的抓狂抑或錯亂?《導師死了》中的導師吳之剛到底是否罹患肝癌?他的墜樓是畏懼肌體之無聊?抑或體制之無聊?我找不到答案。可我知道,有答案。
到目前為止,李洱小說除《花腔》外,敘述語言大都平實流暢。對此,我始終滿腹狐疑。儘管極力掩飾、遮蔽、敘述口吻極盡平緩、漠然、無聊、庸常,可作者內心的狡黠、乖張、乃至思想風頭的暴戾等等依舊蛛絲馬跡,暗香浮動。
在《破鏡而出》中,作者借“我”之口說:“我現在已經習慣於用平靜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儘量不讓它有什麼反諷色彩(P6)”……如你所知,我依舊感覺如此告白本身屬於此地無銀三百兩。難道你反諷得還少?
關於李洱,我只讀過三部小說。不知何故,作者分別兩次將自己灕江版、文聯版的小說集命名為“遺忘”?李洱究竟要“遺忘”什麼?我在閱讀中發現,李洱本人最喜歡的顏色或許正是他在《破鏡而出》中提到的所謂“鴿灰色”?因為鴿灰色是“一種柔軟而有穿透力的色澤”(P2)?並且,它像極了作者本人性格?
指甲很乾淨,很蒼白
李松樟 《憤怒的蝴蝶》 廣東人民出版社
指甲很乾淨,很蒼白
該書的副題為“一個唯美主義者的詩意隨筆”。該書整體裝禎設計極端“唯美”,與此副題暗合。
在覆蓋面越來越廣大的時尚文化消費中,我們不難看見“憤怒”,更不難看見汲汲功名的“喘息”或志得意滿的“哈欠”,唯獨“優美”蹤影難覓。而李松樟筆下的“優美”甚至根本無關風花雪月……而人情世心卻一再成為他筆下關照、記錄的對象。
書中有短文《安魂曲》。文中記敘作者回家途中見到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被軋死的小男孩“一隻手從蓋在身上棉被裡伸出來,指甲很乾淨,很蒼白,不知誰為他蓋上的棉被,很破爛,但可以隔開人世的寒冷。”
回到家,正在彈鋼琴的女兒覺得父親奇怪:“爸爸怎麼啦?”爸爸說:“好女兒,再彈一遍這個曲子,給一個和你一樣可愛的小男孩,還有他的父親和母親……”
“指甲很乾淨,很蒼白”……這個簡單的句子也是在寫我們大家?
肢解王小波
李銀河 《王小波畫傳》 湖南文藝出版社
以前,現在,了解
本書編輯的潛意識,其實就是要給王小波出一本寫真集。
在諸多王小波出版物中,這個想法及其實踐奇怪而外,也將一個王小波肢解成兩個王小波:一個學者的、作家的、孤獨的王小波,一個流行的、誇張的、喧譁的王小波。
固然,解讀王小波因此多了一條“寫真”的路徑,可沿著這樣路徑所抵達的,已不再是那個所謂思想的迷宮,而是一個皮相的櫥窗。它更像一出滑稽蹩腳的活報劇——已死的王小波果然可憐。
作為以前的妻子,李以前了解王?現在了解王?
