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國瑛站在房門口,眼淚汪汪地說:「媽媽在發燒,時間已兩點太晚了,你們明天來好嗎?」我對劉某說:「我現在病中,並且兩店目前自身困難很多,我怎有力量幫助他呢?」他二人再三要求,我看在李嵩高面上答應了。次日,我在床上寫信給幾個友人,暫時拉借了一筆款子(詳數記不得了)給了溫、劉二人。
溫子研有了錢,在上海北四川路開辦了紐約舞廳。溫子研的舞廳開張後,營業很興旺。溫妻見丈夫每天總是深夜回家,老與舞女在一起,還會有什麼好事?!於是有天在營業時間,居然在音樂台上和丈夫大吵大鬧。因此,紐約舞廳興旺半年,就任閉了。這時候,溫子研寫給我一封絕命書,大意:「老師,我已到如此地步,無法再活,請你將舞廳和我住房一起頂出,由你出面和債權人清算。至於我欠你老師的部分,待下輩子變牛變馬還你。」我收到此信後,立刻請人把他找回,藏在茶室樓上治病(肺病),一面找律師劉良、會計師陳力,請他們將住房留給他妻子,僅將舞廳出頂。依法清算後,請債權人到「錦江」吃飯,按各老闆大小來分攤數目多少(對資本大的老闆折扣多打些,資本小的老闆折扣少打些),大家滿意,簽字收款,結束了此事。溫子研的肺病日益嚴重(當時也算是不治之症)。他要求回四川,我給他路費、藥物。回四川後,不久就去世了。由其父親來信向我道謝,並向我要照片留念!
上海剛解放不久,劉伯吾竟慫恿溫子研的妻子王小姐,並做他的後台,向法院起訴,告我一大狀,說我謀財害命是惡霸。法院送來開庭日期的傳票。狂風暴雨突然襲擊,我吃驚傷心百思不解。這傳票引起「錦江」全體職工的公憤,尤其是老職工,他們都知道劉、溫二人在「錦江」未開張前就進店的人。又親眼看見我是怎樣對待、照顧他倆的;紐約舞廳又是怎樣開、閉的。友人們和店裡職工都覺得哪有如此以怨報德的人?!都很氣憤。他們派了代表到我家,叫我不要去法庭,願意代表我上法庭作證。對此,劉伯吾的妻子很明大義,對劉說:「董先生待你這麼好,你怎麼做出這種事?」劉說:「董先生有錢。」「人民銀行更有錢嘞!」他的妻子回答。
我異常感激職工們的正義感。後來,我找出溫的絕命書,有關舞廳盤出、債權人分攤款子收據,以及律師、會計等簽字的一大堆證件送交法院。初判對方敗訴。
劉某又再煽動溫妻上訴,結果上海高級人民法院批示:「此案證據屬實,不許再上訴。」這件事至今,我難以理解。
劉某於1985年在上海去世,追悼會寄來訃告。我念其在1935年「錦江」開門營業的一段時期,他和溫子研二人的工作積極,故發了弔唁電報。劉的妻子是位通情理有正義感的女性,我尊敬她。1986年初夏,她有事來京順便來家看我們,我見了她,並囑大明兒陪她吃了便飯。
八、兩後奉公,擴為錦江飯店
1951年初春,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楊帆和上海副市長潘漢年,派高萍同志、還有一位(姓名忘了)來法華路家裡,對我說:「上海市公安局及市委決定:要在上海設立一個招待中央首長、高級幹部及外賓們的安全而有保衛工作的高級食宿場所。
目前政府還不能公開出面辦理,認為錦江這塊國內外著名的牌子和你在上海的名聲、以及你培養成熟的業務人員,這任務只有你擔任才適當。希望你同意,並迅速把兩店遷移到十三層樓(長樂路八十九號,原名華懋公寓,英國猶太人沙遜的大廈)擴充發展。」
