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阿房提提嘴角,有氣無力得笑笑,沒有說話。
嬴政看著她好似興致不高得樣子,斟了一杯熱茶遞到她手裡,“怎麼興致不高得樣子,生病了嗎?不舒服嗎?寡人找大夫來給你瞧瞧。”
阿房接過茶盞,搖搖頭。
四哥還生死未卜,可如今我們便元朗閣搬空了,若是回頭四哥回來,要怎麼辦呢?怎麼和他交代呢?五哥死了,四哥不知所蹤,我們曾經那麼親密,現在卻只剩我二人,你若想起這些,會不會有些神傷呢?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兩個在元府外挖牆腳挖的手指流血,只為了將四哥救出來,你還記得嗎?呵,你又怎麼會記得,除了權力以外的東西,你都已經不在乎了……
阿房沒有說,她知道,這番話說了也白說,因為他不會。他滿心撲在統一大業中,他從不回頭看,那些幼時的玩伴,早就被他遺棄了。而遺棄她,也只不過是早晚的事。這些話說出口,只會給兩個人徒增不快罷了。可有些話不說,壓在心中就好似一顆大石,讓人喘不過氣。
第一次,她覺得,原來張口說話,也是一件費力氣得事情。
他們原本是世間最親密的兩個人,現在卻落到一個心中有話卻無從說起的地步。
紅燭燒了一夜。阿房對著紅燭呆坐一夜。
第二天,她給嬴政留書一封,便去了平輿,王翦屯兵在那裡,等著和楚國最終一戰。楚國雖已式微,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她不去看著,實在放心不下。
阿房依舊堅持堅守自閉,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計劃;兩軍對壘,耗得便是主將的耐心,和士兵的氣勢。只要能將楚軍熬垮,就可以摧枯拉朽般攻下楚國。
因為,即使戰爭傷亡不可避免,她也要努力在可控得範圍內,將傷亡降到最低。
她再一次來到軍營找王翦,王翦看到她的作戰計劃,捋著鬍子笑笑,“所見略同,只是,姑娘可否想過,損耗對方氣勢的同時,如何保住本軍的氣勢?”
這倒將阿房考住了,這些她從沒細想過,只好羞赧的笑笑,“紙上談兵,讓將軍見笑了。”
王翦便耐心的教她如何管理軍隊,如何訓練士兵。而阿房的進步,也讓他感嘆。
看著玉帶束髮每日一同在校場和士兵操練的阿房,王翦時常遺憾,“姑娘是我見過的,學兵法學的最快的人。如此英姿颯爽的模樣,真是我兵營里許多男兒也比不過。可惜了,若姑娘不是個女兒身,定是平定天下的棟樑之才。”
阿房不以為意,笑笑,“女兒身又怎麼樣,不還是一樣輔佐君王?”
此刻的阿房,是自信的,開心的,軍營忙碌的生活讓她忘記了和贏政之間政見不合的煩惱,她只要專注的練好兵,打好仗就可以了。當人活的目標更簡單的時候,果然更容易快樂。
只是愉快的日子也沒有過太久,不過一個月,就聽說秦王御駕親征,現在已經蒞臨映襯督戰,歇腳在離軍營約莫一個時辰的驛站,宣阿房前去見駕。
阿房聽到這則消息的時候,端著茶要送到口中的手,就那麼僵在了半空。
她沒想到,嬴政會真的來找她。
他九五之尊,竟真的千里迢迢,跨越一個國家來找她。她坐在馬車上忐忑的來到驛站,她以為嬴政會對她的離開勃然大怒,鑑於他最近的脾氣都不怎麼好,然而真的看到他的那一刻,她差點心疼的掉下淚來。
只是一個月的功夫,他竟瘦了這麼多。
“阿房。”他看著她,緩緩的喚出她的名字,眼中有那種孩子氣的不甘和委屈,“你說過,不再離開寡人的。”
阿房偏過頭去不看他,“我給你留了書信,不算不辭而別。”
嬴政仿佛沒聽見一般,輕輕伸手撫摸她的臉龐,“沒事兒,寡人留不住你,你願走便走,可你離開一天,寡人便找你一天,上黃泉下碧落,一直找你,找到為止。”
阿房別過臉去,她知道嬴政一直是固執的。這樣固執的嬴政,讓她心疼,也讓她覺得無能為力。
見阿房不說話,嬴政有些不安,小心的問,“你是不是還在生寡人的氣?”
