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是該米隆說些什麼的時候了。談判的另一條準則就是:不要像豬一樣貪婪,總是一味索取。時間一長,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認為一個女人可能敲詐過格里格,”他說,“她有好幾個化名。通常叫卡拉,但是她還用過薩莉、利茲這樣的名字。上星期六晚上她被人殺了。”
這句話震住了馬蒂,或者至少他表現出來的樣子是驚呆了。“警方背定不會懷疑格里格——”
“不,他們懷疑。”米隆說。
“但是為什麼呢?”
米隆說得比較模糊。“在她遇害當晚,別人看到格里格是最後一個和她在一起的人。謀殺現場有他的指紋,警方還在他的房裡找到了兇器。”
“警方搜查了他家?”
“是的。”
“但是他們不能這麼做。”
已經擺出了準備扭曲事實的律師架勢。“他們有搜查令。”米隆說。“你認識那個女人嗎?那個卡拉或薩莉?”
“不認識。”
“那你知道格里格在哪裡嗎?”
“不知道。”
米隆注視著他,但卻無法分辨出他是否在說謊。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從來不能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眼睛,身體語言或其他任何諸如此類的東西來判斷出他是否在說謊。神情緊張而又煩躁不安的人可能也會說實話,而好的說謊者卻能看起來像電視廣播長劇里的阿倫·阿爾達…樣的真誠。所謂的“身勢語”的篤信者常常只會更加確定無疑地被愚弄。“為什麼格里格取走了五萬美元的現金?”米隆問。
“我沒問,”費爾德說,“正如我剛剛向你解釋過的,這樣的事我不管。”
“你以為是用去賭博的。”
費爾德還是懶得問答他。他把眼光從地上抬起。“你說那個女人敲詐他。”
“沒錯。”米隆說。
他定定地看著米隆,“你知道她抓住了他的什麼把柄嗎?”
“我不是很清楚。我想是賭博這件事。”
費爾德點點頭。他的眼睛直視著前方,用遙控器指向身後電視機,按了幾個鈕。屏幕一亮,出現了灰色的靜止畫面。然後黑白畫面顯示出來了,是一個旅館房間。攝影機似乎是從地下往上拍的。沒有人在房間裡。屏幕上角的數字計時器顯示出當時的時間。這個設置讓米隆回想起瑪利亞·巴里吸著劈里啪啦菸袋的那部錄影帶。
哦,對了。
這能成功嗎?和人上床很推成為基本證據來證明母親不適合撫養孩子,但要是毒品呢?除非是拍到女方在旅館房間裡用嘴巴或鼻子吸毒,或者是注射毐品,不然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能做到費爾德所說的保持平衡呢?那會怎麼影響法官呢?
但是米隆快要看到的內容證明,他錯了。
旅館房間的門開了。愛米莉一個人走進來,不時地回頭看看。她坐在床上,但馬上又站起來,踱著步子,又坐下了。又開始踱步。她檢查了一下浴室,走了出來,又來回走著。她拿起任何可以找到的東西——旅館宣傳冊,客房服務指南,電視嚮導、“有聲音嗎?”米隆問。
馬蒂·費爾德搖搖頭,沒有,他仍然沒有看電視屏幕。
米隆一動不動地看著愛米莉繼續著她那緊張的一系列表現。突然她停住了,轉向門。一定是聽到了敲門聲。她遲疑著走向門。去找相好先生?很有可能,米隆猜測。但是當愛米莉轉動門把。打開門時,米隆意識到他又錯了。迸人房間的不是相好先生。
而是相好女士。
兩個女人談了幾句,在房間的小酒桌上喝了一杯。然後她們開始脫衣服。米隆覺得胃在翻,等到她們移到床上時,他覺得已經看得太多了。“關掉它。”
費爾德照辦了,還是沒看屛幕。“我重申一遍我說過的話。我並不以此為榮。”
“你真行。”米隆說。
現在他明白了愛米莉為什麼會有那麼強烈的敵意。的確,她被偷拍到和人做愛——不過不是和一個男人,而是和一個女人。當然沒有法律禁止這種事。但是大多數法官會受到影響。這就是現在的世道。而說到世道,米隆知道那個相好女士還有另一個暱稱:“砰砰”。
第二十九章
米隆走在通向自己的辦公室的路上,一邊想弄清楚所有的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砰砰”在所有事件中不只是一個無害的消遣人物。但是她究竟是什麼人呢?她是設計陷害愛米莉,還是,她也不知道被人偷拍了?她們是長期穩定的情人還是只是風流一夜的伴侶?費爾德宣稱他不知道。在錄像帶上,這兩個女人看起來還不是很熟悉對方——至少,從他看的那一小段中看不出來——但是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米隆從東面抄近路,走到第50號街上。一個白化病人,戴著麥茨隊球帽,破牛仔褲外面套著條黃色拳擊短褲,正一邊彈著印度西它(一種印度樂器),一邊唱著六七十年代的經典歌曲《夜晚芝加哥之死》。歌聲讓米隆想起自助洗衣店後面的中國老婦。這個白化病人旁邊放著一個罐狀杯子和一堆卡帶。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原版卡帶:本尼和他的神奇西它,只要十美元”。原版,哦。不會有誰想要那個白化病人模仿的別人的歌,西它,廣播裡七十年代的歌曲,不,先生。
這句話震住了馬蒂,或者至少他表現出來的樣子是驚呆了。“警方背定不會懷疑格里格——”
“不,他們懷疑。”米隆說。
“但是為什麼呢?”
