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在播放前,洛根解釋道:“您聽到的是孩子的聲音。根據我們的分析,說話者是一個五歲左右的女孩。”
魯本斯不解地問:“孩子?不是中年女人的聲音嗎?”
“不是。”
菲什敲擊鍵盤,揚聲器中傳出了女孩的聲音。魯本斯聽到後更近疑惑了,問道:“這是哪國語言?”
石田答道:“應該是近似日語的語言。”
“近似?”
“發音與標準語一致,但日本人也聽不懂她在說什麼。”
“什麼意思?”
“語法相當奇特,頻頻使用任何詞典都沒收錄的詞語。不過,我們並非完全沒有頭緒。”石田將最後一份資料交給魯本斯,“這是同時被破解的文本。”
魯本斯看著資料,上面全是從未見過的文字,他一個都看不懂。“這也是日語?”
“嗯。那孩子就是在讀這段文字。好像有什麼人在教她讀寫。在解說這段信息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日語。”
“請講。”
“我會儘量介紹得簡短些。”石田說,“因為日本人沒有發明文字,公元三世紀之前都處在蒙昧的先史時代。五世紀後,日本人從中國輸入了漢字,並開始學習。抽象概念也隨著漢字進入當時日本人的思維。所以,現代日本語中有大約一半都是來自中國的外來語。比如這個。”石田取出便箋本,寫下兩個字,“每個漢字都擁有獨立的含義,將其組合成詞後便創造出新的概念。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有‘沒有突起’‘鎮定’‘什麼都沒發生’的意思,第二個字則有‘兩者相加’‘兩物相融’‘順暢有條理’的意思,而將兩個文字結合起來,就成了表示‘和平’的單詞。”
西方人和東方人的思維模式存在根本上的不同,魯本斯想。但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漢字大概有多少個?”
“十萬個以上。”石田坦率答道,“但現在日本常用的漢字只有兩千到三千個。”
“日本人能記住這些漢字嗎?”
“能。”石田笑著點頭道,“或許你會覺得不合理,但漢字也有自己的優點。與表音文字相比,漢字可以作為視覺信息瞬間進入大腦,從而更快速傳遞其所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說,漢字的可讀性更強,既可以快速讀書,也可以毫不費力地看電影字幕。雖然學的時候很辛苦,但讀的時候就輕鬆多了。好,言歸正傳。”
石田指著被破解的文字中的幾個詞:“先論系”“後論系”“暫決解”,在魯本斯看來,這些字詞只是奇妙的圖形。
“這些意思不明的詞彙,是用漢字組合而成的新概念。所以我們聽到女孩說的像是日語,但又不知她說的是什麼。”
“這些單詞能翻譯成英文嗎?”
“就像我剛才說的,每個漢字都有它的意思,我們只能據此用類推的方法翻譯。這種譯法其實相當牽強。”石田取出了字母文字譯文,“但這裡又出現了更大的謎團。”
第45章 逃離非洲(4)
魯本斯努力解讀翻譯成英文的信息,卻只能一知半解。
0,0先論系(基於前面的邏輯或主張形成的體系?)1x1y斯納尼後論系(基於後面的邏輯或主張形成的體系?)2x1y,時間函數3x1y斯納尼1x2y真理值隨概率變動2x5y突然出現的對策扎納尼真理值與妥當性線性與非線性遷移。卡奧斯與卡奧斯的“窗”中出現的暫決解(暫時決定的解?)成為決定解的必要條件是超游知(“超游知”一詞無法翻譯)的判斷——
“這是什麼意思啊?”魯本斯盯著譯文說。上面的內容有如天書,但也並非完全支離破碎。“真理值隨概率變動?”
“我從未聽說過這種理論體系。”數學家菲什說。
魯本斯問石田:“‘超游知’這個單詞的意義無法類推嗎?”
“綜合文字的含義,應該是‘超越了未固定化的智慧或知識的判斷主體’。但翻譯後也不知所云。如果有人知道這個詞的意思,那他一定知道‘超游知’這種東西的存在吧。”
無奈之下,魯本斯只好將信息片段拼湊起來強行解釋。“這是在暗示與複雜系統相對應的‘複雜邏輯’吧?就像與量子論相對應的量子邏輯一樣。”
“可是,我們不知道複雜邏輯屬於哪種公理系統。”菲什連忙答。
“請允許我陳述一下看法。”一直在旁邊沉默聆聽的語言學家丹佛德開口道,“一開始我執著於對文章進行分析,所以覺得這段信息毫無章法。但後來我不再關注文字的意義,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語法上,就得出了有趣的推測,這可能是從語法層面發明的新人工語言。”
“就是說,是基於某種規則所寫?”
“不錯。在語法方面,這種語言與我們大腦所生成的自然語言截然不同。研究這段文字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我們使用的語言只是一元的。表意文字也罷,表音文字也罷,都是沿著時間軸單方向延伸的。但這篇文章不同。概念和命題在平面上往來穿梭,編織出完整的信息。平面上的位置用x和y構成的坐標表示,但我們還不清楚這些位置有何含義,或基於何種規則設定。讀到最後,出現了z坐標,所以這種語言是有上下層級的。使用這種語法的話,困擾我們的許多悖論都將不復存在。”
魯本斯不解地問:“孩子?不是中年女人的聲音嗎?”
