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誰是兇手(1)
所有這些名將,岳飛是最難寫的一位。短短四萬多字,我寫了一個多月。因為我實在鬧不明白,他到底哪裡該死:奪兵權兵權已去,謀和議和議已來——岳飛死前一月,紹興和議已經簽署;同樣因為我無法忘懷,有他伴隨因而餘味終生的童年。那時在大別山深處,評書《岳飛傳》是一個貧苦少年每天必有的節日。生活因一個名字而生動:岳飛。 有這樣一個段子:某君生病,前往求醫。醫生問:“你喝酒嗎?”答曰:“不”;又問:“你抽菸嗎?”答曰:“否”;再問:“那你是否特別好色?”病人又是很自豪地搖頭否定。此時醫生悲天憫人地看看他說:“那你治病還有什麼意義呢?你回家吧,不必治療!” 段子雖然只是段子,但人人難過錢財關與酒色關,卻是上帝也知道的無奈事實。成功人士尤其如此。偏偏岳飛又是個例外。 “安民靖難功臣”張俊招待皇帝如此排場,自然都是民脂民膏。這位先生的貪婪,史冊留名,每年僅收租就高達六十萬石。其子孫曾一次捐獻朝廷十萬石租米,來自江東和兩浙路六個州府所屬十個縣的十五個田莊;他家還曾將淮東路真州和盱眙軍的三萬七千畝田產捐獻給朝廷。 多大的實力,才會有如此豪放的舉動? 韓世忠曾向趙構請求,以三萬八千貫的價格購買一處沒收的田宅,後又看上北宋奸臣朱勔的平江府南園,還曾請佃官田一千二百畝。趙構出手闊綽,全部賞賜給他。他認為韓世忠“持身廉”,又要賜給他面積千餘頃、田租三萬石的著名的永豐圩。韓世忠力辭,就算是廉上加廉(後來那裡賜給了秦檜)。韓家每年所收租米多達幾萬石。酈瓊在劉光世帳下的地位次於王德,相當於岳家軍中的張憲,他在鎮江府也有四千三百畝田產。 相形之下,岳飛未免寒酸:田七頃八十八畝,地十一頃九十六畝,水磨五所,房屋四百九十八間。其中三十八間房屋在江州城中,是岳飛的私宅,其餘主要集中在廬山的岳家市。那裡既是岳母葬地,又是岳氏宗族的聚居地。 這些財產,遠遠低於大帥多年來的合法收入。 女人關更難過。韓世忠可謂名將,黃天盪載入戰史。但此公有個特別愛好,到部將家吃飯,喜歡讓人家的妻妾陪酒。猛將呼延通為此大怒,說了過頭話,聲言要殺他,韓世忠就將他貶為士卒,發配到仇人崔德明部下當兵。後來韓世忠過生日,呼延通跑來祝賀,意欲和解,但韓世忠不見,呼延通回去又因不假外出而受到責罰毒打。他不堪受辱,投河而死。 名將吳玠同樣喜歡漁色。大約采陰過多傷了腎,要進補,結果食用丹石,咯血而死。岳飛呢?吳玠以二千貫的價錢買來仕宦之家的美女,並置辦豐厚的嫁妝,不遠千里送到鄂州,岳飛卻隔著屏風跟人家談條件講價錢:“某家上下所衣布耳,所食齏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 答案是一陣不以為然的竊笑。岳飛隨即璧還於吳玠。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餓殺不拆屋,凍殺不打擄,這便是岳飛岳少保。他跟古之名將趙奢李廣一樣,受到賞賜,從不揣進腰包;“所得錫賚,率以激犒將士,兵食不給,則資糧於私廩”。後來秦檜下令抄家,岳飛家裡的現金僅有其節度使俸的幾分之一,但卻藏有麻布和絲絹三干余匹,米和麥五千餘斛。大量的糧食和布匹,主要是為了貼補軍用,應一時之急,而非自家消費。 然而所有這些,可能都是岳飛悲劇的推動因素。 人體有排異反應。器官移植最大的風險即在於此。人體如此,政治又何嘗例外。黨同伐異其實是根性。岳飛越是這樣,趙構、秦檜、張俊之流越是討厭。即便韓世忠,恐怕也說不上喜歡。否則蕭何與王翦,因何自污而求自保? 