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這時,大陸經濟正處於非常困難時期,同時又與蘇聯關係惡化。1962年後,中蘇關係公開決裂。這使蔣極其振奮。1962年5有,他下令徵收“國防臨時特別捐”,同時在政工幹校開設臨時戰地戰務班為“收復”大陸準備幹部。國民黨的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光復大陸指導綱領”,積極準備“反攻大陸”。蔣還有斷接見外國記者,申明反攻計劃,他說:“我可獨立反攻,蘇俄不會幹預。……國軍一里弄開始反攻,三、五年內底定全國。”但是廣東沿海有一百七十二人先後於惠陽等地登陸被獲。
美國年輕的總統甘迺迪立即於同年8月對蔣提出警告,他指出“國軍如對大陸採取軍事行動,那等於自殺”。並指出蔣氏如反攻大陸是違反《中美協防條約》的,美國反對蔣反攻大陸,將就無法反攻,因汽油、彈約、零件的補給,台灣公有兩三個月的儲存,只要美國不補給軍火汽油,蔣便無法打仗,於是蔣又停止徵收“特別捐”反攻大陸的戲,便悄然收場了。
蔣氏為與美國進一步修好,於1963年又派其長子經國訪美。經國以政務委員身份於9月訪美,公開聲明的是會談“中美雙方”共同關切的問題。
蔣經同於十年以前曾經訪美,但1957年蔣經同為對美國報復,導演了“五·二四”反美事件,和美國關係一直不融洽,這次訪美,也有為接班而求美方諒解之意。美國方面,也有了解台灣未來當家人的必要。對小蔣訪美活動一直未事聲張,採取低姿態,既無公報,也無共同聲明,但這次訪問緩解了小蔣和美國的關係。
接著,蔣介石便開始為其長子接班而重新組織政府班底。他先於11月召開九屆全會,為改組內閣作準備,然後提名嚴家淦財長為行政院長。陳誠本來病魔纏身,便於九屆一中全會後提出辭去院長職,由嚴繼任。
據《聯合報》介紹,嚴氏政績卓著,頗有才幹。但社會輿論,並不謂然。
嚴家淦,字靜波,江蘇省蘇州人,1905年生,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38年出任福建省建設廳廳長。1939年,改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創立“田賦徵實制”。後推行全國,對抗戰中的糧食供應作出了重大貢獻。1945年初,調重慶任戰時生產局採辦處長,具體辦理美國租借法案和中英、中加兩個借款案的物資之事。
1945年抗戰勝利後,嚴奉命代表經濟部和戰時生產局,首批飛抵南京,在何應欽手下協助辦理受降事宜。同年12月24日,又奉命赴台北,任長官公署交通處長,兼交通部特派員。1946年,任“公署財政處長”,兼台行董事長,籌建台省金融機構和體制。1947年,台灣省政府成立時,任“省府委員兼財政廳長”,主持台省幣制改革,並於穩定物價中,獲特殊成績。
1950年初,嚴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長,兼“美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年3月,又改任財政部長,推行現代預算制度。1955年,繼俞鴻鈞任“台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併兼任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63年當選國民黨中央常委。
嚴待人接物,以寬和忍讓為座右銘。凡事,他認為應“退一步想,易地而處”就會消除爭執,化干戈為玉帛。他對部署的要求是“公而忘私”或“先公後私”。他認為能“先公後私”,“易地而處”的人,一定生活得愉快,並對個人,對國家,一定有所貢獻。
但蔣之所以選中他,是因他既聽話,不會大權旁落,又可以為經國開道。利用他作為過渡階梯,將經國扶上要職,然後再叫他讓出位子來。所以台省說嚴是個“好人”,但“不是好官;是好國民,不是好公僕”。
實際上,蔣早已安排就緒。嚴被提名任行政院長後,怕立法院不通過,便逐門作揖求助。
嚴上任後,即提名蔣經國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俞大維)。經國出任俞的副手,當然就是代俞主持國防部。經國又是政務委員,在內閣中和俞同位,更是取代俞職的有利條件。蔣經國又嫁女與俞的兒子,和俞成了兒女親家,關係更密了一層。這使俞可以更自然地辭職和提名蔣經國繼任其職。至1964年1月13日,蔣介石照准俞辭國防部長職,遂提升經國出任國防部長。
1964年2月,副總統陳誠逝世,蔣經國的對手徹底清除了。從此以後,台灣政治生活便完全由蔣氏父子控制,沒有任何人可以以元老資格來對抗蔣經國了。
1965年9月,蔣經國以國防部長身份第三次訪美。這次訪美,是應美國國防部長麥克那馬拉的邀請。訪問的本意,仍是向美國修好,為未來掌權台灣做準備。
這一年,大陸爆炸原子彈成功。
1966年3月,台灣又要進行總統選舉。當然蔣連任第四任總統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副總統。副總統的人選,當時只能是嚴家淦。3月6日,蔣於九屆三中全會上宣言,要提拔新進,並懇切期望總統候選人人選另擇,讓他專心做黨務工作和軍事工作。但是蔣仍又被提為總統候選人。
在投票前夕,蔣舉行全體“國代”的便餐招待會。並在會上講話:“我本來希望國民黨同志不要提名我為候選人,因為才德兼備,對國家人民有貢獻的老同志很多。但是,最後大家仍然推我,我感到很惶恐。我今年已經八十歲,再連一任,還不能反攻,怎對得起國家?”又說:“此次國民大會乃是反攻前的最後一次會議”。最後又對民、青兩黨客氣了一番,他說:“此外,我本來希望民、青兩黨亦能提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可是他們很客氣。一黨提名未始不是一種缺憾。”他仍想以民主政治的面目出現,表示他不願一黨專政,希望其他黨派也可以競選總統。
