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華東野戰軍十縱二十八團占領青龍集後,該縱二十九師越過青龍集直插陸菜園,八十七團在八十五團一營的配合下,將國民黨軍第七十二軍包圍。十縱與這支國民黨軍有過多次交手的經歷:一九四七年四月泰安戰役中,十縱會同三縱一部全殲整編七十二師師部和兩個旅,俘虜中將師長楊文以下官兵共一萬五千多人。泰安戰役後,國民黨軍重新組建整編七十二師,整編第十師副師長余錦源出任師長。一九四八年六月睢杞戰役中,整編七十二師再次被華東野戰軍包圍,最後時刻余錦源曾準備投降,因包圍他的華野主力轉移才免遭被殲。同年八月,整編七十二師被擴編為第七十二軍,余錦源升任軍長。此時,余錦源指揮部隊利用一片老墳地起伏的地形作最後頑抗。在政治喊話無效的情況下,十縱發起了猛烈攻擊。地堡相繼炸毀,前沿陣地守軍立即潰退,余錦源率領軍部逃到距陳官莊不遠的胡莊。十縱二十九師八十七團緊追不捨,與兄弟部隊一起又將胡莊包圍。數十門大炮被推上來,炮兵做好了轟擊準備,八十七團官兵再次喊話:“你們被包圍了!快放下武器!不然我們就開炮了!”
第七十二軍的副軍長譚心急忙召集三十四師師長陳漁浦和二三三師師長徐華商量如何是好。商量的結果是:派二三三師特務連長楊法治帶領兩名通信兵打著白旗、拉著電話線到當面解放軍的陣地上要求談判。解放軍認為一名連長不夠資格,譚心改派二三三師參謀長余勛閎出面。於是,十縱二十九師八十七團政治委員宮愚公、副團長雷英夫和余勛閎在雙方警戒線上開始了談判。
第十四章 淮海戰役:勇敢地向前進(28)
第七十二軍一二二師師長熊順義被余錦源叫到軍部。熊順義發現軍部里的氣氛有點不對頭,便拉住副軍長譚心問個究竟,譚心說:“這個仗打不下去了。杜、邱、李三人現在拿不出主張,他們準備各自逃命,不管部隊了。我們不能作無謂的犧牲,與###聯繫,大家不打了,都是中國人,自己拼什麼?###已經答應,只要我們不打,保證我官兵生命安全。”譚心問熊順義是否同意,熊順義立即表示:“事已到此,大勢所趨,當然大家跟著走。”
在兩軍警戒線上,余勛閎再三表示,第七十二軍在胡莊還有兩個團的兵力,意思是他們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宮愚公政委說,解放軍在胡莊四周集中了兩個師五個團、三個炮群共六十多門大炮,如果不想投降就打打看。余勛閎趕緊提出了兩個條件:一、對外宣傳不要說第七十二軍是投誠的,而要說被殲;二、投誠之後,如果有官兵願意回家希望准予離開。雙方最終達成的協議是:
人民解放軍第十縱隊前方指揮所政治委員宮愚公與七十二軍代表余勛閎先生擬定火線協議條件如下:
(一)七十二軍立即放下武器,在其放下武器的條件下,人民解放軍准許如下之條款:
(1)保證所有放下武器人員生命財產之安全。
(2)保證所有放下武器官兵眷屬之安全並予照顧。
(3)保證所有放下武器之官兵不做人格上之侮辱。
(4)在宣傳上可以尊重七十二軍軍長之意見。
(二)七十二軍必須遵守下列條款:
(1)保證所有在職人員一律點交清楚。
(2)保證所有武器一律點交清楚齊全並不做任何破壞。
(3)放下武器後,七十二軍立即轉入指定地點。
(三)以上條款統限於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九日晚十時四十分起生效。
十縱八十七團派出一名營教導員跟隨余勛閎進入胡莊,走進了第七十二軍軍長余錦源的指揮部。余錦源還是有些猶豫不決,八十七團的那位營教導員說:“時間不多了,我們的炮兵早就等得不耐煩了。”余錦源和譚心又提出了四個條件:一、雙方必須再假打一個小時;二,武器彈藥不好點交;三、先發給余錦源一張通行證,讓其離開部隊,不跟隨士兵一起走,不與解放軍高級首長見面;四、將譚心的家眷從鎮江接到徐州。四個條件十縱都同意了。余錦源寫下了“全軍放下武器”的命令。
九日晚至十日拂曉,國民黨軍第七十二軍殘部一萬五千名官兵放下武器,全軍進入當面解放軍的陣地。解放軍信守承諾,願意留下來的歡迎,願意走的很快被釋放,釋放證明上註明的是“參加戰場起義”。
一二二師師長熊順義還是趁亂逃跑了。他經徐州、鄭州跑到武漢,參加了孫元良重新組建的第十六兵團,還當他的一二二師師長。一九四九年年底,當他再次被解放軍追得走投無路時,在四川率部起義。
第七十二軍投誠之後,十縱立即進入胡莊陣地,陳官莊已在眼前。
