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廝端茶上來,易北讓謝老爺坐下,喝口茶緩上一緩。

  "再說了,前陣子臨近過年,本王也沒有太多精力照管別處,想著謝老經驗豐富,那人那點小算計還不至於放在心上,也就沒管,如今到底是出了什麼事?"

  謝老爺不再隱瞞,原原本本,把自己想如何坑人反而被坑的經過,說了個清清楚楚。

  易北仔細聽完,又是重重一嘆。

  "到底是本王剛來,想來謝老是不信任本王了。"

  謝老爺趕緊跪下請罪,易北能坑他,總不至於連晉商也一起坑,那人在府中深居簡出,從不見外人,易北肯定連有這號人都不知道,哪裡會起心坑人。

  易北也不扶,就讓他跪著。

  "本王早就和謝老說過,那人來頭不小,謝老怎的就沒放在心上,連本王都查不清楚底細的,謝老怎的就這麼輕率下手了?"

  謝老爺連聲稱是。

  "別的不說,謝老在鹽這一事上也打拼半輩子了,你仔細想一想,那麼多的鹽,那人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弄出來的?如今雖說沒有再下雨,但冬天的太陽如何曬得出鹽,謝老你自己是知道的,就算是他家倉庫沒有出事,以他來安樂郡的時間,滿打滿算,也變不出這麼多鹽來。"

  謝老爺神色一變,頓時覺得自己果真是想的太過簡單。

  林臻變不出鹽來,易北就在安樂郡,都沒往鹽田跑,當然也變不出鹽來。

  就算有個王妃住在鹽田旁邊,那又怎麼樣?難不成王爺還能讓王妃一個婦道人家去煮鹽?

  想想都覺得可笑。

  晉商從一開始就懷疑錯了對象。

  "就算是謝老想要動手,這安樂郡里還有那麼多的生意人,何苦就一定要讓謝老自己親自上陣,隨便聯合幾家散戶不就好了?一旦失敗,也不至於牽涉自身啊。"

  易北苦口婆心,句句都在為謝老爺打算。

  謝老爺唉聲嘆氣,只恨自己錯信晉商這個白眼狼。

  "如今那人已經站穩腳跟,再想除去,可比現在要難得多了。"

  易北皺起眉頭,苦苦思索,實在是沒有萬全之策。

  謝老爺以頭搶地,哭天喊地,只求王爺千萬出手,不要客氣,一定要把姓林的賤人趕出安樂郡,保住他鄉紳頭子的地位。

  "為今之計,只有官府介入,大概才能與之抗衡,畢竟他身後站著的人,大概在京中大有來頭。"

  有了鹽還要運得出去,如今漕運上下口風緊到不行,若是沒有京中從上而下的大手筆,如何能壓得住這麼多的人。

  謝老爺臉色變了又變,實在是不敢答應。

  如今就是鹽業掌握在世家手中,他才能在安樂郡里橫行無阻。

  一旦鹽歸官府,日後世道如何,那就很難說了。

  易北屈起手指,扣了扣桌子。

  "本王知道謝老在擔心什麼,不過現下局勢如此,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再者說了,鹽戶的賣身契都在謝老手中,官府還能搶占了這些人去?不過是暫時的,等把那人趕出去了,再說下一步也不遲。"

  易北徐徐善誘惑,極盡鼓吹之能事。

  "其實官府即便是要介入,也不會介入太深,只不過是給那人設些關卡,讓他沒有那麼舒服而已,如今我管理封地,不過是求一方安穩,至於其他的,到底也不歸我想,謝老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易北的提議很簡單,官府設置鹽質檢查,給鹽商發行鹽票,鹽商拿著鹽票向鹽戶征鹽,而鹽戶則可以用鹽票去錢莊兌換銀錢,而只有拿到朝廷批文蓋印的鹽票,過了官府的這道關卡,才能以官商名義賣鹽,買賣鹽的依然還是鹽商,只不過決定誰來賣的變成了官府。

  如此一來,想把林臻趕出安樂郡,只要不發給他鹽票就行了。

  謝老爺思慮良久,依然不能應下,只能匆匆告辭回府,再仔細推想周全。

  第137章私仇

  有了之前一次被晉商坑的經歷,謝老爺並不是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他商議。

  大概是京城裡對於易北的風評太差,晉商也被耳提面命得太多,所以導致他對易北的態度一直有著一種發自內心天然的防備。

  但謝老爺不這麼想。

  在他看來,易北不過是個被排擠出京城權力圈子的落魄皇子,因為皇上的格外憐憫而撞了大運,才被分到了這麼一塊肥地,帶的人少,銀錢也不多,有哪個受寵的皇子能悲慘到這個地步。

  現如今易北好不容易才弄了點小私房,把王府的開支勉強平過去,哪裡會有餘力來對付自己?

