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至於早已名著中外的「錦江」兩店,在經營的十幾年裡,曾經受過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因我始終無人力、物力、財力的靠山支持,確實是絞盡腦汁歷盡艱辛,故它的成長、開花、結果,非一帆風順的。不客氣地說,這一切都已成為光輝的歷史了,亦正因有此歷史,它才能在解放後,有條件擔任遷移、擴大的政治任務,今後有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它定將開更茂盛的花、結更大的果!正如我定名——錦江——它是五彩繽紛,光芒萬丈!
追記
歷盡艱辛創錦江,
革命志士警草場。
盈餘源源入洪流,
雞鳴兩者奉民掌。
高興
川菜茶室並蒂蓮,
擴為飯店五一年。(兩店擴大為錦江飯店)
食宿安泰滬首名,
譽著中外古今慶。
一九五一年冬於上海家。
應該談談「錦江」遷移的經過:
1.「錦江」遷移之事,當時兩店職工不明內情,在當時形勢下,我還不能公開說明黨交的任務。他們吵鬧,堅持不願搬入大樓。他們的理由是:市面還未恢復,生意不好,收入已經不夠維持職工的家用開支,店也虧本,還要擴充,豈非冒險?
經我兩星期的苦口勸解,也不能說服。無可奈何,只好執行行政命令,才遷入了這座大樓。
關於職工不願遷移一事,話要說回來,錦江兩店的職工畢竟重視店務尊重我的意見,最後,還是順利地遷移了。像南京路十五層的國際飯店,老闆離滬走了,照例應由政府接收,而工作人員連電梯都不開,反對交出飯店。當局經六個月的周折,才接收過來的。
當時,上海社會對我將「錦江」兩店遷移,組織有限公司,完全相信為了擴大營業,絲毫未暴露是政治任務。
2.1952年初,我生日那天,因頭昏在家休息。上午11時左右,保姆孫韻梅(又名順寶)進房告訴我說:「錦江送來十桌酒席,人也來了好多。要給董先生祝壽。」
我大吃一驚,從未有過的事,怎麼會呢?當即下樓,見大客廳里果然擺滿了。酒至三巡,職工代表起立說:「今天我們大家特別來慶祝董先生的生日,同時,也是來感謝董先生多年來對我們的培養引路。現在,別的餐館飯店人員還在徐家匯區,我們已走到了南京路(亦名大馬路)近黃浦灘了。因此,我們怎能不來向董先生祝壽呢?!」最後,我明白了他們如此熱誠、親切的動機——見「錦江」遷移擴大後的生意,有出人意料之外的興旺,亦知道這些遷移的內幕了。我起立舉杯道謝,深感快慰!
解放前「錦江」兩店的廚師及其他工作人員共有一百幾十名。在解放後,遷移擴大營業後仍在「錦江飯店」工作。繼後有些人調派到上海其他大飯店,分別擔任一級、特級廚師與行政工作的重要職位。
這張照片上的全體工作人員是錦江兩店於1951年6月9日遷移長樂路擴大的錦江飯店的奠基人。因緊縮家庭開支,正要搬住復興西路一四七號公寓時候,陳同生、何以端兩位同志來說:「你的企業越做越大,而居住條件縮小到如此,會引起社會輿論懷疑,對工作不利,絕不能搬,這筆房租二百元美金應由市府代付。我們去和潘漢年副市長講,你等幾天。」兩天後,陳同生、何以端來,神態不安地說:「看今天晚上最後一次會議如何決定,今晚會後我們來告訴你確實的回音。」到晚上8點後,他倆來了,陳同生進客廳躺在沙發上,只是嘆氣。何以端則倒在椅上不言語。
我見狀,知道不成功。少時,陳同生對我說:「潘漢年還是不同意。」於是,我就遷住復興西路一四七號公寓了,房租當時人民幣六十幾元。
順便談談我的經濟情況:
當時「錦江」兩店奉命遷移擴大發展時,黨和政府曾給過我當時人民幣四萬元,做為因市面不景氣而虧損的貼補和遷移費用。這筆款子尚餘一萬餘元,加上出售女兒們的結婚戒指與其他物件的錢,貼補了當時幾年全家的生活費用。亦曾向企業家(民革成員)章榮初借過人民幣二千元(後來以灰鼠大衣抵償的,此大衣由劉忠海親自代我送去的)。
「錦江」兩店歸公後,我任董事長兼經理時,工資三百單位(折合當時人民幣一百六十幾元)。1957年,我任全國政協委員後,工資由全國政協支付了。
1983年春,田雲樵主動向上反映了我的經濟情況,「錦江」匯來人民幣一萬元。
幾十年來,依靠國外女兒、外孫女們的勞力所得貼補。我從無任何不動產業,且除舊手錶外無任何值錢物件,迄今社會上還有人認為我是富翁。哈哈!
