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范媽媽嘆口氣,愣愣地站了半晌,見呂氏手邊的茶杯空了,忙重新去倒了一杯茶送來。

  “……老夫人和二嬸子都說金豆不適合在南方生長,我那一塊地面積也不大。何況,金豆只有咱們家才有,現在種出來,卻沒人相信是糧食,更別說吃了。”

  顧廷煊見童若瑤眉尖微蹙,十分苦惱似地,他卻笑了笑,篤定地道:“想必瑤兒已經有了法子。”

  童若瑤扭頭看了他一眼,掰著手指道:“我能有什麼法子?不過我就是想知道,你怎麼想著把種子帶回來?”

  顧廷煊風輕雲淡笑道:“從商者必然以利益為重,這種子只有咱們有,物以稀為貴,必然能賣個好價錢。”

  童若瑤白了他一眼,“別人買一次就夠了,要再種植種子自己留就是。”

  “商者不外乎能賺取多少,只要有賺的,就妥當。”

  童若瑤乾笑兩聲,“問題是現在根本不會有人來買,還是虧本買賣呢。”

  “可瑤兒已經有了法子,現在虧本以後必然翻本賺回來。”

  “說得這樣容易,你來吧,我等著數錢就好。”

  大大小小几場雪,幾天後天氣放睛,冬陽照在雪地里,有些刺眼。顧廷煊陪童若瑤回娘家,各種禮品裝了一車,順便還有一袋子玉米。

  呂氏千叮囑千叮囑一番,才放顧廷煊和童若瑤出門,一路上連跟車的婆子也小心翼翼地放慢速度,本著龜速前進的原則,足足差不多一個時辰,才回到娘家。

  童若瑤喜出望外,又嘆口氣,“我還擔心晚上才能到呢!”

  童若遠出來迎接,周氏、童老爹、蔣蓉華在正屋裡,知道他們要來,陳媽媽等人一早就開始忙碌著預備午飯的事兒。

  顧廷煊隨童若瑤一道進來拜見周氏和童老爹,略略坐著吃了一盞茶,說了一會兒閒話。童若遠領著顧廷煊去了書房,看得出來,棋逢對手,他們兩個也想再切磋一番。  老太太靈柩送回蜀地,但孝期未過,家裡忌諱大紅大紫,皆以素色為主。熙哥兒的到來卻給家裡添了不少樂趣,童老爹和周氏明爭暗搶要去抱孫子。

  “每次回來就帶這麼多東西,也不怕家裡其他人說閒話。”周氏略顯貴怪地道。

  童老爹怕周氏搶走熙哥兒,抱著熙哥兒也去了書房,屋裡就剩下童若瑤、周氏、蔣蓉華三人。

  “都是慣例,年底親戚家都要送年禮的,因女兒是頭一年,長輩的都說頭一年有些俗禮上的東西,是一定要送到的。”

  周氏將信將疑,蔣蓉華道:“顧家祖藉天杭,許是天杭那邊的習俗也未可知。”

  童若瑤點點頭,蔣蓉華轉移話題,問道:“四妹一路上可好走?沒顛著吧?”

  “哪裡就那麼金貴了?大嫂莫非忘記了,大嫂臨產前都安分不下來呢!有大嫂做榜樣,我定要好好學著。”

  蔣蓉華盯著童若瑤看了幾眼,點著頭笑道:“精神不錯,氣色也好,腰圓實了些。”

  童若瑤卻覺蔣蓉華變化較大,上次瞧著她恢復的極好,現在瞧著卻明顯清瘦了許多,不禁道:“合該請位奶媽照料一二,大嫂也別太操勞才是。”

  “我哪裡操勞,白天的時候除了熙哥兒吃奶,都是母親和父親幫著帶的,晚上你大哥幫著帶。”

  提到熙哥兒,周氏笑容不由得慈愛無比,似有說不盡的趣事,挨著給童若瑤講。正說得熱鬧,只見外面張氏進來,說笑一回道:“今兒侄兒媳婦回來,不如去嬸子那裡吃飯吧,嬸子還沒好好謝謝侄兒媳婦。”

  張氏氣色是一日比一日好,想來童二叔對她的態度好了許多,雖然不能回到從前,到底不會鬧著休離什麼的。

  而更讓童若瑤驚愕的是,老太太留下的產業,那些莊子,童二叔做主分出一個來給了童若遠,說是孫子輩的都有。雖然很明顯不是平均分配,可這樣已經委實叫人驚訝。據說張氏沒有一點兒不情願,和這邊也非常親近。

  不管怎麼說,有了一個莊子,童老爹丁憂,家裡總算能過得去。

  127: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有些日子沒見著二妹,只聽二嬸子說,吃了張大夫的兩記藥,情況倒是好轉了,頭個月的信期五六天就乾淨了。眼下,嬸子就指望她肚子能有個動靜,否則,日後她的日子也難了。”蔣蓉華說到最後,也禁不住嘆口氣。

  童若瑤也明白,如今成親的日子還不算久,日子久了,她又沒有動靜,不替孫博文納妾也說不過去。可孫博文也不喜歡她,她亦對孫博文絕望,再不會去爭取什麼。雖不至於守活寡,情形也好不到哪裡去。何況,娘家與婆家懸殊如此遠,除了忍氣吞聲,她還能如何?

