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他的血滴子還在!
新帝登基暢通無阻。
登基大典過後,第一道詔書,是冊封生母武皇貴妃為聖母皇太后,尊號崇安,緊接著是給孝惠太后加封太皇太后。
然後對武家也晉了一等公。
同母胞姐和碩睿康公主晉為固倫睿康公主。
十六貝子胤祿進為和親王,十七阿哥胤禮為順親王,剩下幾個剛到上學的兄弟都為貝子。
另加封理親王胤礽為輔政王。
七日聖母皇太后清醒,新帝表示自己年幼,又下旨尊理親王為攝政王。
遭到諸多臣子勸諫,然新帝心意已定,諸臣子苦勸無果,他們下朝上朝,看新上任的攝政王仿佛是莫大jian逆一般。
日日彈劾,更是將摺子遞到了聖母皇太后手中,就是希望聖母皇太后能夠勸一勸皇上。
攝政王胤礽見狀,當即就提出,聖母皇太后垂簾聽政,以便監查攝政王議政,避免皇權旁落。
此言,新帝當朝應允,諸臣互相對看,聖母皇太后監察攝政王,似乎在皇上鐵心的情況下,未嘗不是限制攝政王的好辦法。
至此,聖母皇太后垂簾聽政竟然是出乎意料的順利。
楚貝子府。
胤禪登基,鎮國將軍榮保的爵位就被提到貝子的爵位上。
武鸞兒聽榮保回來說今日朝事,聖母皇太后垂簾聽政?
比之當初胤禪被立太子,胤禪順利登基,胤礽殺了諸皇子還要來得瞠目。
“也是奇怪,皇上雖然小,可也十五(虛歲)了,先帝這年紀也親政了,為何皇上要立攝政王,還請出太后垂簾聽政!”
武鸞兒問道:“朝臣都同意了?”
榮保嘆道:“怎麼能不同意,這是唯一限制攝政王的辦法。”
“更何況,攝政王的人還有隆科多、年羹堯、馬齊幾個皇上的人也第一時間附議,可見這是皇上的態度。”
武鸞兒想了想,不由問道:“你說,太后會參政嗎?還是就是做個樣子?”
榮保看著武鸞兒,說道:“這……鸞兒你覺得呢?你和太后是姐妹,是不是了解一二,你覺得太后的性子可是會參政?”
武鸞兒一時話塞,她也說不上來。
到今日,武鸞兒覺得自己越來越看不明白她那便宜妹妹了。
“我進宮去探探風聲,不管太后是否參政,你也不能聽攝政王的。”武鸞兒低聲說道。
榮保連忙說道:“這你放心,我們家哪來的地位,可全是靠著太后和皇上。”
武鸞兒點點頭,進宮之前,她還是回武家一趟。
自從康熙駕崩,她們還都沒私下見到過太后。以後該怎麼做,這次希望能見著問清楚。
第161章
宮裡的太妃有年長的皇子的幾乎都死了,特別是惠妃和宜妃,就結伴過來景仁宮用匕首刺殺武安寧,只是還沒靠近武安寧就被壓了回去。
良妃和榮妃自盡,留下的摺子是請罪摺子,但是請求太后和皇上,皇孫無辜,希望不要牽連。
武安寧准了。
宜妃和惠妃被攝政王以謀害太后的罪名丟進了宗人府,想來也是個死字。
這樣算來,宮裡沒有太妃了。
“宮裡沒有太妃也不是一回事,除了宣太嬪、和太嬪晉位太妃,有公主的兆佳貴人和袁貴人也晉太妃。”
“太妃都安排去壽康宮。”
何其恭應下來。
武安寧在處理遷宮和後宮宮務。
正和何其恭囑咐著,這時候外面傳來黃全祿的聲音。
“太后,武福晉、承恩公夫人、少夫人和玉瑩格格求見。”內務府的黃全祿第一時間就將這求見銘牌遞了上來。
現在差不多到了局面可以定下的時候,聽到這傳話,也是有足夠時間去見武家人了,以後武家和林家也是她最好的鐵桿。
