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司馬懿雲淡風輕地說完這幾句,百姓們齊聲歡呼,姜維也為之動容。自古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但如司馬懿這般,能以自己的智慧和堅執,真正從當年絆跌的地方爬起來,完完全全地雪洗去曾經的污點,古今能有幾人做到!
“其二,當年司馬懿對公主說,治世之能臣比比皆是,故而無須老夫錦上添花,”司馬懿接著說道,“不料公主在統一之後,為盡孝道,一走便是兩年,
老夫才不得不出來幫些忙。如今,公主歸期已近,你們還是饒了我這把六十幾歲的老骨頭,讓老夫過些清閒日子吧。”
眾人聽司馬懿說得堅決,倍感惋惜,但從司馬懿的言語中,竟聽到清瑤即將歸來,大喜過望,一同歡呼起來。
“公主真的要回來了嗎?”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問道。
姜維眼中閃動著興奮,用力向眾人點頭,將所有人都拋上了喜悅的頂點。
姜維突然單膝跪下,對司馬懿說道:“司馬先生知道姜維同公主的交情,如今公主歸期已近,陛下和滿朝文武都正趕往建業迎接,唯獨我被拉在此地,只為求司馬先生出山。您難道看在公主份上,也不賣這個面子嗎?”
司馬懿哈哈大笑,扶著姜維起身,道:“但要為天下做些事情,只需有心即可,在朝在野有何分別?
老夫這兩年漂泊無定,不領俸祿,不一樣能有所作為嗎?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兩年老夫遠離官場,潛心修史,每一天都過得不勝愜意,因為老夫已深信公主當日良言----無論才能高低,但能誠心而為,人人皆是天下英雄。請大將軍見到公主時,代為轉告----老夫會隱於民間,滿懷希望地將這段天下英雄的歷史記載下去的!”
言畢,司馬懿再不停留。他倒持節杖,
長袖揮舞,大步流星,笑聲不絕地出去了。姜維和眾百姓凝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讚嘆不止,又細品司馬懿的臨別贈言,更是血脈賁張,信心完足。他們已等不及,同即將歸來的公主一道,在漫長的未來中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留下更多如大運河這般的千秋盛舉。
清明時節,建業。
已故東吳郡主孫尚香的墳頭依然立在那片熟悉的江邊,今天卻見到了人山人海的盛狀。
他們並不是為了祭墳而來,因為今日此地,便是清瑤同所有人約定的歸期。
當天清瑤帶去的白鴿已經全部飛回來了----她的船已駛入長江,須臾便可與闊別兩年的親朋好友們重逢!
劉禪,星彩,陸遜,鄧艾……所有人都極目遠眺著,在長江水天一色中等待帆影的出現。兩年前分別時的一幕幕,也無比真切地從記憶深處湧起。
那天清瑤軍抵柴桑,竟不料迎面收到孫權的遺書。萬分焦急的清瑤即飛奔入柴桑宮殿,當她在宮門口見到等候多時的步夫人時,才心中稍安----那天張布出使陳留時,清瑤托他帶給吳國太和步夫人的信,便是拜託她們好生照顧孫權,尤其是千萬要在孫權可能萌生死志的時候阻止他自戕生命。
步夫人面露哀傷。她告訴清瑤,孫權在得知長江水戰失敗,陸口港失陷之後,便當夜備好遺書,服毒自盡。好在步夫人萬分警惕,在毒酒送入之前調了包。
然而她也知道孫權此刻萬念俱灰,為安丈夫情緒,步夫人在調換的酒中下了蒙漢藥,令孫權暫時昏迷,好等到清瑤趕到,勸解舅父。此事無人知曉,故而張布迎接清瑤時,也相信孫權已然自盡身亡。
待孫權悠悠醒轉,見到清瑤,方知自盡未遂。他尋過一次死,萬沒有勇氣再尋第二次,
更沒有勇氣當著清瑤之面做一個自戕生命的懦夫。於是,孫權長嘆一聲,終於傳令東吳全境易幟歸漢,並從江陵召回陸遜,一同返回建業。
然而,清瑤卻發現,孫權每日鬱鬱寡歡,無論她如何照料勸解都無濟於事。交談中,她不難發現孫權的心事:其一,是孫權為最初拒絕歸漢,反而挑起戰爭而深深自責。此刻只推說自己愧對江東君民,已無顏再居吳王之位,因而仍然不願接下封他為吳王的聖旨。其二,是孫權依然不願生活在漢統之下,畢竟父兄的基業丟在了自己手上,而父親當年更曾為漢朝傳國玉璽而被漢室宗族劉表伏擊而死。
因為憂慮於此,清瑤將受降事宜分派給部將之後,便親陪孫權返回建業。原以為重逢家人親戚,舅父的情緒會有所好轉,不料孫權見到建業巍峨的宮殿,竟生出往事不堪回首的念頭,心情益發沉鬱。見此狀,清瑤哪裡敢輕易離開,只恐自己剛走,孫權又生出輕生之念。
如此過了一月余,陸遜處理完江陵交接事宜,返回建業。見彷徨無計的清瑤向自己求助,陸遜眉頭緊鎖,但終於獻出一策。
話說西元228年,便是清瑤和諸葛亮分兵北伐關中的那一年,在江東清閒無事的孫權派遣將軍衛溫出海往東南,找尋傳說中的夷州。第二年,衛溫便傳來了吳軍順利登陸夷州的喜訊。捷報中稱,夷州在臨海郡東南兩千裏海外,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
如此形容,竟是一派四季如春的世外仙源景象。然而,吳軍在夷州只駐紮了一年,便疫病橫行,死者大半,連衛溫本人也病死軍中,剩餘士兵則無可奈何地全部撤了回來。
但如司馬懿這般,能以自己的智慧和堅執,真正從當年絆跌的地方爬起來,完完全全地雪洗去曾經的污點,古今能有幾人做到!
