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坂井友理就是帕皮。
但是,僅知道這一點,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嗎?對這一連串事件,現在可以勾勒出清晰的脈絡圖嗎?
研人立刻想到那台小型筆記本電腦中關於坂井友理的報告。中情局之所以要調查這名女醫生的身份,並非因為她是父親的助手,而是因為,她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物。那麼,坂井友理遭到懷疑的原因是什麼?除她以外,還有若干日本醫生九年前在薩伊待過。這些人里只有坂井友理被選中調查,理由應該只有一個:是自己無意間泄露了坂井友理的信息。他將坂井友理的名字告訴了報紙記者菅井。
想到這裡,研人突然焦躁難耐,大腦痛得好像遭人毆打一般。與中情局暗通的不是坂井友理,而是那個科學記者。菅井正在調查研人的動向。
被抓住的話,就會死——
研人抑制住恐慌,努力回想他與菅井之間的談話。自己到底泄露了多少情報?還好沒提到這個實驗室。菅井也不知道研人有一個叫李正勛的搭檔。研人又想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剛才那通電話。菅井讓他“趕緊去別的地方”,他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研人猜測,菅井多半只是搜集研人的信息。但他覺察到中情局的意圖,知道研人面臨危險。他發現電話被逆向追蹤了,於是想幫助研人。但這一推測只是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並不能改變自己已被逼入絕境的事實。
自己還幹過什麼可能招致危險的事嗎?研人從頭梳理自己的經歷,終於發現了一種可能性。
常年閉門不出的孩子的家庭教師。
絕不能讓外人看到自己模樣的孩子。
莫非……研人驚呆了。
午夜零點前不久,仍留在行動指揮部的魯本斯陸續收到了兩條消息。
第一條消息來自中情局,說是掌握了一直行蹤成謎的古賀研人的消息。在疑似潛伏地——町田站的北側,捕捉到了手機信號。據此計算出了古賀研人打手機的地點,誤差在三百米之內。
報告上說,警視廳公安部正在重點搜索該地區,魯本斯對此非常焦慮。古賀研人的新藥開發進行到哪一步了?那個寒酸的日本研究生,是拯救十萬孩子的唯一希望。
中情局的報告中,有一句話令魯本斯心中燃起一絲期待:“當地工作人員‘科學家’似乎覺察出我們想找到古賀研人的意圖,開始逐漸脫離我們的控制。‘科學家’今後可能會幫助嫌疑人逃亡,我們正在制定相應對策。”
魯本斯只能祈禱這個“科學家”會背叛主人,轉而支持古賀研人。
另一條消息來自於國家安全局的洛根,內容令魯本斯驚愕不已——日本向非洲發送的密碼通信被破解了。
看到這份報告,魯本斯立即飛奔出行動指揮部,駕駛奧迪趕往米德堡。奴斯通過衛星通信傳遞了什麼信息,現在終於水落石出了。倘若知道了奴斯現在的位置,那就必須想辦法把這條情報封鎖住。
魯本斯抵達國家安全局總部時,雖已是深夜,洛根仍然出來迎接。經過與上次相同的入門手續,魯本斯抵達了會議室。房間中已經有三名安全局職員:一人是數學家菲什,還有兩人是生面孔。
洛根首先介紹了戴著黑框眼鏡的五十歲左右的男子,“這位是肯尼斯·丹佛德博士,語言學專家。”
魯本斯同丹佛德握手。語言學家的手出人意料地有力。接下來介紹的是一名中年亞洲男子。
“他是石田·塔克,日語及日本問題專家。”
石田用略帶東部口音的流利英語打了招呼。他應該是美國長大的日本人吧,而且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魯本斯不禁感嘆,世界最大的情報機構中真是人才濟濟。
大家落座後,魯本斯開門見山地問:“你們發現什麼了?”
菲什用一如既往神經兮兮的口吻說道:“從梅爾韋恩·加德納的電腦中獲取的隨機數終於發揮了作用。不過,因為隨機數被分為三段,所以破解出來的信息也有三種。首先是這個……”
菲什遞出一疊複印圖紙。魯本斯掃了一眼,是一張用麥卡托投影法繪製的地圖,包括從非洲到南北美洲大陸的廣大區域。此外還有密密麻麻的數字信息。
“這是北大西洋海底地形圖和洋流圖,其他的是海水溫度和洋流觀測數據。”
魯本斯一張張地查看。從非洲大陸西岸向西流動的北赤道洋流,在北美大陸附近成為墨西哥灣流,然後折向東北。這就是北大西洋的洋流循環。根據水溫的不同,海水的顏色也從藍色漸變到紅色。
“今年的水溫比往年都高。”菲什說。
“這是網上的公開信息?”
“沒錯。這是收集各國觀測數據得出的,在相應網頁上都有公布。”
“日本向非洲傳送了這個情報?”為什麼奴斯想得到北赤道洋流的信息呢?莫非南下非洲大陸只是聲東擊西,其實他打算從赤道附近通過海路逃脫?但這樣的話,他的目的地就不是日本,而是北美大陸。
“我們也不知道這條情報的用途。另外還有兩條被破譯的信息,一條是語音,一條是文本。請先聽一下這段語音。”
菲什將一張光碟放進筆記本電腦。
但是,僅知道這一點,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嗎?對這一連串事件,現在可以勾勒出清晰的脈絡圖嗎?
