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又是一陣叫罵與示威,那納·薩伊布這回也無法將其平息。他於是又說: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莫羅,今天也要讓你像我們的眾多遇難者那樣死去!”
說完他側過身:
“睜眼看看這門大炮!”
“頭人”指著那巨大的物什,——足有五米多長,正立在空地中央。
“你將被綁到這門炮的炮口上!裡面已經填滿了炸藥,明天太陽一升起,傳遍萬迪亞斯山的轟鳴將向所有人宣告:那納·薩伊布的血債終於得到了償還!”
莫羅上校只是死死地盯著“頭人”,對自己將要遭受的苦刑表現得神色自若。
“很好,”他說,“你做的正是我要做的——換做是你落入我的手中!”
說著,上校自動走到炮口前面,於是,他被兩手交叉著放到背後,牢牢地綁在上面。
之後的整整一個小時,所有的達誇人和印度人都圍攏來無恥地羞辱他。簡直就像一群北美土著蘇人圍住一個綁在行刑樁上的俘虜大肆狂歡一樣。
莫羅上校對這些侮辱無動於衷,似乎他就想這樣面對死亡。
天黑以後,那納·薩伊布、卡拉加尼和那辛回破營房休息。那群士兵最後也鬧得乏累,離開廣場會合頭領們去了。
只剩下愛德華·莫羅閣下獨自一人面對死神和上帝。
第十二章 身處炮口
寂靜沒持續多久。因為達夸那伙人拿到了食物以後便大肆吃喝起來。聽得見他們又是喊又是罵,這都是一種烈性粕酒的效力,他們喝起來就沒有節制。
但喧鬧聲逐漸微弱下去。困意很快席捲了這些野蠻人,再說,一天的行軍已讓他們疲憊不堪。
愛德華·莫羅先生就這樣無人看守地一直被晾到處死他的那一刻來臨嗎?那納·薩伊布不會派人看守他的階下之囚嗎?——儘管這俘虜已被五花大綁捆住了胳膊和上身,連動也無法動一下。
上校正兀自這麼想著,突然,將近八點鐘時,他看見一個印度人出了營房,朝空地走來。
這人奉命整晚上守在上校旁邊。
繞過那個高台以後,他便徑直走到大炮旁以確保俘虜還在。他用有力的手試了試繩子,繩子紋絲不動。然後,不是說給上校而是自言自語道:
“10磅上等炸藥!里波爾老炮已經很久沒說話,但是明天,他要大叫了!……”
這話讓莫羅上校自豪的臉上浮起了一抹輕蔑的微笑。死亡不會嚇倒他,儘管它是如此可怕。
印度人檢查過前部的炮口,便向後走了兩步,摸了摸厚厚的炮栓,手指在火門上停了一會兒,裡面的火藥塞得滿滿的。
然後,他側身靠在炮栓凸起上。好像已完全忘記身邊還有個俘虜——一個站在絞架下,靜等著腳底的翻板下陷的死刑犯。
不知是出於無所謂還是剛喝了粕酒的緣故,印度人哼起昆德瓦那地區一種古老的歌曲。他唱得斷斷續續,好像是一個意識漸漸麻木的醉漢。
過了一刻鐘,印度人站起身來,手在大炮的圓形后座上摸了一遍,轉了一圈回來重又停在莫羅上校面前,一邊看著他一邊咕噥著不連貫的話。本能地,他又用手抓了抓繩子,似乎要把它們系得更緊。然後,放心地點了點頭,走過去趴在炮口左邊10步左右的射垛上。
接下來足有10分鐘,印度人一直保持著這種姿勢,時而轉身面對高台,時而俯身到胸牆之外,目光投向要塞腳下的萬丈深淵。
顯而易見,他是在做最後的努力不向倦意屈服。但疲憊終於使他不支,他滑到地上,仰面朝天,完全融入了射垛的陰影里。
夜已經很深。天上的濃雲一動也不動。氣氛寧靜得好似空氣的各個分子是被牢牢地焊接在一起,山谷里的響動又傳不到這麼高的地方,因而四周靜謐極了。
對莫羅上校來說,雖然他個性剛毅,這樣的夜晚也勢必將充滿焦灼。不過,他全然不去想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炮聲中,自己的軀幹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模糊,永遠從這個世界上消逝。只不過是一記雷擊罷了,不會讓一個精神恐嚇以及肉體威脅都無法征服的人動搖。自己還可以活幾個小時:這段時間還屬於一個多數情況下都很幸福的生命。人生的畫卷重新展開,各個細節纖毫畢現,上校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
莫羅夫人的身影就立在他的面前。他又看見了她,聽到了她講話,象最初的那段日子一樣,他又為這不幸的人兒流淚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靈!他覺得妻子還是少女的模樣,還住在這不幸的坎普爾城中那間他第一次遇見她、結識她、愛上她的房子裡!那幾年的幸福生活,——被世上最最可怕的災難突然打斷——重現在他的腦海中。一切有關的情節,不管多麼細微,都如此清晰地映到他的記憶里,以至於事實也許還沒有他想像中的“真實”!以至於夜已過去一半而愛德華·莫羅閣下卻渾然不覺。上校已經完全投入到往事之中,沒有什麼能讓他從裡面、從他的愛妻旁邊抽身出來。他們共同生活的三年已濃縮在三個小時裡!的確如此!還想已經不可抗拒地把他帶離了里波爾要塞的這個高台,帶離了這門第一縷陽光就要把導火線點燃的大炮炮口。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莫羅,今天也要讓你像我們的眾多遇難者那樣死去!”