在錦江兩店的全部人員,及其它一切設備的基礎上,遷移擴大成為飯店。當時我的心情異常激動。心想多年來一貫本著當年(1935年)向李某申請入黨時,李同志所指示的——以經商來維持七口人的生活、孩子們的培育和幫助革命工作的宗旨做的。今天要建設新中國了、對孩子們教育亦已盡到責任,她們已留學美國、都學有專長、精神境界都很高尚,他們有志向,從來沒有繼承遺產的觀念。所以,大家一定會同意將錦江兩店奉為公有,以助國家的事業發展,我也不需要再有此企業財產了。現在需要「錦江」來替黨做更多的工作,多麼好啊!故我十分高興!便無所顧及地毅然將十六年來含辛茹苦經營,價值當時十五萬美金(折合當時黃金三千兩、這類企業的招牌值錢)的「錦江」兩店全部是甘心情願、雙手恭奉給黨和國家。當時上海市委潘漢年撥款四萬元(當時人民幣),作為清理、遷移的費用。遂即遷移,我僅留下郭沫若同志為我寫的《沁園春》詞一首,及著名人士曾揮毫過的紅木「文房四寶」一具。
遷移籌備順利完成,改名「錦江飯店」,店徽為「竹葉」。我任董事長兼經理,任百尊、宣鐸、應競任副經理。以錦江川菜、茶室兩店為主的一百幾十名職工亦分別任職(當時還有一部分解散了的上海酒樓的職工)。1951年6月9日,我主持了隆重的開幕典禮。錦江飯店遂成為新中國成立後,上海第一家可供中央首長、外賓們食宿和召開重要會議的安全場所。因錦江兩店的工作班子業務水平高,很順利地擴大發展了。
記得開幕那天,應競同志在旁還說了一句趣話:「到底是董先生的面子大,有這麼多人送禮祝賀!」我的情緒激昂,異常興奮,因為對「錦江」來說輾轉十六個年頭過去了,它對革命事業曾有不少的貢獻,但畢竟是微如大海一滴水,現在開始它新的歷史任務,走上更光榮的大道,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歷史日子!對於多年共事的職工來說,從此也有了堅實而幸福的依靠和走上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光榮工作的崗位。對於我個人來說:在整個革命歷史進程中,亦曾起過一顆小小螺絲釘的作用。為公為私,心裡都覺得有無限的欣慰!
溫子研有了錢,在上海北四川路開辦了紐約舞廳。溫子研的舞廳開張後,營業很興旺。溫妻見丈夫每天總是深夜回家,老與舞女在一起,還會有什麼好事?!於是有天在營業時間,居然在音樂台上和丈夫大吵大鬧。因此,紐約舞廳興旺半年,就任閉了。這時候,溫子研寫給我一封絕命書,大意:「老師,我已到如此地步,無法再活,請你將舞廳和我住房一起頂出,由你出面和債權人清算。至於我欠你老師的部分,待下輩子變牛變馬還你。」我收到此信後,立刻請人把他找回,藏在茶室樓上治病(肺病),一面找律師劉良、會計師陳力,請他們將住房留給他妻子,僅將舞廳出頂。依法清算後,請債權人到「錦江」吃飯,按各老闆大小來分攤數目多少(對資本大的老闆折扣多打些,資本小的老闆折扣少打些),大家滿意,簽字收款,結束了此事。溫子研的肺病日益嚴重(當時也算是不治之症)。他要求回四川,我給他路費、藥物。回四川後,不久就去世了。由其父親來信向我道謝,並向我要照片留念!