阿房低著頭不說話,他們只是政見不同,理想不同,所以話不投機,說著說著便會吵架。
嬴政誤會了她的意思,“寡人之前答應過要名正言順的牽著阿房的手走在世人面前,卻一直沒做到,難怪阿房生氣。”他將一個木盒子放在她面前,“這個是寡人給你的禮物,是寡人的誠意,從今,阿房你再沒什麼需要躲避的了。阿房,你以後不要再離開寡人了,好不好?”他的目光定定的粘在她身上離不開,“阿房,我們不等了,不用等到六國統一,不用等到天下安定,只要你還想,明天寡人就帶你回咸陽,同你成婚,從此你便是大秦的王后。”
阿房的心又柔軟起來,做女子的,心腸哪有硬的。就算再生氣,再失望,男子哄一哄,心總是軟的。她相信嬴政是真的愛他,她也捨不得離開他,她只是無法接受他的政見,他的做法。如果他願意改變,她願意同他再試一試,試著執手白頭,共看天下盛世。
畢竟,她曾那樣的深愛過他,願意為了她,連性命都顧。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她也願意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同他在一起。
嬴政看著她好似興致不高得樣子,斟了一杯熱茶遞到她手裡,“怎麼興致不高得樣子,生病了嗎?不舒服嗎?寡人找大夫來給你瞧瞧。”
阿房接過茶盞,搖搖頭。
四哥還生死未卜,可如今我們便元朗閣搬空了,若是回頭四哥回來,要怎麼辦呢?怎麼和他交代呢?五哥死了,四哥不知所蹤,我們曾經那麼親密,現在卻只剩我二人,你若想起這些,會不會有些神傷呢?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兩個在元府外挖牆腳挖的手指流血,只為了將四哥救出來,你還記得嗎?呵,你又怎麼會記得,除了權力以外的東西,你都已經不在乎了……
阿房沒有說,她知道,這番話說了也白說,因為他不會。他滿心撲在統一大業中,他從不回頭看,那些幼時的玩伴,早就被他遺棄了。而遺棄她,也只不過是早晚的事。這些話說出口,只會給兩個人徒增不快罷了。可有些話不說,壓在心中就好似一顆大石,讓人喘不過氣。
第一次,她覺得,原來張口說話,也是一件費力氣得事情。
他們原本是世間最親密的兩個人,現在卻落到一個心中有話卻無從說起的地步。
紅燭燒了一夜。阿房對著紅燭呆坐一夜。
第二天,她給嬴政留書一封,便去了平輿,王翦屯兵在那裡,等著和楚國最終一戰。楚國雖已式微,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她不去看著,實在放心不下。
阿房依舊堅持堅守自閉,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計劃;兩軍對壘,耗得便是主將的耐心,和士兵的氣勢。只要能將楚軍熬垮,就可以摧枯拉朽般攻下楚國。
因為,即使戰爭傷亡不可避免,她也要努力在可控得範圍內,將傷亡降到最低。
她再一次來到軍營找王翦,王翦看到她的作戰計劃,捋著鬍子笑笑,“所見略同,只是,姑娘可否想過,損耗對方氣勢的同時,如何保住本軍的氣勢?”
這倒將阿房考住了,這些她從沒細想過,只好羞赧的笑笑,“紙上談兵,讓將軍見笑了。”
王翦便耐心的教她如何管理軍隊,如何訓練士兵。而阿房的進步,也讓他感嘆。
看著玉帶束髮每日一同在校場和士兵操練的阿房,王翦時常遺憾,“姑娘是我見過的,學兵法學的最快的人。如此英姿颯爽的模樣,真是我兵營里許多男兒也比不過。可惜了,若姑娘不是個女兒身,定是平定天下的棟樑之才。”
阿房不以為意,笑笑,“女兒身又怎麼樣,不還是一樣輔佐君王?”
此刻的阿房,是自信的,開心的,軍營忙碌的生活讓她忘記了和贏政之間政見不合的煩惱,她只要專注的練好兵,打好仗就可以了。當人活的目標更簡單的時候,果然更容易快樂。
只是愉快的日子也沒有過太久,不過一個月,就聽說秦王御駕親征,現在已經蒞臨映襯督戰,歇腳在離軍營約莫一個時辰的驛站,宣阿房前去見駕。
阿房聽到這則消息的時候,端著茶要送到口中的手,就那麼僵在了半空。
她沒想到,嬴政會真的來找她。
他九五之尊,竟真的千里迢迢,跨越一個國家來找她。她坐在馬車上忐忑的來到驛站,她以為嬴政會對她的離開勃然大怒,鑑於他最近的脾氣都不怎麼好,然而真的看到他的那一刻,她差點心疼的掉下淚來。
只是一個月的功夫,他竟瘦了這麼多。
“阿房。”他看著她,緩緩的喚出她的名字,眼中有那種孩子氣的不甘和委屈,“你說過,不再離開寡人的。”
阿房偏過頭去不看他,“我給你留了書信,不算不辭而別。”
嬴政仿佛沒聽見一般,輕輕伸手撫摸她的臉龐,“沒事兒,寡人留不住你,你願走便走,可你離開一天,寡人便找你一天,上黃泉下碧落,一直找你,找到為止。”
阿房別過臉去,她知道嬴政一直是固執的。這樣固執的嬴政,讓她心疼,也讓她覺得無能為力。
見阿房不說話,嬴政有些不安,小心的問,“你是不是還在生寡人的氣?”
阿房低著頭不說話,他們只是政見不同,理想不同,所以話不投機,說著說著便會吵架。
嬴政誤會了她的意思,“寡人之前答應過要名正言順的牽著阿房的手走在世人面前,卻一直沒做到,難怪阿房生氣。”他將一個木盒子放在她面前,“這個是寡人給你的禮物,是寡人的誠意,從今,阿房你再沒什麼需要躲避的了。阿房,你以後不要再離開寡人了,好不好?”他的目光定定的粘在她身上離不開,“阿房,我們不等了,不用等到六國統一,不用等到天下安定,只要你還想,明天寡人就帶你回咸陽,同你成婚,從此你便是大秦的王后。”
阿房的心又柔軟起來,做女子的,心腸哪有硬的。就算再生氣,再失望,男子哄一哄,心總是軟的。她相信嬴政是真的愛他,她也捨不得離開他,她只是無法接受他的政見,他的做法。如果他願意改變,她願意同他再試一試,試著執手白頭,共看天下盛世。
畢竟,她曾那樣的深愛過他,願意為了她,連性命都顧。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她也願意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同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