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是人皆有好奇心,因此他也留了一隻耳朵聆聽人群中的聲音,但聽到的是一陣鬨笑。

  “軍爺,沒搞錯吧!”

  “通緝犯怎麼可能是這麼個糟老頭子,只怕連拐棍都扶不穩了……”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老人不禁向那裡轉去了目光,但他錯愕地發現,人群中的聲音突然全消失了,而軍士和酒客則不約而同地盯著自己猛瞧。

  那老人猛地一個激靈,究竟發生了什麼古怪?

  然而他看見通緝令上的畫像,竟然跟自己一模一樣,臉色霎時雪白。

  他尷尬地低下頭,便要往外面衝去。

  “這位老人家請留步,”那隊士兵的隊長將老人攔住,“莫非你便是畫像中人?”

  老人搖搖頭:“這位軍爺認錯人了!”

  那隊長朗笑起來,大聲對眾人說道:“鄉親們說說,我認錯人了嗎?”

  一片嘈雜聲傳來。那老人聽到眾人皆雲自己便是畫像中人,剛才蒼白的臉竟變得紫脹。

  “老夫向來遵紀守法,究竟犯了什麼事?!”他盯著那隊長厲聲說道。

  “在下不知,但老人家既然是畫像中人,請恕在下難以放行。”

  那隊長仍然面露微笑,但言語間已無商量餘地。

  老人見有軍士前來拉自己的手,憤然拂袖,

  將軍士嚇了一跳。他怒道:“當朝陛下仁愛,政治清明,不料竟有差役平白無故當街拿人。是哪個主子叫你們這麼做的,難道不怕觸犯王法嗎?”

  老人的話極有分量,周圍人群也是一片竊竊私語。但那隊長神態自若,恭敬行禮道:“老人家言重了,

  大將軍沒有令在下拿人,也沒說老人家是不法之徒。大將軍下的命令,是見到老人家,便留尊步,容大將軍稍後趕到!”

  這幾句話有禮有節,令那老人也無法辯駁。心知無法脫身,那老人冷冷一笑,負手在酒肆門口的一張方桌旁坐了下來,道:“好,老夫今朝便奉陪你們到底,看你們大將軍憑什麼留我!”

  言畢吩咐上酒,而四周人群見有好戲看,哪裡肯舍,也紛紛駐足。

  片刻消息傳出,酒肆門外更黑壓壓地圍了一片人。

  那老人毫不在意,只顧著飲酒吃肉。

  過得片刻,只聽有人下馬,圍觀人群自覺地讓開一條道路,讓一個身披綠甲,眉目俊朗的將軍帶著隨從快步走進酒肆。

  新漢大將軍姜維玉樹臨風,文武雙全,四海景仰,此刻他走了進來,眾人皆不自禁地退後了幾步,

  而那老者卻毫不在意,也沒見他從座位上站起來。

  姜維見那老者,露出又驚又喜的神情,踏上幾步,便長揖到地。

  “司馬先生,你可讓姜維找得好苦!大運河通竣之時,你如何不告而別了呢?”

  望著圍觀人群無比驚異的眼神,姜維朗聲說道:“眾鄉親可知,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司馬懿老先生!今日通竣的大運河,便是司馬先生出謀調度建成的!”

  周遭一片雅雀無聲。剛聽那說書人講那大賢的豐功偉績,不料大賢竟在眼前!

  下一刻,人群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饒是司馬懿屢經大場面,也被此刻的掌聲震得頭暈眼花。

  “我讓你們嚴守機密,你們便是這麼守的?!”

  司馬懿慍道。姜維哈哈一笑道:“姜維這便賠罪了,但司馬先生如此豐功偉績,卻要隱姓埋名,鄉親們答不答應啊!”

  隨著眾人齊聲大笑,喊出“不答應”,

  現場氣氛已熱烈到頂點,只怕下一刻眾人便要一起衝上,將司馬懿這把老骨頭拋起來。司馬懿笑得十分尷尬,道:“既然老夫沒有犯事,那便告辭了。”

  姜維伸手一擋,道:“司馬先生請留步!”

  司馬懿見仍然無法脫身,剛要發作,只見姜維手一招,左右上前兩名侍從,雙雙跪地,舉起兩個紅錦托盤。

  “司馬先生為運河殫精竭慮兩年之久,

  卻隱姓埋名,謝絕俸祿。陛下說,大恩不報,枉自為人!司馬先生大恩於社稷,陛下尚待在通竣典禮上重禮相謝,不料先生竟不辭而別。姜維無可奈何,只得出此下策,在淮安周圍各城以通緝令搜尋先生蹤影,只為替陛下送上謝禮!”

  此時左右侍衛已將謝禮遞上。司馬懿執起左首盤中的一枚鐫刻“高風亮節”的白玉節杖,若有所思。但當他看到右首盤中端置著一枚印綬時,露出驚訝的神色。

  “陛下望司馬先生能應允出仕,官復太傅之職。此實乃天下人所望,先生萬勿推辭!”

  司馬懿一笑,對姜維說道:“老夫收下這節杖,便是心領陛下的美意了。至於出仕為官,那天我對公主說過放下,便徹底放下了。還是免了吧。”

  姜維懇切道:“司馬先生這些年其實一直心中記掛天下百姓,何言放下?

  如先生這般大才高義,若不出山匡扶社稷,又豈是天下人所願?”

  姜維言畢,又引得四周百姓一片掌聲。司馬懿頗感欣慰,但他心意早決,神情自若地說道:“大才高義斷不敢當。老夫這兩年為修運河出了些主意,只為兩個原因:其一,當年老夫曾下令決開淮堤,讓此間百姓飽受生靈塗炭之苦。如今能修成運河,解除淮河水患,只是略贖當年愧疚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