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光陰迅速,轉眼間已是一個整月時間,工程才告圓滿。工部尚書率先驗看,只見印面上攜鐫著“奉天承運之寶”六個陽文篆字;尚寶司卿驗看如旨無誤。於是兩衙同樂,眾玉匠也歡呼雀躍,靜等封賞。這事要圖吉利,於是將玉璽鋪綾蓋緞,插上一對金花,

  喜氣洋洋地捧著上殿復旨。

  五更三點,永樂帝登殿臨朝。尚寶司卿捧了玉璽,永樂帝龍顏大悅說,尚寶司卿即雙手將玉璽捧與禮部尚書,禮部尚書奉與掌朝閣老,掌朝閣老奉與司禮太監,司禮太監上與皇帝。

  永樂帝見印面上果然鐫上了“奉天承運之寶”的陽文篆字,仿佛自己這才真正像那南面君王的皇帝!心中這個美滋味全都從眼神中流露了出來,連說話聲音也走了腔了,急忙讓司禮太監將璽用到紙上遞給自己看!”

  秉筆太監急忙刷上硃砂,司箋太監急忙打開素繭箋,司禮太監一連三印,奉與聖覽。不料想看了印文,永樂帝的臉竟一下子陰沉了下來,剛才那喜孜孜的面孔全然不見。眾臣僚全都莫名其妙,近旁太監伸頭往素箋上一看,臉都嚇白了:不知何故,那素箋上竟還是赫然印著“九老仙都君印”六個篆字。文武大臣也全楞了,一個個呆若泥塑木雕。金鑾殿一下子靜悄悄、陰森森,竟像變成了閻王殿。過了半晌朱棣才十分不悅的重新傳旨工部尚書,再行開洗。

  工部尚書領著這顆玉璽,兩淚雙拋,哭哭啼啼,轉回本衙,心想:十年寒宙,多載勤勉,才撈到這二品之位,今日看來要斷送在這顆玉印上了。好在玉匠並未發放,於是又將其拘到一處。眾匠人聽到這段驚奇的故事,都十分驚訝,想不到一塊古玉,竟有如此的靈氣,並不為皇帝威勢所懾,不為華堂尊榮所戀,這越發加深了眾人對這顆玉印的敬重。

  官差不自由,只得照原樣分班協作。每日寅時眾匠人進衙,卯時準備,辰、巳興工,午、末磨洗,申時停息。工部尚書害怕因此獲罪,催促不停。不足一月,又已鐫刻完畢。看看確實一字不差,而且字字清晰,便又奉進宮來交旨。

  到了謹身殿,永樂帝看上面確是“奉天承運之寶”的篆字,忙命人刷硃砂印在紙上;待掀開看時,卻依舊又是“九老仙都君印”。

  永樂想:該印是古靈之器,難道是我對其尚不夠恭敬,故不願為我所用?於是將玉璽恭恭敬敬地奉於御案之上,三鞠躬,九叩齒,然後念念有詞地祝道:“玉璽,玉璽,膚今有禮,聽旨莫傲,珍貴無比!”祝罷仍舊傳旨工部尚書再行鐫造。

  古語說,“伴君如伴虎”。這顆印兩次鋸造不成,工部尚書真所謂惶惶不可終日。他膽顫心驚地仍舊點起全部制玉匠人,吩咐道:“舊字要洗得清,新字才開得明。眾匠人要小心了!”

  眾匠人齊聲道:“明白了。”

  這一次,大家格外認真地開洗。只因這“洗得清”三字,就將這玉璽洗薄了一半。眾匠人恭恭敬敬按時而作,細心鐫刻:工部尚書須臾不離,認真檢查每個環節,絲毫不敢馬虎敷衍,終於再次完工了。眾人看到印面上“奉天承運之寶”六個篆字格外醒目耀眼。

  五更上殿,尚書獻上玉璽。忙刷硃砂,印在紙上。掀開看時,仍是“九老仙都君印”!這下把個永樂皇帝氣得七竅生煙,惱羞成怒,大發雷霆。舉了這玉璽,望九間殿丹墀之上就是一摔。罵道:“縱是能者,不過草仙,怎敢戲弄朝廷!”接著,便傳出一道聖旨:著錦衣衛將玉璽重責四十御棍,押入國庫,封鎖不用!並且下了封口令,嚴禁百官談論此事!

  說到這裡,白婉瑜便端起茶杯,喝了幾口,不再說下去了。趙清林雖然聽的有趣,但心裡不勉還是有點疑惑,要說這故事是她編出來,好象沒這個必要,但是自己手裡這塊玉怎麼解釋呢?“呃,白小姐,那這塊玉怎麼解釋呢?根據我的了解,這塊玉最少傳了四代掌教,也就是說,起碼是從我師公的師傅開始傳下來的,如果光光憑你剛才說的這個故事就說它是假的,未免有些牽強了吧?”因為王玉真說過,在他師傅淳輝真人的時候就見過這塊玉,所以趙清林簡單的推測就能知道,這塊玉最少也應該是淳輝真人的師傅傳下來的,這還是最保守的推測。

  “沒錯,如果單單根據這個,我還無法做出這個推測,但是,在我看過王彥書里的內容之後,就一直重點尋找這方面的記載,最後終於讓我找到了。在明朝後來的嘉靖年間,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記載,雖然事情記載的很模糊,可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的。嘉靖皇帝登基後,曾有一次詔茅山道士析雨。因為析雨有應,才又將玉印作為褒獎發還給了茅山。如果我的判斷沒錯的話,那塊發還給茅山的玉,應該是被從玉印調包成了玉佩!”說完白婉瑜又伸手指了趙清林手裡的玉佩,“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你這塊玉佩不是真正的茅山掌教玉的原因!”

  PS“求推薦!求推薦!求推薦!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第二十五回 詭異的夜

  更新時間2010-8-9 18:36:21 字數:3913

  屋子裡的氣氛一下變的有些沉悶起來,趙清林顯然是一下子接受不了,這件事來的太突然了,之前毫無預兆,呆呆的看著手裡的玉佩,心裡千頭萬緒,亂的像一團麻。白婉瑜似乎也知道他現在的心情,非常配合的一起沉默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