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曾太后才不。

  小兒子再不回家,她就去找他。

  梁未掐指算算日子,明年,他應該會回京。既然他會在母后指定的限期內回去,就這事不再多想。把信放下,去看母后給他又送來的東西。

  從吃的到玩的,從用的到穿的。

  正看著,外面傳來殷若的嗓音:“殿下,今天不出去嗎?”

  “進來。”

  梁未說著,繼續翻看。

  殷若在外面已等上半天,所以她看得到太后送東西來,也就知道殿下沒有一早就出城,去衛所看看,和孟帥及將軍們說說話,是這個原因。

  太后送的東西,別說等半天,就是等上一段日子也在禮儀之中。

  可殷若還是急啊。

  衛所什麼時候能修好,什麼時候能讓衛國、洛國的人服軟到不敢再來,都在殷若每天在想的事情。

  她倒不是想要東西,也不是她想要就有。到今天為止,一直是殿下賞賜。

  就像此時,梁未見到她,目光就在衣裳上瀏覽。在數件紅黃黑雪灰的皮裘中間,手指先在大紅色上點一點,最後還是挑出黑色的那件。

  一抖手腕扔出來,殷若雙手接住。

  “穿上給我看。”

  梁未繼續看衣裳。

  這是冬天的雪衣,觸手溫暖光可鑑人,份量,沉甸甸的帶給人安全感。殷若心頭滑過異樣,認為這是母親的感覺。

  記事的時候,殷若已失去父母親。雖有三個年紀相差不大的叔叔作伴,也有祖父無微不至的疼愛。其實連父親都不能替代,母親,對殷若從來遙遠。

  在她得到第一件賞賜,兩個香囊時,就愛惜不盡的晚上放在枕邊,白天系在腰間。

  她總能從中體會到澎湃的疼愛,那是太后給殿下的。有時候,殷若也能分到一點點的,由她自己幻想而來,留在她自己的心頭。

  這一回的也是,這不是一件珍貴的雪衣,而是曾太后無時無刻的叮嚀愛撫。

  雪衣往身上一披就得,丹城姑娘也沒有內陸姑娘的許多規矩,就在梁未的面前,殷若系好頷下繡帶,輕輕的含笑,微側面龐給殿下看。

  梁未看出來自己眼光不錯。

  大紅雪衣固然襯托出銀三姑娘的雪肌深眸,但更多的是個姑娘。黑衣雪衣彰顯名貴,氣質中性,把黑施三的乾淨利落映的出來。

  雖然不再是黑施三,那就在別的地方黑一些吧。

  別的如美貌這些,丹城銀三能出名,她的美貌不用再看。

  “給。”

  梁未又遞過來一個盒子。

  殷若打開來,不由得喜上面頰。豆綠色鑲珠的荷包,顏色偏暗,卻是男人或男孩子戴得出去。外面一層薄薄的綃紗,繡的花玲瓏剔透,讓人一見就愛不釋手。

  荷包裡面有東西,是兩個香氣悠遠的香餅。

  這好似過年給小孩子的東西,還是把殿下在太后心中的位置體現無疑。

  而殷若不用問,也知道賞賜給她的用意何在。她的兩個香囊,被擄走的時候不是丟在地上沾上泥,就是掛在身上的時候讓勾破。

  殷若愛惜的不是殿下的賞賜,而是上面母親的味道。她精心收拾出來,依然在戴。

  殿下也穿過布衣,但他一舉一動都透著精潔,何況是衣著。雖沒有表示過,但殷若能感覺出他的不滿意。

  這意思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又仿佛怕殷若不明白,打量衣裳的梁未道:“以後戴這個吧。”

  殷若抱著雪衣和荷包,深深的拜下去。她創出“黑施三”,深得他的寵愛,又重重傷害到他的寵愛。她無能為力,只能借著行禮向他表示歉意。

  那不能回頭,卻願意彌補的歉意。

  梁未下半天也沒有出城,殷若沒有再來巧妙催促。她回房時,自己抱著雪衣和荷包,青鸞抱著幾件羅袍、和外面穿的大襖子。

  為什麼不送小襖和裡衣,梁未連道帳簾都不肯揭,不會送給殷若。

  就這。

  足夠殷若歡歡喜喜。

  足夠青鸞一邊兒倒的偏向殿下這邊。

  有時候青鸞想想,金財寶的棒傷不好也罷,別耽誤少東家。但這心思實在是壞,青鸞一閃而過以後,不能也不敢再想下去。

  這個晚上,殷若把荷包放在枕邊,和兩個香囊擺在一起。青鸞拿雪衣給她壓被角,殷若沒有拒絕。

  錦帳再次放下,小天地里再次只有殷若是主人。殷若把面龐埋在雪衣里,仿佛回到母親的懷中。

  她的母親如果還在,也會這樣對她,也會寄針線密密的衣裳給她。倒不見得,有這樣的華麗。

  但哪怕是一件布衣裳,殷若也希望她還在身邊。她也會像殿下這樣,把母親給的東西分給別人。

  梁未的東西,一般只賞賜給殷若。不是心裡只裝著個姑娘,而是曾太后每一回送東西,都賞賜給小兒子身邊的人。車陽等人也好,磨劍礪刀也好,從衣到食並不缺少。

  只有殷若是還沒有進入到太后眼中的人,恰好分分殿下的東西。

  抱著雪衣,嗅著荷包香餅,殷若睡的很沉很香。

  ……

  深秋即將進入冬天時,洛逸也沒有找到襲擊梁未的好方法。他收到的消息,堯王梁未又出城去了。

  也許在回城的路上襲擊他呢,雖然出丹城就是軍營,但總有一小截的空當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