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怎麼講?”

  “小區里四棟樓,按照一般規律,應該都是22層。他練習,應該只針對這最高層,21層往下想必竿長莫及。所以,1到21層,那些數據與本案無關,完全刪去!”

  “可是,那為數不少……”

  “拜託,按照設定,你是個中年大叔耶,應該警察當過十來年,經手過不少案子了吧?別裝得跟新手一樣無知,那些證人是什麼樣子,你該很清楚吧?有些拼命往後躲,有用的線索也瞞著不說;另一些削尖了腦袋往前湊,沒用的也一股腦倒給你。那些無關的花盆,也許是被寵物貓撲了而它很會裝無辜,也許是被家裡的孩子碰了而他不敢承認,甚至可能是聽說警方在收集花盆的線索,而自己幾個月前曾掉過一個,一時回憶起來卻鮮明得好像就在近幾天。哪個案子缺少過穿鑿附會的人呢?”

  “但是,去掉那些,數量可就更少了。你說的,不夠練習的。”

  “所以我說,數據不全呀。你一定漏掉了某些地方。我想,你所謂的25個,是指切實掉到樓下、砸成碎片的數量?”

  “對呀,當然了。”

  “這就是問題所在。既然能掉下去,這些人家想必都是裸著陽台的。而根據律師的說法,小區裡有一半左右的家庭安裝了玻璃和護欄。你有沒有問過——僅限22層——那些裝了護欄的人,他們家的花怎麼樣了?”

  “你在想什麼呀?!”A探長完全瞠目,“有護欄擋著,裡面的花盆又跌不到樓下,有拿它試驗的價值嗎?”

  “你仔細想想,我們的嫌疑人作練習,是在練習什麼呢?第一,花盆的擺放位置和它落點之間的對應關係;第二,從花盆跌落到它掉到離地面一人多高所用的時間。這兩項看似麻煩,但其實只要通過一些非常簡單的最低級的初中物理力學實驗,就可以得出比較精確的結論,根本無須太多練習。只要那25個排除了21層以下的之後所剩的寥寥幾個,就足以勝任。需要苦練的是什麼?是第三,出手瞬間的迅速,花盆翻倒的最佳受力點,選擇什麼樣的植物最容易完成任務,這才是必須一試再試的。而試驗這些,需要破壞性嗎?不需要。這就是解決那個矛盾的唯一途徑:他完成了足夠多的練習,卻沒有造成相應多的破壞,所以小區居民毫無察覺。他利用那些擺在護欄裡面的花來訓練一擊必殺,也許那數家住戶這些日子每天都要把倒向護欄外的盆栽扶起來,但因為沒有造成任何損失,也就不會去在意、去深究、去跟別人碎嘴子,也許只會以為花盆底不夠平,或者台子有點斜,這又有什麼要緊呢?”

  A探長目光閃爍,看來尚在信與不信之間。

  “這樣吧,我也不指望能紅口白牙地說服你,我給你兩個驗證的指標:其一,如果我的推斷沒錯,那些陽台用護欄圍起的家庭,他們放在那裡的盆栽,也有倒向樓外的現象,而且還發生得相當多;相應的,那些陽台讓玻璃封住的家庭,就完全沒有這種現象,因為封死了竹竿進不去;其二,我們兇手的試煉中,還包括對植物的選擇。不管是試出來的經驗,還是純理性的分析,我大膽猜測,那些砸掉的和有護欄保護沒砸掉的,所有的受害花等,它們大多數的株形,你仔細觀察,都是一致的!都是那種植株較高,葉片比較茂盛寬大的。這種花的重量集中在上半部,重心高而不穩,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力道,就可以應手而落,絕對是完成這個計劃的上上之選。如果不採用這樣的好條件,萬一那魂牽夢縈的殺人時刻到來時,那花太穩當了翻倒需要的力度太大,跟你一較勁,機會轉瞬即逝,可不敢冒這種險。”我督促A探長拿出記事本,“這兩條,你記下來,從我這兒回去你就調查。如果不是這樣,那從現在這一刻往後,我再說的什麼你都別信,你就當我胡說八道!”

  也許是被我的氣貫長虹震撼了,A探長乖乖地做起了記錄。我不停口地推理著:

  “經過幾天的集訓,我們的兇手功力大增。他對花盆的落點了如指掌,能準確地估測范先生走向死亡的時間和距離,並能輕輕鬆鬆隨手一撥,就讓‘兇器’進入自由落體狀態。實行上已經毫無問題,但還有一個前提:范先生必須自己走到那個該死的點上去!如果他就不往那兒走,你時間掐得再准,砸不著他也是枉然。按照一般人的行路習慣,大家都會貼邊走,所以不用擔心預備死者太往外了,卻必須顧慮他可能太靠里了。如果范先生跟黃花魚似的喜歡溜邊,緊貼著陽台底下走,那可就沒戲了。所以,得想個辦法保證他自尋死路。這就要靠那堆紙箱子了。

  “案發那天,他特意將它帶進來,還分了幾層又高又廣整整齊齊地壘起來,這些精力這些汗水都不是白給的,必然要有大用啊。事實上,它不可或缺。之前你描述紙箱的那段文字其實並不清楚,如果我沒理解錯,應該是這樣的:范先生必須經過紙箱旁邊,才能走到他死亡的地點,而且過了紙箱只要再走兩步,距離非常之近。”得到A探長的首肯後,“你看,多麼巧妙!他用紙箱把緊貼著樓外牆的那塊空地給占上了,范先生自然不能再走了,要走就得從紙箱邊上走。而且你說過,紙箱堆了好幾層,很高,應該過人了吧?而途經其下的路人,可不知道裡頭是空的,面對這種比自己腦袋頂還高的大型堆積物,一般人都會下意識地再躲開點,想著‘可別倒下來砸著我’,這樣他和樓相距就更遠了些,就踩到了會被砸死的那條水平線上。然後,就是再走兩步的事兒,誰也不會在這麼短的距離內突然拐一個大角度,於是,自然而然地,他走到了那預設的宿命之點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