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說到這裡讓潘安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就是他平白比范進高了一輩啊,他尚的是皇帝的妹妹,而范進尚的是皇帝的女兒,兩人雖說都是駙馬,但是范進按理來說得叫他一聲姑父。
范進在潘安之後也向陛下請求了參與此次賑災,這幾年范進過得挺不錯的,范進這人長得十分「有仙氣」,再加上他一張巧嘴,那是把仁和公主哄得團團轉,兩個人恩愛的很,成為繼棲霞公主和她駙馬之後的又一對神仙眷侶。
不像潘安如今剛得一子,仁和公主如今第三胎都懷上了,范進這些年混的也很是不錯,他當年沒能考進翰林院也不是什麼壞事,在工部混的如魚得水,這把不知道怎麼就覺得潘安這一趟十拿九穩要跟著去混一混功勞。
這熟人總比陌生人好些,更何況陛下也是應允了的,朝廷上下除了皇帝本人對他們這一對駙馬組合都不太看好,兩個毛頭小子還沒主持過什麼大事,這頭一把就是這樣棘手之事能幹得好才怪。
於是看熱鬧的人實在不小,潘安在出發之前受到了不少明里暗裡的諷刺挖苦。
這一去可以說生死富貴就在咫尺,潘安臨行前最捨不得的就是他剛剛一周歲多點的寶貝兒子,如今爹都會叫了,整天還是挺粘著他的,就因為這樣他去公主府的次數一多,現在和長公主之間的關係也緩和了不少。
這一走公主還有些捨不得他,難得有些女兒家作態,「你這一去不知要多久,旱災哪是那麼容易治理的,如今北方流民遍地,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到了那虎狼之地要是出了什麼事可讓洋洋怎麼辦。」
這就體現了長公主對潘安的不了解了,這麼多年了潘安會武的事情她還不知道,不過一轉頭又到了點子上,「再說了這差事你真有把握干好嗎,幹不成可是要殺頭的,到時候你別指望我會去給你求皇兄。」說完就有點生氣,背過身去就不理潘安,只逗弄著兒子。
潘安也是個知情識趣的,看這樣子長公主就是給他吃定心丸呢,要是不求情能把這話放在檯面上說嘛,要不都說女兒就是嘴硬心軟,潘安這麼幾年下來也摸著一些長公主的脾氣。
「沒把握的事情我哪敢立下軍令狀,你也知道我出身鄉野,這旱災我小時候也經歷過,這些年來研究了不少應對解決方法,正是想把一身所學用到實處,這次正是我大展拳腳的機會,公主就等著我的好消息。」潘安這話說的信心滿滿,其實心裡底也不大。
不過這朝上家裡他這話都放出去,也容不得再打退堂鼓,這一次他定是要拼上一拼的,北方百姓現在也是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他既然有些良計,就不能看著百姓掙扎無動於衷,既然坐在了這個位置,有了相應的能力,自然就該干一些該幹的事情。
第134章 再升官
說是北方大旱,只能說是北方的大部分區域都有旱情,那旱情當然是有輕有重,一些沿海城市或者離沿海城市比較近的目前沒受太大影響,主要是位於中間位置的地方,如果沒有大型的河流湖泊存在,在如今小型河流基本斷流乾涸的情況之下,目前的情況那是十分不好。
潘安剛剛進入受到乾旱波及的區域已經對這次乾旱的嚴重程度有了一定了解,這次的乾旱對莊稼造成的影響十分大,在乾旱的外圍區域莊稼還不至於顆粒無收,但是減產嚴重。
在朝廷沒有對這些外援區域開放糧倉的情況之下,糧食勉強還能維持餓不死人的狀態,就是水源的短缺的對生活的影響太大,不過外圍區域的旱災還在可控範圍內,潘安只在外圍區域的鄉鎮停留了兩天。
這裡的旱災並不難解決,這時候旱災一來影響會這麼嚴重主要是這個時候還沒有打深井的技術,現在的打井技術太過粗糙,井淺,這樣旱災一來水位下降,井裡水沒多久就跟著沒了,水一旦沒了,人們的生存難度立馬大幅度提升。
這時候正是夏季,天氣灼熱,人體一旦失去水分而無法得到補充可見會有什麼後果,生生渴死的不在少數,潘安一到這地方,就見大多數人嘴唇乾裂,不過到不至於山窮水盡。
這裡離沒受到旱災影響的地方不算遠,還是有人高價倒騰水過來賣。老百姓們也有不怕辛苦,走個幾天路去別的地方弄點水的。
隨行的考察官員有的立馬大鬆口氣,在那小聲議論著,說著旱災並沒有想像中嚴重嘛,看來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然後兩人就開始義憤填膺譴責有人為了升官不擇手段誇大消息,還有說當地官員不作為這麼點小事都解決不了還往上報。
然後就開始爭先恐後想要負責這地方的救災事宜,在潘安面前很好地上演了什麼叫做跳樑小丑,潘安當時就無語了,這還需要人組織,他安排幾個帶來的技術人員指導一下打幾個深井這地方的旱災就沒什麼問題了,他們主要的目的地是旱災嚴重的中間區域好嘛。
這一次的主要隨行人員大多是潘安挑選的,不過也有些被塞進來找事的,或者一些得罪了人被弄進來的,畢竟滿朝文武都覺得他們這一批人回來不被殺頭就是上天保佑,皇上仁慈。
這些人就是再蠢也知道他們的處境不好,所以很多人都卯著勁表現一二,到時候就算旱災之事不可收拾,他們好歹還有一點功績,懲罰也能輕一些。
