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玉兒也知道兒子心裡委屈,可是為天下計,不得不勉力敦促。但是皇上已經這麼大了,總不能事事都違著他心愿,管頭管腳,越俎代庖。因而有時候明明看到順治聖裁不妥,只要沒什麼大礙,便也睜隻眼閉隻眼,由著皇兒拿主意;並且因為前朝的事過問得太多,對於後宮之事,也就不好『插』手太多了。甚至在大玉兒心中,多少有些疑心兒子冷落中宮是衝著自己,就因為慧敏是自己的親侄女,福臨對慧敏的厭棄,多少出於對自己變相的抗議。

  然而越是這樣想,大玉兒就越覺得不便對兒子約束太多,不能把兒子『逼』得太盡。外朝與內廷,她總得選擇一樣,皇上是當朝天子,太后為後宮之尊,他們本來就應該各自守在自己的領域裡,互不牽制,然而很明顯太后的權力從後宮一直蔓延到前朝,即使多爾袞死了,也仍沒有還給順治完整的親政大權。既然她仍不能完全放權於兒子親政,那就不得不在自己的後宮勢力上適當收斂做出相應補償。

  漸漸的,大玉兒與福臨這母子倆好像達成了某種不成文的平衡,往往是大玉兒在外朝政務推進一分,就會對後宮家事退讓三分。

  還在大婚之前,順治八年五月二十八日甲辰朝堂,外轉御史張煊曾上表控告吏部尚書陳名夏結黨行私,銓選不公。本來只要下令徹查即可,但是因為案子涉及到洪承疇,太后便以商議皇后及皇太后儀仗為名臨幸大臣們議政的禮部,言語間暗示張煊所奏之事發生在大赦之前,即便有什麼疏脫不到之處,也不當再議。

  她本意只是要大臣們放過此案不理,開脫了洪承疇即是;沒想到那些大臣們為了討好太后,竟然矯枉過正,羅織罪名,說張煊既然認為陳名夏有罪,從前做御史的時候怎麼不說,現在調為外轉御史卻又要上表誣告,分明是心懷嫉妒,誣衊大臣,竟給論了個死罪。

  這件事一直是順治的心結,讓他清楚地意識到朝堂的真正當家並不是自己,而是身在後宮的皇額娘。大婚之後,他第一件事就是密查張煊彈劾陳名夏之事,並交吏部再議。吏部諸臣體會太后心思,遲遲不做回應,九年正月初八,順治以巽親王滿達海議復不利為由,罰銀一千二百五十兩,尚書朱瑪喇、卓羅各罰銀一百兩,其他官員也各有罰俸。群臣這才慌『亂』起來,不得不鄭重其事,為張煊昭雪。

  且說這巽親王滿達海,便是當初為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出頭,幾次三番在朝堂上催請順治帝及早舉行大婚典禮的人。大玉兒聽說此事,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別說一千二百五十兩,便是再多的銀子對巽親王來說也不算什麼,順治這麼做,不過是要殺雞儆猴,給諸臣甚至自己施以顏『色』,予以警告。

  是夜,洪承疇進宮請安,求太后庇護。大玉兒教他供認無諱,可保無虞。洪承疇踟躕:"當日議了張煊死罪,如今我若認罪服判,只怕要以命抵命。"

  大玉兒笑道:"你只管照我說的話去做就是了,皇上是我兒子,他的個『性』我最了解,外表決斷,內心柔弱,吃軟不吃硬。只要你肯服軟認罪,斷不至死罪;只要保全『性』命,縱有什麼責罰,也權且擔著,不過一年半載,總有復職之日,怕什麼?"

