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刊道:"能怎麼收場,美人兒已經送進了襄親王府,生米只怕已經做了熟飯,難道還能搶回來嗎?料想後宮佳麗如雲,皇上也不會為了一個風塵女子跟兄弟翻臉,惹太后生氣吧?還不是不了了之,就此作罷。"

  眾人聽了,也都深以為然,交口稱是。吳應熊故作不信,試探地問:"可是,皇上是怎麼知道董小宛、又向洪大學士提起的呢?難道是在洪大學士南下之前,就密旨命他尋找的嗎?"

  他這樣問,是因為皇上明明親口告訴他,曾經密旨讓洪承疇尋找女兒洪妍的,但是,洪妍究竟是怎麼變成董小宛的呢?是兩個人原本就是一個人、洪妍離開父親後淪落風塵改名董小宛?還是洪承疇因為找不到洪妍,所以抓了董小宛來交差?

  何師我笑道:"諸位可還記得去年七月,朝中盛傳有使者在揚州奉旨買女子的事?"

  陳刊道:"當然記得。兵科右給事中季開生還為此上了一本,不過皇上聲稱絕無此事,使者去揚州不過是採買乾清宮陳設器皿,反而怪罪季開生妄捏瀆奏,將他革職杖刑,流放尚陽堡。從此朝中再沒人敢提這件事了。難怪這位董小宛,和這件事有關嗎?"

  何師我道:"雖不中,亦不遠矣。總之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且不說乾清宮的修峻完成是最近的事,卻從去年已經往揚州買器皿未免有點奇怪,就算是季開生誣告,這罪也未免判得太重了,多少有點殺雞儆猴的意思。我聽說,季開生所以被重判,其實與洪大學士有關,箇中詳情雖不深知,不過與這次的事一定有些關聯。總之洪大學士以經略之名,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四處搜覓美人是事實,這件事朝中很多大臣都心知肚明,不過是懼他勢力不敢說罷了。可是傳來傳去的,皇上也就多少有所耳聞,洪大學士擄了秦淮名『妓』董小宛,這件事在江南傳得頗廣,他明知紙里包不住火,為了開脫自己,就割愛獻美了。"

  吳應熊半信半疑,越發覺得這件事神秘莫測,『迷』霧重重,不禁低了頭連連喝酒,心中輾轉難決。

  座中人要數陸桐生最為老成,眼見眾人的話題越來越涉及宮幃,生怕何師我更說出些什麼不敬的言辭來,將來傳揚出去,自己也脫不開干係,遂岔開話題道:"咱們難得一聚,老是說些傳聞野史有什麼意思?倒不如做一番雅舉出來,也還不負盛時。古有建安七子,於西園聚社嘯『吟』。如今我們剛好有七個人,這裡又是額附府西苑,額附才高八斗,與那曹子建的身份文采人物風流也不相上下了,何不就做了這個東,我們也來效仿古人,結社習文,縱不成詩,取個樂兒也好。"

  眾少年都是文武雙全的紈褲子弟,聞此趣事,都願附庸風雅。又不消自己破費分文,又得個題目與權貴結交,又給日後留下無限機會來往走動,豈有不連聲叫好、慫恿成事的?吳應熊便也鼓起興來,道是:"我來京之後,身單力孤,原也希望結交些好朋友,練武習文,切磋長進。如此,我們就結個社,大家且說說,這個社名可叫什麼為好?"

