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唯一可以告慰她的,只有組織上為她舉行了個隆重的追悼會,並且想方設法找了幾位當年曾經與她共同戰鬥過的戰友,並一一發了訃告。遠在武漢的、曾經和她同銬一付銬子的鄭百千也專程趕到了上海。在追悼會上,弔唁的親友擠滿了大廳,遺像四周擺滿了花圈,有許多是老單位、老領導、老戰友送的。鄭百千和倪之驥、汪敬遠特訂了一隻大花圈,簽上了因故不能前來弔唁的張明達、邱麟祥等人的名字,放置在最前排。他們親切地慰問了她唯一在場的女兒和一個小兒子,並幫助她(他)們接待來弔唁的人們。
在哀樂聲中,鄭百千凝視著神情自若的遺像,腦際里出現的卻是在囚車上他親眼看到過一眼的“神秘女史”的形象,耳邊同時迴響起她那堅定的聲音:“堅強一些,不能讓他們笑話我們!”一串滾燙的淚珠,便忍不住奪眶而出..他心裡默默念道:
“生活,你能不能對我們公正些呢?”
“..!!”
張敏因為一句話而被打成“極右”,卻是因潘楊案件李得森被捕而連鎖引起的。不妨可以認為,這一群“諜報團”成員,因潘楊案件受牽累、遭不白之冤,是毫無道理的。予謂不信,請看“史無前例”中的事實。
這些參與上海情報科地下工作的每個成員,在“文化大革命”中,都被誣為叛徒、特務,都沒逃出這場“大革命”的災難。夠不上叛徒,便是“老反革命”。
“叛徒”,在中國共產黨內,是第一位的敵人。這頂帽子,重逾千鈞,可以把一個堅強的、內外紅透的共產黨員壓垮、壓碎、壓成齏粉。
於是,他們一個個,或被監押牢房,或被押解勞改農場、工廠。至此,大概可以允許我們冷靜地問一聲:“為什麼對他們如此不公正?..”
禍國殃民的“四人幫”被清除後,“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1978 年12 月,黨中央召開了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本著黨一貫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對全國的冤假錯案進行了徹底的平反。
然而上海情報科這群“反革命”卻不是那麼容易翻案的,因為他們曾屬潘公麾下,在“潘楊”案件發生後,曾被上面定了性、判了罪的,服刑十來年了;沒有被判刑的,則被勞改、內控使用等等,而他們確實是無辜的。
就拿那個當年日本特務眼裡的“小把戲”,現在共產黨的“老把式”、“造反派”眼裡的“老反革命”張明達來說,當年,他提著腦袋往來於寧滬線上,不知有多少重要情報曾經通過他的手,迅速無誤地轉手程和生飛向延安。上海情報科遭到破壞後,他兩次到蘇北根據地。日本投降後,他隨軍北上,到了東北。參加西滿根據地的開闢和內蒙自治區的創立。之後又參加東北大區經濟建設和計劃經濟工作,支援全國解放。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抗美援朝期間,他擔任東北一個大兵站負責人,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繼之,他又為創立我國空軍所需的地面支援,領導東北各省修建幾十個軍用飛機場。大區撤銷,調至中央參加計劃經濟的開創和全國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具體工作。
他在革命實踐經歷中,包括在“文革”中,因為在上海情報科工作期間當時領導人的決策,而被蒙受風雨霜雪時,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心:“真理是永存的,誣陷不實之詞是站不住的,事實是最權威的證人。他竟奇蹟般地經受過了那場“大革命”的“鍛鍊”。
他平反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上海,會同錢志行和倪之驥等同志為程和生樹烈士碑,使其光榮事跡得以公諸於世。碑上銘文中之一段云:
..
不,你沒有死,你將永遠活著。
因為,你有——
一雙星星一般燦爛的眼睛;
一腔永遠奔騰不息的熱血;
一顆比鐵硬比鋼強的滾燙的心!
..
他作的第二件事,便是為當年南京上海兩地的蒙冤受屈的情報老戰士昭雪平反。凡是他熟悉的、了解內情的,莫不為之四處奔走,熱心爭取,向有關部門積極反映,或出具證明。被打成叛徒遣返山東聊城看倉庫的李得森平反了,陳一峰、汪敬遠也相繼平反了,邱麟祥、鄭百千、劉廣胄,還有..也都一一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有誰知道,這裡面飽含著多少難言的苦辛!
這是積澱了四十多年的戰鬥情誼的結晶,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共同財富,孰能不倍加珍惜!?
張明達已是耄耋之年,他的一生無愧於黨,無愧於同志,無愧於江東父老,贈之以“仁者壽”三字,受之當無愧!
