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相到這裡,蔣蓉華又道:“四妹那塊地屬於坡地,自然貧瘠些,產量卻如此可觀?”
童若瑤聽她只說產量,卻不在這金豆能不能吃上面反覆詢問,心裡便是一喜。忙點頭道:“可不是呢,今年風調雨順,山下平順肥沃的地里,收成也不過如此,可見金豆更容易種植呢!”
蔣蓉華琢磨片刻,抬頭看了看童若瑤,問道:“四妹確定這是能吃的?”
童若瑤當然十分肯定,不過終究不能說的太滿,沒得自己圓不了,道:“在家裡時,大夥都不敢吃,我叫下面的人拿來喝雞,雞吃了越長越肥,倒是沒一點兒事兒。”說著,耳邊傳來一陣鳥叫聲,扭頭望去,對面光禿禿的樹枝上,停留了好幾隻麻雀。腦袋裡靈光一現,叫身邊的婆子拿一些出去用東西搗碎成顆粒狀。
蔣蓉華似是已經明白童若瑤的舉動,叫惠兒出去將院子四角落打掃乾淨,當婆子將搗碎的玉米顆粒拿過來,童若瑤接住走出去直接灑在打掃乾淨的地面上。
然後眾人都迴避到屋檐下,靜悄悄地等待著。
之前那些鳥兒受了驚擾飛走,隔了好半晌才又飛來一兩隻,眾人也都理解了童若瑤的舉動,皆屏氣斂聲,略顯緊張地盯著枝頭跳躍歌唱的麻雀。
大概半盞茶的功夫,枝頭上的鳥兒似是才察覺到地面上的東西,試探了一會兒,便有一兩隻落在地上,小腦袋靈活地左右觀望。
童若瑤沒來由的有些緊張,也不知自己這個法子到底有沒有用,就在她等的有些不耐煩時,終於有一隻麻雀低頭啄了一粒那些玉米顆粒,它一啄便“嘰嘰喳喳”地叫起來,一邊叫一邊繼續啄。
越來越多的麻雀聞聲飛來,沒一刻已經有十多二十隻,即使地面上的玉米顆粒已經沒有了,那些麻雀仍舊停在院子裡,不停地跳動,不停地尋找。
“逢天災人禍之年,樹皮糙根亦被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們拿來充飢,鳥類以糙籽、蟲類為食。小麥、穀物亦是鳥類的吃食,單凡鳥類能吃的,人們吃了也多無害。”蔣蓉華徐徐說道。
所謂飢不擇食,但人們真正飢餓的時候,亦是什麼都吃的。何況玉米的營養價值也高,能拿來食用,玉米秸稈亦可作為馬的飼料。這個時代,多以馬代步。這些只能慢慢去嘗試,眼下是要大夥都相信,金豆是可以拿來吃的最要緊。
蔣蓉華如此說,想來她是已經相信,童若瑤鬆了口氣。
周氏道:“先進屋吧,這風口上站著,別著了涼。”
眾人進屋,蔣蓉華攜了童若瑤手,微笑道:“四妹今兒特地將這金豆帶回來,有什麼需要嫂子的地方,直接說便是。”
童若瑤就是喜歡蔣蓉華的慡快,遂將心裡的想法如此這般細說一番。蔣蓉華笑道:“這事兒倒是不難,可四妹這樣說,我倒也想種了。”
童若瑤莞爾一笑,她亦是如此想的。無論是什麼時代,終究要官方說的話才能叫眾人都信服,這就是所謂的權威效應。所以童若瑤的法子也極為簡單,就是叫官方去證實能吃,產量又比其他糧食的產量略好些,而在糧食緊缺的這個時代,必然能得到大力推廣。
“倘或可行,四妹夫倒是造福了不少人,沒準還要記入史冊呢!”蔣蓉華打趣笑道。
