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今浦島的虛實
4月中旬,H先生等三人乘坐的輪船平安抵達了橫濱港。第二天,他們與前來迎接的人們一起參拜了皇宮。三位老人坐在落英如雪的櫻花樹下,回憶起這麼多年的艱苦歷程,真是淚如泉湧啊!第三天,他們各自登上了返回故鄉的火車。
回到家鄉後,H先生在親戚、朋友、地方報社記者們的簇擁下,來到家鄉的縣政府。首先向縣知事、縣議長、地區議員等贈送了南美洲的土特產--每人一張鱷魚皮。之後,他又來到會議室,將本縣的海外移民情況一一作了介紹。當晚,應邀參加了特意為他舉行的、令參加者大吃一驚的豪華宴會,回到家鄉的第一天,一直熱鬧到深夜方才結束。
次日,地方報紙以《功成名就--今浦島》為題,以三個段落的篇幅刊登了老人的生平事跡,很快他就美名遠揚。哪怕是站在曾經養育過他的明治村莊的車站月台上,到處都能看到一張張崇拜之至和戀戀不捨的面孔。當天夜裡,老人舉行了答謝宴會,參加的有村子裡的實力人士、自家的親屬、朋友、鄰居等二百餘人。宴會非常排場,光是一條大的加級魚就價值數千日元,盒裝食品也是幾千日元一盒的。宴會通宵達旦,人們歡聲笑語,一遍遍地為老人祝福。
第二天早晨,參觀村小學,登上觀禮台;然後,參加憶苦座談會;最後,向村小學捐款一百萬日元,作為學校各個教室添置電視機的資金,接受校長遞交的感謝信。
實際上,關於H先生今天參觀村小學這件事,對於他來說的確是傾注了過多的感慨。事情是這樣的:早在十年前,也就是他七十五歲的那年,H先生就曾經有過回鄉探親的計劃。可是,他接到了弟弟的來信,得知同村有位也是移民秘魯的M先生前些日子回鄉探親了,給村小學捐贈了五十萬日元。聽到這個消息後,H先生含淚放棄了回國的年頭。因為,在他的原計劃里,本打算只給小學捐贈十萬日元。H先生痛恨M先生!但是,從此,並不服老的H先生拿出了年輕人的勇氣,開始更加發奮地掙錢。H先生拿出了"殺手鐧",同時給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村裡的神社(日本供奉神靈的廟宇)和村公所作了捐贈。並且,還在村里冷清、昏暗的道路兩旁安裝了明亮的日光燈。這樣一來,村里人就都在談論他和十年前回鄉的M先生,輿論一邊倒地盛讚他的義舉。H先生終於贏了!這場村上"成功人士"爭奪戰,其激烈程度不亞於日本歷史上的著名戰役--川中島決戰。
第37節:第十節 死去的名譽與活著的亡靈(4)
H先生在自己出生的村莊上住了三個月。在此期間,他給寄居的弟弟家蓋了新房,安裝了新的柵欄。最後還包租了一輛觀光巴士,帶上酒菜,領著相關人員遊覽縣界境內的風景名勝,以此作為答謝告別宴會。
臨行前,眾多得到他恩惠的人們一直把他歡送到車站,依依惜別,祝願他健康長壽。村長也手持感謝信跑了過來,中學生們也滿懷敬仰之情,請他簽名留念。
飛機從羽田機場起飛了。座位上,H先生帶著完成了人生使命的踏實感和虛脫感,茫然地眺望著窗外。在晚霞的夕照里,他久久地凝視著這片今後永遠也不可能再見到的祖國的土地……
究竟是為什麼回日本的?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又是為了什麼?儘管今天在阿根廷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並不了解日本,儘管還有再次迎接貧窮生活挑戰的心理準備……
這就是一部日本人所敬仰的成功者的傳記。
回不了祖國的人
那麼,難以實現回國願望的人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那些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完全沒有經濟能力,姑且不論。另外一部分人在經濟上有些寬裕,但沒有能力像前面那些回國探親的同胞那樣隨意鋪張。這些人由於顧及面子什麼的,也就斷絕了回國的念頭。這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是件心情鬱悶的事情。
為了排遣思鄉的苦悶,他們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利用當地的材料加工醋魚飯糰,做糯米糰子,玩賞日本式的庭院,用廢舊汽油桶改做日本式的澡盆等等。而對於老人們來說,最大樂趣恐怕就是去聖保羅旅遊了。
"還是得活下去啊,有時我感覺到自己好像已經回到了村子裡。"
在他們生活的各個側面,都能夠體味到他們對不能回國探親所表現出來的無可奈何。這些老人緩慢地蠕動著他們那飽經風霜的顴骨,啜吸著一百克魯賽羅①一碗的蔥絲清湯麵,有時也喝一些加了粘糕的、特別甜的小豆湯……這些情形,已經成為聖保羅日本移民街上的一道風景了。
然而,在幾十萬橫渡太平洋的日本移民中,我們談論衣錦還鄉的人,或者是日常生活還算寬裕的人,充其量不過是反映了日本移民生活的一半。
在南美洲,有些日本移民或因為顧及名譽含羞而死,或為了躲避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同胞而忍受孤獨……如此這般斷送自己毫無價值的生命者,又何止幾千!
