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我不是說過,村裡有村裡的規矩。你為什麼還要插手?」
我豈能見死不救,行然坊吶喊道。
「說什麼『返作』和山神,根本全是信口胡謅,你們幹的可是殺人的勾當啊!」
覺念方丈雙眉動也不動,行然坊愈是激動,他愈是平靜。
「你不是人,是劊子手。我不斷厲聲怒吼,吼得上氣不接下氣,他才緩緩出聲。」
彷若莊嚴微笑的如來佛,方丈神情柔和地解釋:
「『返作』的規矩,在館形確實行之有年,但絕非信口胡謅。此次的情況,只是
藉由往例,行其他目的。」
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
「富一從以前就是村裡的麻煩人物。」
他常向城下或其他村莊的人吹噓館形的豐饒,還自行配藥,學商人四處叫賣,賺到的錢全放進自己口袋。
「最後,他甚至提議把阿初的父母兄弟接到館形同住。阿初的娘家位於對面山頭的一處村莊。」
方丈不同意。倘若找來一個家族,遲早會湧進其他家族。一旦館形是豐饒山村的消息傳出,便會有大批貪婪的人蜂擁而至。
「如今館形能自給自足,乃是奠基於過去眾人流血流汗的成果,及懂得捨棄私慾、公平分享山林恩澤的正向心態。然而,要是有外地人闖入村里,導致人口增加……行然坊,雖然你是個假和尚,但也猜得出會發生什麼事吧?」
不懂昔日艱苦的外地人,眼中只看到現有的豐足,想必會放縱私慾,恣意爭奪,如此將改變村莊的原貌。
可是,富一不懂這個道理。
「擾亂村莊和平的人,就得加以懲戒。」
行然坊一怔。若要懲戒,應該有懲戒的辦法吧?只要嚴厲訓斥,曉以大義、矯正
錯誤不就行了?
「所以我才說你是個蠢蛋。你以為我們沒試過嗎?」
不管再怎麼苦口婆心地勸導,富一依舊充耳不聞。他想讓自己過好日子,也想讓妻子過好日子。一心對外誇耀優渥生活的年輕人,眼中沒有村子的存在。厲聲訓斥,他便口沫橫飛地辯駁:曉以大義,他便嗤之以鼻,淨主張自個兒的道理。
――這村裡的人全是笨蛋。為什麼不多賺點錢,讓村子變得更有規模?今後的世道,有錢能使鬼推磨,就算是我們這樣的山村也一樣,並非只要能吃飽就行。
「於是,我們不得不使出狠手段。」
單憑一句「不能接受富一的狡辯」,便逮捕他,恐怕難收殺一儆百之效。制裁需
要理由,也就是藉口。這時候搬出的,即是「返作」的規矩。
「那麼,是真的抽過簽嘍?反正一定是動了什麼手腳,讓富一抽中。」
「沒錯。」方丈承認,「是我下的指示,這是為了村了著想。」
撤收屋子和水田,將富一和阿初囚禁在北山一年。提供他們的食物,雖然不夠吃飽,但也不至於餓死。希望經過一年,富一的頭腦能冷靜下來,並誠心悔改。
「可是,富一一直在餓肚了。」行然坊說。「阿初和她肚裡的孩子,也是被餓死的吧。食物根本不夠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方丈默然,目光從行然坊臉上移開。行然坊緊咬不放,早已將假和尚的自卑拋向一旁。
「村裡的人不認為只要富一冷靜下來就好。他們看富一不順眼,巴不得他就此一命嗚呼。一開始雖沒這個意思,但把富一和阿初關進小屋後,想到能隨意處置他們,大夥便逐漸脫韁失控。」
控制人的韁繩,即為良心。當地位凌駕別人之上,握有生殺大權時,我們往往會脫韁失序,特別是在恃眾而驕的情況下。
「不過,要是馬上殺了他,未免太無趣。於是,村裡的人仗著『返作』的規矩和你的威儀,虐待富一和阿初。」
飢餓瘦弱,乞求看守人憐憫的富一,正因之前是個狂妄、惹人厭的小伙子,那副慘樣瞧在村民們眼中,想必非常痛快。
「村民根本是讓富一和阿初餓肚子,整得他們半死不活,以觀賞兩人日漸衰弱為
樂!」
覺念方丈直視行然坊,銳利的目光射向他。
「這就是制裁。」
擾亂村里和平的人,合該如此處置。
「為給富一深刻的教訓,便得匯聚村民們的憎恨。同時,也得平息村民對富一的
憤怒才行。」
行然坊朗聲應道:
「憎恨他人、虐待他人,你敢說這是佛祖的訓示嗎?」
方丈不為所動。
「你這個假和尚,講得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
行然坊渾身都感受得到方丈的憤怒。
「這村裡的佛,當柔弱,非由我們加以守護不可。我們親手開墾山林,建造寺院,祭祀模仿也形象的佛像。若只是坐著闡述佛法,根本無法在深山裡生活。館形的
佛,只存在村里。站在佛祖面前,我問心無愧!」
拋卻故鄉,四處流浪的行然坊,想不出任何反駁的話。
「不過,害死阿初,我深感遺憾。從今天起,我早晚都會替阿初和她的孩子祈求冥福,祈求富一洗心革面。」
覺念萬丈態度堅決地說道。正殿的如來佛像,臉上靜靜掛著微笑。
「行然坊先生,後來您怎麼做?」
