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第十四章 淮海戰役:勇敢地向前進(26)
西默?托平走到另外一個村莊,他遇到了一個“自一九三六年以來一直在解放軍的隊伍中任職,這期間只見過他妻子和家人一面”的幹部。這位幹部在西默?托平的筆記本上寫道:“為了民主,為了自由,為了幸福,我們願和我們的美國朋友一起戰鬥到底。”簽名是“田武昌”——因為沒有寫明職務,因此,無論是西默?托平還是今天的我們都無從查明這是否是個真實姓名,一個猜測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給部隊起代號時,通常喜歡借用中國大城市的名字。
心緒複雜的年輕的美國記者已經喜歡上了紀律嚴明的解放軍官兵。他很願意讓充滿好奇心的他們擺弄他隨身攜帶的照相機,並按照官兵們的請求現場操作了他的那台英文打字機,然後不厭其煩地回答解放軍官兵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一位年輕的步兵戰士問及有關自助餐廳的問題”讓西默?托平著實吃驚。無法得知提出這個問題的士兵,他是從哪裡得知世界上還有“自助餐廳”這種代表著悠閒富裕生活的東西的,也無法得知這個士兵如何在身處戰火之時怎麼會想到這個問題的。最終,這位年輕的解放軍戰士的自信令西默?托平震驚:“等全國解放了,再過二十年,我們也將有自助餐廳!”
八日夜,陳官莊戰場上,已經被壓縮得非常小的包圍圈的四周,到處都是挖戰壕的聲音,鐵杴鎬頭在月光下閃著光亮。華東野戰軍官兵決心把戰壕一直挖到國民黨軍殘存部隊的眼皮底下。
四連一班副班長楊金堂二十二歲,他身材高大,平時身上總是兩支槍。這幾天他害了眼病,兩眼腫得像兩隻鈴鐺。班長讓他下去休養,他說不要緊。晚上,任務來了:四連以一個班的兵力,用迅猛的戰鬥動作搶占距敵二十多米遠的一座大墳包,並且堅守住,掩護全營挖戰壕。一班爭取到了這個任務,楊金堂帶著三名戰士上去了。剛往前爬出不遠,敵人就發覺了,機槍子彈打過來,楊金堂的手被子彈打穿了,脖子上也被子彈擦著直流血。連長爬上來問他行不行,他讓連長趕快去指揮挖戰壕,不用管這裡。敵人很快發起反擊,在爆炸的火光中,楊金堂脖子上的血冒著熱氣。擊退敵人的反擊後,身邊的三名戰士都因負傷被抬了下去,陣地上只有他一個人了。月亮漸漸向西傾斜,楊金堂的半個身子已經麻木,脖子上的血結成了冰塊。在意識逐漸喪失的時候,他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堅持住,他的湯姆森槍依舊在“咯咯”地響著,當面的敵人始終抬不起頭來。戰壕已經挖到距當面守軍僅三十米的地方,那邊楊金堂的湯姆森槍突然不響了。連長派人上來一看,昏迷了的楊金堂右手扣在扳機上,左手握著一顆烈性手榴彈。
黃淮大平原上又一個寒冷的黎明來臨了。
以陳官莊為中心,在杜聿明集團最後龜縮的幾座村落的四周,華東野戰軍官兵決心要把他們腳下的土地挖個底朝天,無數條戰壕向著國民黨守軍最後的陣地前沿一寸寸地接近。在凜冽的寒風中挖掘了整整一夜的官兵知道,戰壕距離敵人的前沿越近越好,那樣等衝鋒號響起來的時候,他們就會從戰壕里一躍而起,端著湯姆森槍瞬間衝到敵人面前——那個敵人最好就是杜聿明!
