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到太子登基,武玉瑩有了太后親姐和侄子皇帝,更是沒想過曹顒一事,沒想到過了這麼久見到親姐姐,這個姐姐還提出了這事!

  這怎麼回事?額娘和姐姐關係挺好的啊,就是她也很尊敬這個姐姐,為什麼姐姐願意將繼姐武鸞兒嫁給宗室做嫡福晉,而要將她嫁給一個包衣奴才!

  她目光是震驚的,還好額娘替她說話了。

  武安寧見這情況,也知道這是不可能了,江南那邊她非常需要曹家,因為她要開海禁,曹家在江南二十多年的勢力,樹大根深,是最能派上用場的。

  至於他包衣身份,武安寧肯定會提上來。

  武玉瑩感覺自己被太后盯著,不由低下頭去。

  武安寧說道:“那算了,可惜了好人才。”

  武安寧這些日子重用曹顒,發現他人的確不錯,性子溫和,恩怨也分明,更是非常注重嫡妻的人。曹家雖然是包衣,但在江南卻是土皇帝,再有武安寧在,武玉瑩嫁過去,就是曹寅也得敬著,日子會比武鸞兒還要過得富貴有權利。

  最重要的,她想要廢掉旗人特權,那麼就不免也要廢除掉包衣這個身份。

  武安寧從來就不在意包衣是不是低賤,相反,她覺得包衣中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也更適合為己用。

  武玉瑩有些怕武安寧不滿,有心解釋一番,但是才鼓起勇氣抬起頭來,觸及上首的武安寧,她就說不出口了。

  李佳氏露出略為擔憂之色。

  武玉瑩想不明白,李佳氏同樣也不明白,之前皇上沒有登基前,她還能想通,是娘娘想要拉攏曹家,但是現在皇上登基了,還有必要拉攏曹家嗎?

  是曹家上趕著效忠的,根本沒有具備拉攏和安撫的條件。

  “太后,攝政王來給你請安了。”

  武安寧微微皺眉,這時候過來做什麼。

  看了坐著的幾個人,武安寧思忖一會兒,然後說道:“讓他進來。”

  李佳氏、武鸞兒幾個頓時有些坐不住了。

  攝政王,她們對這個稱謂有著天然的惶恐,也有著不少的排斥。

  畢竟攝政王這個位置在歷史上就是奪了皇帝政權的人,她們在外,康熙駕崩的時候,現在的皇上還未回京,聯想到這次封了攝政王,她們就不免多想了想,是這個前太子、現攝政王和太后做了什麼交易,促使了未回京的皇上登基了。

  胤礽大踏步進來,屋裡的人他仿佛未見一般,然後說道:“臣給聖母皇太后請安。”

  武安寧淡淡地說道:“免禮,王爺不在乾清宮,來本宮這兒有何要事?”

  胤礽嘆道:“這份摺子,還請太后早做決定。”

  說完,就遞上來。

  武安寧連忙讓福祿接過,竟然是聯名上書請皇上立後之事。

  除了關係皇家子孫大事,眾多的貴族心裡也不免起了波瀾,哪家姑娘做了皇后,也是一步登天了。

  摺子後面還隱晦指出,皇上大婚後可以名正言順親政,攝政王也不敢不放權的意思。

  難怪胤礽一收到,就立刻帶著摺子過來了。

  武安寧合上摺子,說道:“此事不必商議,駁回去好了,皇上的八字,不宜早婚。”

  胤礽知道胤禪在修道,但是沒想到,連娶親都要晚?

  第162章

  李佳氏幾個都低下頭去,她們聽了心裡頭失望不已,不明白為何太后拒絕給皇上立後?

  武鸞兒這還是頭一回近距離,也沒有多少顧忌的去打量這個傳說中的二太子,這一看,武鸞兒心裡忍不住贊了一聲,以前遠遠瞧了瞧,知道二太子長得不錯,這次認真看,她發現真是端的俊美無比。

  更重要的,現在的二太子成了攝政王,比以前的文雅清和,現在多了份穩重和深沉,還帶著一股憂鬱的氣質,比以前吸引人多了。

  武鸞兒都嫁人生子了,心裡都不由地暗贊,更別說一旁的武玉瑩了。

  武玉瑩這是第一次見到胤礽,然後心靈有著從所未有過的衝擊。

  攝政王……之前就沒娶福晉,現在……也沒有王妃,不知道……能不能……武玉瑩心裡產生了這個念頭,就再也揮不掉。

  “皇上還是不翻摺子嗎?”武安寧問胤礽。

  胤礽搖了搖頭,自從那日諸王死在亂箭下後,十五弟就再也沒有翻過摺子,摺子都是他和太后批得,十五弟看都不看一眼,上朝也是干坐著,一下朝就進了內殿,據說是在修煉。

  “也算了,隨他去。”

  “可還有其他事?”

