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真所謂"禍福成雙"。正當我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利馬私立大學的工學系主任找到我,邀請我在合同期滿後去他的大學執教,月薪為七千索爾。但是,考慮到研究設施、研究課題等因素,我暫時還不便離開這裡。

  在婉拒了"三顧茅廬"的系主任後,我便帶著他所開的條件拜訪了校長。校長認真地看完了文件,打電話叫來了事務長,當著我的面,撕毀了那份三千五百索爾、期限為三年的合同書。然後,校長微笑著握住了我的手。

  第二天,我便在一份月薪八千索爾、期限為三年的合同文本上簽了字。

  多餘的操心

  新合同三年期滿後,我決定告別心心相印的學生,離開秘魯。

  第33節:第七節 日本人"大甩賣"(5)

  我的繼任是日本的某某先生。此時,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不要讓六年前的羞辱再次在日本人的身上重演。

  因此,我特地向校方提出了強硬的要求,日本的博士某某先生的薪水決不能低於碩士斯他林格先生的七千索爾。可是,校方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

  "對那些還沒有講課的人,開始就許以高薪顯然是不妥當的。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就只好從別的國家聘任了。"

  最後確定的月薪是六千索爾。我懷著極大的誠意,給日本的某某先生寫了封信,將我擔心的情況一一作了說明:

  一、合同上的薪金數額是最終值,是代理談判的結果,請接受。

  二、請不要急於發電報過來,要沉住氣。過一個月之後再回復,一定給對方以深思熟慮的感覺,並且是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對方的條件。

  三、為了維護日本的尊嚴,請不要全盤接受條件,可提出一二個附加條件。

  雖然作出了上述安排,可是我非常急切地盼望著某某先生寄來的合同。

  某某先生與某某先生的大學還是嚴格按照我的要求,在整整一個月後才寄來合同文本。

  我一眼就看到了寄自日本的信函,立即趕往校長辦公室。

  "我們大學,以及某某君本人提出一個附加事項,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接受貴校提出的條件。"

  我在心裡大聲地叫好。看!到底是日本人啊,是絕不會滿足那區區六千索爾的月薪的。我挺起胸膛,用眼角的餘光掃視著校長。

  哎,是怎麼回事?當我的視線落在附加條件的第二行時,我立刻感覺到自己面色蒼白、表情僵硬。大概是極度羞辱的原因,我甚至都懷疑自己是否已經處於昏迷狀態。最後是如何搪塞校長,是從哪條路逃回去的,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

  "附加條件:

  我們同意六千索爾的月薪條件。但是,決定派某某和某某某二人前往貴校工作,希望分別付給兩人各一半。也就是說,秘魯方面可以多一個人做事而不需要增加預算。日本方面以及兩位希望被派遣者殷切地期望貴方同意我們提出的條件。"

  第三章 殘酷與忍從的歷史

  第34節:第十節 死去的名譽與活著的亡靈(1)

  第三章 殘酷與忍從的歷史

  第十節 死去的名譽與活著的亡靈

  六十五年後的回國

  1966年3月的一天,一艘開往日本的大阪商船就要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口了。候船大廳里,一批日本移民正在千叮嚀萬囑咐,送別三名回國探親的同胞。那位泣不成聲、與大家一一握手惜別的H老人已經是八十五歲高齡。他是在二十歲那年的春天,懷著豪情壯志,漂洋過海來到秘魯的。屈指算來,他已經六十五年沒有回過日本了。

  他在二十二歲那年逃離了開墾的農田,貓在一個露天市場連吃帶住地幹了幾年,攢下了一點路費。二十七歲時來到了巴西的聖保羅,先是在咖啡園裡幹活,三十六歲終於在村子上開了一家小雜貨店。到了四十三歲,與一位日本移民的後代成了婚。就是在二戰的艱難歲月里,他們夫婦拉扯大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後來,他來到阿根廷,開始經營一家商店的時候已經是四十六歲了。日本的中部地區--譯者注)的一個小漁村,當年自己懷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宏大誓願遠赴海外,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個世紀。如今,終於可以踏上夢寐以求的祖國的土地了。

  "聽說村里已經通了汽車,郵遞員也都穿著西裝投遞郵件。說起來也是的,不過,到底是真是假還叫我有點難以相信呢!"

  總之,H老人所說的"戰後",與一般的概念不同,他老人家指的是中日甲午戰爭。

  粗茶淡飯

  衣錦還鄉!這是日本人所追求的最美好、最崇高的人生價值。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可以忍辱負重地活著,甚至可以忘卻人間的各種快樂。有時為了謀劃計策而弄得心身疲憊,有時為了求得完滿不惜丟棄自己的人格。要是取得了成功,就會找個日子,俯視著周圍的人群,含淚講述自己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這就是被日本人視之為比生命更重要的、代代相傳的美德。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

  歐洲的少男少女們聽到英雄羅賓漢的冒險故事和佐羅的英勇行為時,就會激動得心裡撲通撲通地直跳。他們從小就深受這些為了正義和自由而奮起反抗的英雄們的薰陶,深知人們之間的相互協作與團結的重要性。可是,我們日本人從小就把出身貧窮、嚮往天下權力的太閤秀吉的事跡,作為自己人生的理想而加以教化。在太閤秀吉的故事裡,他時而穿著草鞋,卑躬屈膝;時而大發雷霆,把寺院裡的佛像統統打碎……是鼓吹霸權主義的範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