在胡莊的西南方向,第七十四軍軍部已經亂成一團,軍長邱維達給側翼的第七十二軍打電話,發現電話線斷了,派作戰科長前去聯絡,這才知道第七十二軍正在與解放軍商談繳槍的條件。邱維達頓時有些驚慌,命令特務連向胡莊方向警戒。接著,邱清泉打來電話說:“李彌兵團已垮了,###已經突到投擲場附近,請你注意,我以後不能統一指揮了,請你自行決定。”——這是邱維達與邱清泉的最後一次通話。情況肯定是萬分不妙了,邱維達立即召集軍官會議,決定銷毀一切文件和笨重的行李器材,五十七師堅守陣地,掩護五十一、五十八師轉移。同時規定,如果突圍出去的話,部隊一律到安徽阜陽集合。命令下達之後,參謀長江崇林跟隨五十八師、軍長邱維達跟隨五十一師開始向西突圍。沒走多遠,他們便受到猛烈的阻擊,五十一師雖一度突破阻擊線,但接著兩側同時受到夾擊,師長王夢庚死於亂槍之中。跟進的五十八師因被分割而陷入困境。邱維達在衛兵的保護下開始在混亂的戰場上盲目奔逃。
第七十二軍的副軍長譚心急忙召集三十四師師長陳漁浦和二三三師師長徐華商量如何是好。商量的結果是:派二三三師特務連長楊法治帶領兩名通信兵打著白旗、拉著電話線到當面解放軍的陣地上要求談判。解放軍認為一名連長不夠資格,譚心改派二三三師參謀長余勛閎出面。於是,十縱二十九師八十七團政治委員宮愚公、副團長雷英夫和余勛閎在雙方警戒線上開始了談判。
第十四章 淮海戰役:勇敢地向前進(28)
第七十二軍一二二師師長熊順義被余錦源叫到軍部。熊順義發現軍部里的氣氛有點不對頭,便拉住副軍長譚心問個究竟,譚心說:“這個仗打不下去了。杜、邱、李三人現在拿不出主張,他們準備各自逃命,不管部隊了。我們不能作無謂的犧牲,與###聯繫,大家不打了,都是中國人,自己拼什麼?###已經答應,只要我們不打,保證我官兵生命安全。”譚心問熊順義是否同意,熊順義立即表示:“事已到此,大勢所趨,當然大家跟著走。”
在兩軍警戒線上,余勛閎再三表示,第七十二軍在胡莊還有兩個團的兵力,意思是他們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宮愚公政委說,解放軍在胡莊四周集中了兩個師五個團、三個炮群共六十多門大炮,如果不想投降就打打看。余勛閎趕緊提出了兩個條件:一、對外宣傳不要說第七十二軍是投誠的,而要說被殲;二、投誠之後,如果有官兵願意回家希望准予離開。雙方最終達成的協議是:
人民解放軍第十縱隊前方指揮所政治委員宮愚公與七十二軍代表余勛閎先生擬定火線協議條件如下:
(一)七十二軍立即放下武器,在其放下武器的條件下,人民解放軍准許如下之條款:
(1)保證所有放下武器人員生命財產之安全。
(2)保證所有放下武器官兵眷屬之安全並予照顧。
(3)保證所有放下武器之官兵不做人格上之侮辱。
(4)在宣傳上可以尊重七十二軍軍長之意見。
(二)七十二軍必須遵守下列條款:
(1)保證所有在職人員一律點交清楚。
(2)保證所有武器一律點交清楚齊全並不做任何破壞。
(3)放下武器後,七十二軍立即轉入指定地點。
(三)以上條款統限於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九日晚十時四十分起生效。
十縱八十七團派出一名營教導員跟隨余勛閎進入胡莊,走進了第七十二軍軍長余錦源的指揮部。余錦源還是有些猶豫不決,八十七團的那位營教導員說:“時間不多了,我們的炮兵早就等得不耐煩了。”余錦源和譚心又提出了四個條件:一、雙方必須再假打一個小時;二,武器彈藥不好點交;三、先發給余錦源一張通行證,讓其離開部隊,不跟隨士兵一起走,不與解放軍高級首長見面;四、將譚心的家眷從鎮江接到徐州。四個條件十縱都同意了。余錦源寫下了“全軍放下武器”的命令。
九日晚至十日拂曉,國民黨軍第七十二軍殘部一萬五千名官兵放下武器,全軍進入當面解放軍的陣地。解放軍信守承諾,願意留下來的歡迎,願意走的很快被釋放,釋放證明上註明的是“參加戰場起義”。
一二二師師長熊順義還是趁亂逃跑了。他經徐州、鄭州跑到武漢,參加了孫元良重新組建的第十六兵團,還當他的一二二師師長。一九四九年年底,當他再次被解放軍追得走投無路時,在四川率部起義。
第七十二軍投誠之後,十縱立即進入胡莊陣地,陳官莊已在眼前。
在胡莊的西南方向,第七十四軍軍部已經亂成一團,軍長邱維達給側翼的第七十二軍打電話,發現電話線斷了,派作戰科長前去聯絡,這才知道第七十二軍正在與解放軍商談繳槍的條件。邱維達頓時有些驚慌,命令特務連向胡莊方向警戒。接著,邱清泉打來電話說:“李彌兵團已垮了,###已經突到投擲場附近,請你注意,我以後不能統一指揮了,請你自行決定。”——這是邱維達與邱清泉的最後一次通話。情況肯定是萬分不妙了,邱維達立即召集軍官會議,決定銷毀一切文件和笨重的行李器材,五十七師堅守陣地,掩護五十一、五十八師轉移。同時規定,如果突圍出去的話,部隊一律到安徽阜陽集合。命令下達之後,參謀長江崇林跟隨五十八師、軍長邱維達跟隨五十一師開始向西突圍。沒走多遠,他們便受到猛烈的阻擊,五十一師雖一度突破阻擊線,但接著兩側同時受到夾擊,師長王夢庚死於亂槍之中。跟進的五十八師因被分割而陷入困境。邱維達在衛兵的保護下開始在混亂的戰場上盲目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