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曹仝並沒有在王府的官員里掛名,但從身份上而言,他和袁麓基本平齊,倆人在一起和諧共事是沒錯,但也不存在誰指使誰幹什麼,更何況這種事情是涉及秘密的傳遞。

  袁麓不可能打著易北的旗號去讓曹仝拿帳本,更不可能以私交的情份拜託他做這件事。

  有功勞大家平攤這一點上的確很能讓人承情,但從根本上而言,曹仝也不需要承這個情。

  "我跟著你猜到林侍衛和你碰頭的地方,然後背著殿下去找人,這種事情說出來更惱火。"

  袁麓也偏了偏頭,撞了曹仝一下。

  "所以只能委屈你了。"

  曹仝:"……"

  他就知道,這些個謀士大臣就沒一個好東西,他還當是袁麓要給他一起邀功,沒想到人家是想讓他背鍋!

  易北忙著看帳冊,沒空理會下面倆人的彎彎繞。

  "不過你怎麼知道殿下會看帳冊的?"

  曹仝原本對自己的智商還是很有自信的,但自從認識了袁麓,他就和敞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一樣,智商被徹底碾壓,現在也服氣了。

  丫就是比人聰明,這還能說什麼?

  "林侍衛是新入商圈,又摸不清底細,按照正常慣例來說是很難融入進來的,但如今大家竟然接受得這麼迅速,本來就很讓人生疑,何況是鹽生意這種敏感的東西,就更難了,現在大家都認識了這麼一號人物,謝老爺想發難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那麼,退而求其次,在他還沒做大之前,扼殺掉就變成了最好的選擇,晉商大概是對殿下生疑了,但謝老爺暫時還不會,所以晉商只會對謝老爺說,不妨先用自己的方式,看看能不能解決掉林侍衛,一來也不會太過於麻煩殿下,二來也是試探之意,三來萬一此事辦得好,殿下也會對謝老爺刮目相看,這種計策謝老爺是能夠接受的,所以也解釋了為何最近謝老爺一直都沒露面,想要知道謝老爺在做什麼,去謝家親耳聽一聽是最直接的,但這種方法風險太大,也不一定能聽出什麼來,所以,只能從謝老爺想要坑的對象入手,最容易看出東西來的就是帳冊,裡面所有的商戶往來記錄都會有,帳冊我已看過,又和謝小公子聊過幾次,和謝氏交好的商戶大概打探到了一些,以謝老爺自己的實力,這種方法是最穩妥的。"

  曹仝點頭受教。

  "謝老爺這次的手筆還挺大的。"

  易北看完紅圈上的名單,合上帳冊,輕輕笑了笑。

  "所以臣下就要恭喜殿下了。"

  晉商撇下曹仝,把話題引上了另一個他完全聽不懂的方向。

  易北唔了一聲。

  "謝老爺這次下了血本,若林侍衛能熬過去,那麼,虧的可就是謝老爺了。"

  硬生生被自己拱手送出去那麼多的生意,自己的鹽壓在手裡賣不出去,大概會被慪到吐血。

  "殿下不是一直在愁沒有機會麼,現如今就是一個機會。"

  曹仝狠狠剜了袁麓一眼,讓他說得慢一些,好歹解釋清楚,不要讓他產生那麼強烈的智商上的落差。

  袁麓嘆了一口氣,果真放慢了速度,開始解釋。

  "若謝老爺在這一次吃了虧,最大的也是最明顯的好處,就是林侍衛徹底站穩腳跟,商戶會和他買煙,他也可以自己盤下店鋪來擴大經營,此為其一。其二便是晉商的話在謝老爺心中的分量會大打折扣,這件事殿下完全沒有插手,自然也就撇清了嫌疑,謝老爺會更信任殿下,而對於晉商則會越加不滿。其三,謝老爺有損失,一時半會填補不上虧空,又怕京中責怪,此時謝老爺與晉商已起嫌隙,他的話未必會聽,與京中的聯繫便會有隙可循,若是殿下能偽造消息,讓謝老爺誤以為京中隱隱有替換之意,便可順理成章介入鹽業,以官家名義為媒,發行票據,一來可以讓謝老爺借官家之名打壓林臻,二來鹽票在手,不愁將來無法將謝老爺捏在手心。"

  易北看著袁麓,似笑非笑。

  "依你之見,我現在只需要等著謝老爺自己上門?"

  袁麓搖搖頭。

  "自然不可,晉商厲害,未必不會猜出殿下打算,所以林侍衛那邊要加緊了,必須要趁謝老爺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坐大,這樣才最穩妥。"

  易北沉吟片刻,決定果然自己還是去問問江梨,到底最近煮出了多少鹽,夠不夠袁麓這種大手筆。

  畢竟錢要撒,人要用,東西也必須跟上,才能扛得住謝老爺這種損招兒啊。

  第136章提議

  袁麓的工作做得很是細緻,除開勾出大概可疑的商家,還盡職盡責的算出了林臻應對所需的鹽數,一併連漕幫如何打太極都寫得清清楚楚,易北稍稍對了一下,沒有錯漏,直接拿著去問江梨。

  畢竟鹽都是在聽佛小院裡煮出來的,能有多少,沒有人能比江梨更清楚。

  後者看了看數字,又想了想,咬咬牙。

  "不如最近以要點長明燈祭祖祈福為由,給聽佛院多加三成的柴火預算,若是覺得如此使費怕被看出來,那就只能讓近衛軍自己去砍了。"

  反正有那麼多人在,分出一部分上山砍砍柴,也算是娛樂了。

  "用了新法煮鹽,時間比舊法快,用火也省些,臨近過年了,王府的炭火使費也該漲一漲,官員們辦事的地方炭盆不夠用,多添些也是好的,把柴火分攤一部分在王府,大概也能瞞得過去。"