但是潘安只覺得頭疼,這簡直就是一群豬隊友,幸虧他有絕對的挾制權,不然這件事情本來就很要命了,再有這些催命的他這活乾脆直接不幹了。
范進在潘安之後也向陛下請求了參與此次賑災,這幾年范進過得挺不錯的,范進這人長得十分「有仙氣」,再加上他一張巧嘴,那是把仁和公主哄得團團轉,兩個人恩愛的很,成為繼棲霞公主和她駙馬之後的又一對神仙眷侶。
不像潘安如今剛得一子,仁和公主如今第三胎都懷上了,范進這些年混的也很是不錯,他當年沒能考進翰林院也不是什麼壞事,在工部混的如魚得水,這把不知道怎麼就覺得潘安這一趟十拿九穩要跟著去混一混功勞。
這熟人總比陌生人好些,更何況陛下也是應允了的,朝廷上下除了皇帝本人對他們這一對駙馬組合都不太看好,兩個毛頭小子還沒主持過什麼大事,這頭一把就是這樣棘手之事能幹得好才怪。
於是看熱鬧的人實在不小,潘安在出發之前受到了不少明里暗裡的諷刺挖苦。
這一去可以說生死富貴就在咫尺,潘安臨行前最捨不得的就是他剛剛一周歲多點的寶貝兒子,如今爹都會叫了,整天還是挺粘著他的,就因為這樣他去公主府的次數一多,現在和長公主之間的關係也緩和了不少。
這一走公主還有些捨不得他,難得有些女兒家作態,「你這一去不知要多久,旱災哪是那麼容易治理的,如今北方流民遍地,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到了那虎狼之地要是出了什麼事可讓洋洋怎麼辦。」
這就體現了長公主對潘安的不了解了,這麼多年了潘安會武的事情她還不知道,不過一轉頭又到了點子上,「再說了這差事你真有把握干好嗎,幹不成可是要殺頭的,到時候你別指望我會去給你求皇兄。」說完就有點生氣,背過身去就不理潘安,只逗弄著兒子。
潘安也是個知情識趣的,看這樣子長公主就是給他吃定心丸呢,要是不求情能把這話放在檯面上說嘛,要不都說女兒就是嘴硬心軟,潘安這麼幾年下來也摸著一些長公主的脾氣。
「沒把握的事情我哪敢立下軍令狀,你也知道我出身鄉野,這旱災我小時候也經歷過,這些年來研究了不少應對解決方法,正是想把一身所學用到實處,這次正是我大展拳腳的機會,公主就等著我的好消息。」潘安這話說的信心滿滿,其實心裡底也不大。
不過這朝上家裡他這話都放出去,也容不得再打退堂鼓,這一次他定是要拼上一拼的,北方百姓現在也是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他既然有些良計,就不能看著百姓掙扎無動於衷,既然坐在了這個位置,有了相應的能力,自然就該干一些該幹的事情。
第134章 再升官
說是北方大旱,只能說是北方的大部分區域都有旱情,那旱情當然是有輕有重,一些沿海城市或者離沿海城市比較近的目前沒受太大影響,主要是位於中間位置的地方,如果沒有大型的河流湖泊存在,在如今小型河流基本斷流乾涸的情況之下,目前的情況那是十分不好。
潘安剛剛進入受到乾旱波及的區域已經對這次乾旱的嚴重程度有了一定了解,這次的乾旱對莊稼造成的影響十分大,在乾旱的外圍區域莊稼還不至於顆粒無收,但是減產嚴重。
在朝廷沒有對這些外援區域開放糧倉的情況之下,糧食勉強還能維持餓不死人的狀態,就是水源的短缺的對生活的影響太大,不過外圍區域的旱災還在可控範圍內,潘安只在外圍區域的鄉鎮停留了兩天。
這裡的旱災並不難解決,這時候旱災一來影響會這麼嚴重主要是這個時候還沒有打深井的技術,現在的打井技術太過粗糙,井淺,這樣旱災一來水位下降,井裡水沒多久就跟著沒了,水一旦沒了,人們的生存難度立馬大幅度提升。
這時候正是夏季,天氣灼熱,人體一旦失去水分而無法得到補充可見會有什麼後果,生生渴死的不在少數,潘安一到這地方,就見大多數人嘴唇乾裂,不過到不至於山窮水盡。
這裡離沒受到旱災影響的地方不算遠,還是有人高價倒騰水過來賣。老百姓們也有不怕辛苦,走個幾天路去別的地方弄點水的。
隨行的考察官員有的立馬大鬆口氣,在那小聲議論著,說著旱災並沒有想像中嚴重嘛,看來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然後兩人就開始義憤填膺譴責有人為了升官不擇手段誇大消息,還有說當地官員不作為這麼點小事都解決不了還往上報。
然後就開始爭先恐後想要負責這地方的救災事宜,在潘安面前很好地上演了什麼叫做跳樑小丑,潘安當時就無語了,這還需要人組織,他安排幾個帶來的技術人員指導一下打幾個深井這地方的旱災就沒什麼問題了,他們主要的目的地是旱災嚴重的中間區域好嘛。
這一次的主要隨行人員大多是潘安挑選的,不過也有些被塞進來找事的,或者一些得罪了人被弄進來的,畢竟滿朝文武都覺得他們這一批人回來不被殺頭就是上天保佑,皇上仁慈。
這些人就是再蠢也知道他們的處境不好,所以很多人都卯著勁表現一二,到時候就算旱災之事不可收拾,他們好歹還有一點功績,懲罰也能輕一些。
但是潘安只覺得頭疼,這簡直就是一群豬隊友,幸虧他有絕對的挾制權,不然這件事情本來就很要命了,再有這些催命的他這活乾脆直接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