米隆說得比較模糊。“在她遇害當晚,別人看到格里格是最後一個和她在一起的人。謀殺現場有他的指紋,警方還在他的房裡找到了兇器。”
“警方搜查了他家?”
“是的。”
“但是他們不能這麼做。”
已經擺出了準備扭曲事實的律師架勢。“他們有搜查令。”米隆說。“你認識那個女人嗎?那個卡拉或薩莉?”
“不認識。”
“那你知道格里格在哪裡嗎?”
“不知道。”
米隆注視著他,但卻無法分辨出他是否在說謊。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從來不能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眼睛,身體語言或其他任何諸如此類的東西來判斷出他是否在說謊。神情緊張而又煩躁不安的人可能也會說實話,而好的說謊者卻能看起來像電視廣播長劇里的阿倫·阿爾達…樣的真誠。所謂的“身勢語”的篤信者常常只會更加確定無疑地被愚弄。“為什麼格里格取走了五萬美元的現金?”米隆問。
“我沒問,”費爾德說,“正如我剛剛向你解釋過的,這樣的事我不管。”
“你以為是用去賭博的。”
費爾德還是懶得問答他。他把眼光從地上抬起。“你說那個女人敲詐他。”
“沒錯。”米隆說。
他定定地看著米隆,“你知道她抓住了他的什麼把柄嗎?”
“我不是很清楚。我想是賭博這件事。”
費爾德點點頭。他的眼睛直視著前方,用遙控器指向身後電視機,按了幾個鈕。屏幕一亮,出現了灰色的靜止畫面。然後黑白畫面顯示出來了,是一個旅館房間。攝影機似乎是從地下往上拍的。沒有人在房間裡。屏幕上角的數字計時器顯示出當時的時間。這個設置讓米隆回想起瑪利亞·巴里吸著劈里啪啦菸袋的那部錄影帶。
哦,對了。
這能成功嗎?和人上床很推成為基本證據來證明母親不適合撫養孩子,但要是毒品呢?除非是拍到女方在旅館房間裡用嘴巴或鼻子吸毒,或者是注射毐品,不然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能做到費爾德所說的保持平衡呢?那會怎麼影響法官呢?
但是米隆快要看到的內容證明,他錯了。
旅館房間的門開了。愛米莉一個人走進來,不時地回頭看看。她坐在床上,但馬上又站起來,踱著步子,又坐下了。又開始踱步。她檢查了一下浴室,走了出來,又來回走著。她拿起任何可以找到的東西——旅館宣傳冊,客房服務指南,電視嚮導、“有聲音嗎?”米隆問。
馬蒂·費爾德搖搖頭,沒有,他仍然沒有看電視屏幕。
米隆一動不動地看著愛米莉繼續著她那緊張的一系列表現。突然她停住了,轉向門。一定是聽到了敲門聲。她遲疑著走向門。去找相好先生?很有可能,米隆猜測。但是當愛米莉轉動門把。打開門時,米隆意識到他又錯了。迸人房間的不是相好先生。
而是相好女士。
兩個女人談了幾句,在房間的小酒桌上喝了一杯。然後她們開始脫衣服。米隆覺得胃在翻,等到她們移到床上時,他覺得已經看得太多了。“關掉它。”
費爾德照辦了,還是沒看屛幕。“我重申一遍我說過的話。我並不以此為榮。”
“你真行。”米隆說。
現在他明白了愛米莉為什麼會有那麼強烈的敵意。的確,她被偷拍到和人做愛——不過不是和一個男人,而是和一個女人。當然沒有法律禁止這種事。但是大多數法官會受到影響。這就是現在的世道。而說到世道,米隆知道那個相好女士還有另一個暱稱:“砰砰”。
第二十九章
米隆走在通向自己的辦公室的路上,一邊想弄清楚所有的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砰砰”在所有事件中不只是一個無害的消遣人物。但是她究竟是什麼人呢?她是設計陷害愛米莉,還是,她也不知道被人偷拍了?她們是長期穩定的情人還是只是風流一夜的伴侶?費爾德宣稱他不知道。在錄像帶上,這兩個女人看起來還不是很熟悉對方——至少,從他看的那一小段中看不出來——但是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米隆從東面抄近路,走到第50號街上。一個白化病人,戴著麥茨隊球帽,破牛仔褲外面套著條黃色拳擊短褲,正一邊彈著印度西它(一種印度樂器),一邊唱著六七十年代的經典歌曲《夜晚芝加哥之死》。歌聲讓米隆想起自助洗衣店後面的中國老婦。這個白化病人旁邊放著一個罐狀杯子和一堆卡帶。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原版卡帶:本尼和他的神奇西它,只要十美元”。原版,哦。不會有誰想要那個白化病人模仿的別人的歌,西它,廣播裡七十年代的歌曲,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