“讓她們進來。”
黃全祿如同得了賞賜一般,興沖沖地出去接人。
現在武福晉和武家、玉瑩格格可都是貴人中的貴人。
他也無數次慶幸,當初他看準了還是寧嬪的太后,現在可是壓對寶了,想來,只要他沒什麼大錯,內務府總管的位置也有可能會落到他手上。
武鸞兒、李佳氏、其木格和武玉瑩明顯感覺她們入宮以後,受到的敬重更多,以前她們進宮,路上遇見的宮人雖然停下來候在在一邊,但是也沒像現在一樣跪下來無聲施禮。
“太后……身子可好?”其木格忍不住先問道。她在太后身邊長大,除了丈夫,武家最關心太后的就是她了。武柱國、李佳氏和武鸞兒、武玉瑩也關心,但是絕對沒有其木格和武元懌來得真心,他們的關心不可避免多了些其他什麼。
新帝雖然是外孫,但是有太后在可比沒太好要來得有區別。
其木格前些日子就聽到,諸皇子和宗人府諸王逼太后服了毒。這些日子一直懸心著,直到前兩天太后被救醒她才鬆了一口氣。
武鸞兒幾個也全部看向了黃全祿。
黃全祿恭敬地說道:“奴才剛才去叩拜太后的時候,太后精神勁不錯。”
李佳氏唱了句佛號,其木格面上也鬆快下來。
一行再無多話,然後趕去了景仁宮。
景仁宮正忙著,顯然是準備遷宮到養心殿去。
原本是遷至慈寧宮,但是武安寧要垂簾聽政,所以準備去養心殿,這樣方便重重奏摺遞上來。
她們到的時候,武安寧還是身著素服,但是卻沒有旗頭也沒穿宮裝,身著家常的漢服,讓武鸞兒幾個都不由的一驚。
四人行禮。
“免了,別多禮。”
武安寧略帶笑容,聲音和煦,看起來心情很不錯。
“都坐。”
“你們也來得正好,本宮也原打算這幾日請你們過來一聚。”
李佳氏琢磨一下話語,說道:“娘娘,可是有何吩咐?”
武安寧看向武鸞兒去,說道:“也沒什麼大事,就是這些日子事情太多了,也沒有時間安你們的心。”
李佳氏聽這麼一說有些惶恐,說道:“娘娘不必費心,武家總是候在娘娘身後,只有娘娘好了,才有武家的好。”
武安寧也沒別的意思,見李佳氏似乎有些誤會她在敲打她們,也懶得解釋。
“其木格。”武安寧喚其木格道。
其木格連忙應聲。
“過幾日,我想讓元懌去山西,你看是想跟著過去,還是留在京里?”
其木格沒怎麼考慮就道:“奴婢……希望和相公一塊去。”雖然李佳氏在她面前從來不擺婆婆譜,內宅日子好過得很,不過她還是不願離開相公去。
雖然山西那邊日子肯定比京里差。
武安寧點點頭,說道:“過些日子,可能就要打仗了,所以我想讓元懌過去攢些軍功。”
屋裡人都是一驚。
武安寧不再繼續說了,漠西蒙古看著新主即位,還是很年輕的阿哥,又有攝政王和太后攝政,他們只會認為是最好反叛之時。山西那邊離蒙古近,往這齣兵也方便後備供應。
當初武柱國就曾在山西做道台,在戰爭中糧糙上立了大功,然後進了漢軍旗。
這地方,有不少武家故舊,也方便元懌打開局面。
“以後,有什麼事可以直接和本宮說,本宮會考慮的,攝政王……那邊……”武安寧遲疑了一下,隨後說道:“也別他起爭執。”
這胤禪登基了,朝堂上可想而知,大家都會去瞧武柱國和胤礽。
四人都明白,就是讓武柱國不要和攝政王起衝突。
“對了,玉瑩可是見過曹顒了?”
李佳氏一怔,娘娘都是太后,武家也成了一等的外戚,正黃旗人,娘娘還要將玉瑩嫁給曹家包衣奴才?
