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汪敬遠估計,經他這一罵,高橋完全會暴跳起來,於是,等待著。
高橋竟沒有發作,只是默默地思索。
..
汪敬遠、李得森、陳一峰在上海下船後,被直接送到南京汪偽“中央軍人監獄”去了。
在這個“中共諜報團案”中撞進網又跳出去了的張明達,眼淚泡著心,又回到了他熟悉的上海。他找到劉廣胄,詳細說明和分析了蘇北根據地不收留他的原因。請劉廣胄再想辦法幫助他找到黨的關係。劉廣胄也知道,他離開黨在上海一天也呆不住。半個月後,把他領到法租界薩坡賽路一幢三層樓的人家去。這裡住著一位70 多歲的老中醫,名叫李復石,是一位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多年來,這裡一直是地下黨組織進行隱蔽鬥爭的重要聯絡點。劉廣胄向李老詳細介紹了張明達,老人答應,“盡力幫助,且待機會”。這以後,張明達一兩個星期便到李家去探一次信。半年後,李復石老人告訴他:“你的機會到了。”經李老的“親戚”寫了封信,他帶著,第二次到了蘇北根據地,見到了新四軍某師主要負責人,暫時被安排在鹽阜地委工作,不久調到師司令部工作。
這次“親娘”總算接收了他,因為他經過了李老半年多的實地考查。從此他重披戰袍,又走上抗日征途;在沙場上而不是在魔窟里,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面對面的拼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從1943 年春季開始戰略反攻。這之後,英美報刊記者們,在宣傳報導戰爭發展形勢方面,起了正面作用。德國、日本己無防守戰略可言,他們的敗退是混亂的。蘇聯紅軍的炮兵部隊使用了“喀秋莎”,英美記者們親昵地稱她是“史達林的手風琴”。說“德國士兵聽到她的演奏聲,便神經失常,混亂地向自己的友鄰部隊開衝鋒鎗掃射。”
史達林拉著他的“手風琴”,一直走到柏林。
史達林走向柏林的一路上,鋪滿了德國法西斯軍旗和德軍的屍體。這景象,由近代化的電訊工具無線電台廣播,一幅幅地送到了東條英機和日本內閣成員們的案桌上和重臣們的官邸里。太平洋戰場上,滾滾濃煙里,皇軍連續地“玉碎”,海空軍艦飛機,難得靠近去營救,更無參戰力量可投入。只好讓他們“碎”下去,“碎”到最後為止。這些消息日漸壓迫著在中國戰場上的百萬“大日本皇軍”,在他們周圍,不是重慶方面的國軍,便是延安方面的共軍。尤其華北,那些封鎖溝,原是為對付共軍而挖的,現在實地一看,竟變成共軍包圍他們的陣地了,好像特意為共軍挖下的,找不出一條可撤退到海邊的通道。“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焦慮不安。重慶方251 面,倒還好辦些,因為畢竟有著某些關係在暗中聯繫著。而且,那個反共的大目標,雙方已有過默契和行動,將來也必然是一致的。但是,延安方面卻毫不容情,反攻性戰鬥,天夭打,夜夜打,野外打,圍城打,眼見得其意圖是逼皇軍投降。蔣介石先生遠在四川,怎麼辦?
岡村寧次決定和中共周旋一番,下令在占領區的監獄中尋找中共的“高級要員”,作為他的特派使者,邀請中共代表,舉行秘密談判,以施“緩兵之計”。於是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裡,找到了“老中醫”李得森,先把他釋放出獄,要他去新四軍軍部請求派代表來南京談判關於日軍投降問題。放他外出的條件是以汪敬遠、陳一峰兩人的腦袋作擔保。李得森認為是件好事,設法輾轉找到了新四軍,請來了軍部代表。談判中,中共代表提出立即釋放汪敬遠、陳一峰以及其他政治犯。於是汗敬遠、陳一峰出獄了。
汪敬遠出獄當天便坐火車回上海去看媽媽。
媽媽明顯老了,頭上有了絲絲白髮,身板倒還硬朗。一見之下,驚叫一聲“大橋”!眼淚便奪眶而出。汪敬遠在床邊默默坐下,一聲不響。媽媽又看了他一陣,轉身到廚房去燒水。
“媽媽,你別忙了,我到澡堂去洗。”
媽媽又轉回,也不看他,低聲說:“也要理理頭髮。”
“家裡還有我的衣裳嗎?”
“有的。”媽媽又轉身去翻箱櫃。一邊問:“在家住嗎?”
“不。”
媽媽又抹眼淚,她知道,她的兒子是個中國男子,不應就此在家住下,該為救中國效力,她叮嚀兒子:
“以後別再粗心大意的。”
史達林到了柏林後,回過頭來,拉著他的“手風琴”往東方的滿洲走。“大日本皇軍”也聽不得她的聲音,惶惶繳械。美國在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白光一閃,響起晴天霹靂,殺傷力超過過去的任何炸彈,日本人在遽然間死亡前,不知何命其名,叫它“光彈”。君臨日本的天皇裕仁,只得頒布詔書,向盟軍投降。1945 年9 月3 日,麥克阿瑟在東京灣烏蘇里號軍艦上,享盡了歷史上的榮譽。世人若不健忘的話,這位麥克阿瑟將軍,在太平洋戰爭初起時,曾是從菲律賓逃回美國的敗兵之將,現在成了赫赫功臣!
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愛好和平的人們歡呼反法西斯勝利。“中共諜報團”被捕的黨員們,先後走出監獄,又開始了他們各自新的鬥爭生活。
高橋竟沒有發作,只是默默地思索。
..