遊戲文學
李愚赫 《退魔錄》 東方出版社
並且,尤其對於那種悲憫的樂觀主義者而言,“簡單”除去本身即一種商業策略,它同時也是當代平民情感軟肋。以“似非而是”主旨而言,它剛好契合了很多中國百姓的哲學經驗——“以不變應萬變”確實在很多時候是因為無奈,不過,正是這無奈提示如下事實:對於平民百姓而言,那些祖輩相傳的核心的價值觀萬萬不敢說變就變,說扔就扔。
說到動情處,肯特·基思的語調像極了一位平民導師:“似非而是的戒律並不關注流行的成功符號,諸如財富、權力和名望。相反,戒律關注意義——這些意義你可以從愛他人、行善事、為人坦誠、志向遠大、為無名小卒奮鬥、建設、幫助他人和將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世界中獲得”……如此訓誡道理老套,但態度誠懇。對於日夜在擠壓中求溫飽的當代都市人而言,它就像所謂“心靈桑拿”,可實際上,有意無意之間,它將“臭汗”巧妙省略。
豐富、令人感動的無聊
李洱 《破鏡而出》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柔軟而有穿透力
李洱小說里充斥著豐富的無聊感——最開始,我不很明白,李洱何以能將那種“無聊”寫得那麼令人感動,後來,我發現,所謂“感動”,不過是我自己在其中找到一種認同而已——它或許不過是一個藉口:一個讓我自己繼續無聊、快樂下去的藉口。
我傾向於將李洱的小說定義為“知識者”小說。我的意見是,這類小說中所有形而下細節,統統具有儘管不夠清晰卻始終隱約閃爍的精神指向——一一落實、猜測直至虛構那些“指向”,也便成為閱讀李洱小說的最大樂趣:《二馬路上的天使》中的杜蓓真的將整容手術做到肚臍眼上了嗎?如此細節是在暗喻學術評價體系的抓狂抑或錯亂?《導師死了》中的導師吳之剛到底是否罹患肝癌?他的墜樓是畏懼肌體之無聊?抑或體制之無聊?我找不到答案。可我知道,有答案。
到目前為止,李洱小說除《花腔》外,敘述語言大都平實流暢。對此,我始終滿腹狐疑。儘管極力掩飾、遮蔽、敘述口吻極盡平緩、漠然、無聊、庸常,可作者內心的狡黠、乖張、乃至思想風頭的暴戾等等依舊蛛絲馬跡,暗香浮動。
在《破鏡而出》中,作者借“我”之口說:“我現在已經習慣於用平靜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儘量不讓它有什麼反諷色彩(P6)”……如你所知,我依舊感覺如此告白本身屬於此地無銀三百兩。難道你反諷得還少?
關於李洱,我只讀過三部小說。不知何故,作者分別兩次將自己灕江版、文聯版的小說集命名為“遺忘”?李洱究竟要“遺忘”什麼?我在閱讀中發現,李洱本人最喜歡的顏色或許正是他在《破鏡而出》中提到的所謂“鴿灰色”?因為鴿灰色是“一種柔軟而有穿透力的色澤”(P2)?並且,它像極了作者本人性格?
指甲很乾淨,很蒼白
李松樟 《憤怒的蝴蝶》 廣東人民出版社
指甲很乾淨,很蒼白
該書的副題為“一個唯美主義者的詩意隨筆”。該書整體裝禎設計極端“唯美”,與此副題暗合。
在覆蓋面越來越廣大的時尚文化消費中,我們不難看見“憤怒”,更不難看見汲汲功名的“喘息”或志得意滿的“哈欠”,唯獨“優美”蹤影難覓。而李松樟筆下的“優美”甚至根本無關風花雪月……而人情世心卻一再成為他筆下關照、記錄的對象。
書中有短文《安魂曲》。文中記敘作者回家途中見到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被軋死的小男孩“一隻手從蓋在身上棉被裡伸出來,指甲很乾淨,很蒼白,不知誰為他蓋上的棉被,很破爛,但可以隔開人世的寒冷。”
回到家,正在彈鋼琴的女兒覺得父親奇怪:“爸爸怎麼啦?”爸爸說:“好女兒,再彈一遍這個曲子,給一個和你一樣可愛的小男孩,還有他的父親和母親……”
“指甲很乾淨,很蒼白”……這個簡單的句子也是在寫我們大家?
肢解王小波
李銀河 《王小波畫傳》 湖南文藝出版社
以前,現在,了解
本書編輯的潛意識,其實就是要給王小波出一本寫真集。
在諸多王小波出版物中,這個想法及其實踐奇怪而外,也將一個王小波肢解成兩個王小波:一個學者的、作家的、孤獨的王小波,一個流行的、誇張的、喧譁的王小波。
固然,解讀王小波因此多了一條“寫真”的路徑,可沿著這樣路徑所抵達的,已不再是那個所謂思想的迷宮,而是一個皮相的櫥窗。它更像一出滑稽蹩腳的活報劇——已死的王小波果然可憐。
作為以前的妻子,李以前了解王?現在了解王?
遊戲文學
李愚赫 《退魔錄》 東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