  眾人七嘴八舌,也有說以花名為題,如今正當六月,荷葉田田,不如就叫個芙蓉社的,也有說花草之類過於女兒氣,如今是鬚眉結義,當取個氣魄些的名字,不如叫『吟』劍社,又有說詩社不是比武,刀槍劍叉的太過不雅,且無皇家氣派,這裡是額駙府,皇帝家眷,龍恩浩『盪』,不如叫龍『吟』社,立刻便有那稍微老成的以為直言"龍"字不妥當,會招惹小人非議……左說右說,只是不能統一。

  可巧綠腰又在屏風後偷聽,起先聽見說什麼秦淮名『妓』董小宛也還津津有味,後來聽說要起什麼詩社,便覺無趣,想起建寧近日正『迷』戀做詩,便欲藉機獻殷勤兒。原來自從吳應熊與建寧魚水相諧後,對綠腰便未免比先前冷淡些,綠腰雖不明白原因所在,卻本能地覺得必須重新巴結建寧來保障自己的地位,因此忙不迭地跑來通風報信。

  果然建寧聽了大感興趣,便隨綠腰走來廳上,恰好聽見眾人正為社名之事爭議不下,遂示意綠腰通傳一聲"格格駕到",一邊自屏風後走出來,一邊笑道:"既然又要有氣勢,又要有氣派,倒不如就以我的號,叫做"建寧社"可好?你們才前不也說要效仿什麼"建安七子"麼?建安,建寧,只有一字之差,且安寧原為一體,豈不有趣?"

  眾少年看見格格駕臨,都大驚非小可,一起跪伏在地,口呼公主殿下千歲金安。建寧賜了平身,居中坐下,笑道:"此系我家,你們是我夫君的朋友,便是我的客人,我理當出來招待你們,大可不必拘此君臣之禮。若是只管行起禮來,那是不容我請教了。"

  眾人道:"請教不敢,公主果然有意於詩詞之道,肯指點一二,便是我輩的天大榮幸了。只是公主剛才賜旨以尊諱為社名,卻是萬萬不敢的,這譖越之罪,萬不敢當。"

  建寧皺起眉道:"左一個"賜旨",右一個"尊諱",又是什麼"萬萬不敢",什麼"譖越之罪",若是只管這麼說話,倒那真不好辦了。"

  吳應熊笑道:"格格也是喜歡詩的,她既然想參與我們,倒不要逆她的意思。既然許她入社,大家從此便是詩友了,不必再拘束禮數,反為不美。我這裡倒有一個主意,我們雖是七人,加上格格卻是八人,這一女七男的格局,正好比"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因此,我們這社倒不如叫個"八仙社"。"

  建寧將絹子掩口笑道:"什麼"八仙社",抬個"八仙桌"出來是正經。記得上次你同我說起過,神仙也有什麼"外八仙""內八仙"之說,八仙是最逍遙的,我們這個社,倒不如叫個"逍遙社",可好?"

  眾人聽了,一齊大讚,說道是:"這個"逍遙社"的名字取得好,風流蘊藉,又暗合莊子《逍遙遊》之文,倒的確最恰切不過。"

  吳應熊明知眾人是恭維公主、不肯逆上之意,卻也覺得這個名堂倒也可取,便也點頭笑了。

  建寧得到眾人盛讚,又見夫君俯首不語,有讚許之意,大為得意,益發說道:"既然是社,便要立社規,要推舉社長、擇定聚會日期、還要出題限韻、還有獎優罰劣……"說到這裡,自己先笑了,"提前說好在這裡,我是必輸的,可是不許罰得太重。"

  眾人見她豪爽灑脫,談笑風生,漸漸也都放開懷抱,有說有笑起來,都說:"公主做的詩必是好的,賢伉儷琴瑟唱和,時有練習,不比我輩荒疏,哪裡是對手?"

  席散,眾弟子分頭歸去,都相議論:"外界傳言額附與公主夫妻失和,又說公主『性』子刁蠻潑悍,今日看來,兩個人有說有笑,同心同德,格格更是隨和親切,平易近人,可見傳言有偽,大謬不然。"

  順治十三年七月初三(1656年8月22日),是個陰天,小雨自清晨起就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而建寧每到這樣的日子就特別坐立不安。她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天,也是這樣的細雨連綿,也是這樣的坐立不寧,太后娘娘在臨摩,她便偷個空兒悄悄溜去了建福花園,並在那裡,第一次認識了小公主香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