從秦檜的角度出發,殺將一可促進和議,二可以立威,誰不聽話就殺誰,愛誰是誰,所以第一目標是韓世忠;就趙構而言,如果組織上確實需要有人冤死,最佳人選則是岳飛。道理很簡單:苗傅、劉正彥兵變,張俊第一個站出來勤王,韓世忠也救駕有功,與他有私恩。孝宗繼位的次月雖然就給岳飛平了反,但不知出於何種考慮,是否顧忌到趙構還霸占著德壽宮活蹦亂跳,因此公元1166年頒布所謂的“中興十三處戰功”時,岳飛的戰績無一上榜,張俊和韓世忠則分別有一又三分之一次與一次。單純從軍事的角度而言,這十三處戰功多不靠譜,選擇不當,只有吳玠的仙人關與和尚原、李寶的唐島、虞允文的采石磯以及柘皋之戰沒有爭議,其餘都難定論。韓世忠的不選黃天盪,卻選了無關大局的大儀鎮;張俊的第一次是明州之戰,也需推敲: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兵追著屁股猛打,趙構一路南逃直到明州,浙東制置使張俊扈從。宗弼占領杭州後,派兵四千繼續追擊,當年除夕追至明州,自高橋鎮攻打西門。此時宋軍已無退路,再退就是大海,因此只有死戰。張俊部將劉寶、楊沂中、田師中所部奮力抵抗,知州劉洪道也帶領州兵助戰,最終擊退金兵。
誰是兇手(2)
雖然朝廷也承認這只是“小捷”,卻依然列為“中興十三處戰功”之首。因為“自金兵入中原,將帥皆望風奔潰,未嘗有敢抗之者”,“中興戰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軍勢稍張矣”。跟平型關差不多,軍事規模不大,政治影響不小。 但在趙構內心,恐怕還是將這次“小捷”視為救命之恩。否則他浮海也難得安全。只有岳飛,功勞雖大,但都不及趙構自身。不僅如此,他還跟皇帝撂挑子;遭遇誣陷,也始終不肯上表辯白,或向趙構哀求。這在岳飛的邏輯中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在趙構眼裡,何嘗不是恃才傲物,狂悖不尊? 酒桌上有個段子,叫女人千萬別說隨意,男人千萬別說不行。女人能否隨意且不去說,男人不行確實是個忌諱。尤其是趙構那樣,特別善於團結女同志的領導。宗弼要求殺掉岳飛的信件,秦檜肯定要面呈皇上。很難想像二人當時的表情與嘴臉。那一刻,趙構腦海里必然會浮現出岳飛的種種異於常人之處:私上廬山,建言立儲,反對和議,違詔出兵。所有這些,都會落到其根子上的隱痛:對於金兵的怕,對於無能的恨。所以他的眼睛,死死盯上了屠刀。當然在此之前,他已精細權衡得失:岳飛大勝,難免危及皇權;岳飛大敗,又會失去半壁江山。不如將其滅掉,自己苟且偷生,在臨安臨時安定,作無法風流的風流天子。 所以岳飛必死。趙構一定要殺雞駭猴,以示“逗留之罰與跋扈之誅”。 和議也好,殺將也罷,秦檜是提線木偶,趙構才是皮影藝人。他曾這樣宣稱:“秦檜是國之司命,王繼先是朕之司命。”因為後者在他身邊充當老中醫的角色,負責讓他重振雄風。很搞笑的是,趙構自己如此處心積慮,卻還要以此考驗後輩:當時宮中養了兩個太祖的後代,一為趙瑗,就是岳飛建議立儲的那位;一為趙璩。誰來接班,頗有爭議。趙構最終是這樣選擇的:分別賜給二人十名美女,數日後全部召回體檢。趙瑗接受史浩建議,一個都沒動,而趙璩則采盡秀色,前者因此得以成為孝宗。 古往今來,人們都知道拿道德的手電筒照別人。儘管宋時尚無此種設備。我並不認為這是趙構的虛偽。這其實是人性的死角,或者也可稱為極限。無奈正在於此。 回到趙構與秦檜的關係身上,趙構貌似無比倚重,但卻親口對楊沂中說,他每次見秦檜,膝褲里總藏著匕首。紹興和議有個條件,不許以無罪而去首相,秦檜的相位不可動搖,但趙構對他也並非一味容忍,有時也稍微發力,以為警示。比如紹興二十四年的科考。當時已經內定,秦檜的孫子秦塤第一,其門客曹冠第二,張孝祥第三。