研人立刻想到那台小型筆記本電腦中關於坂井友理的報告。中情局之所以要調查這名女醫生的身份,並非因為她是父親的助手,而是因為,她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物。那麼,坂井友理遭到懷疑的原因是什麼?除她以外,還有若干日本醫生九年前在薩伊待過。這些人里只有坂井友理被選中調查,理由應該只有一個:是自己無意間泄露了坂井友理的信息。他將坂井友理的名字告訴了報紙記者菅井。
想到這裡,研人突然焦躁難耐,大腦痛得好像遭人毆打一般。與中情局暗通的不是坂井友理,而是那個科學記者。菅井正在調查研人的動向。
被抓住的話,就會死——
研人抑制住恐慌,努力回想他與菅井之間的談話。自己到底泄露了多少情報?還好沒提到這個實驗室。菅井也不知道研人有一個叫李正勛的搭檔。研人又想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剛才那通電話。菅井讓他“趕緊去別的地方”,他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研人猜測,菅井多半只是搜集研人的信息。但他覺察到中情局的意圖,知道研人面臨危險。他發現電話被逆向追蹤了,於是想幫助研人。但這一推測只是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並不能改變自己已被逼入絕境的事實。
自己還幹過什麼可能招致危險的事嗎?研人從頭梳理自己的經歷,終於發現了一種可能性。
常年閉門不出的孩子的家庭教師。
絕不能讓外人看到自己模樣的孩子。
莫非……研人驚呆了。
午夜零點前不久,仍留在行動指揮部的魯本斯陸續收到了兩條消息。
第一條消息來自中情局,說是掌握了一直行蹤成謎的古賀研人的消息。在疑似潛伏地——町田站的北側,捕捉到了手機信號。據此計算出了古賀研人打手機的地點,誤差在三百米之內。
報告上說,警視廳公安部正在重點搜索該地區,魯本斯對此非常焦慮。古賀研人的新藥開發進行到哪一步了?那個寒酸的日本研究生,是拯救十萬孩子的唯一希望。
中情局的報告中,有一句話令魯本斯心中燃起一絲期待:“當地工作人員‘科學家’似乎覺察出我們想找到古賀研人的意圖,開始逐漸脫離我們的控制。‘科學家’今後可能會幫助嫌疑人逃亡,我們正在制定相應對策。”
魯本斯只能祈禱這個“科學家”會背叛主人,轉而支持古賀研人。
另一條消息來自於國家安全局的洛根,內容令魯本斯驚愕不已——日本向非洲發送的密碼通信被破解了。
看到這份報告,魯本斯立即飛奔出行動指揮部,駕駛奧迪趕往米德堡。奴斯通過衛星通信傳遞了什麼信息,現在終於水落石出了。倘若知道了奴斯現在的位置,那就必須想辦法把這條情報封鎖住。
魯本斯抵達國家安全局總部時,雖已是深夜,洛根仍然出來迎接。經過與上次相同的入門手續,魯本斯抵達了會議室。房間中已經有三名安全局職員:一人是數學家菲什,還有兩人是生面孔。
洛根首先介紹了戴著黑框眼鏡的五十歲左右的男子,“這位是肯尼斯·丹佛德博士,語言學專家。”
魯本斯同丹佛德握手。語言學家的手出人意料地有力。接下來介紹的是一名中年亞洲男子。
“他是石田·塔克,日語及日本問題專家。”
石田用略帶東部口音的流利英語打了招呼。他應該是美國長大的日本人吧,而且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魯本斯不禁感嘆,世界最大的情報機構中真是人才濟濟。
大家落座後,魯本斯開門見山地問:“你們發現什麼了?”
菲什用一如既往神經兮兮的口吻說道:“從梅爾韋恩·加德納的電腦中獲取的隨機數終於發揮了作用。不過,因為隨機數被分為三段,所以破解出來的信息也有三種。首先是這個……”
菲什遞出一疊複印圖紙。魯本斯掃了一眼,是一張用麥卡托投影法繪製的地圖,包括從非洲到南北美洲大陸的廣大區域。此外還有密密麻麻的數字信息。
“這是北大西洋海底地形圖和洋流圖,其他的是海水溫度和洋流觀測數據。”
魯本斯一張張地查看。從非洲大陸西岸向西流動的北赤道洋流,在北美大陸附近成為墨西哥灣流,然後折向東北。這就是北大西洋的洋流循環。根據水溫的不同,海水的顏色也從藍色漸變到紅色。
“今年的水溫比往年都高。”菲什說。
“這是網上的公開信息?”
“沒錯。這是收集各國觀測數據得出的,在相應網頁上都有公布。”
“日本向非洲傳送了這個情報?”為什麼奴斯想得到北赤道洋流的信息呢?莫非南下非洲大陸只是聲東擊西,其實他打算從赤道附近通過海路逃脫?但這樣的話,他的目的地就不是日本,而是北美大陸。
“我們也不知道這條情報的用途。另外還有兩條被破譯的信息,一條是語音,一條是文本。請先聽一下這段語音。”
菲什將一張光碟放進筆記本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