------------------------
①克魯賽羅:巴西的貨幣單位。
秘魯的松川事件
A先生今年已經七十歲了,他儀表堂堂,還能幹些輕活,很難想像他是位七十高齡的老人。從十年前開始,他就在利馬一個西班牙富豪家的別墅里當清潔工,並且在他家倉庫旁邊找了間一坪(大約為3.3平方米--譯者注)大小的房間住了下來。
4月中旬,H先生等三人乘坐的輪船平安抵達了橫濱港。第二天,他們與前來迎接的人們一起參拜了皇宮。三位老人坐在落英如雪的櫻花樹下,回憶起這麼多年的艱苦歷程,真是淚如泉湧啊!第三天,他們各自登上了返回故鄉的火車。
回到家鄉後,H先生在親戚、朋友、地方報社記者們的簇擁下,來到家鄉的縣政府。首先向縣知事、縣議長、地區議員等贈送了南美洲的土特產--每人一張鱷魚皮。之後,他又來到會議室,將本縣的海外移民情況一一作了介紹。當晚,應邀參加了特意為他舉行的、令參加者大吃一驚的豪華宴會,回到家鄉的第一天,一直熱鬧到深夜方才結束。
次日,地方報紙以《功成名就--今浦島》為題,以三個段落的篇幅刊登了老人的生平事跡,很快他就美名遠揚。哪怕是站在曾經養育過他的明治村莊的車站月台上,到處都能看到一張張崇拜之至和戀戀不捨的面孔。當天夜裡,老人舉行了答謝宴會,參加的有村子裡的實力人士、自家的親屬、朋友、鄰居等二百餘人。宴會非常排場,光是一條大的加級魚就價值數千日元,盒裝食品也是幾千日元一盒的。宴會通宵達旦,人們歡聲笑語,一遍遍地為老人祝福。
第二天早晨,參觀村小學,登上觀禮台;然後,參加憶苦座談會;最後,向村小學捐款一百萬日元,作為學校各個教室添置電視機的資金,接受校長遞交的感謝信。
實際上,關於H先生今天參觀村小學這件事,對於他來說的確是傾注了過多的感慨。事情是這樣的:早在十年前,也就是他七十五歲的那年,H先生就曾經有過回鄉探親的計劃。可是,他接到了弟弟的來信,得知同村有位也是移民秘魯的M先生前些日子回鄉探親了,給村小學捐贈了五十萬日元。聽到這個消息後,H先生含淚放棄了回國的年頭。因為,在他的原計劃里,本打算只給小學捐贈十萬日元。H先生痛恨M先生!但是,從此,並不服老的H先生拿出了年輕人的勇氣,開始更加發奮地掙錢。H先生拿出了"殺手鐧",同時給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村裡的神社(日本供奉神靈的廟宇)和村公所作了捐贈。並且,還在村里冷清、昏暗的道路兩旁安裝了明亮的日光燈。這樣一來,村里人就都在談論他和十年前回鄉的M先生,輿論一邊倒地盛讚他的義舉。H先生終於贏了!這場村上"成功人士"爭奪戰,其激烈程度不亞於日本歷史上的著名戰役--川中島決戰。
第37節:第十節 死去的名譽與活著的亡靈(4)
H先生在自己出生的村莊上住了三個月。在此期間,他給寄居的弟弟家蓋了新房,安裝了新的柵欄。最後還包租了一輛觀光巴士,帶上酒菜,領著相關人員遊覽縣界境內的風景名勝,以此作為答謝告別宴會。
臨行前,眾多得到他恩惠的人們一直把他歡送到車站,依依惜別,祝願他健康長壽。村長也手持感謝信跑了過來,中學生們也滿懷敬仰之情,請他簽名留念。
飛機從羽田機場起飛了。座位上,H先生帶著完成了人生使命的踏實感和虛脫感,茫然地眺望著窗外。在晚霞的夕照里,他久久地凝視著這片今後永遠也不可能再見到的祖國的土地……
究竟是為什麼回日本的?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又是為了什麼?儘管今天在阿根廷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並不了解日本,儘管還有再次迎接貧窮生活挑戰的心理準備……
這就是一部日本人所敬仰的成功者的傳記。
回不了祖國的人
那麼,難以實現回國願望的人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那些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完全沒有經濟能力,姑且不論。另外一部分人在經濟上有些寬裕,但沒有能力像前面那些回國探親的同胞那樣隨意鋪張。這些人由於顧及面子什麼的,也就斷絕了回國的念頭。這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是件心情鬱悶的事情。
為了排遣思鄉的苦悶,他們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利用當地的材料加工醋魚飯糰,做糯米糰子,玩賞日本式的庭院,用廢舊汽油桶改做日本式的澡盆等等。而對於老人們來說,最大樂趣恐怕就是去聖保羅旅遊了。
"還是得活下去啊,有時我感覺到自己好像已經回到了村子裡。"
在他們生活的各個側面,都能夠體味到他們對不能回國探親所表現出來的無可奈何。這些老人緩慢地蠕動著他們那飽經風霜的顴骨,啜吸著一百克魯賽羅①一碗的蔥絲清湯麵,有時也喝一些加了粘糕的、特別甜的小豆湯……這些情形,已經成為聖保羅日本移民街上的一道風景了。
然而,在幾十萬橫渡太平洋的日本移民中,我們談論衣錦還鄉的人,或者是日常生活還算寬裕的人,充其量不過是反映了日本移民生活的一半。
在南美洲,有些日本移民或因為顧及名譽含羞而死,或為了躲避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同胞而忍受孤獨……如此這般斷送自己毫無價值的生命者,又何止幾千!
------------------------
①克魯賽羅:巴西的貨幣單位。
秘魯的松川事件
A先生今年已經七十歲了,他儀表堂堂,還能幹些輕活,很難想像他是位七十高齡的老人。從十年前開始,他就在利馬一個西班牙富豪家的別墅里當清潔工,並且在他家倉庫旁邊找了間一坪(大約為3.3平方米--譯者注)大小的房間住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