童若瑤嗔怪地看了她一眼,道:“商者一切以利益為出發點,千辛萬苦帶回來,自然是……”
“我看未必,即使金豆產量一般,可不同的產物,就有不同的味道。何況產量還好,四妹夫走南闖北自是什麼都見識過了,沒準民出是心懷天下之人……不行,說得我都想嘗嘗,這金豆到底是什麼味道呢!”前面還把顧廷煊抬了又抬,語風一轉就說想吃,童若瑤道,“你也沒怕是不能吃的。”
蔣蓉華一副大義凜然之狀,道:“上古有神農嘗遍百糙,今有我蔣蓉華試金豆。”
惠兒捂嘴笑道:“大奶奶餓了就明說嘛。”
恰好陳媽媽進來,說是午飯已經備好,問什麼時候開飯。原來,不知不覺已經晌午,金豆的事兒也已經說完了。童若瑤只覺身輕如燕,站起來道:“我好像也餓了,定是陳媽媽的手藝讓我嘴饞了。”
周氏留童若淳在這邊吃飯,童若淳擔心她孩子醒了其他人帶不住,遂告辭過去了。
而熙哥兒也餓了,童老爹從書房抱出來,蔣蓉華先抱著孩子去裡間餵奶。書房擺了一桌,童老爹、顧廷煊和童若遠三人一道。因飯廳沒有生爐子,怕那邊太冷,就在正屋外間擺了一桌。
陳媽媽的手藝果然不錯,童若瑤吃了三碗飯,食量大的把她自己都嚇唬住了。蔣蓉華打趣道:“果然是一個人要吃兩人份兒。”
周氏略顯擔憂,“胃口這樣好,怎麼瞧著好像還清瘦了些?”
小玉道:“是啊,二奶奶在家也是這樣吃的,而且其他什麼反應都沒有,可就是瞧著憔悴。”
“那說明胎兒長得好呀,什麼好的都給了她,我沒事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許是因為體質的緣故吧,張大夫也說我好著呢!”
眾人對張大夫的醫道都信服,他的話讓周氏放了心,道:“只要沒什麼影響就好,這是頭一胎,自個兒多多注意著,頭一胎最是要緊,萬不能有個什麼閃失。”
童若瑤鄭重地點點頭,周氏才沒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話起別的家常。
顧廷煊和童若遠飯後仍舊呆在書房,熙哥兒吃了奶睡過去蔣蓉華抱起他回那邊正屋,童老爹同樣在書房呆著沒出來。周氏和童若瑤說起體已話,大多數是周氏在教誨童若瑤要賢良、孝順等,童若瑤洗耳恭聽,最後,周氏甚為鄭重其事地囑託童若瑤房中一事。
這話呂氏也側面提了提,現在聽周氏提起,童若瑤仍舊覺得臉頰火辣辣的,羞澀難掩,紅著臉道:“廷煊他……他自制能力極好,並沒有什麼……”
這話可不假,雖然每晚都躺在顧廷煊臂彎里,頭埋在他熱乎乎的胸膛里,可顧廷煊硬是什麼舉動都沒有過。有一天晚上,童若瑤好奇,還專門……雖然有些不可思議,可事實就是事實。
周氏嘆氣,接下來的話也不知該怎麼說。孕期並非完全不能,只是要稍稍注意著,別傷及胎兒。
而周氏猶豫不決不知如何開口的模樣,童若瑤也猜到她心裡琢磨著什麼,丈夫確實不能冷淡了,但……他又沒說她冷淡他了,而且他那麼自覺,連身體也那麼自覺。
等等,怎麼像自己在抱怨?童若瑤連忙打住,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問道:“大哥還去歐陽先生哪裡麼?”