為此他們已經先期掃清障礙,將陸游驅逐,因為他省試第一,而且又不忘國恥,好談恢復。 然而最終秦檜大跌眼鏡。 殿試時,趙構打破慣例,稱讚張孝祥“議論確正,辭翰爽美”,親自擢為第一,跟秦塤掉了個個兒。秦檜當然生氣,但趙構可能更加生氣:他親點的狀元張孝祥,登第後的第一件事便是上書要求為岳飛平反。 秦檜專權時,兒子秦熺僅用六年,便爬上知樞密院事的高位。當時沒有右相,他站班時僅次於其假老子——秦熺是秦檜妻兄的庶子,被秦檜收養的。紹興二十五年十月,老賊自感來日無多,便處心積慮讓兒子接班;他兩次上表請辭,趙構為了穩住他,都沒有同意。當月二十一日,趙構前往秦府,名為探病,實則偵察。一見秦檜半死不活的樣子,趙構就知道前來拉他的小鬼已經上路。此時秦熺迫不及待地詢問:“代居宰相者為誰?”趙構拿出曾經對付岳飛的口氣說:“此事卿不當與!”回到宮中,就令人起草讓秦檜致仕的制詞。賊黨正準備聯名上書,推舉秦熺為相,詔書突降:秦檜晉封建康郡王,秦熺晉封少師,二人同時致仕。與陸游爭奪狀元的秦塤及其兄弟秦堪一同罷官。秦檜一聽,當夜就翹了辮子。趙構如釋重負,對楊存中說:我今後再也不必在膝褲里藏匕首了。 趙構是壞蛋,但不是笨蛋。忠良岳飛和姦臣秦檜,都被他玩得團團轉。 著書立說,喜歡聳人聽聞,以便吸引眼球打造賣點。因此有人說岳飛死於自身的性格缺陷。其來源大約是朱熹的評論:“恃才而不知晦”。朱熹此說也沒錯,但岳飛如果遮遮掩掩,藏頭露尾,或許可得善終,但那善終是大帥所願意,是歷史所榮耀的麼?李白若會韜光養晦,世上何來詩仙;他的秀口一閉,歷史便會失去半個盛唐。 就世俗觀點和實用成功學而言,比起張俊,岳飛可能是個傻子。然而古今中外,能夠照耀歷史的,永遠不會是權位的黃羅傘蓋,或者財富的閃閃金光——楚王台榭空丘山麼——而是傻子的傻氣。例如岳少保;岳飛確實死於自身性格——所謂性格即命運,但談不上缺陷。
所有這些名將,岳飛是最難寫的一位。短短四萬多字,我寫了一個多月。因為我實在鬧不明白,他到底哪裡該死:奪兵權兵權已去,謀和議和議已來——岳飛死前一月,紹興和議已經簽署;同樣因為我無法忘懷,有他伴隨因而餘味終生的童年。那時在大別山深處,評書《岳飛傳》是一個貧苦少年每天必有的節日。生活因一個名字而生動:岳飛。 有這樣一個段子:某君生病,前往求醫。醫生問:“你喝酒嗎?”答曰:“不”;又問:“你抽菸嗎?”答曰:“否”;再問:“那你是否特別好色?”病人又是很自豪地搖頭否定。此時醫生悲天憫人地看看他說:“那你治病還有什麼意義呢?你回家吧,不必治療!” 段子雖然只是段子,但人人難過錢財關與酒色關,卻是上帝也知道的無奈事實。成功人士尤其如此。偏偏岳飛又是個例外。 “安民靖難功臣”張俊招待皇帝如此排場,自然都是民脂民膏。這位先生的貪婪,史冊留名,每年僅收租就高達六十萬石。其子孫曾一次捐獻朝廷十萬石租米,來自江東和兩浙路六個州府所屬十個縣的十五個田莊;他家還曾將淮東路真州和盱眙軍的三萬七千畝田產捐獻給朝廷。 多大的實力,才會有如此豪放的舉動? 韓世忠曾向趙構請求,以三萬八千貫的價格購買一處沒收的田宅,後又看上北宋奸臣朱勔的平江府南園,還曾請佃官田一千二百畝。趙構出手闊綽,全部賞賜給他。他認為韓世忠“持身廉”,又要賜給他面積千餘頃、田租三萬石的著名的永豐圩。韓世忠力辭,就算是廉上加廉(後來那裡賜給了秦檜)。韓家每年所收租米多達幾萬石。酈瓊在劉光世帳下的地位次於王德,相當於岳家軍中的張憲,他在鎮江府也有四千三百畝田產。 相形之下,岳飛未免寒酸:田七頃八十八畝,地十一頃九十六畝,水磨五所,房屋四百九十八間。其中三十八間房屋在江州城中,是岳飛的私宅,其餘主要集中在廬山的岳家市。那裡既是岳母葬地,又是岳氏宗族的聚居地。 這些財產,遠遠低於大帥多年來的合法收入。 