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白廉傑,白廉傑……”趙清林跟著心裡默念了幾遍,覺得好象在哪聽過,突然心裡一閃,那個鬧殭屍的宅子!師傅那時候好象說過那宅子是白家的祖宅,那個人的確是叫白廉傑。想到這裡心中算是徹底放鬆下來,於是開口道,“林九是我師傅,已經仙逝了。”
白婉瑜聽了也很吃驚,楞了半晌才開口,“對不起,我不知道。”趙清林搖了搖頭,想到師傅身前對自己的照顧,不由的一陣心酸,“你找我師傅有什麼事?可以直接跟我說。”
“其實我是想借茅山的掌教玉佩看看的,沒想到……”白婉瑜一臉的惋惜。
趙清林猶豫了一下,從脖子上摘下那塊玉佩,伸手遞給了白婉瑜,“你看看是不是這個!”
白婉瑜驚訝的看了趙清林一眼,伸手接過玉佩,拿在手裡仔細地看了半天,臉上的表情越來越興奮,“沒錯,沒錯!就是這個!”
見她一臉的興奮,趙清林也來了興趣,這塊玉自己和王玉真研究了半天也沒研究出個所以然來,難道她看的出來?於是也把腦袋湊了過來,“怎麼啦?看到什麼了?”
白婉瑜抬頭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趙先生,啊,不。應該是趙掌教,據我所知,這塊玉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茅山傳教玉,它。。是塊假的!”
第二十三回 何氏壁的秘密
更新時間2010-8-7 15:04:41 字數:2000
所謂的掌教玉佩應當是代代掌教相傳,這塊刻有“斬妖除魔”的玉佩是師傅林九臨終之前從脖子上拿下來給趙清林的,雖說不是什麼威力巨大的降妖寶貝,但是從前幾次的遭遇來看,還有是一定護身能力的。怎麼這會兒就變成假的了?難不成給人調了包了?
趙清林聽她這麼一說,急忙伸手把玉佩拿了回來,放在手裡仔仔細細地瞧,沒錯啊,就是這塊玉啊,先前自己曾經研究過一段日子,雖然沒研究裡面究竟有什麼秘密,但是這外表的顏色,刻紋,特別是玉佩側面一個貫穿的小孔,這些都是一模一樣啊,“白小姐,這塊玉佩是我師傅傳給我的,不可能是假的。”
白婉瑜笑了笑,從衣服的口袋裡摸出幾張照片遞給趙清林,“這是一個美國記者,在去年來中國做專題訪問的時候在一個土夫子手裡買的,這本書印頁以中線折正,書口理齊,前後加封面,毛邊整齊,打眼,這種用線穿訂的方法稱為‘線裝’,是明朝時候比較流行的書籍裝訂方法。”
接過照片,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照片上是一本相當古舊的書,裝訂的書線脫落了一半,書的封面已經殘破不堪了,上面似乎寫著幾個字,應該是書名之類的,但是因為年代太久,腐化嚴重的難以分辨了。後面幾張照片是拍的書里的內容,滿頁都是密密麻麻的小篆,看的趙清林兩眼直發花。
“從這本書里的內容來看,寫這本書的是明朝永樂年間的一個太監王彥,根據史料記載,王彥,原名叫王狗兒,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時,王狗兒常在軍中擔任前鋒,屢立戰功。永樂時,明成祖賜名王彥,任尚寶監太監。”
明朝?太監?趙清林一聽到這兩個詞,腦子裡最直接的聯想就是,東廠太監,武功高強。這他娘的在電視裡看的太多了,所以只要一提到明朝的太監,自然而然的就能聯想到。而且在趙清林看來,太監木有小JJ,沒法發泄,只好拼命練武,以求發泄,功夫當然是越練越高的,對於這點他深信不移,“這個太監不太監的,跟我這塊玉是真的假的有什麼關係?”