周氏思路被打斷,一時銜接不上,只能回答童若瑤的問題,“偶爾去一趟,現在下雪,歐陽先生也歇著。”
“有歐陽先生指點,大哥明年秋闈必然高中。”童若瑤十分有信心地說道。
周氏笑起來,“但願如此,也不枉費你大嫂子吃了這麼些苦頭。不過現在怎麼樣也比以前好些了,老太太留下的莊子,田產也足夠一家子一年的口糧。”
說到這裡,童若瑤也覺得該過去拜見張氏和童二叔,特別是童二叔對他們一家一直以來的照顧。只是沒想到,非要老太太去了,童老爹和二叔才像兩兄弟。而張氏和周氏,也才能做一對和睦的妯娌。
“過去請個安,問個好也是應當的。”
童二叔家的那一份年禮,也一同帶來了,上午就叫人送過去。現在童若瑤就讓小玉扶著,又去把顧廷煊叫出來,一道去那邊。
童二叔對顧廷煊自是禮遇有加,不光是因為南邊的生意,更因為老太太過世時,顧廷煊曾幫著跑腿兩日。以前覺得顧家高不可攀,進一趟顧家大宅也難得,如今卻已經是親戚,而他也成了長輩。只感嘆世事無常,顧廷煊又難得有空,便留顧廷煊在書房多坐一會兒。
張氏帶著童若瑤去了正房外間,拿出最好的茶葉招待,因笑道:“想叫侄女過來吃頓飯,想侄女也難得回來一趟,到底也該陪陪嫂子。”
童若瑤笑容可掬,“二嬸子別說客氣話,侄女還要謝謝嬸子對爹娘的照顧呢!”
“都是一家人,不必說這些。”
張氏如此說,童若瑤也不說客氣話,閒聊一會子才提到童若秋。張氏喜憂參半,“如今只盼著她沒什麼大的毛病,能快些懷上孩子。”
童若瑤笑道:“二嬸子別太擔心,二姐畢竟年輕,身體調養好了,自然就能懷上。”
張氏道:“她終究是命薄之人,不如侄女有福氣。”
又去瞧著童若淳和童若淳的孩子,時候不早便告辭過來,張氏親自送她和顧廷煊到這邊,亦叫人預備了一些回禮叫帶回去。
童若瑤聽她只說產量,卻不在這金豆能不能吃上面反覆詢問,心裡便是一喜。忙點頭道:“可不是呢,今年風調雨順,山下平順肥沃的地里,收成也不過如此,可見金豆更容易種植呢!”
蔣蓉華琢磨片刻,抬頭看了看童若瑤,問道:“四妹確定這是能吃的?”
童若瑤當然十分肯定,不過終究不能說的太滿,沒得自己圓不了,道:“在家裡時,大夥都不敢吃,我叫下面的人拿來喝雞,雞吃了越長越肥,倒是沒一點兒事兒。”說著,耳邊傳來一陣鳥叫聲,扭頭望去,對面光禿禿的樹枝上,停留了好幾隻麻雀。腦袋裡靈光一現,叫身邊的婆子拿一些出去用東西搗碎成顆粒狀。
蔣蓉華似是已經明白童若瑤的舉動,叫惠兒出去將院子四角落打掃乾淨,當婆子將搗碎的玉米顆粒拿過來,童若瑤接住走出去直接灑在打掃乾淨的地面上。
然後眾人都迴避到屋檐下,靜悄悄地等待著。
之前那些鳥兒受了驚擾飛走,隔了好半晌才又飛來一兩隻,眾人也都理解了童若瑤的舉動,皆屏氣斂聲,略顯緊張地盯著枝頭跳躍歌唱的麻雀。
大概半盞茶的功夫,枝頭上的鳥兒似是才察覺到地面上的東西,試探了一會兒,便有一兩隻落在地上,小腦袋靈活地左右觀望。
童若瑤沒來由的有些緊張,也不知自己這個法子到底有沒有用,就在她等的有些不耐煩時,終於有一隻麻雀低頭啄了一粒那些玉米顆粒,它一啄便“嘰嘰喳喳”地叫起來,一邊叫一邊繼續啄。