“娘娘,現在……身份上是不是……”
武安寧看了武玉瑩一眼,武玉瑩捏緊帕子,聽到李佳氏這麼一說才微微鬆了一口氣。
武玉瑩的生長環境比武鸞兒和武安寧好的太多了,她出生時,有個二姐在宮裡做了主位娘娘,娘娘得寵,不得寵了也是宮裡唯一的貴妃,諸多手帕交,就是公侯府格格也高看她一眼,畢竟公侯格格進宮了,也得聽二姐的安排。
所以,武玉瑩在諸多閨秀中很是受人歡迎。
她的同胞姐姐,還不是武家親女,憑著貴妃繼姐的身份都能做宗室將軍福晉,武玉瑩的心氣無疑會更高。先帝未病之前,額娘帶她去曹家相看,武玉瑩心裡就憋著氣,回到家裡鬧了一場,憑什麼她就得嫁一個包衣奴才。
所幸額娘疼她,日後也不再帶著她去曹家了,她還擔心著宮裡的貴妃姐姐下旨,沒想到等到的是侄子立為太子,她們一家抬到正黃旗的消息。那時候,她就很激動,也終於完全放心下來。
新帝登基暢通無阻。
登基大典過後,第一道詔書,是冊封生母武皇貴妃為聖母皇太后,尊號崇安,緊接著是給孝惠太后加封太皇太后。
然後對武家也晉了一等公。
同母胞姐和碩睿康公主晉為固倫睿康公主。
十六貝子胤祿進為和親王,十七阿哥胤禮為順親王,剩下幾個剛到上學的兄弟都為貝子。
另加封理親王胤礽為輔政王。
七日聖母皇太后清醒,新帝表示自己年幼,又下旨尊理親王為攝政王。
遭到諸多臣子勸諫,然新帝心意已定,諸臣子苦勸無果,他們下朝上朝,看新上任的攝政王仿佛是莫大jian逆一般。
日日彈劾,更是將摺子遞到了聖母皇太后手中,就是希望聖母皇太后能夠勸一勸皇上。
攝政王胤礽見狀,當即就提出,聖母皇太后垂簾聽政,以便監查攝政王議政,避免皇權旁落。
此言,新帝當朝應允,諸臣互相對看,聖母皇太后監察攝政王,似乎在皇上鐵心的情況下,未嘗不是限制攝政王的好辦法。
至此,聖母皇太后垂簾聽政竟然是出乎意料的順利。
楚貝子府。
胤禪登基,鎮國將軍榮保的爵位就被提到貝子的爵位上。
武鸞兒聽榮保回來說今日朝事,聖母皇太后垂簾聽政?
比之當初胤禪被立太子,胤禪順利登基,胤礽殺了諸皇子還要來得瞠目。
“也是奇怪,皇上雖然小,可也十五(虛歲)了,先帝這年紀也親政了,為何皇上要立攝政王,還請出太后垂簾聽政!”
武鸞兒問道:“朝臣都同意了?”
榮保嘆道:“怎麼能不同意,這是唯一限制攝政王的辦法。”
“更何況,攝政王的人還有隆科多、年羹堯、馬齊幾個皇上的人也第一時間附議,可見這是皇上的態度。”
武鸞兒想了想,不由問道:“你說,太后會參政嗎?還是就是做個樣子?”
榮保看著武鸞兒,說道:“這……鸞兒你覺得呢?你和太后是姐妹,是不是了解一二,你覺得太后的性子可是會參政?”
武鸞兒一時話塞,她也說不上來。
到今日,武鸞兒覺得自己越來越看不明白她那便宜妹妹了。
“我進宮去探探風聲,不管太后是否參政,你也不能聽攝政王的。”武鸞兒低聲說道。
榮保連忙說道:“這你放心,我們家哪來的地位,可全是靠著太后和皇上。”
武鸞兒點點頭,進宮之前,她還是回武家一趟。
自從康熙駕崩,她們還都沒私下見到過太后。以後該怎麼做,這次希望能見著問清楚。
第161章
宮裡的太妃有年長的皇子的幾乎都死了,特別是惠妃和宜妃,就結伴過來景仁宮用匕首刺殺武安寧,只是還沒靠近武安寧就被壓了回去。
良妃和榮妃自盡,留下的摺子是請罪摺子,但是請求太后和皇上,皇孫無辜,希望不要牽連。
武安寧准了。
宜妃和惠妃被攝政王以謀害太后的罪名丟進了宗人府,想來也是個死字。
這樣算來,宮裡沒有太妃了。
“宮裡沒有太妃也不是一回事,除了宣太嬪、和太嬪晉位太妃,有公主的兆佳貴人和袁貴人也晉太妃。”
“太妃都安排去壽康宮。”
何其恭應下來。
武安寧在處理遷宮和後宮宮務。
正和何其恭囑咐著,這時候外面傳來黃全祿的聲音。
“太后,武福晉、承恩公夫人、少夫人和玉瑩格格求見。”內務府的黃全祿第一時間就將這求見銘牌遞了上來。
現在差不多到了局面可以定下的時候,聽到這傳話,也是有足夠時間去見武家人了,以後武家和林家也是她最好的鐵桿。
“讓她們進來。”
黃全祿如同得了賞賜一般,興沖沖地出去接人。
現在武福晉和武家、玉瑩格格可都是貴人中的貴人。
