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不要發火嘛。”這個人很沒定性,“雖然集團犯罪、豪華陣容、大製作的構想是個極小的概率,其實我自己也不相信,但為了邏輯的完整,總要意思意思排除一下,以示嚴密。再說,這篇的主題是‘反推理’,那些奇招怪招,我不敢不防哪。索性說出來,大家哈哈一笑,省得那麼沉重。”
唉,可嘆此人貴為探長,卻不曉得什麼叫滴水不漏,更聽不出人家什麼時候在開玩笑。既然你不欣賞我的幽默感,既然你敢把在之前十幾個人那兒攢的那點邪火兒都發泄在我身上,我就讓你看看囉嗦女王差強人意——啊不,華麗麗的推理!
作者有話要說:
☆、正推理
“好吧,現在把頭腦清空,剛才DFKC那一段統統丟出去,就當你沒聽過。我現在要問你一個問題,一個很正經的問題,一個對之後的推理至關重要的問題:你認為,我們的神秘兇手,有反偵查經驗嗎?”
A探長深呼吸了兩口,好像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肅性,他很陰沉、很試探、甚至帶點恐懼地反問道:
“你覺得呢?”
我覺得,他在恐懼真相。無論我回答“有”還是“沒有”,他估計都會跳起來,而我的答案,無疑會讓他跳到最高。
“我傾向於——沒有!”
“沒有?!”A探長一縱身上了桌子,侍者走過去:“您下來,您下來成嗎?”這地方不夠高雅,這樣的客人就應該轟出去,“選擇那種難以完成的手法,唯一令我不能徹底否定的優勢就在,雖然它不容易成功,但一旦成功,就異乎尋常的安全。如果他沒被人看到,如果死者不是見鬼的范先生,這就是一場意外。現在你告訴我,擁有這種思路的人沒有反偵查經驗?而且,你剛才也說了,他為了掩飾自己的犯罪演練,為了不驚動小區居民,特意挑揀試驗對象並區別對待……”
“請注意邏輯,親愛的探長!”偵探小說里,你若要鄙視一個人,就稱他為“親愛的”,“我剛才說的,可不是這個!我從‘練習必多,多必為人所知’和‘周圍人一無所覺’,推出一對矛盾。這兩點都是事實,兩個事實相衝突,必有統一之道。但我可沒說,這個統一之道是誰‘費勁心機想出來,故意要這麼做的’。它一定存在,但它的誕生未必與逃脫罪責的主觀能動性有關。還有,你難道以為這個人採用如此方式殺人,是因為反偵查經驗豐富?如果這麼簡單,一句話的事兒,我之前順口就說了,還用等到以後?”
“那好。”爬下桌子的A探長重新落座,雙臂抱在胸前,“你不久前說服了我手法的可行性,現在不妨再為他沒有反偵查觀念找到論據。”
“如果他是個有智慧的犯罪者,會在紙箱上留下腳印嗎?會在動手後長期滯留現場嗎?哦不,不用你說,前者可能是疏忽,後者可能是緊張,再縝密的嫌犯也不是謀殺機器,有血有肉的,都有打盹的時候。這些證明力都不夠,哪裡……哪裡有更剽悍的證據?可以徹底區分開的,狡猾者和率真人一個會做、另一個絕對不會的,是什麼?那些能夠留下的,足以出示為證據的,又在什麼地方?想想可及性……”我念咒似的,十指交扣抵住額頭,腦子裡面和腦子外面一起較勁。黑暗的背景中一道電光閃過,我倏然抬頭,用最火熱的目光逼視A探長,“那根竹竿上……有指紋嗎?”
“你怎麼知道?!”眼前一花,A探長又蹲在了自己的杯子邊上,今天侍應生要好好擦桌子了,“這不可能!你怎麼會知道?要說你蒙,也蒙不了這麼准吧?”
“只有最愚蠢的人,才會把那些精密的科學都說成是蒙的。”我撇著嘴揮揮手,“先下來我再跟你說。”A探長在眾目睽睽之下依言而行——我不討厭引人注目,只要不是負面的,“作案工具竹竿留在現場,為什麼?沒有為什麼,這毫無疑問,腳趾頭都不用想。不管這人是聰明是傻,他都不會拎著這麼個惹眼的玩意兒去逃離,何況它本就是就地取材,扔在那兒了事。但了解警方調查要點的人就知道,不能留下指紋。不留指紋方法有兩種:一、戴手套;二、事後擦拭。第一方案不適用於這個案子,因為哪怕最薄的醫用手套,也會影響手的觸感。而這是瞬間出手的一錘子買賣,之前就為了保證手感勤學苦練,如果緊要關頭手套和竹竿間出現了摩擦,一挪一錯,可就滿盤皆輸。所以,一定要用裸手直接接觸竹竿,完了使勁擦乾淨。這是內行人的做法,而外行人,根本什麼都不想,抄起來就干,得手了就扔。所以,指紋的存在與否,可以決定性標識此人的反偵查能力。”
A探長高山仰止地望著我,眼中射出“老婆,出來看上帝”的讚嘆。
“我想,我現在理解你的窘境了,”我精打細算地一笑,“一個在脫罪上近乎萬無一失的手法,現場遺留物上卻毫不掩飾地印著指紋,犯人的水平自相矛盾,確實令人困惑。我想,你們一定在絕望中求助於資料庫,想找到吻合的走個捷徑,可惜他不是慣犯,沒有前科,信息為零。”
“是啊,就是再清晰的指紋在手,也得給我個比對的人才行。”
唉,可嘆此人貴為探長,卻不曉得什麼叫滴水不漏,更聽不出人家什麼時候在開玩笑。既然你不欣賞我的幽默感,既然你敢把在之前十幾個人那兒攢的那點邪火兒都發泄在我身上,我就讓你看看囉嗦女王差強人意——啊不,華麗麗的推理!
