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證明
×××小姐:
×××系×年級×××學生,因×日夜間××時至××時有聽課任務,希望變更與您約會的時間。
特此證明
教授 高橋敷(簽字)
×年×月×日
良好的性教育
學生們在戀愛時所遇到的種種煩惱和痛苦,都能毫不隱瞞地對我們傾訴,所以,我們教研室就會經常收到學生們帶著苦惱情緒的信件。諸如"我真不知道他對我的印象如何?""看來,她好像有點討厭我"等等,在老師和學生們當中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一次,我利用去西班牙旅行的機會,在首都馬德里郊區的一所實驗學校旁聽了一節以女中學生為對象的"愛情"專題講課,真的令我感動不已。
這是一場由初中二年級一班十二名女學生參加的集體討論課,主講人是一位帶著夾鼻眼鏡的老年女教師。在她的啟發下,對《再見吧,武器》、《紅與黑》等小說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進行了尖銳的批評。
"我認為,即使擁有再多的金錢也未必就有幸福。我不要鑽石之類的東西。"
"是啊,我欣賞能夠為了我不惜與家庭決裂,跟我一起私奔的男孩。"
"我不贊成你們的說法,這也太過分了。我心目中的愛人,應該是時時為我著想,決不做那些讓我為難的事情的男孩。他應該是一個既富有熱情又不缺乏理智的優秀的人。"
"呀,那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上帝不可能造就出十全十美的人。只要彼此真心相愛,遇事好好商量,總歸會找到解決辦法的。"
少女們過於有條不紊的觀點闡述令我驚嘆不已。可以看出,她們對愛情問題的探討,已經從對小說人物發表看法轉變成了對現實生活問題的密切關注。她們把班上某個同學生活中遇到的苦惱拿到課堂上來,大家集體討論,尋求對策,最後達到使人人都能從中受益的目的。
第44節:第十四節 沒有人性的性愛(4)
最後,老師懷著誠摯的祝願與期待,對討論會作了一個小結,她說道:
"我們班有十二個人,我們看看誰能得到最為理想的愛情。你們當中不管是誰,只要有了心上人,一定要首先帶來給老師看看。記住,無論過多少年,老師都會愉快地等待著這個消息。我祝願你們把純潔的心靈、曼妙的身體獻給你生命中唯一的愛人。願你們每日每時精心培育這份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這裡所進行的性教育,是對美好而神聖感情的闡述,是一種紮實有效的正面引導。
長期以來,在日本人眼裡,外國人都是性淫亂、性變態。以上事實告訴我們,情況恰恰相反。那些道貌岸然的日本人,正是地地道道的性變態者。他們那種不健康的、抑鬱的性心理和猥褻的性行為,正是來源於他們"性污穢"的觀念。
"性慾是罪魁禍首,萬萬不可去想它。"
"一定要謹慎地對待異性之間的交往。"
"言情小說是禍害,千萬不可多讀。"
在日本,所謂的性教育,也就是"性逃避"、"性禁止"的代名詞。
撒尿的淘氣男孩
那是我回國之後,剛剛在大阪住下的時候,有位很熟識的小學校長跟我談起了他的想法,說是要在學校的噴泉池裡樹一尊"撒尿頑童"雕塑,並且問我是不是有點難以被人們接受?我非常感興趣地向他介紹了國外的情況以及我自己的想法。
我對他說:巴黎也好,北歐也好,"性"是作為一種神聖的東西而受到人們推崇的。在那些外國人的眼裡,裸體畫像和裸體塑像是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即使在南美各國的學校里,也一定會在走廊或者校園裡陳列畢業生們所喜愛的、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或名畫,大多數是男女裸體作品,其中也不乏男女擁抱的內容 。外國的孩子們從小就懂得尊重肉體、性和愛,並把它們作為一種藝術來理解--他們就是在這種不帶任何偏見的教育環境中長大的。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在日本,要是做過激的改革也許不切合實際,但在校園裡樹尊"撒尿頑童"的雕塑也未嘗不可,也好讓日本人慢慢地適應啊!
校長聽了我的介紹很高興。同時也為日本的孩子們不能像外國的孩子們那樣寬鬆幸福地成長,始終處於把"性"看成是污穢之物的環境裡,而深深地嘆息不已。
在日本,街道上、公園裡根本就找不到一尊裸體雕塑。不僅如此,只要提起"裸體",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脫衣舞場的宣傳畫或黃色電影的畫面;一說到"性",首先想到的是被強暴的少女,以及被侮辱的女性。日本人如此猥瑣地看待"性",真的十分可憐。我真誠地祝願:希望誕生於此的 "撒尿頑童" ,能夠作為這所學校的象徵,永遠地保留下去。
第45節:第十四節 沒有人性的性愛(5)
但是,我接到了校長先生的邀請,說是雕塑完成了,請我過去看看。大約過了一周的時間吧,我突然造訪學校,本來是想給校長一個驚喜,可是,令我大吃一驚的是,噴水池裡的那個"撒尿頑童"不見了。校長無奈地解釋道:雕塑落成後,馬上就遭到了教育委員會的嚴厲申斥,不得不拆毀了。"簡直是蠻不講理!" 校長補充說道。據說,這件事激怒了教育委員會,他們認為:"在校園裡樹立這樣的雕塑,是對孩子們猥褻情緒的引誘,有鼓勵學生們隨地撒尿的嫌疑。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校長,想出這樣的主意簡直是豈有此理!"