說完他側過身:
“睜眼看看這門大炮!”
“頭人”指著那巨大的物什,——足有五米多長,正立在空地中央。
“你將被綁到這門炮的炮口上!裡面已經填滿了炸藥,明天太陽一升起,傳遍萬迪亞斯山的轟鳴將向所有人宣告:那納·薩伊布的血債終於得到了償還!”
莫羅上校只是死死地盯著“頭人”,對自己將要遭受的苦刑表現得神色自若。
“很好,”他說,“你做的正是我要做的——換做是你落入我的手中!”
說著,上校自動走到炮口前面,於是,他被兩手交叉著放到背後,牢牢地綁在上面。
之後的整整一個小時,所有的達誇人和印度人都圍攏來無恥地羞辱他。簡直就像一群北美土著蘇人圍住一個綁在行刑樁上的俘虜大肆狂歡一樣。
莫羅上校對這些侮辱無動於衷,似乎他就想這樣面對死亡。
天黑以後,那納·薩伊布、卡拉加尼和那辛回破營房休息。那群士兵最後也鬧得乏累,離開廣場會合頭領們去了。
只剩下愛德華·莫羅閣下獨自一人面對死神和上帝。
第十二章 身處炮口
寂靜沒持續多久。因為達夸那伙人拿到了食物以後便大肆吃喝起來。聽得見他們又是喊又是罵,這都是一種烈性粕酒的效力,他們喝起來就沒有節制。
但喧鬧聲逐漸微弱下去。困意很快席捲了這些野蠻人,再說,一天的行軍已讓他們疲憊不堪。
愛德華·莫羅先生就這樣無人看守地一直被晾到處死他的那一刻來臨嗎?那納·薩伊布不會派人看守他的階下之囚嗎?——儘管這俘虜已被五花大綁捆住了胳膊和上身,連動也無法動一下。
上校正兀自這麼想著,突然,將近八點鐘時,他看見一個印度人出了營房,朝空地走來。
這人奉命整晚上守在上校旁邊。
繞過那個高台以後,他便徑直走到大炮旁以確保俘虜還在。他用有力的手試了試繩子,繩子紋絲不動。然後,不是說給上校而是自言自語道:
“10磅上等炸藥!里波爾老炮已經很久沒說話,但是明天,他要大叫了!……”
這話讓莫羅上校自豪的臉上浮起了一抹輕蔑的微笑。死亡不會嚇倒他,儘管它是如此可怕。
印度人檢查過前部的炮口,便向後走了兩步,摸了摸厚厚的炮栓,手指在火門上停了一會兒,裡面的火藥塞得滿滿的。
然後,他側身靠在炮栓凸起上。好像已完全忘記身邊還有個俘虜——一個站在絞架下,靜等著腳底的翻板下陷的死刑犯。
不知是出於無所謂還是剛喝了粕酒的緣故,印度人哼起昆德瓦那地區一種古老的歌曲。他唱得斷斷續續,好像是一個意識漸漸麻木的醉漢。
過了一刻鐘,印度人站起身來,手在大炮的圓形后座上摸了一遍,轉了一圈回來重又停在莫羅上校面前,一邊看著他一邊咕噥著不連貫的話。本能地,他又用手抓了抓繩子,似乎要把它們系得更緊。然後,放心地點了點頭,走過去趴在炮口左邊10步左右的射垛上。
接下來足有10分鐘,印度人一直保持著這種姿勢,時而轉身面對高台,時而俯身到胸牆之外,目光投向要塞腳下的萬丈深淵。
顯而易見,他是在做最後的努力不向倦意屈服。但疲憊終於使他不支,他滑到地上,仰面朝天,完全融入了射垛的陰影里。
夜已經很深。天上的濃雲一動也不動。氣氛寧靜得好似空氣的各個分子是被牢牢地焊接在一起,山谷里的響動又傳不到這麼高的地方,因而四周靜謐極了。
對莫羅上校來說,雖然他個性剛毅,這樣的夜晚也勢必將充滿焦灼。不過,他全然不去想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炮聲中,自己的軀幹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模糊,永遠從這個世界上消逝。只不過是一記雷擊罷了,不會讓一個精神恐嚇以及肉體威脅都無法征服的人動搖。自己還可以活幾個小時:這段時間還屬於一個多數情況下都很幸福的生命。人生的畫卷重新展開,各個細節纖毫畢現,上校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
莫羅夫人的身影就立在他的面前。他又看見了她,聽到了她講話,象最初的那段日子一樣,他又為這不幸的人兒流淚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靈!他覺得妻子還是少女的模樣,還住在這不幸的坎普爾城中那間他第一次遇見她、結識她、愛上她的房子裡!那幾年的幸福生活,——被世上最最可怕的災難突然打斷——重現在他的腦海中。一切有關的情節,不管多麼細微,都如此清晰地映到他的記憶里,以至於事實也許還沒有他想像中的“真實”!以至於夜已過去一半而愛德華·莫羅閣下卻渾然不覺。上校已經完全投入到往事之中,沒有什麼能讓他從裡面、從他的愛妻旁邊抽身出來。他們共同生活的三年已濃縮在三個小時裡!的確如此!還想已經不可抗拒地把他帶離了里波爾要塞的這個高台,帶離了這門第一縷陽光就要把導火線點燃的大炮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