“我並不是說這塊玉本身是假的,因為我爺爺生前也跟我說起過這塊玉,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塊玉是掌教玉佩沒錯,但是如果從這本書里內容來看的話,其實真正的茅山玉印早被明成祖朱棣給調了包了。”
趙清林腦子一時沒轉過彎兒來,這一會真一會假的,張嘴想問,可一時間腦子又特別亂,不知道這話應該怎麼問。
白婉瑜見他滿臉的疑惑,似乎也故意賣了個關子,閉上嘴伸手端起茶壺,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端起杯子輕輕的泯了一口,眼睛卻盯著趙清林,這個時候趙清林同志才發現,眼前這位的眼睛竟然是藍色的,原來還是位混血兒,難怪一進門給自己的感覺這麼不同呢,原來品種不一樣!心中一樂,好品種,果然是好品種!
白婉瑜見他一臉死豬相的盯著自己,不由的臉上也紅了,放下杯子輕咳了一聲繼續道,“尚寶監太監是明朝宦官十二監之一,有掌印監主管,下設僉書、掌司等員。掌寶璽、敕符、將軍印信。而這本書就是王彥在任尚寶監太監時記載的一些相當隱秘的事,裡面就提到了你們茅山的掌教玉印!”
這話一出,趙清林楞了一下,開始隱隱的感覺到這件事既然和皇帝扯上了關係,就應該沒那麼簡單的了。於是點上一支煙,示意白婉瑜繼續往下說。
“這本書中對茅山玉印這件事記載的相當詳細,可以看出當時的明成祖朱棣對這件事情是相當重視的。”說到這裡頓了頓,話鋒一轉,“不知道趙掌教對何氏壁了解多少呢?”
趙清林不覺得老臉一紅,以前歷史課上的確學過這方面,可這麼久了早他娘的還給歷史老師了,還有個屁的了解,現在腦子裡只是隱約的記得一頭一尾,“呵呵,白小姐,我對這方面研究的不多,只是大概知道這‘和氏壁’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卞和氏發現,後來到了趙國。秦襄王曾用十五城向趙國去換取此壁,然後就有了‘完壁歸趙’的故事嘛,素始皇併吞六國,同時也奪得此寶。後來就用何氏壁製成天子的傳國璽,再後來好象到隋朝的時候跟一個倒霉鬼皇帝一起*了。”
白婉瑜聽了也很吃驚,楞了半晌才開口,“對不起,我不知道。”趙清林搖了搖頭,想到師傅身前對自己的照顧,不由的一陣心酸,“你找我師傅有什麼事?可以直接跟我說。”
“其實我是想借茅山的掌教玉佩看看的,沒想到……”白婉瑜一臉的惋惜。
趙清林猶豫了一下,從脖子上摘下那塊玉佩,伸手遞給了白婉瑜,“你看看是不是這個!”
白婉瑜驚訝的看了趙清林一眼,伸手接過玉佩,拿在手裡仔細地看了半天,臉上的表情越來越興奮,“沒錯,沒錯!就是這個!”
見她一臉的興奮,趙清林也來了興趣,這塊玉自己和王玉真研究了半天也沒研究出個所以然來,難道她看的出來?於是也把腦袋湊了過來,“怎麼啦?看到什麼了?”
白婉瑜抬頭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趙先生,啊,不。應該是趙掌教,據我所知,這塊玉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茅山傳教玉,它。。是塊假的!”
第二十三回 何氏壁的秘密
更新時間2010-8-7 15:04:41 字數:2000
所謂的掌教玉佩應當是代代掌教相傳,這塊刻有“斬妖除魔”的玉佩是師傅林九臨終之前從脖子上拿下來給趙清林的,雖說不是什麼威力巨大的降妖寶貝,但是從前幾次的遭遇來看,還有是一定護身能力的。怎麼這會兒就變成假的了?難不成給人調了包了?