美國年輕的總統甘迺迪立即於同年8月對蔣提出警告,他指出“國軍如對大陸採取軍事行動,那等於自殺”。並指出蔣氏如反攻大陸是違反《中美協防條約》的,美國反對蔣反攻大陸,將就無法反攻,因汽油、彈約、零件的補給,台灣公有兩三個月的儲存,只要美國不補給軍火汽油,蔣便無法打仗,於是蔣又停止徵收“特別捐”反攻大陸的戲,便悄然收場了。
蔣氏為與美國進一步修好,於1963年又派其長子經國訪美。經國以政務委員身份於9月訪美,公開聲明的是會談“中美雙方”共同關切的問題。
蔣經同於十年以前曾經訪美,但1957年蔣經同為對美國報復,導演了“五·二四”反美事件,和美國關係一直不融洽,這次訪美,也有為接班而求美方諒解之意。美國方面,也有了解台灣未來當家人的必要。對小蔣訪美活動一直未事聲張,採取低姿態,既無公報,也無共同聲明,但這次訪問緩解了小蔣和美國的關係。
接著,蔣介石便開始為其長子接班而重新組織政府班底。他先於11月召開九屆全會,為改組內閣作準備,然後提名嚴家淦財長為行政院長。陳誠本來病魔纏身,便於九屆一中全會後提出辭去院長職,由嚴繼任。
據《聯合報》介紹,嚴氏政績卓著,頗有才幹。但社會輿論,並不謂然。
嚴家淦,字靜波,江蘇省蘇州人,1905年生,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38年出任福建省建設廳廳長。1939年,改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創立“田賦徵實制”。後推行全國,對抗戰中的糧食供應作出了重大貢獻。1945年初,調重慶任戰時生產局採辦處長,具體辦理美國租借法案和中英、中加兩個借款案的物資之事。
1945年抗戰勝利後,嚴奉命代表經濟部和戰時生產局,首批飛抵南京,在何應欽手下協助辦理受降事宜。同年12月24日,又奉命赴台北,任長官公署交通處長,兼交通部特派員。1946年,任“公署財政處長”,兼台行董事長,籌建台省金融機構和體制。1947年,台灣省政府成立時,任“省府委員兼財政廳長”,主持台省幣制改革,並於穩定物價中,獲特殊成績。
1950年初,嚴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長,兼“美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年3月,又改任財政部長,推行現代預算制度。1955年,繼俞鴻鈞任“台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併兼任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63年當選國民黨中央常委。
嚴待人接物,以寬和忍讓為座右銘。凡事,他認為應“退一步想,易地而處”就會消除爭執,化干戈為玉帛。他對部署的要求是“公而忘私”或“先公後私”。他認為能“先公後私”,“易地而處”的人,一定生活得愉快,並對個人,對國家,一定有所貢獻。
但蔣之所以選中他,是因他既聽話,不會大權旁落,又可以為經國開道。利用他作為過渡階梯,將經國扶上要職,然後再叫他讓出位子來。所以台省說嚴是個“好人”,但“不是好官;是好國民,不是好公僕”。
實際上,蔣早已安排就緒。嚴被提名任行政院長後,怕立法院不通過,便逐門作揖求助。
嚴上任後,即提名蔣經國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俞大維)。經國出任俞的副手,當然就是代俞主持國防部。經國又是政務委員,在內閣中和俞同位,更是取代俞職的有利條件。蔣經國又嫁女與俞的兒子,和俞成了兒女親家,關係更密了一層。這使俞可以更自然地辭職和提名蔣經國繼任其職。至1964年1月13日,蔣介石照准俞辭國防部長職,遂提升經國出任國防部長。
1964年2月,副總統陳誠逝世,蔣經國的對手徹底清除了。從此以後,台灣政治生活便完全由蔣氏父子控制,沒有任何人可以以元老資格來對抗蔣經國了。
1965年9月,蔣經國以國防部長身份第三次訪美。這次訪美,是應美國國防部長麥克那馬拉的邀請。訪問的本意,仍是向美國修好,為未來掌權台灣做準備。
這一年,大陸爆炸原子彈成功。
1966年3月,台灣又要進行總統選舉。當然蔣連任第四任總統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副總統。副總統的人選,當時只能是嚴家淦。3月6日,蔣於九屆三中全會上宣言,要提拔新進,並懇切期望總統候選人人選另擇,讓他專心做黨務工作和軍事工作。但是蔣仍又被提為總統候選人。
在投票前夕,蔣舉行全體“國代”的便餐招待會。並在會上講話:“我本來希望國民黨同志不要提名我為候選人,因為才德兼備,對國家人民有貢獻的老同志很多。但是,最後大家仍然推我,我感到很惶恐。我今年已經八十歲,再連一任,還不能反攻,怎對得起國家?”又說:“此次國民大會乃是反攻前的最後一次會議”。最後又對民、青兩黨客氣了一番,他說:“此外,我本來希望民、青兩黨亦能提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可是他們很客氣。一黨提名未始不是一種缺憾。”他仍想以民主政治的面目出現,表示他不願一黨專政,希望其他黨派也可以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