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對,正是“頭領”本人,原印度兵起義的首領,莫羅不共戴天的仇敵!
然而在唐第村落的那場遭遇中死掉的又是誰呢?——他的哥哥巴勞·洛。
這兄弟倆臉上都有麻子,都在同一隻手上被截掉同一根指頭,容貌又是極為相似,因而騙過了勒克瑙和坎普爾的士兵,他們毫不猶豫地把哥哥認作是“頭人”。的確,要想不犯這種錯誤幾乎不可能。這樣,當官方通告權威地宣布了“頭人”的死訊時,那納·薩伊布卻還活著:是巴勞·洛死掉了。
那納·薩伊布極為謹慎地利用了這種新情況。局勢又一次為他提供了近乎絕對的安全保障。因為英國警方不會像搜尋他一樣全力地追捕他的哥哥,何況巴勞·洛還不在被通緝之列。不但坎普爾的大屠殺與他毫無關係,而且他也不具備“頭人”在中部地區的印度人身上所能施加的極為有害的影響力。
此前,那納·薩伊布看到自已被嚴密搜捕,便決定在可以大張旗鼓地行動之前先按兵不動,他暫放棄了起義的計劃,全身心投入到復仇中來。而且時機再好不過:始終處於其爪牙監視下的莫羅上校剛剛離開加爾各答,要前往孟買。難道沒有可能讓他穿過本代爾肯德各省,到達萬迪亞斯山區嗎?那納·薩伊布想到了這一點,就是為此目的他才把機敏的卡拉加尼急遣出去。
“頭人”後來也離開唐第村,這裡已不能再給他充作穩妥的藏身之地。他鑽入耐爾布達山谷,一直跑到萬迪亞斯山區的腹地。坐落在此的里波爾要塞在他看來是個安全的躲避之處,因為警方既認為“頭人”已死,不會再想到追逐他了。
於是,那納·薩伊布與幾個忠實的印度黨徒在這裡駐紮下來。不久,他又招集到一夥達誇人擴充了隊伍,——這種野蠻人有資格列於這樣的首領麾下,萬事俱備,他耐心等待。
但四個月來他一直在等什麼呢?——等著卡拉加尼完成任務,等著通知莫羅上校要到達控制在自己手心裡的萬迪亞斯山區的消息。
然而,那納·薩伊布又十分擔心。他怕傳遍了印度半島的“頭人”的死訊也送入卡拉加尼耳中。如果後者果真相信了傳言,他會不會放棄出賣莫羅上校的初衷呢?
因此,那納·薩伊布又派出印度人那辛這傢伙混入吉普賽人的商隊,穿過本代爾肯德的各條道路,最後在往辛迪亞的路上遇見了“蒸汽屋”並與卡拉加尼接上頭,告訴了他事件的真實情況。
事畢,那辛一刻也不敢耽擱,馬上返回里波爾要塞,向那納·薩伊布報告了自卡拉加尼離開博帕爾城後發生的一切。此外,還有莫羅上校一行正每天趕路不多地朝萬迪亞斯而來,卡拉加尼給他們做嚮導以及應在普蒂里亞湖附近設下埋伏等消息。
如此,一切都按照“頭人”的意願進行著。他的復仇行動不會再失敗了。
果真,今晚莫羅上校孤單一人,手無寸鐵,就在眼前,任由他宰割。
兩人交鋒過幾句之後,便互相瞪視著,好久都是一言不發。
突然間,莫羅夫人的倩影在眼前格外清晰地顯現,上校只感到一股熱血從胸口直衝向腦門。他全力撲向這殺害了坎普爾城所有俘虜的劊子手!……
那納·薩伊布只是倒退了兩步。
早有三個印度兵兇狠地沖向上校,卻也相當費勁地才把他制服。
愛德華·莫羅隨即恢復了理智。“頭人”顯然看出了這一點,因為他打個手勢讓印度兵退下。
兩個仇敵又怒目相向。
“莫羅,”那納·薩伊布說道,“你們的人曾把佩斯查沃一百二十名我們的戰俘綁在炮口上,而且從這天起,共有一千二百多印度兵死於這種可怕的刑罰!你們的人殘酷地屠殺了拉合爾的逃亡者,在占領德里之後,又殺害了三個王子以及王室的29名成員,還是你們,在勒克瑙屠殺了我們六千名同胞,在旁遮普戰役後又死了三千人!全部算起來,已有十二萬印度官兵和二十萬名平民死在大炮、步槍、絞架或是屠刀之下,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這場民族解放戰爭!”
“殺死他!殺死他!”圍在那納·薩伊布周圍的達誇人和印度人嚷道。
“頭領”揮了下手讓他們肅靜,等待著莫羅上校作答。
上校沒有言語。
“至於你,莫羅,”頭領接著說到,“你親手殺害了拉妮·德·詹西,我忠實的伴侶……她的仇還沒有報呢!”
莫羅上校仍然不作聲。
“最後,四個月前,”那納·薩伊布又說,“我的哥哥巴勞·洛倒在了指向我的英國人的槍口下,……我哥哥的仇還沒報呢!”
“殺了他!殺了他!”
這一次,怒喊聲更為猛烈,而且整支隊伍涌動著要朝上校撲來。
“肅靜!”那納·薩伊布高喊:“要等待正義審判的時刻!”
印度兵們一下子靜下來。
“莫羅,”“頭人”再次說到,“是你的一個祖先——愛克多爾·莫羅,——第一次實施了這種駭人的酷刑,你們的人又在一八五七年的戰爭中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他,發布命令把印度人——我們的父母、兄弟……活生生的綁縛在炮口上!”
