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命了。
萊茵河戰役結束了。我們共傷亡17,961人。
截止4月21日,敵我傷亡情況如下:
第3集團軍敵軍
陣亡………21,098人打死………138,700人
受傷………97,163人打傷………369,700人
失蹤………16,393人俘虜………545,800人
共計134,654人共計1,054,200人
非戰鬥傷亡106,440人
353
總計241,094人
敵我物資損失:
輕型坦克298輛中型坦克1,492輛
中型坦克934輛豹式或虎式坦克857輛
火炮174門火炮3,324門
355
第八章
渡過多瑙河,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
1945年4月22日—5月9日
4月22日標誌著戰爭到了尾聲。巴頓將軍於1942年
11月8日率領他的部隊在非洲登陸,而他的第3集團軍
又於1945年5月9日結束了在歐洲的主要作戰。
三年來,他指揮著美軍對敵人進行著成功的作戰。
他從未下達過進行防禦的命令。他的理論是進攻、進攻、
再進攻。即使在拿不準的情況下,也要進攻。他從不給
敵人以任何機會來組織進攻,從而大大地縮短了戰爭的
進程。
戰爭的結束和上級強行規定的停止前進線,使第3
集團軍在5月9日停了下來。他們比美國歷史上任何一
個集團軍前進了更遠的距離,抓獲更多的俘虜,橫渡了
更多的河流,解放了友好國家更多的土地及占領了敵人
更多的領土。
戰爭臨近結束時,第3集團軍把進攻方向轉向了東
南,掃清了巴伐利亞,清除了所謂“多面壁壘”的幽靈,
356
進入了捷克斯洛伐克,越過了阿爾卑斯山,在林茨河以
東的奧地利與蘇軍會師。
在北面,英軍和美軍部隊同蘇軍在易北河和柏林會
師。美國第7集團軍和法軍第1集團軍肅清了他們作戰
區域的阿爾卑斯山地段,在義大利同美國第5集團軍會
師。
在太平洋,英軍拿下了仰光,正全力建立入侵日本
本土的基地。
空軍和海軍在各條戰線上猛烈地打擊敵人。
P·D·哈金斯
最後的包圍圈
到4月22日,我已經清楚地感到戰爭就要結束了,
但有人仍堅持認為,在南面的所謂“多面壁壘”里還集
結著大量的德軍部隊。
我們把司令部從赫爾斯菲爾德移到埃爾蘭根。戈德
曼和我冒著大雨和泥濘驅車前往,翻越一座海拔4,000
英尺的山峰時遇到了一場小雪。由於我們只有單行的橋
梁。因此從斑貝爾到埃爾蘭根的交通真是非常擁擠,除
了我和馬多克斯將軍之外,沒有哪個軍官能夠走過去,
把交通秩序維持好。
埃爾蘭根是一座大學城,建於16—17世紀胡格諾
派教徒暴亂時期。我驚奇地發現它的復折式屋頂還是那
357
個時期的,根據某些情況,我判斷它應始於1870年。
第11裝甲師、第71和第65師打得不錯。我同布雷
德利作好安排,讓第70師留在法蘭克福附近執行守備任
務,並補充兵員,增強實力。由於我們的傷亡很小,這
些兵員沒有使用。結果這個師有一段時間的實力幾乎達
到一個半師。
23日,我驅車到第12軍和第20軍的司令部。在從
埃爾蘭根到第12軍司令部拜羅依特的高速公路上開車
真是舒服,如同從拜羅依特到斑堡的行車一樣,儘管從
軍事觀點來看,後者拐彎太大,行走不便。
我回到司令部,帕奇將軍打來電話向我要求用第14
裝甲師換第20裝甲師。第14裝甲師還在慕尼黑附近作
戰,那裡是第3軍作戰區域;而第20裝甲師在維爾茨堡
附近,可以很方便地調入第7集團軍的作戰地域。我立
刻同意了。
24日,我應邀前往米利金的第13裝甲師對全體官兵
發表講話。
23日凌晨4時,第3騎兵團在累根斯堡附近到達多
瑙河。在范佛里特的英明指揮下,第3軍開始加快行動。
有趣的是,在范佛里特將軍到來之前,第14裝甲師打了
很長時間都沒有打贏。對方是德軍第17裝甲擲彈師。現
在卻突然把他們趕出戰線。
4月25日是十分有趣的一天。我們聽說,前一天下
358
午同第26師接觸並聲稱願投降的5,000名德軍原來是
站在德軍一邊同俄國人作戰的白俄。於是問題就來了,
他們究竟是算戰俘,還是算友鄰部隊呢?最後,我們還是
決定他們為戰俘。他們過去是戰俘,現在仍是戰俘。依
我看,他們是進退兩難。要是俄國人抓到他們,他們無
疑會被殲滅。
第19戰術空軍司令部報告說,有大量的部隊正沿多
瑙河兩岸向上游運動,是哪國部隊不清楚,只看見有裝