  洪承疇領命出宮。大玉兒即命御茶房煲了參湯,命素瑪捧著,親自送往絳雪軒給兒子補身。在大玉兒心裡,其實未必有多麼看重洪承疇,她一生所愛之人,自始至終也只有多爾袞一個。可是他負了她,把她丟在這淒風冷雨的深宮裡苦度殘年,她總不肯為他安安靜靜地守寡,總要為自己再找一個陪伴。洪承疇比她大了整整二十歲,從前縱馬揚鞭手握兵權時還有幾分將軍的威武,如今做了文官,做了降臣,又已經年過半百,兩鬢斑白,從前的魅力早已消失殆盡。

  然而,他畢竟是她惟一的入幕之賓,是知情者,是她干預朝政建立功勳的第一塊奠基石。雖然他處處都不及多爾袞,可是他忠於她,他是為了她才改弦易轍,投降大清的。他曾經英勇抗清,與皇太極、與多爾袞鬥了半輩子,被俘之後絕食絕水,連生命也準備放棄,可是,就是她,用一碗參湯做餌,讓他放棄了尊嚴與忠義,甘作她的裙下之臣。直到今天,她仍然是他放在朝堂上的一雙眼睛,不管當今聖上怎麼樣輕視他討厭他都好,卻仍然要在許多大事上倚重於他。從皇太極到多爾袞再到順治,洪承疇與范文程,一直都是朝廷砥柱,皇上的左膀右臂。

  大玉兒想,她不僅僅是在為自己保全洪承疇的『性』命,也是為了自己的皇帝兒子。她不能讓皇上在一時之氣下做出將來會追悔莫及的錯事。當年,她是用一碗參湯勸降了洪承疇,如今,她要再用一碗參湯留住他的命。

  福臨正在批閱滿達海等人的議復奏摺,聽說額娘駕臨,連忙將奏摺翻轉,起身請安。大玉兒假作不知,只是命素瑪呈上湯來,催促福臨喝下,自己坐在一旁含笑看著,恰是母慈子孝,天倫和睦。

  母子倆天南地北地聊了半夜,從南明永曆帝逃到雲南說起,一直聊到從前大明的盛世光景,不免想像後宮裡佳麗三千、脂粉如霞的盛況。大玉兒因說:"從前周天子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秦始皇一統天下,盡收六國女子充入後宮,人數過萬;漢元帝時,掖庭三千,按朝廷官員等級依次分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八子、充儂等十四級,爵位俸祿類同諸王列侯;隋煬帝時,在皇后以下另外設置貴妃、淑妃、德妃三夫人,九嬪、十二婕妤、十五世『婦』,寶林、御女各二十四人,采女三十七人,此外還有宮官六尚、六司、六典;唐代風月鼎盛,玄宗時宮嬪多達四萬人;到了大明,朱元璋整肅後宮,皇后以下只有諸妃一級,即貴妃、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等,又立六局一司,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六局的首領為宮正,掌管全局事務和宮女,一司為宮正司,掌監察謫罰。明朝滅亡前,據說有宮女九千餘人,在李自成闖宮的時候逃跑了一批,咱們來了後又裁減了一批,年老的或是曾經被幸的都送出宮去,只留了一百幾十個,加上我們從盛京帶來的包衣侍女也不過才二百來人,比起歷朝歷代的皇宮來,那可真是太冷清了。"

  順治笑道:"太后對歷代後宮封號的設立比禮部那些大臣還要熟悉呢,怎麼忽然想起同兒臣說這些?"

  大玉兒笑道:"額娘是想提醒皇上,別只顧著朝政,也要想想子嗣延綿,開枝散葉。額娘打算命禮部商議明年選秀的事。你以為額娘做什麼要苦背那些封號,那是記下來要同皇后說的,好讓皇后知道,我們大清的後宮比起歷朝歷代來已經是冷落非常了,好使皇后不要反對選秀。"

  順治聽見母后不但沒有責怪自己冷落中宮,還答應要替自己勸說皇后放寬懷抱,頓時放下心來,笑道:"後宮之事全由額娘做主,又來問兒子做什麼?"

  大玉兒道:"我知道你一直喜歡漢人女子,然而我們大清的規矩是不許漢女入宮,所以想同你商量個萬全之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