越來越多的麻雀聞聲飛來,沒一刻已經有十多二十隻,即使地面上的玉米顆粒已經沒有了,那些麻雀仍舊停在院子裡,不停地跳動,不停地尋找。
“逢天災人禍之年,樹皮糙根亦被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們拿來充飢,鳥類以糙籽、蟲類為食。小麥、穀物亦是鳥類的吃食,單凡鳥類能吃的,人們吃了也多無害。”蔣蓉華徐徐說道。
所謂飢不擇食,但人們真正飢餓的時候,亦是什麼都吃的。何況玉米的營養價值也高,能拿來食用,玉米秸稈亦可作為馬的飼料。這個時代,多以馬代步。這些只能慢慢去嘗試,眼下是要大夥都相信,金豆是可以拿來吃的最要緊。
蔣蓉華如此說,想來她是已經相信,童若瑤鬆了口氣。
周氏道:“先進屋吧,這風口上站著,別著了涼。”
眾人進屋,蔣蓉華攜了童若瑤手,微笑道:“四妹今兒特地將這金豆帶回來,有什麼需要嫂子的地方,直接說便是。”
童若瑤就是喜歡蔣蓉華的慡快,遂將心裡的想法如此這般細說一番。蔣蓉華笑道:“這事兒倒是不難,可四妹這樣說,我倒也想種了。”
童若瑤莞爾一笑,她亦是如此想的。無論是什麼時代,終究要官方說的話才能叫眾人都信服,這就是所謂的權威效應。所以童若瑤的法子也極為簡單,就是叫官方去證實能吃,產量又比其他糧食的產量略好些,而在糧食緊缺的這個時代,必然能得到大力推廣。
“倘或可行,四妹夫倒是造福了不少人,沒準還要記入史冊呢!”蔣蓉華打趣笑道。
童若瑤嗔怪地看了她一眼,道:“商者一切以利益為出發點,千辛萬苦帶回來,自然是……”
“我看未必,即使金豆產量一般,可不同的產物,就有不同的味道。何況產量還好,四妹夫走南闖北自是什麼都見識過了,沒準民出是心懷天下之人……不行,說得我都想嘗嘗,這金豆到底是什麼味道呢!”前面還把顧廷煊抬了又抬,語風一轉就說想吃,童若瑤道,“你也沒怕是不能吃的。”
蔣蓉華一副大義凜然之狀,道:“上古有神農嘗遍百糙,今有我蔣蓉華試金豆。”
惠兒捂嘴笑道:“大奶奶餓了就明說嘛。”
恰好陳媽媽進來,說是午飯已經備好,問什麼時候開飯。原來,不知不覺已經晌午,金豆的事兒也已經說完了。童若瑤只覺身輕如燕,站起來道:“我好像也餓了,定是陳媽媽的手藝讓我嘴饞了。”
周氏留童若淳在這邊吃飯,童若淳擔心她孩子醒了其他人帶不住,遂告辭過去了。
而熙哥兒也餓了,童老爹從書房抱出來,蔣蓉華先抱著孩子去裡間餵奶。書房擺了一桌,童老爹、顧廷煊和童若遠三人一道。因飯廳沒有生爐子,怕那邊太冷,就在正屋外間擺了一桌。
陳媽媽的手藝果然不錯,童若瑤吃了三碗飯,食量大的把她自己都嚇唬住了。蔣蓉華打趣道:“果然是一個人要吃兩人份兒。”
周氏略顯擔憂,“胃口這樣好,怎麼瞧著好像還清瘦了些?”
小玉道:“是啊,二奶奶在家也是這樣吃的,而且其他什麼反應都沒有,可就是瞧著憔悴。”
“那說明胎兒長得好呀,什麼好的都給了她,我沒事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許是因為體質的緣故吧,張大夫也說我好著呢!”