“不是。”
菲什敲擊鍵盤,揚聲器中傳出了女孩的聲音。魯本斯聽到後更近疑惑了,問道:“這是哪國語言?”
石田答道:“應該是近似日語的語言。”
“近似?”
“發音與標準語一致,但日本人也聽不懂她在說什麼。”
“什麼意思?”
“語法相當奇特,頻頻使用任何詞典都沒收錄的詞語。不過,我們並非完全沒有頭緒。”石田將最後一份資料交給魯本斯,“這是同時被破解的文本。”
魯本斯看著資料,上面全是從未見過的文字,他一個都看不懂。“這也是日語?”
“嗯。那孩子就是在讀這段文字。好像有什麼人在教她讀寫。在解說這段信息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日語。”
“請講。”
“我會儘量介紹得簡短些。”石田說,“因為日本人沒有發明文字,公元三世紀之前都處在蒙昧的先史時代。五世紀後,日本人從中國輸入了漢字,並開始學習。抽象概念也隨著漢字進入當時日本人的思維。所以,現代日本語中有大約一半都是來自中國的外來語。比如這個。”石田取出便箋本,寫下兩個字,“每個漢字都擁有獨立的含義,將其組合成詞後便創造出新的概念。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有‘沒有突起’‘鎮定’‘什麼都沒發生’的意思,第二個字則有‘兩者相加’‘兩物相融’‘順暢有條理’的意思,而將兩個文字結合起來,就成了表示‘和平’的單詞。”
西方人和東方人的思維模式存在根本上的不同,魯本斯想。但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漢字大概有多少個?”
“十萬個以上。”石田坦率答道,“但現在日本常用的漢字只有兩千到三千個。”
“日本人能記住這些漢字嗎?”
“能。”石田笑著點頭道,“或許你會覺得不合理,但漢字也有自己的優點。與表音文字相比,漢字可以作為視覺信息瞬間進入大腦,從而更快速傳遞其所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說,漢字的可讀性更強,既可以快速讀書,也可以毫不費力地看電影字幕。雖然學的時候很辛苦,但讀的時候就輕鬆多了。好,言歸正傳。”
石田指著被破解的文字中的幾個詞:“先論系”“後論系”“暫決解”,在魯本斯看來,這些字詞只是奇妙的圖形。
“這些意思不明的詞彙,是用漢字組合而成的新概念。所以我們聽到女孩說的像是日語,但又不知她說的是什麼。”
“這些單詞能翻譯成英文嗎?”
“就像我剛才說的,每個漢字都有它的意思,我們只能據此用類推的方法翻譯。這種譯法其實相當牽強。”石田取出了字母文字譯文,“但這裡又出現了更大的謎團。”
第45章 逃離非洲(4)
魯本斯努力解讀翻譯成英文的信息,卻只能一知半解。
0,0先論系(基於前面的邏輯或主張形成的體系?)1x1y斯納尼後論系(基於後面的邏輯或主張形成的體系?)2x1y,時間函數3x1y斯納尼1x2y真理值隨概率變動2x5y突然出現的對策扎納尼真理值與妥當性線性與非線性遷移。卡奧斯與卡奧斯的“窗”中出現的暫決解(暫時決定的解?)成為決定解的必要條件是超游知(“超游知”一詞無法翻譯)的判斷——
“這是什麼意思啊?”魯本斯盯著譯文說。上面的內容有如天書,但也並非完全支離破碎。“真理值隨概率變動?”
“我從未聽說過這種理論體系。”數學家菲什說。
魯本斯問石田:“‘超游知’這個單詞的意義無法類推嗎?”
“綜合文字的含義,應該是‘超越了未固定化的智慧或知識的判斷主體’。但翻譯後也不知所云。如果有人知道這個詞的意思,那他一定知道‘超游知’這種東西的存在吧。”
無奈之下,魯本斯只好將信息片段拼湊起來強行解釋。“這是在暗示與複雜系統相對應的‘複雜邏輯’吧?就像與量子論相對應的量子邏輯一樣。”
“可是,我們不知道複雜邏輯屬於哪種公理系統。”菲什連忙答。
“請允許我陳述一下看法。”一直在旁邊沉默聆聽的語言學家丹佛德開口道,“一開始我執著於對文章進行分析,所以覺得這段信息毫無章法。但後來我不再關注文字的意義,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語法上,就得出了有趣的推測,這可能是從語法層面發明的新人工語言。”
“就是說,是基於某種規則所寫?”
“不錯。在語法方面,這種語言與我們大腦所生成的自然語言截然不同。研究這段文字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我們使用的語言只是一元的。表意文字也罷,表音文字也罷,都是沿著時間軸單方向延伸的。但這篇文章不同。概念和命題在平面上往來穿梭,編織出完整的信息。平面上的位置用x和y構成的坐標表示,但我們還不清楚這些位置有何含義,或基於何種規則設定。讀到最後,出現了z坐標,所以這種語言是有上下層級的。使用這種語法的話,困擾我們的許多悖論都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