勇敢地向前進
淮海大戰的最後時刻到來了。
從徐州南撤的國民黨軍杜聿明集團,被華東野戰軍包圍在陳官莊附近地域,至今已經一個月有餘。
第十四章 淮海戰役:勇敢地向前進(27)
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當炮聲再次從陳官莊戰場轟然鳴響時,攻守雙方的官兵都知道,這是這塊已經屍橫遍野的大平原上的最後一搏。
在狹窄的包圍圈四周,華東野戰軍各突擊集團火炮狂吼。東面,李彌兵團已經崩潰,各軍官兵瘋狂西逃,潮水般湧進邱清泉兵團的防禦陣地,然後越過那裡已經殘破的陣地繼續向西潰敗。邱清泉兵團各部隊協同已經混亂,各個村落據點之間被華東野戰軍穿插分割,兵團部的指揮系統已經失靈。
九日上午,國民黨軍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親自飛到陳官莊上空指揮轟炸,企圖為西逃的杜聿明的部隊炸開一條通道,但是轟炸似乎沒有起到作用——“車輛部隊大白天向陳莊、劉集地區運動,解放軍從而發現了國民黨軍突圍的方向,對於東、南、北各方的攻擊更加猛烈。”
杜聿明意識到陳官莊危在旦夕,決定離開這個被困已久的村莊。
與他同行的是邱清泉,兩人準備去第五軍軍部。
第五軍軍部所在地陳莊,雖距陳官莊不足兩里地,但是,需要穿過兩個村莊之間的臨時飛機場。走出陳官莊後,暴露在曠野中的杜聿明立即感受到死亡的氣息。到處是屍體和傷員,臨時機場上,用降落傘搭建的各色帳篷大多已經破碎,在寒風和爆炸的熱浪中瘋狂地舞動著,大地因此顯出神經質般的動盪不安。炮彈不停地向臨時機場傾瀉,屍體的殘肢和泥土混合在一起飛濺。沒有聽見那些傷兵、潰兵和從徐州撤出來的非軍事人員的呼喊,只是當杜聿明跌跌撞撞地踩上一堆軟綿綿的東西之後,腳下才發出呻吟聲——曠野上,幾乎所有的人都縮在土坑裡,身上蓋著枯草和泥土。
西默?托平走到另外一個村莊,他遇到了一個“自一九三六年以來一直在解放軍的隊伍中任職,這期間只見過他妻子和家人一面”的幹部。這位幹部在西默?托平的筆記本上寫道:“為了民主,為了自由,為了幸福,我們願和我們的美國朋友一起戰鬥到底。”簽名是“田武昌”——因為沒有寫明職務,因此,無論是西默?托平還是今天的我們都無從查明這是否是個真實姓名,一個猜測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給部隊起代號時,通常喜歡借用中國大城市的名字。
心緒複雜的年輕的美國記者已經喜歡上了紀律嚴明的解放軍官兵。他很願意讓充滿好奇心的他們擺弄他隨身攜帶的照相機,並按照官兵們的請求現場操作了他的那台英文打字機,然後不厭其煩地回答解放軍官兵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一位年輕的步兵戰士問及有關自助餐廳的問題”讓西默?托平著實吃驚。無法得知提出這個問題的士兵,他是從哪裡得知世界上還有“自助餐廳”這種代表著悠閒富裕生活的東西的,也無法得知這個士兵如何在身處戰火之時怎麼會想到這個問題的。最終,這位年輕的解放軍戰士的自信令西默?托平震驚:“等全國解放了,再過二十年,我們也將有自助餐廳!”
