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通常,廣播都在政府的掌握之下。在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政府對廣播都更為敏感,相比之下對印刷媒體的政策要寬鬆很多。為什麼呢?對受眾教育程度的要求是原因之一,無論你是否讀書識字都能聽廣播看電視,這就比報紙雜誌擁有更多的受眾群。看報紙或者雜誌要求讀者受過教育,並且要求他們主動思考,分析文章內容。另一個原因是,廣播電視要比報紙雜誌強大的多。這又是為什麼?是因為人們相信親眼所見的事情?因為廣播電視能帶給觀眾更直觀的形象,而形象是如此強大。你們當中有多少人喜歡買那些名牌?耐克,阿迪達斯……買同樣的商品,普通商品會便宜很多,但是為什麼人們偏偏多花錢買名牌呢?有時候名牌產品質量更高,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事實不是這樣。此舉是消費者在為自己樹立某種形象。其實廠家所產的東西都差不多,他們製造同樣的產品,再貼上不同標籤。人們購買不同品牌因為媒體在不停的勸說他們,買這些東西會讓他們有更好的形象,而誰不想有更好的形象?我提到好形象時,你們腦中出現的是什麼?怎麼區分好形象和差形象?時尚,迷人,智慧……你看起來怎麼樣的確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你的社會地位。那麼我想再問你們,在你們眼中,美國的形象是什麼?自由,繁榮,強有力,快餐,不同的文化?負面形象有什麼?暴力,色情,種族……你們其中有多少人到過美國?你們腦中的形象是怎麼來的?媒體,這就是國際媒體的力量。現在我們知道,我們依賴國際媒體來了解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你們即使身在中國,對於56個民族的不同特點,文化又了解多少?你們會走遍國家裡每個角落去觀察和了解他們的生活嗎?但是你們有各自的感覺。你們感覺的來源就是媒體。你們去過蒙古嗎?但是你不覺得你對蒙古是有印象和感知的嗎?你所接觸到的媒體在不斷給你提供關於蒙古的信息,經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最終使你覺得你了解蒙古。這就是感覺。我們今天提到的感覺實際是混合產物,媒體提供的形象和信息不斷累計,成為我們所稱的事實。那些被包裝的篩選的信息和形象組成了我們腦中的事實。通過各種媒體報導,典型的形象就在全球範圍內被普遍接受。比如愛爾蘭人愛喝酒,墨西哥人愛吃辣椒。我想說的是,科技在進步,傳播日漸全球化,但是人們理解和認識並沒有什麼變化,人們生活的周邊環境被各種媒體,各個媒體公司製造的產品所左右。以電視新聞為例,BBC和你們自己國家電視台報導的新聞沒有多大差別,圖片一樣,說明文字一樣,內容也差不多。有一天晚上我在酒店看了BBC以後,看中央9台的英語新聞,發現它們除了台標沒有什麼不同。這些跨國媒體公司正試圖在全球製造和推廣一種文化,我稱之為消費文化。

  我還想補充一點。在過去,中國還處在帝國時代,同時還有別的帝國如波斯和羅馬。那時它們都沒有我們現在的大眾傳媒工具,但是有各自的傳播手段,如詩歌和繪畫來告訴人們統治者在做什麼,有什麼豐功偉績,人民又有什麼樣的義務等等。那時的傳播其實是權利的體現,最有權勢的人統治著別人。今天,各大媒體如CNN、BBC同樣也統治了別的聲音。很多中小媒體依賴這些大媒體提供圖片和新聞。例如MTV,想想這個世界最大的娛樂媒體之一豎立的種種形象和在世界各地青年人頭腦中根植下關於時尚、音樂、生活和價值的觀念。你們逐漸建立起來香菸、時尚衣著等等各種各樣的偶像,而這些都是有一定模式的。最強大的數家媒體給你們設定了議程,而他們也是為各自背後的企業或者財團搖旗吶喊而已。有的國家對此做出了種種限制,比如泰國規定商業GG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每段GG播出時間也極其有限。但實際上這種限制只是針對傳播的方式,而不是節目或者內容,他們可以為自己找到各種替代品。跨國媒體正越來越強大,他們不斷融合,加上網際網路的出現,GG也越來越普遍。

  同學:今天您談到了媒體和形象。我想知道在您的頭腦里中國是一個什麼形象?

