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阿慈點點頭:“是,妾身知道。”
“哦?你知道?”
“是,這畫上印章,妾身曾在端王府的書房中見過,是先帝還在潛邸時用的……”
明塵這又笑了起來,款步走至畫前,仔細端詳那幅畫。
她微微仰著頭,面上浮現的笑容平靜又安寧,口中則喃喃道:“這是先帝贈我的第一幅畫。這都多少年過去了,便是先帝離開,也很久了……”
她似是十分想念先帝的模樣,阿慈見狀,到底是沒忍住心中疑惑:“師太若是掛念先帝,當初又為何要離宮修行呢?”
明塵聞言,卻出乎意料地沒有沉默,她轉過頭來,淡淡笑道:“同你一樣,我原本也是為了避禍而來的,誰知這一住,會是二十餘年……”
阿慈驀然一怔。
“避禍?”
這一回,明塵才沒有再答她的話。
她只微微笑著,又默默往一旁沏茶去了。
阿慈見了,也才識趣地住了口。
只是她心中總止不住好奇,乃至於有時閒下來了也仍在想。
當年明塵離宮時,阿慈甚至還未出生,自然是不曉得當時京中境況,但她也知道,明塵彼時已是先帝的容妃,又誕了一位皇子,在後宮地位只在皇后一人之下。這樣的人,又會有何禍事要她甚至拋下幼子去避呢?
她想,明塵對先帝情深如此,甚至今日還在禪房裡掛了先帝的畫,必不是先帝之故。
那……
阿慈的心頭突然一凜,想到當初後宮之主,如今正居仁壽宮中的那一位,便不敢再想下去了。
但有些事,往往不是她不想,便不會冒出來的。
她心懷疑惑地在庵中住了數月後,卻聽到一個消息傳來,說是太后突染惡疾,病勢洶洶令宮中太醫束手無策,不過一月時間,境況竟已很是不好。
第63章
阿慈在入白雀庵後第一次被接走,不是坐的端王府的馬車也不是高羨的,而是宮車。更新最快
因太后突染惡疾,各宮娘娘皆在仁壽宮中侍疾,阿慈作為端王爺元妃,亦在侍疾的名單之列。
宮車徑直將阿慈接去了宮中,她到仁壽宮後,又在掌事嬤嬤的接引下入內。
太后的屋子裡,早已候了半屋子的人了。幾個娘娘各自還帶了隨身服侍的嬤嬤宮女,再加上原本便在太后宮中伺候的下人,一時只令阿慈感到悶得慌。
夏日裡本就炎熱,太后因在病中,又不宜見風,是以沒過一會兒,阿慈的額上便滲出了細密的汗。
她先與眾位娘娘禮貌地福了下身子,便隨掌事嬤嬤往太后榻前去了。
直至太后榻前,她才暗暗吃了一驚。
不過才只數月不見,太后竟已與她最後一回見到之時判若兩人了。眼前躺在床上的人,披頭散髮,形容消瘦,全已不復昔日神采。
她閉著眼,似乎是在昏睡當中。
掌事嬤嬤貼近她身旁喊了聲:“娘娘,端王妃來了。”
阿慈便也跟著跪地磕頭:“妾身見過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福體安康。”
可是半晌,也不見太后答應。
阿慈還在疑惑不敢抬頭時,又聽見那掌事嬤嬤已小聲道:“王妃請起罷,太后娘娘昏睡不醒,已有個幾日了……”
阿慈這才驚詫地抬起頭來。
她望了眼太后,又忙收起面上的驚詫之色,只略略一頷首起了身。
她隨著掌事嬤嬤再退開床邊時,方才意識到,這屋子裡看似有這麼多人,卻甚少聽見言語之聲。大約因太后昏迷不醒,無人吩咐做事,一眾人等又不好離開,是以才這般默默地守在屋內。
阿慈便也行到屋子的一角坐下,默默地守著。
因阿慈的到來,屋子裡有過一陣子宮女們端茶遞水的響動,不久後,又漸漸地靜了下來,偶爾才聽得見三兩個娘娘交頭接耳,發出一點窸窸窣窣的說話聲。
阿慈坐在那裡,也不認得人,便一直獨自坐著,不聲不響。
但她沒坐上一會兒,又聽見外頭有太監通報,喊了一聲:“陛下駕到——”
阿慈趕忙再隨一眾嬪妃站起身來。
她站在角落裡,陛下入內後,並沒有看到她,只是在一屋子拜見陛下的行禮聲中,徑直走向太后。他看了看太后,小聲問候了幾聲,太后也不答他,他便又與太后床榻旁的嬤嬤問了幾句話。
阿慈在後頭站著,因隔得有些遠,也聽不清他在問些什麼,只依稀聽到一兩句:“……來了沒?”“……在哪裡?”
阿慈心頭正在疑惑,轉眼卻見陛下已轉過了身,他的目光望向屋子裡的眾妃嬪,似在搜尋什麼,最後看見阿慈時,目光就定在了阿慈身上。
阿慈微微一詫。
“端王妃。”果不其然,陛下是在看她。
他又行至阿慈身前,低了下頭道:“你隨朕來一趟。”
阿慈雖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但陛下的令,她自然也只有服從的道理。於是向屋內各宮娘娘略一行禮作別後,她便隨著陛下走了。
只這一去,阿慈不意竟是去了御書房。
而更出乎她意料的是,御書房裡,高羨業已早早候在那兒了。
“哦?你知道?”
