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同皇爺總是聚少離多。」陳恨嘆氣,抬手抱住他的腰,整個人都往他身上靠,只把腦袋靠在他的肩上,蹭了蹭他大氅邊兒的狐狸毛,「皇爺辛苦啦。」
*
李硯一路騎馬南下,只有袖子裡的手爐還是暖和的,暖和得發燙。
他原是做好了準備的,準備代陳恨走這一遭的。
江州離得不遠,有大半日的馬程也就到了。
到的時候已是深夜,蘇衡借住在江州郡守的府上,李硯到時,有人進去通報。
他下了馬,被請進堂前時,聽見蘇衡正抱怨:「他怎麼自個兒不來?還端著架子派了個人來,誤了事情可怎麼辦?」
李硯不願意解下來時陳恨給他披上的大氅,站在門檻那邊,抖落下滿身碎雪。
燈燭火光照亮堂中,蘇衡抬眼,看清李硯時,嚇了一跳。疏狂如他,也險些打翻了茶盞。
「侯爺讓我來部署。」李硯也不管他,自顧自地跨過門檻,「輿圖拿來。」
蘇衡忙起身,把案前主位讓給他坐,把堂中一眾官員遣散了,又讓人把絹帛的地圖拿過來。
眾官員沒見過李硯,猜不透這人是什麼身份,只當他是忠義侯跟前特別得眼的人。這時候天晚了,也都恨不能回去睡熱被窩,作了揖就下去了。
才從夜雪天裡來,伺候的人端了熱水與巾子來,李硯不用人伺候著洗臉洗手,擺了擺手就讓他們下去了。
堂中只剩下李硯與蘇衡兩人,李硯飲了一口熱茶,轉頭去看輿圖:「講罷,賀行同那些倭寇是怎麼回事。」
天知道還在長安的皇爺怎麼就過來了?還是陳恨派他過來的?莫不是記反了這兩人的身份了?蘇衡滿腹的疑問不敢說,難得規規矩矩地說了事情。
聽他說完了事情,李硯先叩了叩桌案:「先讓三百個人北上去青陂。」
「怎麼?」蘇衡眉心一跳,忙問道,「離亭封地也出事兒了?」
「沒有,來的時候帶了些人,現在朕不在他身邊,總覺著有些不夠,想多派些人護著他。」
這話李硯是好正經好正經地說的,多正經也掩不住那明晃晃的兩個字——昏君。
辦完這件事,李硯也就能安下心來作部署了。
江南他也是頭一回來,不過從前在兵書與沙盤上推演過很多遍了。
他從前世就開始在兵書與沙盤上作部署,今生更是每日每日都在推演,他心裡有江南的地形部署,有江南可攻可守的幾千幾百種狀況,有幾千幾百種的應對方法,他要確保萬無一失,還要——
還要把陳恨把這個死局裡拉出來。
其實陳恨給他的那本小冊子上記錄的事情,他也全都知道,不願意拂他的意,才沒有與他說。
平叛這件事對李硯來說不難,儘管這回的事情同前世不大一樣,但畢竟是他日日夜夜都在揣度琢磨的事情。
說不難,卻也難。
每一兵每一卒,每一步每一個部署都難,難在李硯生怕叛軍之中的某一個北上而去,驚擾了他護著的人。
他想攔住每一個變數。
*
破曉時分,天色微明。
蘇衡下去傳令,給李硯安排了房間歇息。
李硯也不急著去睡,站在廊前看了一陣的雪落,昨夜下了一夜的雪。
風吹來時,忽然想起他來時,陳恨抱了抱他,對他說:「皇爺辛苦啦。」
他知道,陳恨的意思是說,從永嘉元年到現在,江南改制、清算徐家、為太子爺平叛,到現在的平叛部署,皇爺辛苦了。
可是李硯只覺得,他不過是把前世陳恨做過的事情,再做一遍罷了。
第122章 暫別(2)
近來江南官員在私底下有新傳言。
據說——
「誒, 據說忠義侯覬覦皇爺, 好早之前就對皇爺求而不得呢。」
「這話怎麼說?」
江州郡守府上, 李硯正從臨時的議事堂出來。
近幾日下雪,廊前掛了兩重帘子擋雪,李硯就站在廊子裡邊。隱約聽得這一句, 便放緩了腳步,背著手自廊前走過。
只聽最開始說話的那人道:「不過侯爺有新歡啦。」
李硯猛地停住腳步, 偏頭側目看向廊外,右手搭在了腰間所佩長劍的劍柄上,長劍出鞘半寸。
另一人問道:「這話又怎麼說?」
「那位新歡不就是……」那人用下巴指了指堂前,「據說模樣同皇爺有九分相似呢,要不侯爺給他派這個大的權?他還日日同侯爺同鴿子傳信呢。」
另一個人恍然大悟:「難怪他脾氣大呢, 蘇大人也怕他,原來如此。」
皇爺默默地把長劍收入鞘中。
差點就自己砍了自己。
只聽那人繼續道:「皇爺為這事兒,都氣病了。」
「怎麼?原來皇爺是為這事兒病的?」
「可不是嘛,你把近一年的事兒串起來看。」那人掰著手指頭,如數家珍, 「年前侯爺病了一場,皇爺體恤他苦, 把他帶進宮去養病, 住的是哪兒?」
那人提高了音量, 自問自答道:「住的是長樂宮啊!」
「再後來,侯爺病也沒好,爵位就被皇爺削了, 還被沒入掖幽庭。但侯爺伺候的是哪兒呀?」
那人繼續自問自答:「伺候的是養居殿啊!」
「再後來啊,徐歇謀反,閩中意動,社稷危難。侯爺臨危受命,萬死不辭。結果才來了江南,好巧不巧遇見了個同皇爺長得相似的男子,當然就喜歡上了。」那人撫掌,無奈攤手。