作者有話要說:
☆、正推理
“好吧,現在把頭腦清空,剛才DFKC那一段統統丟出去,就當你沒聽過。我現在要問你一個問題,一個很正經的問題,一個對之後的推理至關重要的問題:你認為,我們的神秘兇手,有反偵查經驗嗎?”
A探長深呼吸了兩口,好像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肅性,他很陰沉、很試探、甚至帶點恐懼地反問道:
“你覺得呢?”
我覺得,他在恐懼真相。無論我回答“有”還是“沒有”,他估計都會跳起來,而我的答案,無疑會讓他跳到最高。
“我傾向於——沒有!”
“沒有?!”A探長一縱身上了桌子,侍者走過去:“您下來,您下來成嗎?”這地方不夠高雅,這樣的客人就應該轟出去,“選擇那種難以完成的手法,唯一令我不能徹底否定的優勢就在,雖然它不容易成功,但一旦成功,就異乎尋常的安全。如果他沒被人看到,如果死者不是見鬼的范先生,這就是一場意外。現在你告訴我,擁有這種思路的人沒有反偵查經驗?而且,你剛才也說了,他為了掩飾自己的犯罪演練,為了不驚動小區居民,特意挑揀試驗對象並區別對待……”
“請注意邏輯,親愛的探長!”偵探小說里,你若要鄙視一個人,就稱他為“親愛的”,“我剛才說的,可不是這個!我從‘練習必多,多必為人所知’和‘周圍人一無所覺’,推出一對矛盾。這兩點都是事實,兩個事實相衝突,必有統一之道。但我可沒說,這個統一之道是誰‘費勁心機想出來,故意要這麼做的’。它一定存在,但它的誕生未必與逃脫罪責的主觀能動性有關。還有,你難道以為這個人採用如此方式殺人,是因為反偵查經驗豐富?如果這麼簡單,一句話的事兒,我之前順口就說了,還用等到以後?”
“那好。”爬下桌子的A探長重新落座,雙臂抱在胸前,“你不久前說服了我手法的可行性,現在不妨再為他沒有反偵查觀念找到論據。”
“如果他是個有智慧的犯罪者,會在紙箱上留下腳印嗎?會在動手後長期滯留現場嗎?哦不,不用你說,前者可能是疏忽,後者可能是緊張,再縝密的嫌犯也不是謀殺機器,有血有肉的,都有打盹的時候。這些證明力都不夠,哪裡……哪裡有更剽悍的證據?可以徹底區分開的,狡猾者和率真人一個會做、另一個絕對不會的,是什麼?那些能夠留下的,足以出示為證據的,又在什麼地方?想想可及性……”我念咒似的,十指交扣抵住額頭,腦子裡面和腦子外面一起較勁。黑暗的背景中一道電光閃過,我倏然抬頭,用最火熱的目光逼視A探長,“那根竹竿上……有指紋嗎?”
“你怎麼知道?!”眼前一花,A探長又蹲在了自己的杯子邊上,今天侍應生要好好擦桌子了,“這不可能!你怎麼會知道?要說你蒙,也蒙不了這麼准吧?”
“只有最愚蠢的人,才會把那些精密的科學都說成是蒙的。”我撇著嘴揮揮手,“先下來我再跟你說。”A探長在眾目睽睽之下依言而行——我不討厭引人注目,只要不是負面的,“作案工具竹竿留在現場,為什麼?沒有為什麼,這毫無疑問,腳趾頭都不用想。不管這人是聰明是傻,他都不會拎著這麼個惹眼的玩意兒去逃離,何況它本就是就地取材,扔在那兒了事。但了解警方調查要點的人就知道,不能留下指紋。不留指紋方法有兩種:一、戴手套;二、事後擦拭。第一方案不適用於這個案子,因為哪怕最薄的醫用手套,也會影響手的觸感。而這是瞬間出手的一錘子買賣,之前就為了保證手感勤學苦練,如果緊要關頭手套和竹竿間出現了摩擦,一挪一錯,可就滿盤皆輸。所以,一定要用裸手直接接觸竹竿,完了使勁擦乾淨。這是內行人的做法,而外行人,根本什麼都不想,抄起來就干,得手了就扔。所以,指紋的存在與否,可以決定性標識此人的反偵查能力。”
A探長高山仰止地望著我,眼中射出“老婆,出來看上帝”的讚嘆。
“我想,我現在理解你的窘境了,”我精打細算地一笑,“一個在脫罪上近乎萬無一失的手法,現場遺留物上卻毫不掩飾地印著指紋,犯人的水平自相矛盾,確實令人困惑。我想,你們一定在絕望中求助於資料庫,想找到吻合的走個捷徑,可惜他不是慣犯,沒有前科,信息為零。”
“是啊,就是再清晰的指紋在手,也得給我個比對的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