九、突然被排擠
我是「錦江飯店」的創始人,開始就任首席董事長兼經理。在1953年秋,有天,我召開會計會議,上午8點多,我到店進辦公室說:「開會了,人到齊了嗎?」任百尊一變常態說:「會已開過了。」我愕然猛覺得晴天一雷,黑夜又復呈現在面前似的,轉身便走。回到家裡躺在客廳沙發椅上,前思後想:這會是我召集的,為何我本人未到會已開過。他們對我為「錦江飯店」的經營管理所提出的一百多條建議,總是陽奉陰違,到底是何緣故?其中必有文章。在室內踱步沉思通宵難眠,向上反映知個究竟呢?還是算了?最後痛定思定:(1)「錦江」這塊招牌早已中外著名。
追記
歷盡艱辛創錦江,
革命志士警草場。
盈餘源源入洪流,
雞鳴兩者奉民掌。
高興
川菜茶室並蒂蓮,
擴為飯店五一年。(兩店擴大為錦江飯店)
食宿安泰滬首名,
譽著中外古今慶。
一九五一年冬於上海家。
應該談談「錦江」遷移的經過:
1.「錦江」遷移之事,當時兩店職工不明內情,在當時形勢下,我還不能公開說明黨交的任務。他們吵鬧,堅持不願搬入大樓。他們的理由是:市面還未恢復,生意不好,收入已經不夠維持職工的家用開支,店也虧本,還要擴充,豈非冒險?
經我兩星期的苦口勸解,也不能說服。無可奈何,只好執行行政命令,才遷入了這座大樓。
關於職工不願遷移一事,話要說回來,錦江兩店的職工畢竟重視店務尊重我的意見,最後,還是順利地遷移了。像南京路十五層的國際飯店,老闆離滬走了,照例應由政府接收,而工作人員連電梯都不開,反對交出飯店。當局經六個月的周折,才接收過來的。
當時,上海社會對我將「錦江」兩店遷移,組織有限公司,完全相信為了擴大營業,絲毫未暴露是政治任務。
2.1952年初,我生日那天,因頭昏在家休息。上午11時左右,保姆孫韻梅(又名順寶)進房告訴我說:「錦江送來十桌酒席,人也來了好多。要給董先生祝壽。」
我大吃一驚,從未有過的事,怎麼會呢?當即下樓,見大客廳里果然擺滿了。酒至三巡,職工代表起立說:「今天我們大家特別來慶祝董先生的生日,同時,也是來感謝董先生多年來對我們的培養引路。現在,別的餐館飯店人員還在徐家匯區,我們已走到了南京路(亦名大馬路)近黃浦灘了。因此,我們怎能不來向董先生祝壽呢?!」最後,我明白了他們如此熱誠、親切的動機——見「錦江」遷移擴大後的生意,有出人意料之外的興旺,亦知道這些遷移的內幕了。我起立舉杯道謝,深感快慰!
解放前「錦江」兩店的廚師及其他工作人員共有一百幾十名。在解放後,遷移擴大營業後仍在「錦江飯店」工作。繼後有些人調派到上海其他大飯店,分別擔任一級、特級廚師與行政工作的重要職位。
這張照片上的全體工作人員是錦江兩店於1951年6月9日遷移長樂路擴大的錦江飯店的奠基人。因緊縮家庭開支,正要搬住復興西路一四七號公寓時候,陳同生、何以端兩位同志來說:「你的企業越做越大,而居住條件縮小到如此,會引起社會輿論懷疑,對工作不利,絕不能搬,這筆房租二百元美金應由市府代付。我們去和潘漢年副市長講,你等幾天。」兩天後,陳同生、何以端來,神態不安地說:「看今天晚上最後一次會議如何決定,今晚會後我們來告訴你確實的回音。」到晚上8點後,他倆來了,陳同生進客廳躺在沙發上,只是嘆氣。何以端則倒在椅上不言語。
我見狀,知道不成功。少時,陳同生對我說:「潘漢年還是不同意。」於是,我就遷住復興西路一四七號公寓了,房租當時人民幣六十幾元。
順便談談我的經濟情況:
當時「錦江」兩店奉命遷移擴大發展時,黨和政府曾給過我當時人民幣四萬元,做為因市面不景氣而虧損的貼補和遷移費用。這筆款子尚餘一萬餘元,加上出售女兒們的結婚戒指與其他物件的錢,貼補了當時幾年全家的生活費用。亦曾向企業家(民革成員)章榮初借過人民幣二千元(後來以灰鼠大衣抵償的,此大衣由劉忠海親自代我送去的)。
「錦江」兩店歸公後,我任董事長兼經理時,工資三百單位(折合當時人民幣一百六十幾元)。1957年,我任全國政協委員後,工資由全國政協支付了。
1983年春,田雲樵主動向上反映了我的經濟情況,「錦江」匯來人民幣一萬元。
幾十年來,依靠國外女兒、外孫女們的勞力所得貼補。我從無任何不動產業,且除舊手錶外無任何值錢物件,迄今社會上還有人認為我是富翁。哈哈!
九、突然被排擠
我是「錦江飯店」的創始人,開始就任首席董事長兼經理。在1953年秋,有天,我召開會計會議,上午8點多,我到店進辦公室說:「開會了,人到齊了嗎?」任百尊一變常態說:「會已開過了。」我愕然猛覺得晴天一雷,黑夜又復呈現在面前似的,轉身便走。回到家裡躺在客廳沙發椅上,前思後想:這會是我召集的,為何我本人未到會已開過。他們對我為「錦江飯店」的經營管理所提出的一百多條建議,總是陽奉陰違,到底是何緣故?其中必有文章。在室內踱步沉思通宵難眠,向上反映知個究竟呢?還是算了?最後痛定思定:(1)「錦江」這塊招牌早已中外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