汪敬遠、李得森、陳一峰在上海下船後,被直接送到南京汪偽“中央軍人監獄”去了。
在這個“中共諜報團案”中撞進網又跳出去了的張明達,眼淚泡著心,又回到了他熟悉的上海。他找到劉廣胄,詳細說明和分析了蘇北根據地不收留他的原因。請劉廣胄再想辦法幫助他找到黨的關係。劉廣胄也知道,他離開黨在上海一天也呆不住。半個月後,把他領到法租界薩坡賽路一幢三層樓的人家去。這裡住著一位70 多歲的老中醫,名叫李復石,是一位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多年來,這裡一直是地下黨組織進行隱蔽鬥爭的重要聯絡點。劉廣胄向李老詳細介紹了張明達,老人答應,“盡力幫助,且待機會”。這以後,張明達一兩個星期便到李家去探一次信。半年後,李復石老人告訴他:“你的機會到了。”經李老的“親戚”寫了封信,他帶著,第二次到了蘇北根據地,見到了新四軍某師主要負責人,暫時被安排在鹽阜地委工作,不久調到師司令部工作。
這次“親娘”總算接收了他,因為他經過了李老半年多的實地考查。從此他重披戰袍,又走上抗日征途;在沙場上而不是在魔窟里,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面對面的拼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從1943 年春季開始戰略反攻。這之後,英美報刊記者們,在宣傳報導戰爭發展形勢方面,起了正面作用。德國、日本己無防守戰略可言,他們的敗退是混亂的。蘇聯紅軍的炮兵部隊使用了“喀秋莎”,英美記者們親昵地稱她是“史達林的手風琴”。說“德國士兵聽到她的演奏聲,便神經失常,混亂地向自己的友鄰部隊開衝鋒鎗掃射。”
史達林拉著他的“手風琴”,一直走到柏林。
史達林走向柏林的一路上,鋪滿了德國法西斯軍旗和德軍的屍體。這景象,由近代化的電訊工具無線電台廣播,一幅幅地送到了東條英機和日本內閣成員們的案桌上和重臣們的官邸里。太平洋戰場上,滾滾濃煙里,皇軍連續地“玉碎”,海空軍艦飛機,難得靠近去營救,更無參戰力量可投入。只好讓他們“碎”下去,“碎”到最後為止。這些消息日漸壓迫著在中國戰場上的百萬“大日本皇軍”,在他們周圍,不是重慶方面的國軍,便是延安方面的共軍。尤其華北,那些封鎖溝,原是為對付共軍而挖的,現在實地一看,竟變成共軍包圍他們的陣地了,好像特意為共軍挖下的,找不出一條可撤退到海邊的通道。“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焦慮不安。重慶方251 面,倒還好辦些,因為畢竟有著某些關係在暗中聯繫著。而且,那個反共的大目標,雙方已有過默契和行動,將來也必然是一致的。但是,延安方面卻毫不容情,反攻性戰鬥,天夭打,夜夜打,野外打,圍城打,眼見得其意圖是逼皇軍投降。蔣介石先生遠在四川,怎麼辦?
岡村寧次決定和中共周旋一番,下令在占領區的監獄中尋找中共的“高級要員”,作為他的特派使者,邀請中共代表,舉行秘密談判,以施“緩兵之計”。於是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裡,找到了“老中醫”李得森,先把他釋放出獄,要他去新四軍軍部請求派代表來南京談判關於日軍投降問題。放他外出的條件是以汪敬遠、陳一峰兩人的腦袋作擔保。李得森認為是件好事,設法輾轉找到了新四軍,請來了軍部代表。談判中,中共代表提出立即釋放汪敬遠、陳一峰以及其他政治犯。於是汗敬遠、陳一峰出獄了。
汪敬遠出獄當天便坐火車回上海去看媽媽。
媽媽明顯老了,頭上有了絲絲白髮,身板倒還硬朗。一見之下,驚叫一聲“大橋”!眼淚便奪眶而出。汪敬遠在床邊默默坐下,一聲不響。媽媽又看了他一陣,轉身到廚房去燒水。
“媽媽,你別忙了,我到澡堂去洗。”
媽媽又轉回,也不看他,低聲說:“也要理理頭髮。”
“家裡還有我的衣裳嗎?”
“有的。”媽媽又轉身去翻箱櫃。一邊問:“在家住嗎?”
“不。”
媽媽又抹眼淚,她知道,她的兒子是個中國男子,不應就此在家住下,該為救中國效力,她叮嚀兒子:
“以後別再粗心大意的。”
史達林到了柏林後,回過頭來,拉著他的“手風琴”往東方的滿洲走。“大日本皇軍”也聽不得她的聲音,惶惶繳械。美國在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白光一閃,響起晴天霹靂,殺傷力超過過去的任何炸彈,日本人在遽然間死亡前,不知何命其名,叫它“光彈”。君臨日本的天皇裕仁,只得頒布詔書,向盟軍投降。1945 年9 月3 日,麥克阿瑟在東京灣烏蘇里號軍艦上,享盡了歷史上的榮譽。世人若不健忘的話,這位麥克阿瑟將軍,在太平洋戰爭初起時,曾是從菲律賓逃回美國的敗兵之將,現在成了赫赫功臣!
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愛好和平的人們歡呼反法西斯勝利。“中共諜報團”被捕的黨員們,先後走出監獄,又開始了他們各自新的鬥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