  Kamalipour教授:首先我想說明我的看法僅僅代表一個個人的觀點。我做過的一些有關中美關係的調查讓我相信,中國即將成為一個世界強國。中國正在逐步具備各種因素,人力資源、國力等等。我想起來我在伊朗念中學的時候,日本產品淹沒了整個伊朗市場,產品質量很好,逐漸建立起來一個日本產品就是質量的象徵這樣的形象。不用多說,產品本身就很說明問題。現在中國正在經曆日本最初的階段。美國有很多一元商店,東西都是一美元。其中商品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其實中國也可以像日本一樣注重質量,逐步樹立起來產品形象以至國家形象。總的說來,我對於中國的印象是正面的發展的。

  同學:您怎麼評價美國的9.11事件和現在正在進行的戰爭?

  Kamalipour教授:9.11是人類歷史上的慘劇,這種事情沒有人希望看到。至於有沒有罪,應該有一個法定的程序來決定,而不是在沒有申辯的機會之前就給某個人定罪。我們不能說阿富汗人就是一定負有責任的,他們是世界上最窮的人之一。而且不能因為一個人或者少數人就對一個國家的人民進行報復。那些貧窮的人們連電視機都買不起,他們根本不知道在發生什麼。媒體傳播著一些故事,關於本?拉登和他的恐怖組織犯下哪些惡行。但是多少人問了為什麼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比如一個人患了癌症,總要先明白病因在哪裡,然後再對症下藥。但是現在我們的問題是不去尋找原因就匆忙去醫治。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局面,美國必須做點什麼對民眾才有交代,要不人們要問我們那政府和軍隊來幹什麼。很多變化會發生,最明顯的是布希政府提出2000億美元來投資軍事國防。我們可以想像這會帶來哪些權利和統治上的變化。

  同學:我們說全球化和媒體的壟斷其實帶來了文化的融合嗎?

  Kamalipour教授:融合的情形僅僅發生在商業市場。就文化來看其實我們正在越來越多極化:南北、東西差距不斷擴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沒有多大改善,所以我提出我們應該停下來好好想想怎樣加進人們的交流。

  同學:中國即將進入WTO,您看中國媒體將會面臨哪些挑戰和機會呢?特別是在全球化傳播的時代。

  Kamalipour教授:加入WTO代表中國進入全球市場,全球媒體將更關注中國,各種企業會更樂於來中國拓展機會。但是可以預見的是貧富差距會擴大,數位化鴻溝將會帶來新的貧富差距。特別是英語是網際網路的主要語言,如果不懂英語就無法和外界溝通。美國和英國也有這樣的情況,但在發展中國家更加明顯。變化不可避免,儘管中國變化很大,比如你們可以談論政治。中國的未來在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手上,所以你們必須為這個將來做出很多改變。你們有足夠的時間,一步一步慢慢來,改變只能是逐步的。

  同學:9?11以後人民的自由是否受到政府的更多限制。9?11以後的媒體在政府和人民之間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Kamalipour教授:會有很多,比如移民、申請學校都會有很多限制。但是政府有足夠的理由來限制自由和控制局面。新聞自由也會受到限制。國家危機出現的時候,自然會對媒體和言論自由進行限制,這在海灣戰爭中也出現過。媒體對於百姓的知情程度負有更多的責任。這是目前的形勢決定的。媒體更傾向於和政府保持一個口徑。在這種發生了悲劇後很感性的時候,媒體要為民眾宣洩情緒,這也是他們的社會責任之一。海灣戰爭之後,媒體和政府都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政府對於媒體的限制更多了,但是媒體也逐漸接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