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但這個勇敢的人絲毫沒有失掉鎮靜。他走在這些凶野的印度人中間,做好了應付一切的準備。甚至佯裝不去看卡拉加尼。這個叛徒已經走到隊首,實際上他是這群人的首領。逃跑是不現實的。儘管沒有被捆住手腳,上校的前後左右全都擠滿印度兵,看不到一絲空隙。而且,縱使鑽了出去,也得馬上給抓回來。
上校於是考慮起自己處境的嚴重性。能認為是那納·薩伊布的黑手在操縱這一切嗎?不會!他相信“頭人”已必死無疑。會不會是這個原反叛首領的某個同夥,也許是巴勞·洛呢?他不是決心完成弟弟為之喪生的復仇計劃,為“頭人”報仇雪恨嗎?愛德華·莫羅已預感到某種類似的勾當。
同時他也想到沒有成為達誇人的俘虜的可憐的古米。他逃掉了嗎?有可能。他沒有最先遇害嗎?可能性更大。如果他安然無恙,能指望上他帶人來救援嗎?太難了。
的確,如果古米認為應該跑到朱比勒波爾車站去搬救兵的話,那就太晚了。
相反,如果他回到普湖的南岸找到邦克斯等人呢?但幾乎彈盡糧絕的朋友們又能怎麼辦?也會登上往朱比勒波爾的路嗎?……可沒等他們追上,上校就會被推入萬迪亞斯山中某個秘密之處了。
因此,這方面是別想抱任何希望了。
莫羅上校冷靜地分析著形勢。他並不絕望,因為不是甘心屈服厄運的人,但他寧可把事件置於各種現實條件中加以全面考慮,而不願沉溺在與臨危不亂的頭腦不相稱的某種幻想中。
隊伍走得極快。那辛和卡拉加尼顯然是想在日落之前到達某個約定地點,上校的命運便將在那裡決定。叛徒心裡著急,愛德華·莫羅先生也是巴不得早些有個了斷,他已不在乎等待自己的將是什麼結局。
只有一次,將近正午時,卡拉加尼讓隊伍休息了半個小時。達誇人紛紛領了食物坐到一條小溪旁吃起來。
上校也分到一點兒麵包和干肉,他毫不客氣地全都吃光。從頭天晚上起就一直沒有進食,他可不願讓敵人們最後看到自己體力不支而幸災樂禍。
這時,已經急行軍走過了將近十六英里。卡拉加尼一聲令下,隊伍又重新上路,仍然朝著朱比勒波爾的方向行進。
只是在將近傍晚五點鐘時,這支達誇人才離了大路,插向左邊。如果說莫羅上校此前還勉強算是保留了一點兒希望的話,那麼現在他明白自己只能聽天由命了。
一刻鐘後,卡拉加尼帶領達誇人穿過一處狹窄的隘口,這是耐爾布達山谷的最頂端,通向本代爾肯德最偏僻的地區。
目的地距唐第村落大約有三百五十英里,在索特普拉山脈的東面,而索特普拉山似是萬迪亞斯山系向西面的延伸。
在最高的一道山樑上矗立著里波爾古堡它早已被棄置不用,因為只要西邊的關隘被敵人占據,堡壘的軍需及食品供給就被切斷了。
要塞踞於山系最高的一個峰巔之上,是個天然的凸角堡,高約五百英尺,俯瞰著夾在群山之間的某個大喇叭狀谷口。只有一條促狹的小路,蜿蜒地插入石山通到上面,小路陡峭得幾乎走不過去。
在要塞的高台上,還留有一些拆毀的護牆以及坍塌的石柱。堡壘前面的空地在毗鄰懸崖處,有一排石壘的射垛,空地中間立著一個近似廢墟的建築物,以前是給里波爾的那支小衛戍隊充作營房,現在恐怕做馬廄也沒人願要了。
在中部高台的正中間,從前沿著射垛的炮眼一字排開的防禦武器只剩下一個:一門對準空地前方的大炮。由於炮身太重而難以拆卸,而且也損毀得過於嚴重,失去了利用價值,大炮便被棄置在炮架上,鐵皮外殼已被腐蝕得鏽跡斑斑。
憑著它的長度和體積,這門大炮足以與熔鑄於熱昂吉時期、炮身巨大、長六米、口徑四十四毫米的比耳薩青銅炮並駕齊驅了。同樣,它也可以與威風的畢加布爾大炮比美,後者的隆隆炮聲,照印度人的說法,可以把一座城市夷為平地。
這便是里波爾要塞,被俘的上校便被卡拉加尼一夥押到此地。他們到達時已是下午五點,一天中走了二十五英里還多。
莫羅上校最後要看到的究竟是哪個敵人呢?很快便會清楚了。
一群印度人正守在空地上那個廢棄的營房裡。達誇人沿著射垛圍成一圈時他們也從裡面出來了。
莫羅上校站在圈子中央,雙手抱懷,耐心等待著。
卡拉加尼離開隊伍,朝著那群人走了幾步。
對面,一個衣著樸素的印度人走在頭裡。
只見卡拉加尼在他面前停下,深鞠一躬。那印度人向他伸出一隻手,卡拉加尼畢恭畢敬地吻了一下。那人點點頭,表示對他的效力感到滿意。
然後,印度人便緩慢地朝上校走來,但兩眼冒火,似是壓抑不住胸中的憤怒。簡直像一隻野獸撲向它的獵物。
莫羅上校任他走近,沒有倒退一步,而且也同樣目不轉睛地盯住他。
當印度人距他只有五步之遙時,上校用一種頗為不屑的語氣說道:
“原來是‘頭人’的哥哥巴勞·洛!”