*
李硯一路騎馬南下,只有袖子裡的手爐還是暖和的,暖和得發燙。
他原是做好了準備的,準備代陳恨走這一遭的。
江州離得不遠,有大半日的馬程也就到了。
到的時候已是深夜,蘇衡借住在江州郡守的府上,李硯到時,有人進去通報。
他下了馬,被請進堂前時,聽見蘇衡正抱怨:「他怎麼自個兒不來?還端著架子派了個人來,誤了事情可怎麼辦?」
李硯不願意解下來時陳恨給他披上的大氅,站在門檻那邊,抖落下滿身碎雪。
燈燭火光照亮堂中,蘇衡抬眼,看清李硯時,嚇了一跳。疏狂如他,也險些打翻了茶盞。
「侯爺讓我來部署。」李硯也不管他,自顧自地跨過門檻,「輿圖拿來。」
蘇衡忙起身,把案前主位讓給他坐,把堂中一眾官員遣散了,又讓人把絹帛的地圖拿過來。
眾官員沒見過李硯,猜不透這人是什麼身份,只當他是忠義侯跟前特別得眼的人。這時候天晚了,也都恨不能回去睡熱被窩,作了揖就下去了。
才從夜雪天裡來,伺候的人端了熱水與巾子來,李硯不用人伺候著洗臉洗手,擺了擺手就讓他們下去了。
堂中只剩下李硯與蘇衡兩人,李硯飲了一口熱茶,轉頭去看輿圖:「講罷,賀行同那些倭寇是怎麼回事。」
天知道還在長安的皇爺怎麼就過來了?還是陳恨派他過來的?莫不是記反了這兩人的身份了?蘇衡滿腹的疑問不敢說,難得規規矩矩地說了事情。
聽他說完了事情,李硯先叩了叩桌案:「先讓三百個人北上去青陂。」
「怎麼?」蘇衡眉心一跳,忙問道,「離亭封地也出事兒了?」
「沒有,來的時候帶了些人,現在朕不在他身邊,總覺著有些不夠,想多派些人護著他。」
這話李硯是好正經好正經地說的,多正經也掩不住那明晃晃的兩個字——昏君。
辦完這件事,李硯也就能安下心來作部署了。
江南他也是頭一回來,不過從前在兵書與沙盤上推演過很多遍了。
他從前世就開始在兵書與沙盤上作部署,今生更是每日每日都在推演,他心裡有江南的地形部署,有江南可攻可守的幾千幾百種狀況,有幾千幾百種的應對方法,他要確保萬無一失,還要——
還要把陳恨把這個死局裡拉出來。
其實陳恨給他的那本小冊子上記錄的事情,他也全都知道,不願意拂他的意,才沒有與他說。
平叛這件事對李硯來說不難,儘管這回的事情同前世不大一樣,但畢竟是他日日夜夜都在揣度琢磨的事情。
說不難,卻也難。
每一兵每一卒,每一步每一個部署都難,難在李硯生怕叛軍之中的某一個北上而去,驚擾了他護著的人。
他想攔住每一個變數。
*
破曉時分,天色微明。
蘇衡下去傳令,給李硯安排了房間歇息。
李硯也不急著去睡,站在廊前看了一陣的雪落,昨夜下了一夜的雪。
風吹來時,忽然想起他來時,陳恨抱了抱他,對他說:「皇爺辛苦啦。」
他知道,陳恨的意思是說,從永嘉元年到現在,江南改制、清算徐家、為太子爺平叛,到現在的平叛部署,皇爺辛苦了。
可是李硯只覺得,他不過是把前世陳恨做過的事情,再做一遍罷了。
第122章 暫別(2)
近來江南官員在私底下有新傳言。
據說——
「誒, 據說忠義侯覬覦皇爺, 好早之前就對皇爺求而不得呢。」
「這話怎麼說?」
江州郡守府上, 李硯正從臨時的議事堂出來。
近幾日下雪,廊前掛了兩重帘子擋雪,李硯就站在廊子裡邊。隱約聽得這一句, 便放緩了腳步,背著手自廊前走過。
只聽最開始說話的那人道:「不過侯爺有新歡啦。」
李硯猛地停住腳步, 偏頭側目看向廊外,右手搭在了腰間所佩長劍的劍柄上,長劍出鞘半寸。
另一人問道:「這話又怎麼說?」
「那位新歡不就是……」那人用下巴指了指堂前,「據說模樣同皇爺有九分相似呢,要不侯爺給他派這個大的權?他還日日同侯爺同鴿子傳信呢。」
另一個人恍然大悟:「難怪他脾氣大呢, 蘇大人也怕他,原來如此。」
皇爺默默地把長劍收入鞘中。
差點就自己砍了自己。
只聽那人繼續道:「皇爺為這事兒,都氣病了。」
「怎麼?原來皇爺是為這事兒病的?」
「可不是嘛,你把近一年的事兒串起來看。」那人掰著手指頭,如數家珍, 「年前侯爺病了一場,皇爺體恤他苦, 把他帶進宮去養病, 住的是哪兒?」
那人提高了音量, 自問自答道:「住的是長樂宮啊!」
「再後來,侯爺病也沒好,爵位就被皇爺削了, 還被沒入掖幽庭。但侯爺伺候的是哪兒呀?」
那人繼續自問自答:「伺候的是養居殿啊!」
「再後來啊,徐歇謀反,閩中意動,社稷危難。侯爺臨危受命,萬死不辭。結果才來了江南,好巧不巧遇見了個同皇爺長得相似的男子,當然就喜歡上了。」那人撫掌,無奈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