“其二,當年司馬懿對公主說,治世之能臣比比皆是,故而無須老夫錦上添花,”司馬懿接著說道,“不料公主在統一之後,為盡孝道,一走便是兩年,
老夫才不得不出來幫些忙。如今,公主歸期已近,你們還是饒了我這把六十幾歲的老骨頭,讓老夫過些清閒日子吧。”
眾人聽司馬懿說得堅決,倍感惋惜,但從司馬懿的言語中,竟聽到清瑤即將歸來,大喜過望,一同歡呼起來。
“公主真的要回來了嗎?”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問道。
姜維眼中閃動著興奮,用力向眾人點頭,將所有人都拋上了喜悅的頂點。
姜維突然單膝跪下,對司馬懿說道:“司馬先生知道姜維同公主的交情,如今公主歸期已近,陛下和滿朝文武都正趕往建業迎接,唯獨我被拉在此地,只為求司馬先生出山。您難道看在公主份上,也不賣這個面子嗎?”
司馬懿哈哈大笑,扶著姜維起身,道:“但要為天下做些事情,只需有心即可,在朝在野有何分別?
老夫這兩年漂泊無定,不領俸祿,不一樣能有所作為嗎?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兩年老夫遠離官場,潛心修史,每一天都過得不勝愜意,因為老夫已深信公主當日良言----無論才能高低,但能誠心而為,人人皆是天下英雄。請大將軍見到公主時,代為轉告----老夫會隱於民間,滿懷希望地將這段天下英雄的歷史記載下去的!”
言畢,司馬懿再不停留。他倒持節杖,
長袖揮舞,大步流星,笑聲不絕地出去了。姜維和眾百姓凝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讚嘆不止,又細品司馬懿的臨別贈言,更是血脈賁張,信心完足。他們已等不及,同即將歸來的公主一道,在漫長的未來中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留下更多如大運河這般的千秋盛舉。
清明時節,建業。
已故東吳郡主孫尚香的墳頭依然立在那片熟悉的江邊,今天卻見到了人山人海的盛狀。
他們並不是為了祭墳而來,因為今日此地,便是清瑤同所有人約定的歸期。
當天清瑤帶去的白鴿已經全部飛回來了----她的船已駛入長江,須臾便可與闊別兩年的親朋好友們重逢!
劉禪,星彩,陸遜,鄧艾……所有人都極目遠眺著,在長江水天一色中等待帆影的出現。兩年前分別時的一幕幕,也無比真切地從記憶深處湧起。
那天清瑤軍抵柴桑,竟不料迎面收到孫權的遺書。萬分焦急的清瑤即飛奔入柴桑宮殿,當她在宮門口見到等候多時的步夫人時,才心中稍安----那天張布出使陳留時,清瑤托他帶給吳國太和步夫人的信,便是拜託她們好生照顧孫權,尤其是千萬要在孫權可能萌生死志的時候阻止他自戕生命。
步夫人面露哀傷。她告訴清瑤,孫權在得知長江水戰失敗,陸口港失陷之後,便當夜備好遺書,服毒自盡。好在步夫人萬分警惕,在毒酒送入之前調了包。
然而她也知道孫權此刻萬念俱灰,為安丈夫情緒,步夫人在調換的酒中下了蒙漢藥,令孫權暫時昏迷,好等到清瑤趕到,勸解舅父。此事無人知曉,故而張布迎接清瑤時,也相信孫權已然自盡身亡。
待孫權悠悠醒轉,見到清瑤,方知自盡未遂。他尋過一次死,萬沒有勇氣再尋第二次,
更沒有勇氣當著清瑤之面做一個自戕生命的懦夫。於是,孫權長嘆一聲,終於傳令東吳全境易幟歸漢,並從江陵召回陸遜,一同返回建業。
然而,清瑤卻發現,孫權每日鬱鬱寡歡,無論她如何照料勸解都無濟於事。交談中,她不難發現孫權的心事:其一,是孫權為最初拒絕歸漢,反而挑起戰爭而深深自責。此刻只推說自己愧對江東君民,已無顏再居吳王之位,因而仍然不願接下封他為吳王的聖旨。其二,是孫權依然不願生活在漢統之下,畢竟父兄的基業丟在了自己手上,而父親當年更曾為漢朝傳國玉璽而被漢室宗族劉表伏擊而死。
因為憂慮於此,清瑤將受降事宜分派給部將之後,便親陪孫權返回建業。原以為重逢家人親戚,舅父的情緒會有所好轉,不料孫權見到建業巍峨的宮殿,竟生出往事不堪回首的念頭,心情益發沉鬱。見此狀,清瑤哪裡敢輕易離開,只恐自己剛走,孫權又生出輕生之念。
如此過了一月余,陸遜處理完江陵交接事宜,返回建業。見彷徨無計的清瑤向自己求助,陸遜眉頭緊鎖,但終於獻出一策。
話說西元228年,便是清瑤和諸葛亮分兵北伐關中的那一年,在江東清閒無事的孫權派遣將軍衛溫出海往東南,找尋傳說中的夷州。第二年,衛溫便傳來了吳軍順利登陸夷州的喜訊。捷報中稱,夷州在臨海郡東南兩千裏海外,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
如此形容,竟是一派四季如春的世外仙源景象。然而,吳軍在夷州只駐紮了一年,便疫病橫行,死者大半,連衛溫本人也病死軍中,剩餘士兵則無可奈何地全部撤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