“再仔細看看!”印度人說道。
“那納·薩伊布!”莫羅上校失趨勢大喊,這一次不由自主地後退了幾步。“那納·薩伊布還活著!……”
上校於是考慮起自己處境的嚴重性。能認為是那納·薩伊布的黑手在操縱這一切嗎?不會!他相信“頭人”已必死無疑。會不會是這個原反叛首領的某個同夥,也許是巴勞·洛呢?他不是決心完成弟弟為之喪生的復仇計劃,為“頭人”報仇雪恨嗎?愛德華·莫羅已預感到某種類似的勾當。
同時他也想到沒有成為達誇人的俘虜的可憐的古米。他逃掉了嗎?有可能。他沒有最先遇害嗎?可能性更大。如果他安然無恙,能指望上他帶人來救援嗎?太難了。
的確,如果古米認為應該跑到朱比勒波爾車站去搬救兵的話,那就太晚了。
相反,如果他回到普湖的南岸找到邦克斯等人呢?但幾乎彈盡糧絕的朋友們又能怎麼辦?也會登上往朱比勒波爾的路嗎?……可沒等他們追上,上校就會被推入萬迪亞斯山中某個秘密之處了。
因此,這方面是別想抱任何希望了。
莫羅上校冷靜地分析著形勢。他並不絕望,因為不是甘心屈服厄運的人,但他寧可把事件置於各種現實條件中加以全面考慮,而不願沉溺在與臨危不亂的頭腦不相稱的某種幻想中。
隊伍走得極快。那辛和卡拉加尼顯然是想在日落之前到達某個約定地點,上校的命運便將在那裡決定。叛徒心裡著急,愛德華·莫羅先生也是巴不得早些有個了斷,他已不在乎等待自己的將是什麼結局。
只有一次,將近正午時,卡拉加尼讓隊伍休息了半個小時。達誇人紛紛領了食物坐到一條小溪旁吃起來。
上校也分到一點兒麵包和干肉,他毫不客氣地全都吃光。從頭天晚上起就一直沒有進食,他可不願讓敵人們最後看到自己體力不支而幸災樂禍。
這時,已經急行軍走過了將近十六英里。卡拉加尼一聲令下,隊伍又重新上路,仍然朝著朱比勒波爾的方向行進。
只是在將近傍晚五點鐘時,這支達誇人才離了大路,插向左邊。如果說莫羅上校此前還勉強算是保留了一點兒希望的話,那麼現在他明白自己只能聽天由命了。
一刻鐘後,卡拉加尼帶領達誇人穿過一處狹窄的隘口,這是耐爾布達山谷的最頂端,通向本代爾肯德最偏僻的地區。
目的地距唐第村落大約有三百五十英里,在索特普拉山脈的東面,而索特普拉山似是萬迪亞斯山系向西面的延伸。
在最高的一道山樑上矗立著里波爾古堡它早已被棄置不用,因為只要西邊的關隘被敵人占據,堡壘的軍需及食品供給就被切斷了。
要塞踞於山系最高的一個峰巔之上,是個天然的凸角堡,高約五百英尺,俯瞰著夾在群山之間的某個大喇叭狀谷口。只有一條促狹的小路,蜿蜒地插入石山通到上面,小路陡峭得幾乎走不過去。
在要塞的高台上,還留有一些拆毀的護牆以及坍塌的石柱。堡壘前面的空地在毗鄰懸崖處,有一排石壘的射垛,空地中間立著一個近似廢墟的建築物,以前是給里波爾的那支小衛戍隊充作營房,現在恐怕做馬廄也沒人願要了。
在中部高台的正中間,從前沿著射垛的炮眼一字排開的防禦武器只剩下一個:一門對準空地前方的大炮。由於炮身太重而難以拆卸,而且也損毀得過於嚴重,失去了利用價值,大炮便被棄置在炮架上,鐵皮外殼已被腐蝕得鏽跡斑斑。
憑著它的長度和體積,這門大炮足以與熔鑄於熱昂吉時期、炮身巨大、長六米、口徑四十四毫米的比耳薩青銅炮並駕齊驅了。同樣,它也可以與威風的畢加布爾大炮比美,後者的隆隆炮聲,照印度人的說法,可以把一座城市夷為平地。
這便是里波爾要塞,被俘的上校便被卡拉加尼一夥押到此地。他們到達時已是下午五點,一天中走了二十五英里還多。
莫羅上校最後要看到的究竟是哪個敵人呢?很快便會清楚了。
一群印度人正守在空地上那個廢棄的營房裡。達誇人沿著射垛圍成一圈時他們也從裡面出來了。
莫羅上校站在圈子中央,雙手抱懷,耐心等待著。
卡拉加尼離開隊伍,朝著那群人走了幾步。
對面,一個衣著樸素的印度人走在頭裡。
只見卡拉加尼在他面前停下,深鞠一躬。那印度人向他伸出一隻手,卡拉加尼畢恭畢敬地吻了一下。那人點點頭,表示對他的效力感到滿意。
然後,印度人便緩慢地朝上校走來,但兩眼冒火,似是壓抑不住胸中的憤怒。簡直像一隻野獸撲向它的獵物。
莫羅上校任他走近,沒有倒退一步,而且也同樣目不轉睛地盯住他。
當印度人距他只有五步之遙時,上校用一種頗為不屑的語氣說道:
“原來是‘頭人’的哥哥巴勞·洛!”
“再仔細看看!”印度人說道。
“那納·薩伊布!”莫羅上校失趨勢大喊,這一次不由自主地後退了幾步。“那納·薩伊布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