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說著,又跪地拜了一拜。

  陛下忙喊:“四弟這是做什麼。”

  他命身旁那李公公來攙起高羨,才又道:“朕也只是想盡一點晚輩的孝心罷了。明塵師太當年離宮,畢竟是朕生平一大憾事。還在朕總角之時,明塵師太待朕便是十分的好,朕不過感念師太慈愛,想報償於她而已,自然也不會令師太為難。”

  “這樣吧,”陛下道,“若師太不願離開白雀庵,朕亦可以派些人手去白雀庵中服侍的。不說旁的,就是年關將近了,難免會有流寇打家劫舍,朕派一隊侍衛前去保護師太,總不會要師太難做了罷?那些侍衛只駐紮在庵堂外面,一不影響師太清修,二亦可以護衛師太周全,如此你也安心了,朕也安心了,豈非兩全其美?”

  高羨這一聽便明白,陛下是決計不肯罷休了。

  他只好又躬身一拜,道:“臣弟先行謝過陛下,只是白雀庵中所住的,畢竟全是女流之輩,護衛雖然只是在外駐紮,但恐怕仍有諸多不便。不若待臣弟先行問過母親的意思,陛下再做定奪,如何?”

  陛下望著他,半晌才又微微笑了一下:“也好。”

  這一日高羨在御書房中與他這般明槍暗箭地來往了數回,好不容易等到兵部尚書遞了條呈進來求見陛下,陛下這才放了他離開。

  而高羨從宮中出來後,連睿王府也不回了,喊了車夫徑直便往白雀庵中走。

  陛下已然對他起了疑,高羨如今的處境,實是危險至極。

  便是阿慈與明塵的處境,亦是十分危殆。

  ……

  他匆匆來到白雀庵後,發現明塵的屋裡,阿慈也在,此外還有另一個人也在屋內,便是楊霖。

  從今早接到陛下召請入宮的消息後,高羨便喊了楊霖來,先將覺悔送去端王府中,托思妤幫忙藏著,而後自己則再往白雀庵中找明塵。高羨要他務必與明塵對好口供,讓明塵為他昨夜的不在場作證。

  高羨心中明白,陛下卯時便喊他入宮,必定是為了昨夜大昭寺中的事情,而楊霖所說那個御前行走福九,想來也必定不是一個善茬。是以他入宮前便安排好了一切——

  覺悔藏在端王府中,一來那是王爺府邸,旁人擅入不得,二來王府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所謂越是危險便越是安全,三來他亦賭了一把,陛下斷不清楚思妤與楊霖的關係,也斷想不到思妤竟會幫著高羨藏人。

  至於楊霖……

  高羨進屋後,忙問了楊霖情況,楊霖道是一切順利,並未指名道姓提起“覺悔”二字,而高羨指了指自己肩上,他亦笑了一下,只道:“昨天四爺要我來送被褥給師太,可害苦我了。因山路滑得很,幾床被褥又重,我將它們搬下車時不慎摔了好大一跤,肩膀這裡正好就磕在那馬車車轅邊的鐵角上。這不拉了這麼長的一條口子不說,還累得背上也擦了好些傷。多虧師太留宿了一夜,又上過了藥,這才好了不少。”

  他的話里滿是怨懟,唯獨高羨聽了,這才放下心來。

  他坐下後,楊霖便起身了,他道是去外頭透口氣,順便把著點門。高羨亦未多說什麼,只是管明塵要了個暖手的小爐,讓他帶上再去。

  待到楊霖離開後,高羨方才鄭重其事,向阿慈與明塵說起了今早被召入宮的事情。

  這兩位亦是聰明人,不消高羨多言,心中便已通透極了。

  阿慈問道:“那如今可如何是好?陛下既連端王爺都可以痛下殺手,又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出來的。且他眼下已將你記到帳上,難保何時就起了殺心。你雖然可以防患於未然,但明槍易躲暗箭卻難防,師太與我又要如何放心得下。”

  高羨聽罷,面色一時沉重了許多。

  他先是沒有吭聲,然而沉默半晌過後,他忽又抬起頭來,望向阿慈與明塵:“若是這樣的境況,我以為,倒不如可以博他一博……”

  “博什麼?”

  高羨道:“我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陛下想要趕盡殺絕,他既不肯留我一條生路,那我亦不妨,可以與他拼個你死我活……”

  高羨話音落,阿慈忽然便懂了他是個什麼意思——謀反。

  她當下怔在那裡,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她的心中原也清楚,從得知當今陛下其實並非先帝血脈的那一刻起,高羨的眼前便只剩下了這樣一條路。只是當這樣的念頭終於從他嘴裡說出來時,阿慈還是免不了地感到了擔憂與懼怕。

  畢竟那是謀反,自古成王敗寇,謀反之事,勝算從來就不是定數。誰又知道最後成的是誰,敗的是誰呢。何況高羨手中並無兵權,且如今時間又如此倉促,留給他的時日幾乎已是無多……

  “你要與他拼個你死我活,可有何把握?”

  高羨道:“這種事情,以我如今手中權勢,自是無力大舉起兵,我唯一能走的路,只有效法玄武門之變。弒君之名雖不好聽,卻是一樁一勞永逸的事,若我即刻籌備,亦來得及……”

  阿慈的兩隻手,緊緊攥在一起,心中雖然跳得如同擂鼓一般,但面上仍然勉力鎮定下來。

  她在心中告誡自己,這種時候,萬不可以慌張,既是高羨做下的決定,她自是無論榮辱禍福,都要同他休戚與共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