眾人對張大夫的醫道都信服,他的話讓周氏放了心,道:“只要沒什麼影響就好,這是頭一胎,自個兒多多注意著,頭一胎最是要緊,萬不能有個什麼閃失。”
童若瑤鄭重地點點頭,周氏才沒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話起別的家常。
顧廷煊和童若遠飯後仍舊呆在書房,熙哥兒吃了奶睡過去蔣蓉華抱起他回那邊正屋,童老爹同樣在書房呆著沒出來。周氏和童若瑤說起體已話,大多數是周氏在教誨童若瑤要賢良、孝順等,童若瑤洗耳恭聽,最後,周氏甚為鄭重其事地囑託童若瑤房中一事。
這話呂氏也側面提了提,現在聽周氏提起,童若瑤仍舊覺得臉頰火辣辣的,羞澀難掩,紅著臉道:“廷煊他……他自制能力極好,並沒有什麼……”
這話可不假,雖然每晚都躺在顧廷煊臂彎里,頭埋在他熱乎乎的胸膛里,可顧廷煊硬是什麼舉動都沒有過。有一天晚上,童若瑤好奇,還專門……雖然有些不可思議,可事實就是事實。
周氏嘆氣,接下來的話也不知該怎麼說。孕期並非完全不能,只是要稍稍注意著,別傷及胎兒。
而周氏猶豫不決不知如何開口的模樣,童若瑤也猜到她心裡琢磨著什麼,丈夫確實不能冷淡了,但……他又沒說她冷淡他了,而且他那麼自覺,連身體也那麼自覺。
等等,怎麼像自己在抱怨?童若瑤連忙打住,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問道:“大哥還去歐陽先生哪裡麼?”
周氏思路被打斷,一時銜接不上,只能回答童若瑤的問題,“偶爾去一趟,現在下雪,歐陽先生也歇著。”
“有歐陽先生指點,大哥明年秋闈必然高中。”童若瑤十分有信心地說道。
周氏笑起來,“但願如此,也不枉費你大嫂子吃了這麼些苦頭。不過現在怎麼樣也比以前好些了,老太太留下的莊子,田產也足夠一家子一年的口糧。”
說到這裡,童若瑤也覺得該過去拜見張氏和童二叔,特別是童二叔對他們一家一直以來的照顧。只是沒想到,非要老太太去了,童老爹和二叔才像兩兄弟。而張氏和周氏,也才能做一對和睦的妯娌。
“過去請個安,問個好也是應當的。”
童二叔家的那一份年禮,也一同帶來了,上午就叫人送過去。現在童若瑤就讓小玉扶著,又去把顧廷煊叫出來,一道去那邊。
童二叔對顧廷煊自是禮遇有加,不光是因為南邊的生意,更因為老太太過世時,顧廷煊曾幫著跑腿兩日。以前覺得顧家高不可攀,進一趟顧家大宅也難得,如今卻已經是親戚,而他也成了長輩。只感嘆世事無常,顧廷煊又難得有空,便留顧廷煊在書房多坐一會兒。
張氏帶著童若瑤去了正房外間,拿出最好的茶葉招待,因笑道:“想叫侄女過來吃頓飯,想侄女也難得回來一趟,到底也該陪陪嫂子。”
童若瑤笑容可掬,“二嬸子別說客氣話,侄女還要謝謝嬸子對爹娘的照顧呢!”
“都是一家人,不必說這些。”
張氏如此說,童若瑤也不說客氣話,閒聊一會子才提到童若秋。張氏喜憂參半,“如今只盼著她沒什麼大的毛病,能快些懷上孩子。”
童若瑤笑道:“二嬸子別太擔心,二姐畢竟年輕,身體調養好了,自然就能懷上。”
張氏道:“她終究是命薄之人,不如侄女有福氣。”
又去瞧著童若淳和童若淳的孩子,時候不早便告辭過來,張氏親自送她和顧廷煊到這邊,亦叫人預備了一些回禮叫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