八日夜,陳官莊戰場上,已經被壓縮得非常小的包圍圈的四周,到處都是挖戰壕的聲音,鐵杴鎬頭在月光下閃著光亮。華東野戰軍官兵決心把戰壕一直挖到國民黨軍殘存部隊的眼皮底下。
四連一班副班長楊金堂二十二歲,他身材高大,平時身上總是兩支槍。這幾天他害了眼病,兩眼腫得像兩隻鈴鐺。班長讓他下去休養,他說不要緊。晚上,任務來了:四連以一個班的兵力,用迅猛的戰鬥動作搶占距敵二十多米遠的一座大墳包,並且堅守住,掩護全營挖戰壕。一班爭取到了這個任務,楊金堂帶著三名戰士上去了。剛往前爬出不遠,敵人就發覺了,機槍子彈打過來,楊金堂的手被子彈打穿了,脖子上也被子彈擦著直流血。連長爬上來問他行不行,他讓連長趕快去指揮挖戰壕,不用管這裡。敵人很快發起反擊,在爆炸的火光中,楊金堂脖子上的血冒著熱氣。擊退敵人的反擊後,身邊的三名戰士都因負傷被抬了下去,陣地上只有他一個人了。月亮漸漸向西傾斜,楊金堂的半個身子已經麻木,脖子上的血結成了冰塊。在意識逐漸喪失的時候,他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堅持住,他的湯姆森槍依舊在“咯咯”地響著,當面的敵人始終抬不起頭來。戰壕已經挖到距當面守軍僅三十米的地方,那邊楊金堂的湯姆森槍突然不響了。連長派人上來一看,昏迷了的楊金堂右手扣在扳機上,左手握著一顆烈性手榴彈。
黃淮大平原上又一個寒冷的黎明來臨了。
以陳官莊為中心,在杜聿明集團最後龜縮的幾座村落的四周,華東野戰軍官兵決心要把他們腳下的土地挖個底朝天,無數條戰壕向著國民黨守軍最後的陣地前沿一寸寸地接近。在凜冽的寒風中挖掘了整整一夜的官兵知道,戰壕距離敵人的前沿越近越好,那樣等衝鋒號響起來的時候,他們就會從戰壕里一躍而起,端著湯姆森槍瞬間衝到敵人面前——那個敵人最好就是杜聿明!
勇敢地向前進
淮海大戰的最後時刻到來了。
從徐州南撤的國民黨軍杜聿明集團,被華東野戰軍包圍在陳官莊附近地域,至今已經一個月有餘。
第十四章 淮海戰役:勇敢地向前進(27)
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當炮聲再次從陳官莊戰場轟然鳴響時,攻守雙方的官兵都知道,這是這塊已經屍橫遍野的大平原上的最後一搏。
在狹窄的包圍圈四周,華東野戰軍各突擊集團火炮狂吼。東面,李彌兵團已經崩潰,各軍官兵瘋狂西逃,潮水般湧進邱清泉兵團的防禦陣地,然後越過那裡已經殘破的陣地繼續向西潰敗。邱清泉兵團各部隊協同已經混亂,各個村落據點之間被華東野戰軍穿插分割,兵團部的指揮系統已經失靈。
九日上午,國民黨軍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親自飛到陳官莊上空指揮轟炸,企圖為西逃的杜聿明的部隊炸開一條通道,但是轟炸似乎沒有起到作用——“車輛部隊大白天向陳莊、劉集地區運動,解放軍從而發現了國民黨軍突圍的方向,對於東、南、北各方的攻擊更加猛烈。”
杜聿明意識到陳官莊危在旦夕,決定離開這個被困已久的村莊。
與他同行的是邱清泉,兩人準備去第五軍軍部。
第五軍軍部所在地陳莊,雖距陳官莊不足兩里地,但是,需要穿過兩個村莊之間的臨時飛機場。走出陳官莊後,暴露在曠野中的杜聿明立即感受到死亡的氣息。到處是屍體和傷員,臨時機場上,用降落傘搭建的各色帳篷大多已經破碎,在寒風和爆炸的熱浪中瘋狂地舞動著,大地因此顯出神經質般的動盪不安。炮彈不停地向臨時機場傾瀉,屍體的殘肢和泥土混合在一起飛濺。沒有聽見那些傷兵、潰兵和從徐州撤出來的非軍事人員的呼喊,只是當杜聿明跌跌撞撞地踩上一堆軟綿綿的東西之後,腳下才發出呻吟聲——曠野上,幾乎所有的人都縮在土坑裡,身上蓋著枯草和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