萊茵河戰役結束了。我們共傷亡17,961人。
截止4月21日,敵我傷亡情況如下:
第3集團軍敵軍
陣亡………21,098人打死………138,700人
受傷………97,163人打傷………369,700人
失蹤………16,393人俘虜………545,800人
共計134,654人共計1,054,200人
非戰鬥傷亡106,440人
353
總計241,094人
敵我物資損失:
輕型坦克298輛中型坦克1,492輛
中型坦克934輛豹式或虎式坦克857輛
火炮174門火炮3,324門
355
第八章
渡過多瑙河,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
1945年4月22日—5月9日
4月22日標誌著戰爭到了尾聲。巴頓將軍於1942年
11月8日率領他的部隊在非洲登陸,而他的第3集團軍
又於1945年5月9日結束了在歐洲的主要作戰。
三年來,他指揮著美軍對敵人進行著成功的作戰。
他從未下達過進行防禦的命令。他的理論是進攻、進攻、
再進攻。即使在拿不準的情況下,也要進攻。他從不給
敵人以任何機會來組織進攻,從而大大地縮短了戰爭的
進程。
戰爭的結束和上級強行規定的停止前進線,使第3
集團軍在5月9日停了下來。他們比美國歷史上任何一
個集團軍前進了更遠的距離,抓獲更多的俘虜,橫渡了
更多的河流,解放了友好國家更多的土地及占領了敵人
更多的領土。
戰爭臨近結束時,第3集團軍把進攻方向轉向了東
南,掃清了巴伐利亞,清除了所謂“多面壁壘”的幽靈,
356
進入了捷克斯洛伐克,越過了阿爾卑斯山,在林茨河以
東的奧地利與蘇軍會師。
在北面,英軍和美軍部隊同蘇軍在易北河和柏林會
師。美國第7集團軍和法軍第1集團軍肅清了他們作戰
區域的阿爾卑斯山地段,在義大利同美國第5集團軍會
師。
在太平洋,英軍拿下了仰光,正全力建立入侵日本
本土的基地。
空軍和海軍在各條戰線上猛烈地打擊敵人。
P·D·哈金斯
最後的包圍圈
到4月22日,我已經清楚地感到戰爭就要結束了,
但有人仍堅持認為,在南面的所謂“多面壁壘”里還集
結著大量的德軍部隊。
我們把司令部從赫爾斯菲爾德移到埃爾蘭根。戈德
曼和我冒著大雨和泥濘驅車前往,翻越一座海拔4,000
英尺的山峰時遇到了一場小雪。由於我們只有單行的橋
梁。因此從斑貝爾到埃爾蘭根的交通真是非常擁擠,除
了我和馬多克斯將軍之外,沒有哪個軍官能夠走過去,
把交通秩序維持好。
埃爾蘭根是一座大學城,建於16—17世紀胡格諾
派教徒暴亂時期。我驚奇地發現它的復折式屋頂還是那
357
個時期的,根據某些情況,我判斷它應始於1870年。
第11裝甲師、第71和第65師打得不錯。我同布雷
德利作好安排,讓第70師留在法蘭克福附近執行守備任
務,並補充兵員,增強實力。由於我們的傷亡很小,這
些兵員沒有使用。結果這個師有一段時間的實力幾乎達
到一個半師。
23日,我驅車到第12軍和第20軍的司令部。在從
埃爾蘭根到第12軍司令部拜羅依特的高速公路上開車
真是舒服,如同從拜羅依特到斑堡的行車一樣,儘管從
軍事觀點來看,後者拐彎太大,行走不便。
我回到司令部,帕奇將軍打來電話向我要求用第14
裝甲師換第20裝甲師。第14裝甲師還在慕尼黑附近作
戰,那裡是第3軍作戰區域;而第20裝甲師在維爾茨堡
附近,可以很方便地調入第7集團軍的作戰地域。我立
刻同意了。
24日,我應邀前往米利金的第13裝甲師對全體官兵
發表講話。
23日凌晨4時,第3騎兵團在累根斯堡附近到達多
瑙河。在范佛里特的英明指揮下,第3軍開始加快行動。
有趣的是,在范佛里特將軍到來之前,第14裝甲師打了
很長時間都沒有打贏。對方是德軍第17裝甲擲彈師。現
在卻突然把他們趕出戰線。
4月25日是十分有趣的一天。我們聽說,前一天下
358
午同第26師接觸並聲稱願投降的5,000名德軍原來是
站在德軍一邊同俄國人作戰的白俄。於是問題就來了,
他們究竟是算戰俘,還是算友鄰部隊呢?最後,我們還是
決定他們為戰俘。他們過去是戰俘,現在仍是戰俘。依
我看,他們是進退兩難。要是俄國人抓到他們,他們無
疑會被殲滅。
第19戰術空軍司令部報告說,有大量的部隊正沿多
瑙河兩岸向上游運動,是哪國部隊不清楚,只看見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