他也無數次慶幸,當初他看準了還是寧嬪的太后,現在可是壓對寶了,想來,只要他沒什麼大錯,內務府總管的位置也有可能會落到他手上。
武鸞兒、李佳氏、其木格和武玉瑩明顯感覺她們入宮以後,受到的敬重更多,以前她們進宮,路上遇見的宮人雖然停下來候在在一邊,但是也沒像現在一樣跪下來無聲施禮。
“太后……身子可好?”其木格忍不住先問道。她在太后身邊長大,除了丈夫,武家最關心太后的就是她了。武柱國、李佳氏和武鸞兒、武玉瑩也關心,但是絕對沒有其木格和武元懌來得真心,他們的關心不可避免多了些其他什麼。
新帝雖然是外孫,但是有太后在可比沒太好要來得有區別。
其木格前些日子就聽到,諸皇子和宗人府諸王逼太后服了毒。這些日子一直懸心著,直到前兩天太后被救醒她才鬆了一口氣。
武鸞兒幾個也全部看向了黃全祿。
黃全祿恭敬地說道:“奴才剛才去叩拜太后的時候,太后精神勁不錯。”
李佳氏唱了句佛號,其木格面上也鬆快下來。
一行再無多話,然後趕去了景仁宮。
景仁宮正忙著,顯然是準備遷宮到養心殿去。
原本是遷至慈寧宮,但是武安寧要垂簾聽政,所以準備去養心殿,這樣方便重重奏摺遞上來。
她們到的時候,武安寧還是身著素服,但是卻沒有旗頭也沒穿宮裝,身著家常的漢服,讓武鸞兒幾個都不由的一驚。
四人行禮。
“免了,別多禮。”
武安寧略帶笑容,聲音和煦,看起來心情很不錯。
“都坐。”
“你們也來得正好,本宮也原打算這幾日請你們過來一聚。”
李佳氏琢磨一下話語,說道:“娘娘,可是有何吩咐?”
武安寧看向武鸞兒去,說道:“也沒什麼大事,就是這些日子事情太多了,也沒有時間安你們的心。”
李佳氏聽這麼一說有些惶恐,說道:“娘娘不必費心,武家總是候在娘娘身後,只有娘娘好了,才有武家的好。”
武安寧也沒別的意思,見李佳氏似乎有些誤會她在敲打她們,也懶得解釋。
“其木格。”武安寧喚其木格道。
其木格連忙應聲。
“過幾日,我想讓元懌去山西,你看是想跟著過去,還是留在京里?”
其木格沒怎麼考慮就道:“奴婢……希望和相公一塊去。”雖然李佳氏在她面前從來不擺婆婆譜,內宅日子好過得很,不過她還是不願離開相公去。
雖然山西那邊日子肯定比京里差。
武安寧點點頭,說道:“過些日子,可能就要打仗了,所以我想讓元懌過去攢些軍功。”
屋裡人都是一驚。
武安寧不再繼續說了,漠西蒙古看著新主即位,還是很年輕的阿哥,又有攝政王和太后攝政,他們只會認為是最好反叛之時。山西那邊離蒙古近,往這齣兵也方便後備供應。
當初武柱國就曾在山西做道台,在戰爭中糧糙上立了大功,然後進了漢軍旗。
這地方,有不少武家故舊,也方便元懌打開局面。
“以後,有什麼事可以直接和本宮說,本宮會考慮的,攝政王……那邊……”武安寧遲疑了一下,隨後說道:“也別他起爭執。”
這胤禪登基了,朝堂上可想而知,大家都會去瞧武柱國和胤礽。
四人都明白,就是讓武柱國不要和攝政王起衝突。
“對了,玉瑩可是見過曹顒了?”
李佳氏一怔,娘娘都是太后,武家也成了一等的外戚,正黃旗人,娘娘還要將玉瑩嫁給曹家包衣奴才?
“娘娘,現在……身份上是不是……”
武安寧看了武玉瑩一眼,武玉瑩捏緊帕子,聽到李佳氏這麼一說才微微鬆了一口氣。
武玉瑩的生長環境比武鸞兒和武安寧好的太多了,她出生時,有個二姐在宮裡做了主位娘娘,娘娘得寵,不得寵了也是宮裡唯一的貴妃,諸多手帕交,就是公侯府格格也高看她一眼,畢竟公侯格格進宮了,也得聽二姐的安排。
所以,武玉瑩在諸多閨秀中很是受人歡迎。
她的同胞姐姐,還不是武家親女,憑著貴妃繼姐的身份都能做宗室將軍福晉,武玉瑩的心氣無疑會更高。先帝未病之前,額娘帶她去曹家相看,武玉瑩心裡就憋著氣,回到家裡鬧了一場,憑什麼她就得嫁一個包衣奴才。
所幸額娘疼她,日後也不再帶著她去曹家了,她還擔心著宮裡的貴妃姐姐下旨,沒想到等到的是侄子立為太子,她們一家抬到正黃旗的消息。那時候,她就很激動,也終於完全放心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