女人關更難過。韓世忠可謂名將,黃天盪載入戰史。但此公有個特別愛好,到部將家吃飯,喜歡讓人家的妻妾陪酒。猛將呼延通為此大怒,說了過頭話,聲言要殺他,韓世忠就將他貶為士卒,發配到仇人崔德明部下當兵。後來韓世忠過生日,呼延通跑來祝賀,意欲和解,但韓世忠不見,呼延通回去又因不假外出而受到責罰毒打。他不堪受辱,投河而死。 名將吳玠同樣喜歡漁色。大約采陰過多傷了腎,要進補,結果食用丹石,咯血而死。岳飛呢?吳玠以二千貫的價錢買來仕宦之家的美女,並置辦豐厚的嫁妝,不遠千里送到鄂州,岳飛卻隔著屏風跟人家談條件講價錢:“某家上下所衣布耳,所食齏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 答案是一陣不以為然的竊笑。岳飛隨即璧還於吳玠。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餓殺不拆屋,凍殺不打擄,這便是岳飛岳少保。他跟古之名將趙奢李廣一樣,受到賞賜,從不揣進腰包;“所得錫賚,率以激犒將士,兵食不給,則資糧於私廩”。後來秦檜下令抄家,岳飛家裡的現金僅有其節度使俸的幾分之一,但卻藏有麻布和絲絹三干余匹,米和麥五千餘斛。大量的糧食和布匹,主要是為了貼補軍用,應一時之急,而非自家消費。 然而所有這些,可能都是岳飛悲劇的推動因素。 人體有排異反應。器官移植最大的風險即在於此。人體如此,政治又何嘗例外。黨同伐異其實是根性。岳飛越是這樣,趙構、秦檜、張俊之流越是討厭。即便韓世忠,恐怕也說不上喜歡。否則蕭何與王翦,因何自污而求自保? 從秦檜的角度出發,殺將一可促進和議,二可以立威,誰不聽話就殺誰,愛誰是誰,所以第一目標是韓世忠;就趙構而言,如果組織上確實需要有人冤死,最佳人選則是岳飛。道理很簡單:苗傅、劉正彥兵變,張俊第一個站出來勤王,韓世忠也救駕有功,與他有私恩。孝宗繼位的次月雖然就給岳飛平了反,但不知出於何種考慮,是否顧忌到趙構還霸占著德壽宮活蹦亂跳,因此公元1166年頒布所謂的“中興十三處戰功”時,岳飛的戰績無一上榜,張俊和韓世忠則分別有一又三分之一次與一次。單純從軍事的角度而言,這十三處戰功多不靠譜,選擇不當,只有吳玠的仙人關與和尚原、李寶的唐島、虞允文的采石磯以及柘皋之戰沒有爭議,其餘都難定論。韓世忠的不選黃天盪,卻選了無關大局的大儀鎮;張俊的第一次是明州之戰,也需推敲: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兵追著屁股猛打,趙構一路南逃直到明州,浙東制置使張俊扈從。宗弼占領杭州後,派兵四千繼續追擊,當年除夕追至明州,自高橋鎮攻打西門。此時宋軍已無退路,再退就是大海,因此只有死戰。張俊部將劉寶、楊沂中、田師中所部奮力抵抗,知州劉洪道也帶領州兵助戰,最終擊退金兵。
誰是兇手(2)
雖然朝廷也承認這只是“小捷”,卻依然列為“中興十三處戰功”之首。因為“自金兵入中原,將帥皆望風奔潰,未嘗有敢抗之者”,“中興戰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軍勢稍張矣”。跟平型關差不多,軍事規模不大,政治影響不小。 但在趙構內心,恐怕還是將這次“小捷”視為救命之恩。否則他浮海也難得安全。只有岳飛,功勞雖大,但都不及趙構自身。不僅如此,他還跟皇帝撂挑子;遭遇誣陷,也始終不肯上表辯白,或向趙構哀求。這在岳飛的邏輯中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在趙構眼裡,何嘗不是恃才傲物,狂悖不尊? 酒桌上有個段子,叫女人千萬別說隨意,男人千萬別說不行。