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佐爾格、尾崎秀實事件的爆發,使當時日本法西斯統治集團內部驚恐萬狀,一片混亂,第三屆近衛內閣因此倒台。以東條英機為代表的日本法西斯軍閥乘機抓權專政。兩個月後,日本悍然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佐案”發生後,日本警察機關逮捕並絞死了佐爾格和尾崎秀實。同時瘋狂捕人,把魔爪伸向四方、繼續在東京、偽滿、華北、上海、南京等地,逮捕了許多日本進步人士和反法西斯戰士。其中就有日籍中共黨員中西功和西里龍夫等日本革命志士。

  一、風雲際會中的兩位國際主義戰士

  日本革命志士西里龍夫,熊本縣人,1926年中學畢業後,來到上海,進入日本帝國主義為培養“中國通”而設立的“東亞同文書院”讀書。在學期間,正是中國革命從北伐戰爭到蘇維埃運動的起伏發展時期。他耳聞目睹了上海工人三次起義,“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南昌起義,秋收暴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等中國革命重大歷史事件;看到了以工農為主力的無產階級革命勢力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封建買辦反革命勢力的大搏鬥。在這樣轟轟烈烈的中國大革命薰陶和啟發下,他逐漸樹立起革命的人生觀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並在“書院”中和進步同學組織學生團體,參加學生運動。1930 年畢業後,他就任日文《上海日報》記者。往後,他在新聞業務活動中,經內山書店主人內山完造的介紹,認識了魯迅;又經《大坂朝日新聞》駐滬記者尾崎秀實的介紹,認識了胡也頻、沈端先(夏衍)、許幸之等中國左翼作家,曾為“左聯”成立大會提供了秘密的安全會場。

  當時,我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家前輩王學文,從日本留學回來,在中共江蘇省委工作,領導社會科學家聯盟的籌組活動。他精通日語,開展了對“同文書院”青年學生的啟蒙教育,培養出一批日本革命青年,其中除西里龍夫外,還有日本革命志士中西功等。

  中西功,日本三重縣人,1929 年中學畢業後,來上海“東亞同文書院”上學。一開始他就受到進步同學的影響,參加校內外學生運動和革命鬥爭。1939 年他又參加由王學文指導、以西里龍夫等前期同學為發起人而組織起來的“中國問題研究會”。不久,他們進一步成立了秘密的革命組織“日支鬥爭同盟”。同年底,“鬥爭同盟”成員向前來“同文書院”參觀的日本海軍士官生隊散發反戰傳單被發現,中西功等遭到逮捕(西里龍夫因母病返鄉倖免)。獲釋後。中西功受停學一年的處分。但他並不氣餒,繼續在校內外與革命同學一起參加各種革命鬥爭。1931 年1 月,他被吸收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員,後任“同文書院”團支部組織委員。1932 年“一·二八”事變,日海軍陸戰隊強迫“同文書院”學生參加侵滬戰爭。這時,團支部決定,一方面搜集戰事情報,另一方面發動同學開展“不參加戰鬥,要求回國,撤出侵滬戰爭”的運動。這項反戰鬥爭成功,二三月間,“同文書院”全體學生乘船回國。在船上,中西功遇到並認識了同船返日的尾崎秀實。

  西里龍夫和中西功返回日本期間,繼續從事革命活動。西里龍夫並參加了“日本共產主義青年同盟”。中西功同尾崎秀實的關係密切,曾為尾崎代寫論文和聯絡革命同志。其間,西里龍夫和中西功都因為在東京“無產階級研究所”積極活動而先後被捕過。

  1933 年春,西里龍夫來上海謀職,就任日本“新聞聯合通訊社”(同盟社前身)上海總局記者。翌年,他設法找到了王學文,提出繼續參加中國革命運動的要求。經過實際鬥爭的考驗,西里龍夫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開始在日僑和駐滬日軍中進行反法西斯、反戰工作和搜集形勢分析的資料。1937 年,“七七”、“八·一三”事變相繼爆發。翌年,日軍“中支派遣軍司令部”在南京成立,西里龍夫設法取得了奏任級囑託(顧問)的資格,去南京就任偽“中華聯合通訊社”指導官兼同盟社南京支社首席記者。

  中西功於1934 年經尾崎秀實介紹到大連“滿鐵”②總社調查部任職,從事中國問題、偽滿經濟和華北農村的調查研究;同時秘密進行聯絡“滿洲”、華北、包頭、北平、天津、上海等地的原“同文書院”革命同學的工作,曾兩次來滬同西里龍夫密談。他認為當前日本侵華的策劃重心已移至上海,因此要設法調來上海同西里龍夫一道參加中共的革命工作,並以此就教於革命前輩王學文。l938 年5 月,中西功的願望實現,從“滿鐵”大連總社調到“滿鐵上海事務所”。一到上海,中西功即通過西里龍夫要求恢復和中共的關係。

  此時的中西功,在日本理論界已負有盛名,所以來上海後,就被日軍“中支派遣軍司令部”借調到軍特務部工作。這個特務部是日本占領軍重要的特務機構,用以籌組和指導漢奸政權,如偽上海市大道政府,偽中華維新政府,以及正擬籌建的汪偽“國民政府”等,是當時日本占領當局對我進行種種陰謀策劃的指揮機關。

  二、潛入敵心臟,密報頻頻傳

  西里龍夫入黨後,積極進行革命工作。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前,他曾以日本記者身份去國民黨南京活動。其間,他向組織上提供過頗有價值的材料。例如:日蔣秘密勾搭,蔣黨暗鬥內幕,蔣政權與地方軍閥之間的傾軋,以及當時日本侵華的具體策劃等。“八·一三”事變後,隨著日軍在華戰場的迅速擴大,西里龍夫及時向組織上提供了許多重要材料。其中有:關於攻滬日軍的兵力,指揮,攻擊方向,後援部隊,作戰部署;關於華中占領區日軍分布和意圖;關於徐州作戰,武漢作戰,廣州作戰,南昌作戰的指揮、番號、兵力部署,作戰計劃。這裡也有中西功的貢獻。此外,“同文書院”同學、革命志士白井行幸還送來了日軍武漢作戰軍用地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