×××小姐:
×××系×年級×××學生,因×日夜間××時至××時有聽課任務,希望變更與您約會的時間。
特此證明
教授 高橋敷(簽字)
×年×月×日
良好的性教育
學生們在戀愛時所遇到的種種煩惱和痛苦,都能毫不隱瞞地對我們傾訴,所以,我們教研室就會經常收到學生們帶著苦惱情緒的信件。諸如"我真不知道他對我的印象如何?""看來,她好像有點討厭我"等等,在老師和學生們當中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一次,我利用去西班牙旅行的機會,在首都馬德里郊區的一所實驗學校旁聽了一節以女中學生為對象的"愛情"專題講課,真的令我感動不已。
這是一場由初中二年級一班十二名女學生參加的集體討論課,主講人是一位帶著夾鼻眼鏡的老年女教師。在她的啟發下,對《再見吧,武器》、《紅與黑》等小說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進行了尖銳的批評。
"我認為,即使擁有再多的金錢也未必就有幸福。我不要鑽石之類的東西。"
"是啊,我欣賞能夠為了我不惜與家庭決裂,跟我一起私奔的男孩。"
"我不贊成你們的說法,這也太過分了。我心目中的愛人,應該是時時為我著想,決不做那些讓我為難的事情的男孩。他應該是一個既富有熱情又不缺乏理智的優秀的人。"
"呀,那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上帝不可能造就出十全十美的人。只要彼此真心相愛,遇事好好商量,總歸會找到解決辦法的。"
少女們過於有條不紊的觀點闡述令我驚嘆不已。可以看出,她們對愛情問題的探討,已經從對小說人物發表看法轉變成了對現實生活問題的密切關注。她們把班上某個同學生活中遇到的苦惱拿到課堂上來,大家集體討論,尋求對策,最後達到使人人都能從中受益的目的。
第44節:第十四節 沒有人性的性愛(4)
最後,老師懷著誠摯的祝願與期待,對討論會作了一個小結,她說道:
"我們班有十二個人,我們看看誰能得到最為理想的愛情。你們當中不管是誰,只要有了心上人,一定要首先帶來給老師看看。記住,無論過多少年,老師都會愉快地等待著這個消息。我祝願你們把純潔的心靈、曼妙的身體獻給你生命中唯一的愛人。願你們每日每時精心培育這份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這裡所進行的性教育,是對美好而神聖感情的闡述,是一種紮實有效的正面引導。
長期以來,在日本人眼裡,外國人都是性淫亂、性變態。以上事實告訴我們,情況恰恰相反。那些道貌岸然的日本人,正是地地道道的性變態者。他們那種不健康的、抑鬱的性心理和猥褻的性行為,正是來源於他們"性污穢"的觀念。
"性慾是罪魁禍首,萬萬不可去想它。"
"一定要謹慎地對待異性之間的交往。"
"言情小說是禍害,千萬不可多讀。"
在日本,所謂的性教育,也就是"性逃避"、"性禁止"的代名詞。
撒尿的淘氣男孩
那是我回國之後,剛剛在大阪住下的時候,有位很熟識的小學校長跟我談起了他的想法,說是要在學校的噴泉池裡樹一尊"撒尿頑童"雕塑,並且問我是不是有點難以被人們接受?我非常感興趣地向他介紹了國外的情況以及我自己的想法。
我對他說:巴黎也好,北歐也好,"性"是作為一種神聖的東西而受到人們推崇的。在那些外國人的眼裡,裸體畫像和裸體塑像是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即使在南美各國的學校里,也一定會在走廊或者校園裡陳列畢業生們所喜愛的、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或名畫,大多數是男女裸體作品,其中也不乏男女擁抱的內容 。外國的孩子們從小就懂得尊重肉體、性和愛,並把它們作為一種藝術來理解--他們就是在這種不帶任何偏見的教育環境中長大的。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在日本,要是做過激的改革也許不切合實際,但在校園裡樹尊"撒尿頑童"的雕塑也未嘗不可,也好讓日本人慢慢地適應啊!
校長聽了我的介紹很高興。同時也為日本的孩子們不能像外國的孩子們那樣寬鬆幸福地成長,始終處於把"性"看成是污穢之物的環境裡,而深深地嘆息不已。
在日本,街道上、公園裡根本就找不到一尊裸體雕塑。不僅如此,只要提起"裸體",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脫衣舞場的宣傳畫或黃色電影的畫面;一說到"性",首先想到的是被強暴的少女,以及被侮辱的女性。日本人如此猥瑣地看待"性",真的十分可憐。我真誠地祝願:希望誕生於此的 "撒尿頑童" ,能夠作為這所學校的象徵,永遠地保留下去。
第45節:第十四節 沒有人性的性愛(5)
但是,我接到了校長先生的邀請,說是雕塑完成了,請我過去看看。大約過了一周的時間吧,我突然造訪學校,本來是想給校長一個驚喜,可是,令我大吃一驚的是,噴水池裡的那個"撒尿頑童"不見了。校長無奈地解釋道:雕塑落成後,馬上就遭到了教育委員會的嚴厲申斥,不得不拆毀了。"簡直是蠻不講理!" 校長補充說道。據說,這件事激怒了教育委員會,他們認為:"在校園裡樹立這樣的雕塑,是對孩子們猥褻情緒的引誘,有鼓勵學生們隨地撒尿的嫌疑。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校長,想出這樣的主意簡直是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