上海剛解放不久,劉伯吾竟慫恿溫子研的妻子王小姐,並做他的後台,向法院起訴,告我一大狀,說我謀財害命是惡霸。法院送來開庭日期的傳票。狂風暴雨突然襲擊,我吃驚傷心百思不解。這傳票引起「錦江」全體職工的公憤,尤其是老職工,他們都知道劉、溫二人在「錦江」未開張前就進店的人。又親眼看見我是怎樣對待、照顧他倆的;紐約舞廳又是怎樣開、閉的。友人們和店裡職工都覺得哪有如此以怨報德的人?!都很氣憤。他們派了代表到我家,叫我不要去法庭,願意代表我上法庭作證。對此,劉伯吾的妻子很明大義,對劉說:「董先生待你這麼好,你怎麼做出這種事?」劉說:「董先生有錢。」「人民銀行更有錢嘞!」他的妻子回答。
我異常感激職工們的正義感。後來,我找出溫的絕命書,有關舞廳盤出、債權人分攤款子收據,以及律師、會計等簽字的一大堆證件送交法院。初判對方敗訴。
劉某又再煽動溫妻上訴,結果上海高級人民法院批示:「此案證據屬實,不許再上訴。」這件事至今,我難以理解。
劉某於1985年在上海去世,追悼會寄來訃告。我念其在1935年「錦江」開門營業的一段時期,他和溫子研二人的工作積極,故發了弔唁電報。劉的妻子是位通情理有正義感的女性,我尊敬她。1986年初夏,她有事來京順便來家看我們,我見了她,並囑大明兒陪她吃了便飯。
八、兩後奉公,擴為錦江飯店
1951年初春,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楊帆和上海副市長潘漢年,派高萍同志、還有一位(姓名忘了)來法華路家裡,對我說:「上海市公安局及市委決定:要在上海設立一個招待中央首長、高級幹部及外賓們的安全而有保衛工作的高級食宿場所。
目前政府還不能公開出面辦理,認為錦江這塊國內外著名的牌子和你在上海的名聲、以及你培養成熟的業務人員,這任務只有你擔任才適當。希望你同意,並迅速把兩店遷移到十三層樓(長樂路八十九號,原名華懋公寓,英國猶太人沙遜的大廈)擴充發展。」
在錦江兩店的全部人員,及其它一切設備的基礎上,遷移擴大成為飯店。當時我的心情異常激動。心想多年來一貫本著當年(1935年)向李某申請入黨時,李同志所指示的——以經商來維持七口人的生活、孩子們的培育和幫助革命工作的宗旨做的。今天要建設新中國了、對孩子們教育亦已盡到責任,她們已留學美國、都學有專長、精神境界都很高尚,他們有志向,從來沒有繼承遺產的觀念。所以,大家一定會同意將錦江兩店奉為公有,以助國家的事業發展,我也不需要再有此企業財產了。現在需要「錦江」來替黨做更多的工作,多麼好啊!故我十分高興!便無所顧及地毅然將十六年來含辛茹苦經營,價值當時十五萬美金(折合當時黃金三千兩、這類企業的招牌值錢)的「錦江」兩店全部是甘心情願、雙手恭奉給黨和國家。當時上海市委潘漢年撥款四萬元(當時人民幣),作為清理、遷移的費用。遂即遷移,我僅留下郭沫若同志為我寫的《沁園春》詞一首,及著名人士曾揮毫過的紅木「文房四寶」一具。
遷移籌備順利完成,改名「錦江飯店」,店徽為「竹葉」。我任董事長兼經理,任百尊、宣鐸、應競任副經理。以錦江川菜、茶室兩店為主的一百幾十名職工亦分別任職(當時還有一部分解散了的上海酒樓的職工)。1951年6月9日,我主持了隆重的開幕典禮。錦江飯店遂成為新中國成立後,上海第一家可供中央首長、外賓們食宿和召開重要會議的安全場所。因錦江兩店的工作班子業務水平高,很順利地擴大發展了。
記得開幕那天,應競同志在旁還說了一句趣話:「到底是董先生的面子大,有這麼多人送禮祝賀!」我的情緒激昂,異常興奮,因為對「錦江」來說輾轉十六個年頭過去了,它對革命事業曾有不少的貢獻,但畢竟是微如大海一滴水,現在開始它新的歷史任務,走上更光榮的大道,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歷史日子!對於多年共事的職工來說,從此也有了堅實而幸福的依靠和走上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光榮工作的崗位。對於我個人來說:在整個革命歷史進程中,亦曾起過一顆小小螺絲釘的作用。為公為私,心裡都覺得有無限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