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慈在白雀庵時,高羨每得空便會往庵中去,只是後來太后得病,陛下分神於太后的病情,又攤了許多公事給他,高羨日益繁忙,才漸漸去得少了。

  這一回阿慈再見他,已是相隔有月余未見。

  高羨仍是一如既往,見到阿慈,眼裡便笑了起來。雖然因為太后的事情,他的面上滿是憂色,可見到阿慈後,那雙眼睛還是忍不住地亮了許多。

  但這一回又好像有些不同,阿慈見到高羨眼中的笑意,笑意之中卻又像是夾雜了許多擔憂之色。

  阿慈還在疑惑,陛下已命左右人等都出去了,只留下身旁那位貼身的總管太監服侍。

  那位總管太監李公公,正是當初多嘴,於陛下面前提起阿慈“克夫命”的人。阿慈入內後,頗有些謹慎地看了看他。只是她原以為這李公公既然嘴上沒個把門的,行事定也有些欠妥,卻不想見到他服侍陛下入座端茶,又指揮身後的小太監們做事,反倒是個手腳麻利、極懂規矩的。再見陛下與他說話時的神情,顯然他也是極受陛下的信任。

  只是這樣的人,且又做到總管太監的位置,當日怎會那樣冒冒失失地妄議王妃呢?

  阿慈想著,心中不覺便有一些奇怪。

  但眼下也容不得她再多想了,陛下坐下後,喊了高羨與阿慈也坐,而後面向阿慈開口便是:“端王妃近來可好?”

  阿慈忙要起身答話,又被他的抬手示意給按住了。

  阿慈便坐在椅子上略一欠身,答道:“回陛下的話,妾身還好。”

  “當日朕與四弟商議,要將你送去封地,聽說是你自己不肯?”

  “是。是妾身不願。”

  “為何不願?”

  阿慈當下又愣了愣。

  她在乍一聽見陛下提起封地之事時,心中便已暗暗驚了一下。因怕皇帝是在試探高羨,她便小心翼翼將這口“不去封地”的黑鍋甩到了自己身上。然而這會子陛下又問起緣由來,她倒不知高羨曾用的理由是什麼了。

  眼下御書房裡只有他們四個人,她也不敢明目張胆去看高羨的神情,於是阿慈只有小心翼翼撒了個無關痛癢的謊,輕聲答道:“原是妾身無用,因端王爺走後大病了一場,後來又出了接二連三的事情,身子便一直不大好。聽聞前去封地路遠迢迢,妾身只想到這副身子是斷受不住的,是以才沒成行。”

  “陛下是一番好意,妾身卻推三阻四的,只怕惹了陛下不快,還望陛下降罪。”

  她說著,又起身一福。

  這一番話里,阿慈將高羨撇了個一乾二淨,又表明了自己此番本是迫不得已之舉,陛下這才沒有再多說什麼。

  他只微微點了點頭,道:“端王妃何罪之有,朕也只是為你二人考慮罷了,自然總有不周到之處,王妃體弱難受顛簸之苦,也在情理之中,起來坐著說話罷。”

  阿慈方才順著他的話重新落了座。

  坐下後,陛下又道:“端王妃雖然在庵中清修,但此番朕召你回宮來,亦是有一件要緊的事情。”

  “是。”

  “你適才業已見過太后了,依你所見,太后境況如何?”

  阿慈低著頭,想這倒是該怎麼答,若答好也不對,若答不好更是不對,她略一思忖,只道:“妾身不通醫術,也瞧不出來太后境況如何,但想來宮中諸多太醫,定是有個定論的。”

  “你倒是會接話。”陛下淡淡一聲鼻息,又道,“朕今日召你來,便是為著太后的事情。太后素來身體安康,卻不想這一回染上的惡疾,竟兇惡至此。宮中太醫們診了月余,仍是每況愈下,及至前幾日,太后更是已經昏睡不醒,每日裡全靠參湯吊著。太醫們皆無法子,也是兩日前有大臣上書,提及沖喜之事……”

  “沖喜?”阿慈當下一怔,驀地抬起頭來。

  “是,沖喜。”

  陛下話畢,才又看了高羨一眼。

  阿慈突然間便體會出了她在見到高羨時,他眼裡的那種擔憂的神色,原是意味著什麼。她望向高羨,見他面色凝重,但亦是點了點頭。

  她登時便呆坐在了那裡。

  只聽陛下道:“原本給太后沖喜,是要由子女來做的,但朕那二弟命薄已先去了,且去歲宮中又才選了秀,是以朕思來想去,便想到了四弟身上。一來,他是太后撫養長大,雖非太后所出卻勝似親生,亦是太后心頭牽掛之人;二來,四弟也到了年紀卻一直未納元妃,此番雖然匆忙了些,倒也可以將四弟的終生大事給辦了。是以……”

  陛下說著,又望回阿慈身上。

  阿慈全然是被說得懵了,她半晌才回過神來,訥訥地問:“是以陛下的意思是?”

  “朕自詡還算是個開明的人,事急從權,也不論端王妃是否還在服喪了。此番便由朕作主,讓你二人奉旨成婚,如何?”

  阿慈只覺腦袋“嗡”地一片空白,沒有一絲情緒,反而只剩下了不知所措。

  她是願意嫁給高羨的,但不是在這種時候,在這樣的境況下,以這種緣由。

  “端王妃?”

  陛下又問了一遍,可這一回阿慈還未答話,卻聽外頭忽然響起一宮人急急忙忙的聲音,大呼陛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