“是,這畫上印章,妾身曾在端王府的書房中見過,是先帝還在潛邸時用的……”
明塵這又笑了起來,款步走至畫前,仔細端詳那幅畫。
她微微仰著頭,面上浮現的笑容平靜又安寧,口中則喃喃道:“這是先帝贈我的第一幅畫。這都多少年過去了,便是先帝離開,也很久了……”
她似是十分想念先帝的模樣,阿慈見狀,到底是沒忍住心中疑惑:“師太若是掛念先帝,當初又為何要離宮修行呢?”
明塵聞言,卻出乎意料地沒有沉默,她轉過頭來,淡淡笑道:“同你一樣,我原本也是為了避禍而來的,誰知這一住,會是二十餘年……”
阿慈驀然一怔。
“避禍?”
這一回,明塵才沒有再答她的話。
她只微微笑著,又默默往一旁沏茶去了。
阿慈見了,也才識趣地住了口。
只是她心中總止不住好奇,乃至於有時閒下來了也仍在想。
當年明塵離宮時,阿慈甚至還未出生,自然是不曉得當時京中境況,但她也知道,明塵彼時已是先帝的容妃,又誕了一位皇子,在後宮地位只在皇后一人之下。這樣的人,又會有何禍事要她甚至拋下幼子去避呢?
她想,明塵對先帝情深如此,甚至今日還在禪房裡掛了先帝的畫,必不是先帝之故。
那……
阿慈的心頭突然一凜,想到當初後宮之主,如今正居仁壽宮中的那一位,便不敢再想下去了。
但有些事,往往不是她不想,便不會冒出來的。
她心懷疑惑地在庵中住了數月後,卻聽到一個消息傳來,說是太后突染惡疾,病勢洶洶令宮中太醫束手無策,不過一月時間,境況竟已很是不好。
第63章
阿慈在入白雀庵後第一次被接走,不是坐的端王府的馬車也不是高羨的,而是宮車。更新最快
因太后突染惡疾,各宮娘娘皆在仁壽宮中侍疾,阿慈作為端王爺元妃,亦在侍疾的名單之列。
宮車徑直將阿慈接去了宮中,她到仁壽宮後,又在掌事嬤嬤的接引下入內。
太后的屋子裡,早已候了半屋子的人了。幾個娘娘各自還帶了隨身服侍的嬤嬤宮女,再加上原本便在太后宮中伺候的下人,一時只令阿慈感到悶得慌。
夏日裡本就炎熱,太后因在病中,又不宜見風,是以沒過一會兒,阿慈的額上便滲出了細密的汗。
她先與眾位娘娘禮貌地福了下身子,便隨掌事嬤嬤往太后榻前去了。
直至太后榻前,她才暗暗吃了一驚。
不過才只數月不見,太后竟已與她最後一回見到之時判若兩人了。眼前躺在床上的人,披頭散髮,形容消瘦,全已不復昔日神采。
她閉著眼,似乎是在昏睡當中。
掌事嬤嬤貼近她身旁喊了聲:“娘娘,端王妃來了。”
阿慈便也跟著跪地磕頭:“妾身見過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福體安康。”
可是半晌,也不見太后答應。
阿慈還在疑惑不敢抬頭時,又聽見那掌事嬤嬤已小聲道:“王妃請起罷,太后娘娘昏睡不醒,已有個幾日了……”
阿慈這才驚詫地抬起頭來。
她望了眼太后,又忙收起面上的驚詫之色,只略略一頷首起了身。
她隨著掌事嬤嬤再退開床邊時,方才意識到,這屋子裡看似有這麼多人,卻甚少聽見言語之聲。大約因太后昏迷不醒,無人吩咐做事,一眾人等又不好離開,是以才這般默默地守在屋內。
阿慈便也行到屋子的一角坐下,默默地守著。
因阿慈的到來,屋子裡有過一陣子宮女們端茶遞水的響動,不久後,又漸漸地靜了下來,偶爾才聽得見三兩個娘娘交頭接耳,發出一點窸窸窣窣的說話聲。
阿慈坐在那裡,也不認得人,便一直獨自坐著,不聲不響。
但她沒坐上一會兒,又聽見外頭有太監通報,喊了一聲:“陛下駕到——”
阿慈趕忙再隨一眾嬪妃站起身來。
她站在角落裡,陛下入內後,並沒有看到她,只是在一屋子拜見陛下的行禮聲中,徑直走向太后。他看了看太后,小聲問候了幾聲,太后也不答他,他便又與太后床榻旁的嬤嬤問了幾句話。
阿慈在後頭站著,因隔得有些遠,也聽不清他在問些什麼,只依稀聽到一兩句:“……來了沒?”“……在哪裡?”
阿慈心頭正在疑惑,轉眼卻見陛下已轉過了身,他的目光望向屋子裡的眾妃嬪,似在搜尋什麼,最後看見阿慈時,目光就定在了阿慈身上。
阿慈微微一詫。
“端王妃。”果不其然,陛下是在看她。
他又行至阿慈身前,低了下頭道:“你隨朕來一趟。”
阿慈雖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但陛下的令,她自然也只有服從的道理。於是向屋內各宮娘娘略一行禮作別後,她便隨著陛下走了。
只這一去,阿慈不意竟是去了御書房。
而更出乎她意料的是,御書房裡,高羨業已早早候在那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