  “只要她的病能醫治好,總算是還有盼頭。”

  “所以二嬸子十分高興。”蔣蓉華微笑道,“她也經常過來走動,住在一處,這樣相處才好。”

  童若瑤點頭,倒想起童若淳來,“可還在家裡住著?”

  “在呢,二嬸子留她在家裡多住些日子,現在外面冷,她又帶著孩子,不適宜趕路,等明年開了春暖和了再去南邊。說來也巧,大妹可就在你們家的鋪子裡做事。原以為是二叔打聽到她的下落才通知她回來,結果竟然還是你們叫人帶了信。”

  童若瑤早就知道,想到顧廷煊說顧炎打算在上京開一間香料鋪子,就讓童若淳的丈夫回來當掌柜,“說不準日後,他們一家也要回來。”

  “那自然好,二嬸子對她倒是不錯。”

  可她的生母、妹妹卻都已經不在人世,想來她心裡亦是十分難過。

  正說著,惠兒進來稟報,說童若淳來了。童若瑤和蔣蓉華聞言站起身,童若淳隻身從外面進來。

  “怎麼沒把孩子抱過來?”蔣蓉華見她一人,問道。

  童若淳微笑道:“才剛睡下。”

  三人互相見禮,一一落座,客套一回,童若淳便朝童若瑤說了些感激的話,童若瑤笑道:“姐夫在顧炎的鋪子裡做事呢。”

  童若淳略顯驚愣,半晌才嘆道:“顧家九爺瞧著不過二十來歲,沒想到已經……也是年少有為。”

  顧炎在顧家的處境並不算好,能有今年自己獨立的鋪子,也不知付出了多少。

  外面跟來的婆子將年禮一樣一樣搬進來,周氏從外面進來,恰好瞧見兩個婆子抬著一隻不知裝著什麼的袋子進來,只從外面看去好像是糧食。蹙著眉頭走過來朝童若瑤道:“家裡也不至於如此,怎麼還送柴米?”

  童若瑤愣了愣,想到今兒來最重要的事兒,忙拉著蔣蓉華過去。叫婆子將繫繩子解開。周氏等人好奇,都圍著瞧,蔣蓉華立馬就反應過來,“可是你今年專門叫陳忠一家種的那什麼金豆?”

  童若瑤點點頭,跟著來婆子也都知道童若瑤種金豆的事兒,那收益因為說給老夫人、黃氏等人知道,所以下面人的知道也不奇怪。只見婆子滿臉驕傲地道:“比大豆、小麥的產量還可觀呢!一畝地差不多兩擔,這金豆又沉,只這一袋少說也有七八十斤!”

  周氏雖對農事不了解,到底在鄉下帶過,少年時代家裡不算富足,糧食產量如何她也略知一二。蔣蓉華有自己的陪嫁,蔣夫人疼愛她,雖然庶出,嫁妝裡頭除了金銀首飾、緞面、四季衣裳,也又田產地產。她在娘家是也幫著蔣夫人打理一二,故而即使是養在深閨中的小姐,對這些亦是十分熟悉。

  兩人驚愕地瞪圓了眼睛,周氏道:“倘或是能吃的糧食,不知多少人都免於挨餓了。”

  “可不是糧食,只因咱們大夏從來沒有人種過,廷煊得到種子,女兒也種出來。可問題是,這金豆分明是能吃的東西,卻無人敢食用。”

  蔣蓉華微策蹙眉,“既然是四妹夫帶回來的,必然知道這東西怎麼食用。”

  童若瑤點頭,“說是磨成粉末同樣也是能做饅頭、點心什麼的,若是如米一般顆粒狀,做粥倒比大米味道香。特別是金豆快成熟時,清水煮了直接吃,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說的太快,把營養都吐出來了,童若瑤改了口道:“五穀雜糧各有各的好處,金豆也有金豆的好處。”

  “聽說四妹夫曾經跟著其他商隊出海,定是從他國帶回來的。這模樣雖瞧著怪異,可聽四妹說的產量,確實十分不錯。倘或是糧食,多少沒飯吃的人們,也都有飯吃了。”蔣蓉華在四北一帶長大,雖在城裡,可那地方物產不夠豐富,城裡倒沒什麼感覺,可城裡也能見著許多人家沒飯吃,落得賣為奴的下場。就是身邊的惠兒,也是因為家裡貧苦,兄弟姊妹多,口糧少養活不了,迫不得已才找人牙婆子帶去給大戶人家為奴為婢好有口飯吃。即使如此,也多少人沒飯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