中西功逝世十年之後的1983 年春3 月,中西方子遵從丈夫的遺願,以中日友好人士的身份,專程到了上海。
關於中西功的革命事跡,特別他在上海情報科工作期間,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重大貢獻,上海有關部門的人們都熟知。因此,大家發自內心、盡其所能,熱情地接待了她。
當年,她住在留青小築的時候,剛和中西功結婚一年多,是位嫻靜的少婦。穿起和服,風姿楚楚。現在,她已年過花甲,兩鬢染霜,額頭、眼角、嘴邊都布滿皺紋。看來,身體虛弱。從坐椅上站起身前,必先按著扶手,緩慢地轉身。
在哀樂聲中,鄭百千凝視著神情自若的遺像,腦際里出現的卻是在囚車上他親眼看到過一眼的“神秘女史”的形象,耳邊同時迴響起她那堅定的聲音:“堅強一些,不能讓他們笑話我們!”一串滾燙的淚珠,便忍不住奪眶而出..他心裡默默念道:
“生活,你能不能對我們公正些呢?”
“..!!”
張敏因為一句話而被打成“極右”,卻是因潘楊案件李得森被捕而連鎖引起的。不妨可以認為,這一群“諜報團”成員,因潘楊案件受牽累、遭不白之冤,是毫無道理的。予謂不信,請看“史無前例”中的事實。
這些參與上海情報科地下工作的每個成員,在“文化大革命”中,都被誣為叛徒、特務,都沒逃出這場“大革命”的災難。夠不上叛徒,便是“老反革命”。
“叛徒”,在中國共產黨內,是第一位的敵人。這頂帽子,重逾千鈞,可以把一個堅強的、內外紅透的共產黨員壓垮、壓碎、壓成齏粉。
於是,他們一個個,或被監押牢房,或被押解勞改農場、工廠。至此,大概可以允許我們冷靜地問一聲:“為什麼對他們如此不公正?..”
禍國殃民的“四人幫”被清除後,“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1978 年12 月,黨中央召開了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本著黨一貫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對全國的冤假錯案進行了徹底的平反。
然而上海情報科這群“反革命”卻不是那麼容易翻案的,因為他們曾屬潘公麾下,在“潘楊”案件發生後,曾被上面定了性、判了罪的,服刑十來年了;沒有被判刑的,則被勞改、內控使用等等,而他們確實是無辜的。
就拿那個當年日本特務眼裡的“小把戲”,現在共產黨的“老把式”、“造反派”眼裡的“老反革命”張明達來說,當年,他提著腦袋往來於寧滬線上,不知有多少重要情報曾經通過他的手,迅速無誤地轉手程和生飛向延安。上海情報科遭到破壞後,他兩次到蘇北根據地。日本投降後,他隨軍北上,到了東北。參加西滿根據地的開闢和內蒙自治區的創立。之後又參加東北大區經濟建設和計劃經濟工作,支援全國解放。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抗美援朝期間,他擔任東北一個大兵站負責人,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繼之,他又為創立我國空軍所需的地面支援,領導東北各省修建幾十個軍用飛機場。大區撤銷,調至中央參加計劃經濟的開創和全國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具體工作。
他在革命實踐經歷中,包括在“文革”中,因為在上海情報科工作期間當時領導人的決策,而被蒙受風雨霜雪時,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心:“真理是永存的,誣陷不實之詞是站不住的,事實是最權威的證人。他竟奇蹟般地經受過了那場“大革命”的“鍛鍊”。
他平反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上海,會同錢志行和倪之驥等同志為程和生樹烈士碑,使其光榮事跡得以公諸於世。碑上銘文中之一段云:
..
不,你沒有死,你將永遠活著。
因為,你有——
一雙星星一般燦爛的眼睛;
一腔永遠奔騰不息的熱血;
一顆比鐵硬比鋼強的滾燙的心!
..
他作的第二件事,便是為當年南京上海兩地的蒙冤受屈的情報老戰士昭雪平反。凡是他熟悉的、了解內情的,莫不為之四處奔走,熱心爭取,向有關部門積極反映,或出具證明。被打成叛徒遣返山東聊城看倉庫的李得森平反了,陳一峰、汪敬遠也相繼平反了,邱麟祥、鄭百千、劉廣胄,還有..也都一一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有誰知道,這裡面飽含著多少難言的苦辛!
這是積澱了四十多年的戰鬥情誼的結晶,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共同財富,孰能不倍加珍惜!?
張明達已是耄耋之年,他的一生無愧於黨,無愧於同志,無愧於江東父老,贈之以“仁者壽”三字,受之當無愧!
中西功逝世十年之後的1983 年春3 月,中西方子遵從丈夫的遺願,以中日友好人士的身份,專程到了上海。
關於中西功的革命事跡,特別他在上海情報科工作期間,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重大貢獻,上海有關部門的人們都熟知。因此,大家發自內心、盡其所能,熱情地接待了她。
當年,她住在留青小築的時候,剛和中西功結婚一年多,是位嫻靜的少婦。穿起和服,風姿楚楚。現在,她已年過花甲,兩鬢染霜,額頭、眼角、嘴邊都布滿皺紋。看來,身體虛弱。從坐椅上站起身前,必先按著扶手,緩慢地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