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覺悔道:“高施主,貧僧乃是一名出家人,本不應再摻和這些紅塵瑣事,但如今既然將施主牽扯在內,貧僧雖不濟,倒也願意為施主盡一份心。亦算是報答施主這一夜的救命之恩罷。施主有何要吩咐的,還請道來便是。”
高羨亦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道:“多謝師父。論起來,在下倒確實需要師父相幫,只是不在今日。今日,如何保護師父周全才是最要緊的。這睿王府雖說是王爺府邸,但對師父而言,卻不是一個久居之所,在下倒是有另一處地方,或許可供師父歇腳,只是不知師父願否移駕。”
覺悔點頭道:“貧僧既聽施主安排,自是願聞其詳。”
於是高羨便將心裡的盤算盡數與他說了,又要預備等天亮以後開了城門,便將覺悔送走。
然而他二人正在說著,忽卻聽見外頭有管家來報,道是宮裡頭派了人來,陛下要召王爺入宮。
高羨恍然才發現,不知不覺間,竟已到了翌日卯時。
只是,才不過卯時……
高羨於心頭驀地冷笑了一聲,這樣急不可耐就要將他召進宮去,想來宮裡頭那位,終究是要坐不住了。
……
御書房內,陛下顯然是熬了整整一夜。
他的雙眼還布著血絲,見到高羨進來,素來不愛顯山露水的面上難得一見浮現一抹狐疑的神色。他上上下下打量了高羨好一陣子,見他面色如常,似是什麼也沒有發生,甚至哈欠連天的,仿佛是才從床上被硬生生地叫起來一般。
一時陛下眼中的別樣意味,更又深了一些。
高羨拜見他,只道:“臣弟見過皇兄,萬歲萬萬歲。不知皇兄這樣一大清早便召臣弟入宮,可是有何急事?”
陛下這才喊了他坐,等他坐下又問:“朕今日叫你來,是因聽到一樁駭人聽聞之事。昨夜大昭寺中曾有一場惡鬥,當場留下五名死者,而大昭寺的覺悔師父則不知所蹤了,你可有聽聞此事?”
陛下說時,一對目光一動不動,緊緊地盯著高羨。
高羨自是知曉他這話里的試探之意,他只頗顯驚訝地一挑眉:“哦?竟還有這樣的事情?大昭寺乃是國寺,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的,也敢在大昭寺里行兇傷人?”
他說著,還分外關切地問了聲:“那賊人是誰?可已抓到?”
陛下面上無甚情緒,只道:“還沒有。朕今日叫你來,便正是為了這樁案子,誠如你所說的,大昭寺乃國寺,在國寺里發生血案,朕豈有不過問之理。只是覺悔師父不知所蹤,案子一時還有些難辦。”
高羨道:“這又有何難辦的,當場不是還留下了五名死者?只消查驗這五人的身份,總能有些頭緒罷。”
“嗯,四弟說得自是在理。”
陛下讚許了一聲,而後忽又微微眯了眯眼,往高羨身後望去,問道:“怎的今日不見你隨身的那位楊侍衛跟來?”
高羨這才一笑,道:“陛下何時怎也關心起這種小事情來了。”
“也算不得是關心,”陛下亦微微笑道,“只是從來都見他跟在你左右的,今日不見,略有些奇怪罷了。”
“陛下多心了,”高羨道,“只因昨日臣弟母親來信,說是庵中短了幾樣東西,因冬天山路濕滑,不便下山去買,臣弟才喊了楊霖替我送去。想來昨日又落了雪,他應是就借宿在白雀庵中了,陛下若有吩咐,這會子便可以打發人去將他喊來的。”
陛下便嗤笑一聲,道:“朕喊他做什麼。既是明塵師太有事,自然是要先緊著師太那邊的。不過話說回來……”
陛下望向高羨的目光,倏忽又起一些深意,道:“朕倒是有許多年,沒有見過師太了。當初師太離宮修行,朕還不過一個孩提,如今已是二十餘年過去。想起那年光景,容妃娘娘和善慈愛,對我們一眾兄弟姐妹疼愛有加,想來倒是十分懷念。過去因母后尚在,朕顧及她老人家有所避諱,便一直未能提起,如今母后已駕鶴仙去,朕倒是想,可以將明塵師太接回宮中住上一陣……”
他話音落,高羨心裡便“咯噔”了一下。
而後不等他再回答,陛下又問:“對了,聽聞端王妃仍還住在白雀庵中罷?不若將端王妃也一併接來。當初你二人的流言蜚語甚囂塵上才喊了她出京避禍,這麼些時日過去了,流言種種也早已銷聲匿跡了,又逢如今國喪,想來更是沒人敢妄議她的。她與明塵師太兩個一併入宮,誦經念佛的,亦可以相互做個伴,豈非極好?”