趙清林聽她這麼一說,急忙伸手把玉佩拿了回來,放在手裡仔仔細細地瞧,沒錯啊,就是這塊玉啊,先前自己曾經研究過一段日子,雖然沒研究裡面究竟有什麼秘密,但是這外表的顏色,刻紋,特別是玉佩側面一個貫穿的小孔,這些都是一模一樣啊,“白小姐,這塊玉佩是我師傅傳給我的,不可能是假的。”
白婉瑜笑了笑,從衣服的口袋裡摸出幾張照片遞給趙清林,“這是一個美國記者,在去年來中國做專題訪問的時候在一個土夫子手裡買的,這本書印頁以中線折正,書口理齊,前後加封面,毛邊整齊,打眼,這種用線穿訂的方法稱為‘線裝’,是明朝時候比較流行的書籍裝訂方法。”
接過照片,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照片上是一本相當古舊的書,裝訂的書線脫落了一半,書的封面已經殘破不堪了,上面似乎寫著幾個字,應該是書名之類的,但是因為年代太久,腐化嚴重的難以分辨了。後面幾張照片是拍的書里的內容,滿頁都是密密麻麻的小篆,看的趙清林兩眼直發花。
“從這本書里的內容來看,寫這本書的是明朝永樂年間的一個太監王彥,根據史料記載,王彥,原名叫王狗兒,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時,王狗兒常在軍中擔任前鋒,屢立戰功。永樂時,明成祖賜名王彥,任尚寶監太監。”
明朝?太監?趙清林一聽到這兩個詞,腦子裡最直接的聯想就是,東廠太監,武功高強。這他娘的在電視裡看的太多了,所以只要一提到明朝的太監,自然而然的就能聯想到。而且在趙清林看來,太監木有小JJ,沒法發泄,只好拼命練武,以求發泄,功夫當然是越練越高的,對於這點他深信不移,“這個太監不太監的,跟我這塊玉是真的假的有什麼關係?”
“我並不是說這塊玉本身是假的,因為我爺爺生前也跟我說起過這塊玉,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塊玉是掌教玉佩沒錯,但是如果從這本書里內容來看的話,其實真正的茅山玉印早被明成祖朱棣給調了包了。”
趙清林腦子一時沒轉過彎兒來,這一會真一會假的,張嘴想問,可一時間腦子又特別亂,不知道這話應該怎麼問。
白婉瑜見他滿臉的疑惑,似乎也故意賣了個關子,閉上嘴伸手端起茶壺,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端起杯子輕輕的泯了一口,眼睛卻盯著趙清林,這個時候趙清林同志才發現,眼前這位的眼睛竟然是藍色的,原來還是位混血兒,難怪一進門給自己的感覺這麼不同呢,原來品種不一樣!心中一樂,好品種,果然是好品種!
白婉瑜見他一臉死豬相的盯著自己,不由的臉上也紅了,放下杯子輕咳了一聲繼續道,“尚寶監太監是明朝宦官十二監之一,有掌印監主管,下設僉書、掌司等員。掌寶璽、敕符、將軍印信。而這本書就是王彥在任尚寶監太監時記載的一些相當隱秘的事,裡面就提到了你們茅山的掌教玉印!”
這話一出,趙清林楞了一下,開始隱隱的感覺到這件事既然和皇帝扯上了關係,就應該沒那麼簡單的了。於是點上一支煙,示意白婉瑜繼續往下說。
“這本書中對茅山玉印這件事記載的相當詳細,可以看出當時的明成祖朱棣對這件事情是相當重視的。”說到這裡頓了頓,話鋒一轉,“不知道趙掌教對何氏壁了解多少呢?”
趙清林不覺得老臉一紅,以前歷史課上的確學過這方面,可這麼久了早他娘的還給歷史老師了,還有個屁的了解,現在腦子裡只是隱約的記得一頭一尾,“呵呵,白小姐,我對這方面研究的不多,只是大概知道這‘和氏壁’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卞和氏發現,後來到了趙國。秦襄王曾用十五城向趙國去換取此壁,然後就有了‘完壁歸趙’的故事嘛,素始皇併吞六國,同時也奪得此寶。後來就用何氏壁製成天子的傳國璽,再後來好象到隋朝的時候跟一個倒霉鬼皇帝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