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白婉瑜沒想到趙清林對這段歷史還有一些了解,要知道當時*時期的年輕人,那對這些東西都很少有人知道,對文化古蹟更是沒有一點基本的認知,很多寶貴的文物遺產都被燒毀破壞了,雖然趙清林說的不多,也比較含糊,但是起碼說的都是正確的,“趙掌教謙虛了,你說的不錯,那個倒霉鬼皇帝是李從珂。但是何氏壁卻不只單單做成了天子傳國璽,在王彥書中的記載,永樂帝朱棣原是鎮守北平的燕王,他起兵奪取帝位後,聽說‘和氏壁’被剖成三截,茅山的鎮山玉印也是‘和氏壁’的一部分。所以這才將茅山的玉印調了包的。”

  “啊?三截?有這種事?”趙清林拿起手中的玉佩看了一下,突然想起來如果白婉瑜說的是真的,那肯定不會是自己手中這塊。

  “如果書中記載的是真的,中間那塊應該是製成了天子傳國璽,方四寸,頂上鐫五龍交紐,

  印面李斯鐫八個篆字為‘受命於天,富壽永昌’。左邊那截則做成了玉印,上面應該鐫著“九老仙都君印”六個篆體陽文。而右邊那截玉如何了書中也沒有記載。”

  趙清林做夢也沒想到,茅山掌教玉印能和天子傳國璽扯上關係,難道這就是師傅跟自己說的那個天大的秘密?

  PS:祝大家周末愉快!祝大家周末愉快!

  求收藏,求推薦~~

  第二十四回 被調包的玉印

  更新時間2010-8-8 17:35:53 字數:3219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後世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

  根據太監王狗兒,也就是王彥書中的記載,永樂帝朱棣起兵奪取帝位後,聽到了這樣一個傳聞:

  據說始皇二十六年,揀選天下良工將何氏壁剖為三段,中段製成天子的傳國璽,其方四寸,頂上鐫五龍交紐,印面李斯鐫八個篆字為“受命於天,富壽永昌”。左段製作印形,其紐直豎上有閃閃發光的兩點。宋徽宗年間皇帝為褒獎茅山二十五代宗師劉混康,要當時的茅山、龍虎、閣皂“三山鼎峙,輔化皇圖”。特下詔鐫刻贈賜,後來便成了茅山的鎮山玉印。

  這朱棣一聽說“和氏壁”被剖成三截,而茅山的鎮山玉印也是“和氏壁”的一部分。當時就覺著自已是富有天下的皇帝,正所謂:“天下之財即我財,天下之寶即我寶。”茅山的鎮山玉印我若取來,讓精良的玉工重新鐫刻之後,不就是我皇帝的珍寶、朝廷的玉璽了嗎?於是,他就發下一道金牌,傳下一道聖旨,派出一名能幹的官員,到茅山來宣調這顆玉印進宮備用。

  明代朝廷在茅山設有“靈官”,也是正七品、正六品的官。一見金牌和聖旨,哪敢怠慢?忙備香案,跪拜接旨。聽說是宣調茅山的鎮山玉印,雖是一萬個不情願,誰又敢嘴上說出半個“不”字?正、副靈官只好吩咐掌印道士,捧出玉印交給欽差老爺。欽差接過玉印,心滿意足地回朝復命去了。

  第二天一早,正值永樂皇帝早朝,欽差進官復旨,值班太監接過玉印奉上。永樂帝龍目一觀,果然是隱隱瑞氣、霞光閃閃的一顆四寸見方無理美玉精製成的玉印;再看印面,鐫的卻是“九老仙都君印”六個篆體陽文。

  這朱棣心裡一琢磨:只要將這原來六字磨洗去掉,再刻上“奉天承運之寶”六個篆字,不就是我大明皇家的御用之璽了嗎?於是他十分喜悅地傳下旨意:著文華殿掌中書事中書舍人篆寫印面;著尚寶司卿負責侍護管好玉印;著工部尚書揀選天下良工鐫刻印面篆字;著欽天監揀吉日良辰,刻日興工。

  聖旨下,誰敢有違?尚寶司卿終日誠惶誠恐地捧著這顆玉印。中書舍人齋戎沫浴熏手起草印面篆字。欽天監天官運周易,推八卦,精度日月,詳掐黃道、**。工部尚書即時發出許多文書牌票,揀選鐫玉匠人。

  工部的事兒最多,不僅是揀選工匠,並要嚴格考校,精中選精,強中選強,結果揀選出三十五名個個身懷絕技的良工巧匠。工部將這批玉匠逐一填表登記,以便有功獎賞,有過罪罰。

  相傳,天下至寶都有靈性。因這顆玉印是“和氏壁”鐫制,因此工部不敢輕易動手改鐫。但聖偷催逼,不敢動手那也得動手。

  所以要欽天監擇取了一個吉日良辰,工部尚書朝冠朝服,先焚香拜告天地,並在工部大堂之上陳設了兩張公案,公案上茵鋪錦繡,褥引英蓉,恭恭敬敬地到尚寶司,向玉印大禮參拜後,才捧到工部大堂的茵褥上。各玉匠亦依次拜天、拜地、拜玉印,然後拈香焚紙,默默禱告。直到欽天監差官宣布“辰時已到!”工部尚書即令興工。

  趙清林聽的是津津有味,就跟聽評書一樣,沒想到眼前這姑娘不僅僅人長的好看,品種優良,而且這說起故事來也是一套一套兒的。

  因為這個工程是為皇帝鐫刻傳國玉璽,事關’重大,故在安排上很有講究:三十五名玉匠被分為上、中、下三班,每班九人;尚餘八名,則兩名添砂,兩名換水,兩名補空,兩名提點。三班輪流,周而復始。每日不到時辰不興工,一切都循序而行。其活動大致是:寅時玉匠進衙,卯時準備,辰、巳興工,午、未磨洗,申時停息。每日之間有可用工之時辰,也有不敢用工之時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