高羨心中驀然一凜,當下知道境況不對,陛下這是業已對他起疑了。
一個明塵,一個阿慈,恰恰正是高羨的兩根軟肋。
陛下在這種時候提出要接她二人入宮,分明只差明著寫到面上,要將她二人收作人質了。
高羨的雙眸里,飛快閃過一絲寒意,但面上只恭敬笑道:“多謝陛下美意,陛下好意,臣弟自是感激涕零的。只是母親乃清修之人,當初既已出家,自是已然看破紅塵,恐怕不願再入宮闈的。若陛下當真去請,反倒要累母親難做了。一則無法抗旨不尊,二則又不願違拗本心,屆時母親左右犯難,還恕臣弟實難不為母親考慮之罪。”
高羨亦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道:“多謝師父。論起來,在下倒確實需要師父相幫,只是不在今日。今日,如何保護師父周全才是最要緊的。這睿王府雖說是王爺府邸,但對師父而言,卻不是一個久居之所,在下倒是有另一處地方,或許可供師父歇腳,只是不知師父願否移駕。”
覺悔點頭道:“貧僧既聽施主安排,自是願聞其詳。”
於是高羨便將心裡的盤算盡數與他說了,又要預備等天亮以後開了城門,便將覺悔送走。
然而他二人正在說著,忽卻聽見外頭有管家來報,道是宮裡頭派了人來,陛下要召王爺入宮。
高羨恍然才發現,不知不覺間,竟已到了翌日卯時。
只是,才不過卯時……
高羨於心頭驀地冷笑了一聲,這樣急不可耐就要將他召進宮去,想來宮裡頭那位,終究是要坐不住了。
……
御書房內,陛下顯然是熬了整整一夜。
他的雙眼還布著血絲,見到高羨進來,素來不愛顯山露水的面上難得一見浮現一抹狐疑的神色。他上上下下打量了高羨好一陣子,見他面色如常,似是什麼也沒有發生,甚至哈欠連天的,仿佛是才從床上被硬生生地叫起來一般。
一時陛下眼中的別樣意味,更又深了一些。
高羨拜見他,只道:“臣弟見過皇兄,萬歲萬萬歲。不知皇兄這樣一大清早便召臣弟入宮,可是有何急事?”
陛下這才喊了他坐,等他坐下又問:“朕今日叫你來,是因聽到一樁駭人聽聞之事。昨夜大昭寺中曾有一場惡鬥,當場留下五名死者,而大昭寺的覺悔師父則不知所蹤了,你可有聽聞此事?”
陛下說時,一對目光一動不動,緊緊地盯著高羨。
高羨自是知曉他這話里的試探之意,他只頗顯驚訝地一挑眉:“哦?竟還有這樣的事情?大昭寺乃是國寺,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的,也敢在大昭寺里行兇傷人?”
他說著,還分外關切地問了聲:“那賊人是誰?可已抓到?”
陛下面上無甚情緒,只道:“還沒有。朕今日叫你來,便正是為了這樁案子,誠如你所說的,大昭寺乃國寺,在國寺里發生血案,朕豈有不過問之理。只是覺悔師父不知所蹤,案子一時還有些難辦。”
高羨道:“這又有何難辦的,當場不是還留下了五名死者?只消查驗這五人的身份,總能有些頭緒罷。”
“嗯,四弟說得自是在理。”
陛下讚許了一聲,而後忽又微微眯了眯眼,往高羨身後望去,問道:“怎的今日不見你隨身的那位楊侍衛跟來?”
高羨這才一笑,道:“陛下何時怎也關心起這種小事情來了。”
“也算不得是關心,”陛下亦微微笑道,“只是從來都見他跟在你左右的,今日不見,略有些奇怪罷了。”
“陛下多心了,”高羨道,“只因昨日臣弟母親來信,說是庵中短了幾樣東西,因冬天山路濕滑,不便下山去買,臣弟才喊了楊霖替我送去。想來昨日又落了雪,他應是就借宿在白雀庵中了,陛下若有吩咐,這會子便可以打發人去將他喊來的。”
陛下便嗤笑一聲,道:“朕喊他做什麼。既是明塵師太有事,自然是要先緊著師太那邊的。不過話說回來……”
陛下望向高羨的目光,倏忽又起一些深意,道:“朕倒是有許多年,沒有見過師太了。當初師太離宮修行,朕還不過一個孩提,如今已是二十餘年過去。想起那年光景,容妃娘娘和善慈愛,對我們一眾兄弟姐妹疼愛有加,想來倒是十分懷念。過去因母后尚在,朕顧及她老人家有所避諱,便一直未能提起,如今母后已駕鶴仙去,朕倒是想,可以將明塵師太接回宮中住上一陣……”
他話音落,高羨心裡便“咯噔”了一下。
而後不等他再回答,陛下又問:“對了,聽聞端王妃仍還住在白雀庵中罷?不若將端王妃也一併接來。當初你二人的流言蜚語甚囂塵上才喊了她出京避禍,這麼些時日過去了,流言種種也早已銷聲匿跡了,又逢如今國喪,想來更是沒人敢妄議她的。她與明塵師太兩個一併入宮,誦經念佛的,亦可以相互做個伴,豈非極好?”
高羨心中驀然一凜,當下知道境況不對,陛下這是業已對他起疑了。
一個明塵,一個阿慈,恰恰正是高羨的兩根軟肋。
陛下在這種時候提出要接她二人入宮,分明只差明著寫到面上,要將她二人收作人質了。
高羨的雙眸里,飛快閃過一絲寒意,但面上只恭敬笑道:“多謝陛下美意,陛下好意,臣弟自是感激涕零的。只是母親乃清修之人,當初既已出家,自是已然看破紅塵,恐怕不願再入宮闈的。若陛下當真去請,反倒要累母親難做了。一則無法抗旨不尊,二則又不願違拗本心,屆時母親左右犯難,還恕臣弟實難不為母親考慮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