阿近聽得目瞪口呆時,阿勝一面換茶,一面靜靜地問道。
我豈能見死不救,行然坊吶喊道。
「說什麼『返作』和山神,根本全是信口胡謅,你們幹的可是殺人的勾當啊!」
覺念方丈雙眉動也不動,行然坊愈是激動,他愈是平靜。
「你不是人,是劊子手。我不斷厲聲怒吼,吼得上氣不接下氣,他才緩緩出聲。」
彷若莊嚴微笑的如來佛,方丈神情柔和地解釋:
「『返作』的規矩,在館形確實行之有年,但絕非信口胡謅。此次的情況,只是
藉由往例,行其他目的。」
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
「富一從以前就是村裡的麻煩人物。」
他常向城下或其他村莊的人吹噓館形的豐饒,還自行配藥,學商人四處叫賣,賺到的錢全放進自己口袋。
「最後,他甚至提議把阿初的父母兄弟接到館形同住。阿初的娘家位於對面山頭的一處村莊。」
方丈不同意。倘若找來一個家族,遲早會湧進其他家族。一旦館形是豐饒山村的消息傳出,便會有大批貪婪的人蜂擁而至。
「如今館形能自給自足,乃是奠基於過去眾人流血流汗的成果,及懂得捨棄私慾、公平分享山林恩澤的正向心態。然而,要是有外地人闖入村里,導致人口增加……行然坊,雖然你是個假和尚,但也猜得出會發生什麼事吧?」
不懂昔日艱苦的外地人,眼中只看到現有的豐足,想必會放縱私慾,恣意爭奪,如此將改變村莊的原貌。
可是,富一不懂這個道理。
「擾亂村莊和平的人,就得加以懲戒。」
行然坊一怔。若要懲戒,應該有懲戒的辦法吧?只要嚴厲訓斥,曉以大義、矯正
錯誤不就行了?
「所以我才說你是個蠢蛋。你以為我們沒試過嗎?」
不管再怎麼苦口婆心地勸導,富一依舊充耳不聞。他想讓自己過好日子,也想讓妻子過好日子。一心對外誇耀優渥生活的年輕人,眼中沒有村子的存在。厲聲訓斥,他便口沫橫飛地辯駁:曉以大義,他便嗤之以鼻,淨主張自個兒的道理。
――這村裡的人全是笨蛋。為什麼不多賺點錢,讓村子變得更有規模?今後的世道,有錢能使鬼推磨,就算是我們這樣的山村也一樣,並非只要能吃飽就行。
「於是,我們不得不使出狠手段。」
單憑一句「不能接受富一的狡辯」,便逮捕他,恐怕難收殺一儆百之效。制裁需
要理由,也就是藉口。這時候搬出的,即是「返作」的規矩。
「那麼,是真的抽過簽嘍?反正一定是動了什麼手腳,讓富一抽中。」
「沒錯。」方丈承認,「是我下的指示,這是為了村了著想。」
撤收屋子和水田,將富一和阿初囚禁在北山一年。提供他們的食物,雖然不夠吃飽,但也不至於餓死。希望經過一年,富一的頭腦能冷靜下來,並誠心悔改。
「可是,富一一直在餓肚了。」行然坊說。「阿初和她肚裡的孩子,也是被餓死的吧。食物根本不夠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方丈默然,目光從行然坊臉上移開。行然坊緊咬不放,早已將假和尚的自卑拋向一旁。
「村裡的人不認為只要富一冷靜下來就好。他們看富一不順眼,巴不得他就此一命嗚呼。一開始雖沒這個意思,但把富一和阿初關進小屋後,想到能隨意處置他們,大夥便逐漸脫韁失控。」
控制人的韁繩,即為良心。當地位凌駕別人之上,握有生殺大權時,我們往往會脫韁失序,特別是在恃眾而驕的情況下。
「不過,要是馬上殺了他,未免太無趣。於是,村裡的人仗著『返作』的規矩和你的威儀,虐待富一和阿初。」
飢餓瘦弱,乞求看守人憐憫的富一,正因之前是個狂妄、惹人厭的小伙子,那副慘樣瞧在村民們眼中,想必非常痛快。
「村民根本是讓富一和阿初餓肚子,整得他們半死不活,以觀賞兩人日漸衰弱為
樂!」
覺念方丈直視行然坊,銳利的目光射向他。
「這就是制裁。」
擾亂村里和平的人,合該如此處置。
「為給富一深刻的教訓,便得匯聚村民們的憎恨。同時,也得平息村民對富一的
憤怒才行。」
行然坊朗聲應道:
「憎恨他人、虐待他人,你敢說這是佛祖的訓示嗎?」
方丈不為所動。
「你這個假和尚,講得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
行然坊渾身都感受得到方丈的憤怒。
「這村裡的佛,當柔弱,非由我們加以守護不可。我們親手開墾山林,建造寺院,祭祀模仿也形象的佛像。若只是坐著闡述佛法,根本無法在深山裡生活。館形的
佛,只存在村里。站在佛祖面前,我問心無愧!」
拋卻故鄉,四處流浪的行然坊,想不出任何反駁的話。
「不過,害死阿初,我深感遺憾。從今天起,我早晚都會替阿初和她的孩子祈求冥福,祈求富一洗心革面。」
覺念萬丈態度堅決地說道。正殿的如來佛像,臉上靜靜掛著微笑。
「行然坊先生,後來您怎麼做?」
阿近聽得目瞪口呆時,阿勝一面換茶,一面靜靜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