  江梨迅速想了想王府最近的周轉開支,很快拿出解決方案。

  "只是如此一來,鹽量不是幾個散戶就能夠拿得出來的,這一點怕是瞞不過去了。"

  易北搖搖頭,表示這個已經不是事兒了。

  n"林臻現在生意做得不錯,表現出來的也是財大氣粗,何況他現在買下鹽田,又招了一批鹽戶為他煮鹽,和剛來的時候已經不同了,就算是鹽量有些出入,謝老爺以為他背後有別人撐腰,有曹仝在,漕運那邊完全可以作假,不怕他想歪,就怕他蠢,沒想到這一點。"

  江梨放下心來,當即和易北保證,煮鹽不是事兒,只要謝老爺敢讓人來買,她就是砸鍋賣鐵也得把鹽給煮足了。

  有袁麓調配,曹仝全力加強林府的暗中護衛,甚至還特意和易北借了孟陵來指點如何布防。

  臨近交貨時期,曹仝一共在林府抓到了三個縱火的,兩個鑿房頂的,五個偷偷摸摸挖洞的,順帶繳獲一堆妄圖以次充好混進來偷鹽的小賊。

  所有人都被暴揍一頓,忠心的當場弄死,不忠心的直接餵毒逼他反水,回去告訴主子一切準備妥當,包管林臻到時候絕對一點好鹽都交不出來。

  曹仝親自上陣,盯著林臻的貨運,包管絕對不會有人在中途調包。

  一切準備妥當,只等最後答案揭曉的那一刻。

  兩個月後,林臻如約交鹽。

  二十天後,新年,王府設宴,款待當地鄉紳官員,賓主盡歡,其樂融融。

  謝老爺強顏歡笑,席終人散之後讓夫人先行回府,自己死皮賴臉藉口醉酒留下來,拉著易北的手不放人。

  "謝老爺這是怎麼了?"

  送完最後一波夫人之後,江梨過來看了一次,意思意思送了點醒酒湯過來,就吩咐人打掃廂房出來給謝老爺住下。

  易北連拖帶拽,謝老爺死活就是不往廂房方向挪步子,一路指向都在往書房跑。

  "王爺,糙民無能,不能為王爺分憂,反而還讓王爺掛心,糙民有罪。"

  江梨屏退眾人,讓孟陵去書房屋頂上趴著值夜,自己回房繼續算帳,看看這次宴請賺了多少,花銷多少,是否收支平衡。

  謝老爺一進書房就醒了酒,跪在地上號啕大哭,只差沒有撲過來抱緊易北大腿。

  易北被謝老爺的誇張架勢嚇了一跳,趕緊衝上來扶人。

  "大過年的,本王可沒有多餘的紅包給謝老封了,快起來說話。"

  能不哭麼,所有的消息都是好的,明明是算準了林臻無法及時交鹽,或者交的鹽也是良莠不齊的次品,結果等到最後,原本預計要找上門來的商戶一個都沒來,再去打聽的消息卻是一片叫好,大家交口稱讚新晉鹽商林老爺為人豪慡實誠,財力雄厚深不見底,謝家自己的合作商戶竟是跑掉一半。

  虧了銀錢不說,人還跑了,鹽砸在手裡愣是沒賣得出去,若是不好生存儲,待開春雨水多起來,這一批鹽就該潮了。

  所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說的就是謝老爺。

  "糙民慚愧,說起來也怪糙民自己,若是早來王府和王爺說說,何至於如此。"

  謝老爺一想起來還是捶胸頓足的後悔。

  上次聽了易北的話,去找何大人當面對質,結果是不歡而散,郡守堅決不承認自己給林臻行了方便,但結果是明擺在這裡的,回頭他自己留了個心眼,去問晉商,晉商倒是覺得易北有問題,獻策讓他自己坑林臻一把以觀後效。

  現在倒好,他的所有行事都是瞞著易北的,結果卻比易北摻上一腳時要更糟。

  按說這件事易北不可能發覺,更不可能插手,試探失敗不說,還把自己給搭了進去。

  易北給自己出的主意,是純粹聽了自己的說辭之後再有的,想想易北也不可能操縱得了何大人的舉動。

  但晉商就不同了,京中隱隱傳來風聲,說是族兄謝相似乎對自己多有不滿,想要提拔晉商,從前就是派他來監視自己,現在倒好,竟然有心把族中姑娘許配給他,把他納入謝氏族中。

  這怎麼行!

  一旦晉商成了謝家女婿,又對安樂郡的鹽業了如指掌,一旦自己顯出頹勢,京中讓他取自己而代之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而易北要想在安樂郡站穩腳跟,必須靠著自己和郡守才行,從動機上而言,根本不可能在這個時候來坑自己。

  想想最近晉商經常瞞著自己的鬼鬼祟祟,又時不時背著自己派人出城的舉動,謝老爺越想越覺得自己虧大發了。

  "糙民想著,那林臻不安分,一來就想插手鹽業,擺明了是不把殿下放在眼裡,殿下事忙,總不好為這種事情老叨擾殿下,便想自己解決,沒成想到底是老了,算計不如年輕人,沒扳倒他,倒把自己卷進去了。"

  易北嘆了口氣。

  "本王就說,前些日子不見謝老,總也不好多問,畢竟謝老在安樂郡已久,根基深厚,又有京中扶持,不比本王剛來,一應人情往來都不清楚,以為謝老已經摸清那人底細,便沒再問,說來也怪本王,若是早問一聲,也不至於謝老如今如此自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