  胤礽搖了搖頭。

  武安寧對他揮了揮手,說道:“那你下去吧。”

  胤礽行禮退了下去。

  屋裡為之一靜,他們以為是皇太后和皇上被攝政王控制了,但剛才的情形看來,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攝政王很尊敬太后和皇上,而且從他們對話中得出,之所以有攝政王和太后聽政,是因為皇上根本就不參政事。

  目送胤礽離開,武安寧就起了身,說道:“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本宮就送你們回去。”

  這次見她們,也不過是穩穩她們的心,如今胤礽一過來,他的態度就說明了,也沒必要再多話。

  四人心裡頭都有些亂,也都點了點頭。

  日子慢慢走上正軌。

  康熙四十六年過去,新年到來,改了年號為永安。

  胤礽處理政事很有一套,到底是他做慣了的。

  武安寧一開始就不顯山露水的,直到準噶爾部策妄阿喇布坦出兵進攻西藏的消息傳來,武安寧否了胤礽提議正白旗完顏策牧出征,改年羹堯出征。

  大將軍確立前,攝政王和武安寧也不得不因為各自政論鬥了一圈,但最後贏的是武安寧。

  武安寧能用帝印,但是攝政王不能。

  武安寧的勢力也終於浮出水面來。

  尤其年羹堯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平定漠西蒙古,其中而他所帶領的征西軍的‘破天’火統讓人聞之色變。因為太靈便了,而且炸膛的機率小得可憐,威力也很大。裝上破天的火統打哪裡,哪裡敵人就會迅速崩潰。

  更令朝廷心驚的是,聖母皇太后竟然下令西進,一直打到蒙古邊境,戶部哭訴沒錢糧了,皇太后才收手。回來的西征大軍肅殺之極,竟然叫八旗軍都有些膽寒。

  武安寧親自帶著文武去迎接年羹堯,西征軍一般駐紮了京城。京城裡的各旗兵馬都不免產生了威脅感。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聖母皇太后會允許年羹堯帶軍來京城。

  這……這難道不怕年羹堯造反嗎?

  那可是有十萬大軍,而且還有破軍利器。

  就是攝政王也反對,可是武安寧一意孤行,而後聖旨發出,所有人也只能聽命了。

  此次年羹堯大破蒙古,戰功不凡,年羹堯進朝,武安寧就直接給了三等公的爵位。

  年羹堯沒有半點自恃的意思,跪在大殿中央,異常恭敬。

  別人不知道,他還能不知道上面的聖母皇太后能輕易取了他的性命,還有那破天也是皇太后取出來的。

  更何況,他軍中他還不知道有多少是皇太后身邊的人,他哪裡敢有絲毫恃功的意思。不過,他如果恭敬,而且他自認為也有本事,日後跟著聖母皇太后,也不怕沒有榮華富貴。

  這次帶兵進京,他有種預感,皇太后就會有大動作。

  永安元年,崇安太后帶著皇上祭天,夜夢仙人指示,第二日在朝堂提出給八旗改名。

  一時間,立刻就被諸多旗人所請諫制止。

  崇安太后不樂,執意要改,攝政王以壞了祖宗先例為由和太后當朝對峙,崇安太后責令攝政王回府思過。

  還是下旨將正黃旗改為青龍軍,鑲黃旗改為白虎軍,正白旗改為朱雀軍,鑲白旗改為玄武軍。

  正紅旗為烈焰軍,鑲紅旗為飛雪軍,正藍旗為雷霆軍,鑲藍旗為雲霄軍。

  只是換個名字,大家也沒往深處想,但是他們挺怕開了先例,然後這皇太后以後再弄點什麼違背祖宗的事,所以他們才大家反對。

  但是這和旗名一出,鑲白旗的人高興了,竟然和武安寧的心腹等人站了同一陣地。

  只因為,他們這一旗和上三旗同屬四象,會不會就是皇太后要將他們這一旗提上來?由不得他們不多想啊。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地位區別可大了。

  這一鬧,朝堂好不熱鬧,諸臣去求皇上,然而皇上淡淡地說道:“朕也夢到了,仙人說改八旗名有利我朝千秋萬代。”

  眾人頓時語塞。

  武安寧趁著這機會,就囑咐旗務改制,再也不聽他人所言。

  終究還是有滿人跪著不願離去,武安寧也不再理會就下令下朝了,他們被拖出去,可還是跪在大殿前。武安寧也不再讓人將其拖出宮去,任由他們跪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