女人能否隨意且不去說,男人不行確實是個忌諱。尤其是趙構那樣,特別善於團結女同志的領導。宗弼要求殺掉岳飛的信件,秦檜肯定要面呈皇上。很難想像二人當時的表情與嘴臉。那一刻,趙構腦海里必然會浮現出岳飛的種種異於常人之處:私上廬山,建言立儲,反對和議,違詔出兵。所有這些,都會落到其根子上的隱痛:對於金兵的怕,對於無能的恨。所以他的眼睛,死死盯上了屠刀。當然在此之前,他已精細權衡得失:岳飛大勝,難免危及皇權;岳飛大敗,又會失去半壁江山。不如將其滅掉,自己苟且偷生,在臨安臨時安定,作無法風流的風流天子。 所以岳飛必死。趙構一定要殺雞駭猴,以示“逗留之罰與跋扈之誅”。 和議也好,殺將也罷,秦檜是提線木偶,趙構才是皮影藝人。他曾這樣宣稱:“秦檜是國之司命,王繼先是朕之司命。”因為後者在他身邊充當老中醫的角色,負責讓他重振雄風。很搞笑的是,趙構自己如此處心積慮,卻還要以此考驗後輩:當時宮中養了兩個太祖的後代,一為趙瑗,就是岳飛建議立儲的那位;一為趙璩。誰來接班,頗有爭議。趙構最終是這樣選擇的:分別賜給二人十名美女,數日後全部召回體檢。趙瑗接受史浩建議,一個都沒動,而趙璩則采盡秀色,前者因此得以成為孝宗。 古往今來,人們都知道拿道德的手電筒照別人。儘管宋時尚無此種設備。我並不認為這是趙構的虛偽。這其實是人性的死角,或者也可稱為極限。無奈正在於此。 回到趙構與秦檜的關係身上,趙構貌似無比倚重,但卻親口對楊沂中說,他每次見秦檜,膝褲里總藏著匕首。紹興和議有個條件,不許以無罪而去首相,秦檜的相位不可動搖,但趙構對他也並非一味容忍,有時也稍微發力,以為警示。比如紹興二十四年的科考。當時已經內定,秦檜的孫子秦塤第一,其門客曹冠第二,張孝祥第三。為此他們已經先期掃清障礙,將陸游驅逐,因為他省試第一,而且又不忘國恥,好談恢復。 然而最終秦檜大跌眼鏡。 殿試時,趙構打破慣例,稱讚張孝祥“議論確正,辭翰爽美”,親自擢為第一,跟秦塤掉了個個兒。秦檜當然生氣,但趙構可能更加生氣:他親點的狀元張孝祥,登第後的第一件事便是上書要求為岳飛平反。 秦檜專權時,兒子秦熺僅用六年,便爬上知樞密院事的高位。當時沒有右相,他站班時僅次於其假老子——秦熺是秦檜妻兄的庶子,被秦檜收養的。紹興二十五年十月,老賊自感來日無多,便處心積慮讓兒子接班;他兩次上表請辭,趙構為了穩住他,都沒有同意。當月二十一日,趙構前往秦府,名為探病,實則偵察。一見秦檜半死不活的樣子,趙構就知道前來拉他的小鬼已經上路。此時秦熺迫不及待地詢問:“代居宰相者為誰?”趙構拿出曾經對付岳飛的口氣說:“此事卿不當與!”回到宮中,就令人起草讓秦檜致仕的制詞。賊黨正準備聯名上書,推舉秦熺為相,詔書突降:秦檜晉封建康郡王,秦熺晉封少師,二人同時致仕。與陸游爭奪狀元的秦塤及其兄弟秦堪一同罷官。秦檜一聽,當夜就翹了辮子。趙構如釋重負,對楊存中說:我今後再也不必在膝褲里藏匕首了。 趙構是壞蛋,但不是笨蛋。忠良岳飛和姦臣秦檜,都被他玩得團團轉。 著書立說,喜歡聳人聽聞,以便吸引眼球打造賣點。因此有人說岳飛死於自身的性格缺陷。其來源大約是朱熹的評論:“恃才而不知晦”。朱熹此說也沒錯,但岳飛如果遮遮掩掩,藏頭露尾,或許可得善終,但那善終是大帥所願意,是歷史所榮耀的麼?李白若會韜光養晦,世上何來詩仙;他的秀口一閉,歷史便會失去半個盛唐。 就世俗觀點和實用成功學而言,比起張俊,岳飛可能是個傻子。然而古今中外,能夠照耀歷史的,永遠不會是權位的黃羅傘蓋,或者財富的閃閃金光——楚王台榭空丘山麼——而是傻子的傻氣。例如岳少保;岳飛確實死於自身性格——所謂性格即命運,但談不上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