  何況若沒有自己,他那錢莊哪裡能運轉得那麼順利,只怕是分分鐘都要虧死了。

  易北缺錢,要靠自己賺,從理智上來說,謝老爺底氣足得很。

  但從感情上而言,他的確又覺得總有那麼一點點的不放心。

  畢竟晉商再怎麼樣,也跟了自己這麼些年,雖說是京中派來監視自己的,但到底沒做過什麼特別對不起自己的事,這次說不好就是個意外。

  但易北不同,才剛來小半年,什麼都還沒摸透呢。

  是和晉商商量,還是瞞下這個消息,謝老爺說是要回家考慮,其實考慮的大多數內容,都和這個決定到底對自己有多少影響沒有關係。

  大概是從根本上不覺得易北能對安樂郡的鹽業產生多大的影響,所以也沒怎麼放在心上。

  畢竟還有郡守這一方的勢力在其中平衡,就算是臨時倒戈,他背後的人迫於各方勢力,也不會做出鹽權歸官家的舉動。

  只是很快,晉商也就沒有時間去多管謝老爺的那點花花腸子。

  前陣子京中傳來的消息,似乎是最近五王和易北傳信密切,不知道在商議什麼,但是似乎是要對太子不利,而謝家的小公子無意間在家中獵到打算烤來吃的鴿子腳上,竟然還綁了易北回給五王的密信。

  想想最近家中常有鴿子飛過,晉商看著信上密謀想要陷害謝相和太子的內容,臉都要綠了。

  偏生最近京中一點動靜都沒有,加急送出去的信也如泥牛入海般,好無回音。

  晉商遠在安樂郡,手中可用的人本就不多,武功好的屈指可數,他也不敢隨意把人都派光了,在派出去兩個之後,就立刻停止了這種舉動。

  一定是安樂王殿下發現了自己察覺到他的意圖,又礙於謝老爺的面子,不好直接對自己下手,所以才出了這個主意,打算把自己給困在安樂郡中,好讓他無法及時將消息報與京中知曉。

  雖然他有心想把消息告知謝老爺,但一來謝老爺如今和王府走得太近,若是一個不防被人看出破綻,反而不好。二來信上密謀之事寫得極其曖昧和隱晦,若沒有之前消息的鋪墊,絕對看不懂。

  只是京中謝相忌憚謝老爺手中鹽權,一應官場上的明爭暗鬥都不欲讓他插手,所以也曾和晉商提過,不要拿這些雜物去分自家族弟之心。

  如今再拿著自己手中和京中聯繫的消息與謝老爺說,只怕謝老爺對自己的不滿和猜忌就要更深了。

  更何況之前自己所獻計策不僅沒管用,反而還讓謝老爺損失不少,如今不過是礙著京中顏面沒有發落自己,但不滿之情也是很明顯的,選在這個風口浪尖去觸霉頭,晉商也不想這麼蠢。

  謝老爺又登了幾次王府大門,易北也沒再提鹽券之事,只談風月,順帶還和謝老爺玩起了飛鴿傳書看誰家的鴿子飛得快的遊戲,似乎那日提議之人根本就不是他一樣。

  在謝小公子打下了第三隻鴿子,而謝老爺卻對此一笑置之之後,晉商終於坐不住了。

  他就是和謝老爺報備了一聲,說是京中有急事召他回去,然後帶著自己剩下的兩隻護衛,駕一架低調無比的青布油車,趁著天剛蒙蒙亮的功夫,趕著出城。

  彼時易北起了個大早,拉著袁麓和曹仝一起,抽了風一樣的爬上王府屋頂看日出。

  近衛軍小哥爬上屋頂,輕輕在易北耳邊說了句什麼,又恭謹的退了下去。

  易北眯起眼睛,看著冬天那一輪圓得很是標準的太陽自烏雲中露出光芒。

  "吶,你不是說看晉商不順眼很久了麼,如今機會來了,是我替你動手,還是你自己上?"

  曹仝低頭,笑得無比暢快。

  "你的消息晚了一步,我早就派人盯上他了,你給我半個月,我親自盯著他,一路慢慢來,不著急,總要讓他快逃到京城了我再下手。"

  袁麓側頭,看了曹仝一眼。

  "夜長夢多,解決完了早點回來。"

  曹仝似乎是頗為不甘心的嘁了一聲。

  "最近很久沒見殿下你身邊那兩個高手了,不如借一個給我用用?"

  袁麓在易北看不見的角度,狠狠拽了一把曹仝的袖子。

  易北似乎是毫不介意。

  "我派他們還有別的用,你沒見我都沒空使喚他們了?你要報私仇自己再派人去,我府里的你一個都別想帶走。"

  曹仝很是慡快的應了一聲,翻身跳下屋頂,拍拍灰,熠熠然走了。

  易北轉頭,看著袁麓。

  "又被你猜出來了?"

  袁麓苦笑一聲。

  "讓殿下見笑了。"

  易北伸手,拍拍袁麓。

  "放心,你暫時還不需要擔心什麼狡兔死走狗烹,像你這樣的人,我什麼時候都能用得到,曹仝也是一樣,我能放心讓你看的,你就放心看,不要覺得秘密看多了就死得快,這世間上就沒有什麼永恆的秘密,再捂得嚴,終究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等時過境遷,如今的秘密,到過後都會是再平常不過可以隨口笑談的事實,不要那麼緊張。"

  袁麓大概是頭一次聽到這麼新奇的理論,覺得挺怪,但想想似乎又挺有道理。

  "殿下豁達,是下官沒想明白。"

  易北沒吱聲。

  是嘛,換你活五輩子,你也通透。

  "不過如果殿下沒做,下官也會建議殿下做的。"

  人嘛,還是要捏在自己手裡的才是最忠心的,如今王府還是曹仝的人占了多數,雖說現在是不會出什麼問題,但誰知道以後會不會出什麼問題。

  就算以後不出問題,可依照如今易北這個手筆,收回鹽權城是遲早的事兒,總不能到時候還全用的是曹仝的吧。

  論起在最短時間內把人培養得最貼心,最合適的人選還得是暗衛。

  最開始曹仝剛來時,袁麓還能看到兩個暗衛忙得腳不沾地,越到後頭,這倆人就越沒了影子,偶爾露上一面那都得碰運氣,他就猜到易北肯定是有別的事情派他們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