然而在唐第村落的那場遭遇中死掉的又是誰呢?——他的哥哥巴勞·洛。
這兄弟倆臉上都有麻子,都在同一隻手上被截掉同一根指頭,容貌又是極為相似,因而騙過了勒克瑙和坎普爾的士兵,他們毫不猶豫地把哥哥認作是“頭人”。的確,要想不犯這種錯誤幾乎不可能。這樣,當官方通告權威地宣布了“頭人”的死訊時,那納·薩伊布卻還活著:是巴勞·洛死掉了。
那納·薩伊布極為謹慎地利用了這種新情況。局勢又一次為他提供了近乎絕對的安全保障。因為英國警方不會像搜尋他一樣全力地追捕他的哥哥,何況巴勞·洛還不在被通緝之列。不但坎普爾的大屠殺與他毫無關係,而且他也不具備“頭人”在中部地區的印度人身上所能施加的極為有害的影響力。
此前,那納·薩伊布看到自已被嚴密搜捕,便決定在可以大張旗鼓地行動之前先按兵不動,他暫放棄了起義的計劃,全身心投入到復仇中來。而且時機再好不過:始終處於其爪牙監視下的莫羅上校剛剛離開加爾各答,要前往孟買。難道沒有可能讓他穿過本代爾肯德各省,到達萬迪亞斯山區嗎?那納·薩伊布想到了這一點,就是為此目的他才把機敏的卡拉加尼急遣出去。
“頭人”後來也離開唐第村,這裡已不能再給他充作穩妥的藏身之地。他鑽入耐爾布達山谷,一直跑到萬迪亞斯山區的腹地。坐落在此的里波爾要塞在他看來是個安全的躲避之處,因為警方既認為“頭人”已死,不會再想到追逐他了。
於是,那納·薩伊布與幾個忠實的印度黨徒在這裡駐紮下來。不久,他又招集到一夥達誇人擴充了隊伍,——這種野蠻人有資格列於這樣的首領麾下,萬事俱備,他耐心等待。
但四個月來他一直在等什麼呢?——等著卡拉加尼完成任務,等著通知莫羅上校要到達控制在自己手心裡的萬迪亞斯山區的消息。
然而,那納·薩伊布又十分擔心。他怕傳遍了印度半島的“頭人”的死訊也送入卡拉加尼耳中。如果後者果真相信了傳言,他會不會放棄出賣莫羅上校的初衷呢?
因此,那納·薩伊布又派出印度人那辛這傢伙混入吉普賽人的商隊,穿過本代爾肯德的各條道路,最後在往辛迪亞的路上遇見了“蒸汽屋”並與卡拉加尼接上頭,告訴了他事件的真實情況。
事畢,那辛一刻也不敢耽擱,馬上返回里波爾要塞,向那納·薩伊布報告了自卡拉加尼離開博帕爾城後發生的一切。此外,還有莫羅上校一行正每天趕路不多地朝萬迪亞斯而來,卡拉加尼給他們做嚮導以及應在普蒂里亞湖附近設下埋伏等消息。
如此,一切都按照“頭人”的意願進行著。他的復仇行動不會再失敗了。
果真,今晚莫羅上校孤單一人,手無寸鐵,就在眼前,任由他宰割。
兩人交鋒過幾句之後,便互相瞪視著,好久都是一言不發。
突然間,莫羅夫人的倩影在眼前格外清晰地顯現,上校只感到一股熱血從胸口直衝向腦門。他全力撲向這殺害了坎普爾城所有俘虜的劊子手!……
那納·薩伊布只是倒退了兩步。
早有三個印度兵兇狠地沖向上校,卻也相當費勁地才把他制服。
愛德華·莫羅隨即恢復了理智。“頭人”顯然看出了這一點,因為他打個手勢讓印度兵退下。
兩個仇敵又怒目相向。
“莫羅,”那納·薩伊布說道,“你們的人曾把佩斯查沃一百二十名我們的戰俘綁在炮口上,而且從這天起,共有一千二百多印度兵死於這種可怕的刑罰!你們的人殘酷地屠殺了拉合爾的逃亡者,在占領德里之後,又殺害了三個王子以及王室的29名成員,還是你們,在勒克瑙屠殺了我們六千名同胞,在旁遮普戰役後又死了三千人!全部算起來,已有十二萬印度官兵和二十萬名平民死在大炮、步槍、絞架或是屠刀之下,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這場民族解放戰爭!”
“殺死他!殺死他!”圍在那納·薩伊布周圍的達誇人和印度人嚷道。
“頭領”揮了下手讓他們肅靜,等待著莫羅上校作答。
上校沒有言語。
“至於你,莫羅,”頭領接著說到,“你親手殺害了拉妮·德·詹西,我忠實的伴侶……她的仇還沒有報呢!”
莫羅上校仍然不作聲。
“最後,四個月前,”那納·薩伊布又說,“我的哥哥巴勞·洛倒在了指向我的英國人的槍口下,……我哥哥的仇還沒報呢!”
“殺了他!殺了他!”
這一次,怒喊聲更為猛烈,而且整支隊伍涌動著要朝上校撲來。
“肅靜!”那納·薩伊布高喊:“要等待正義審判的時刻!”
印度兵們一下子靜下來。
“莫羅,”“頭人”再次說到,“是你的一個祖先——愛克多爾·莫羅,——第一次實施了這種駭人的酷刑,你們的人又在一八五七年的戰爭中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他,發布命令把印度人——我們的父母、兄弟……活生生的綁縛在炮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