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學:我很難過,您告訴我們所有的形象都是全球媒體製造的。那麼在這個全球傳播的時代我們怎樣獲得真正的真相呢?

  Kamalipour教授:真正的真相?沒有什麼真相是可以獲得所有人的認同的。關於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桌子、黑板這些可以感觸到的東西或許我們能達成一致。其實這些東西也是人為製造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里對它們的稱呼也不一樣。語言符號的不同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人們不同角度和觀點的不同導致了對真相的不同理解。你知道你是誰嗎?你真的知道嗎?你為什麼是自己?或許這太哲學,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提問和質疑的。每個人有自己眼裡的真相,沒有任何一種是絕對存在的。談到我們腦中的真相絕大多數是媒體製造的,我們看到了一個形象就造成一個自己的理解,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相。

  政治遊說、國際公關與中國形象

  趙浩生

  在美國的各種傳媒中,對中美問題都是一面之詞,異口同聲的批評,很少客觀的報導。美國人民,即使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美國人,也只是經過片面報導間接了解中國,很少直接聽到中國的聲音,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往往只為某一獨立事件所主宰,而看不到整個中國的大勢。

  趙浩生,1921年出生於河南息縣,曾任《中央日報》、《東南日報》記者,後赴美國留學,獲伊利諾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擔任耶魯大學教授、自由撰稿人、《紐約日報》專欄作家等。20世紀70年代,國內多家報刊經常連載這位美國自由專欄記者寫的文章,他對新中國客觀、公正的報導和字裡行間洋溢著的對祖國濃濃的愛,在當時給國內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授李希光:老師同學們,今天晚上我們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特別邀請了海外著名的專欄作家、記者、耶魯大學的退休教授趙浩生先生到清華大學給我們做一場報告,報告的題目是《遊說、公關與國際傳播》。趙老今年81歲,但是身體很好,也很健談,他的經歷也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他在做記者期間,曾經採訪過很多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他早在40年代就每天採訪到一個人物,在南京和重慶,同學們可以猜猜是誰。對,是周恩來總理。他當時是《中央日報》的記者,而不是《新華日報》。但是周總理見他面管他叫趙小胖,他當時可能比你們還年輕,到了1973年趙老第一次從海外回來,一下飛機的當天,周總理就請他到大會堂參加宴會,當時周總理一見到他,還記得他叫趙小胖。他在1949年以後離開中央日報,到美國留學。先在伊利諾伊大學深造,1960年到1986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東亞系教書。同時他撰寫海外觀察專欄,所以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們經常可以在參考消息上看到趙老的文章。1973年,趙老第一次回國,撰寫了大量的反映中國的文章。退休後趙老更是經常回國,還組建了趙氏公司,促進中美經濟文化交流。他的作品很多,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聽說改革開放的中國成立了一所新聞傳播研究機構――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他自告奮勇的到那裡去講課,他用耶魯大學的假期到新聞所來講課,他最早把美國的新聞體制、美國的新聞學介紹到中國來。這是在1980年的暑期。當時他講課的同學大概也就我們這麼多,但是聽課的人有五六千人,當時根據他講課有這樣一本書,就是這本書―《漫話美國新聞自由》。這就是當時的演講場面。當時不但是同學,很多報紙的老總、編輯記者也來聽,因為我們和美國隔絕了這麼多年,大家拿到這個入場券,輪流去聽,現在這樣的機會是越來越多了,說明中國是在進步。同時趙老也是最早把美國的政治制度介紹到中國來的,這是80年初的一本書――《漫畫美國總統選舉》。這裡還有一本《漫畫美國青年》和一本《格林征空記》,趙老還是一個科普作家。這四本書都是清華大學圖書館收藏的。自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中,趙老往返中美之間已達76次,每年在國內有半年的逗留,並擔任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黑龍江大學、深圳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暨南大學榮譽或客座教授。他還住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所在地康州,他在耶魯大學已經工作了40多年,現在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趙老給我們演講。

  趙浩生:各位朋友,我今天非常高興能在清華大學這麼一個泱泱學府建校90周年的大慶期間和大家見面。我過去20年中間兩度訪問清華大學。第一次是在1973年,那時候文革還沒有完,我到清華來的時候兩位清華的同學給我做嚮導,跟我大談他們如何智取王光美,他們說的眉飛色舞,我聽的哭笑不得。第二次到清華來正好碰上斗走資派,清華園裡鋪天蓋地都是警告“走資派還在走”的大字報,讓我這個國外回來的人實在感覺莫名其妙。那麼這些個意外的小事情今天的清華人根本都不知道。今天的清華人懷著滿腔的歡喜來慶祝母校建校90年,今天的清華是一片清新,一片光華。聽說清華決心要建設世界第一流大學,我剛才看了一下,清華已經是世界第一流大學了。那麼我相信當清華慶祝建校100周年的時候,這個中國人感到自豪的泱泱學府,她的名字一定會高掛在世界一流大學的光榮榜上。我這一次回北京主要是還一個願。我大概是在幾個月前在紐約的一個聚會上碰到李希光主任,我一看他的名片,真是喜出望外――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國際傳播在今天這個資訊時代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清華大學居然現在成立了一個傳播系。清華大學在各個領域上都有她特殊的建樹。我相信清華的傳播系將來一定會人才輩出。這一次回到北京來,主要是來出版我的一個回憶錄,題目叫《八十年來家國》,我這是套用李後主的一句話叫做“四十年來家國”。我們聽過一句話叫做“人生七十古來稀”,我蠢活了八十年,感覺到亦喜亦懼,究竟幹了些什麼事情,那麼我就想寫回憶錄和自傳要從呱呱墜地寫。

  這一次回來我非常高興李主任要我到清華來,傳播的內涵是很豐富的,今天只想和大家研究研究非常現實的兩件事,一個是遊說,一個是公關。我所要談的,只是我在美國的一些觀感。同時我也很想聽聽各位在中國怎麼看美國,我們交換心得,一定很有益處。遊說這個名詞在中國不知是出自何典。大約孔老夫子當年汲汲惶惶周遊列國宣傳他的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就是一種遊說。遊說的英文叫lobby,指的就是一個大建築入口的地方,大家在那裡碰頭的地方,咱們lobby見。據說美國歷史上有一位總統,不安於白宮的單調生活,下班後常常溜到白宮附近的一個旅館的lobby去抽菸閒坐,以欣賞來往的人群作為消遣。此事被人發現以後,大家就利用他閒坐在大堂的機會湊上去跟他聊天、進言,進行政治活動。如此流傳下來,大家就稱這種大堂遊說為lobby。

  在幾年以前,中國和美國因為最惠國待遇問題鬧的很緊張,當時我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說遊說》,我可以把要點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是一個充滿遊說的國家,遊說活動是整個美國政治活動的潤滑劑,在美國人的心目中,遊說是一種必要、正當、合理合法的活動。美國的公司機構、各行各業、都把遊說看作是頭等大事。遊說的主要對象是掌有立法大權的機構和人物。從地方議會到國會都是遊說的目標。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創製、修改或者取消某項立法,遊說者都要使出渾身解數,喻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在合法範圍內影響議員的決策。從建議到辯論到決議,遊說者對其遊說對象包圍、糾纏、窮追不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