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至此,日本人教授的三千五百索爾月薪的低廉價格,已經成了令人忍無可忍的民族歧視。
經過幾個月的苦惱和若干個不眠之夜的煎熬,我打算與校方交涉的氣勢猶如舉起的拳頭,卻又不知道落向哪裡。
第31節:第七節 日本人"大甩賣"(3)
"在我的一生中,對自己的薪水提出要求這是第一次。以前沒有過,以後恐怕也不會有。這次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是因為薪水的差別涉及到國家的名聲,並非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
當我把長長的開場白驚恐萬狀地說完之後,校長與事務長相視大笑起來。
"我們與高橋先生的專業知識所進行的交易,是在雙方商談一致價格的基礎上籤的字,這與日本國沒有任何關係。至於人種問題,我們更是連想都沒有想過。
自己的薪水由自己說了算,其他人是不會說三道四的。不過,既然已經簽訂了合同,就有遵守合同條款的義務。否則,就有'不誠信'的嫌疑哦!
不過,日本人的花招真的很高明。儘管強調自己的價值,要求提薪是人人都喜歡的,但像您這樣採用與別人比較資格的方法卻是罕見的。這對於我們來說,倒是一種很可怕的新戰術啊。"
我覺得,他們的每一句話都是對日本人的辛辣嘲諷。
證據文件
"合同是不能更改的呀。"好像有些於心不忍的樣子,馬利奧事務長歪著腦袋,從一個用紅筆寫著"高橋"名字的大信封里取出幾份文件,放到了我的面前。此時,復甦了的記憶像火一樣地燒紅了我的面頰,極度的苦惱使我說不出一句話。
大約是在兩年半前,在京都大學的研究室里,面對許多推薦我的恩師,我感激萬分,渾身顫抖著接過了一份合同書,只見上面寫著"月薪三千五百索爾,三年"幾個簡單的文字。大家圍看著合同書,一時間,激勵、祝福和羨慕的話語不停向我飛來。就在那一瞬間,對於一個為科學研究奉獻出自己青春的人來說,無疑是獲得的最高榮譽。
"三千五百索爾,兌換成日元是多少?真不少啊,是現在月薪的兩倍多呀!"
"趕快簽字寄回去吧,要是人家把名額派給其他國家就麻煩啦!"
喜悅的心情只持續了短暫的一瞬間,即刻就被越來越強烈的擔心所替代。我毫不遲疑地在合同上簽了字,用航空信寄了回去。
"非常高興地接受貴方的條件,現將簽字的合同文本寄上。我一定盡職盡力,不辜負貴方的厚望。"
那天晚上,為了慶賀我的成功,學校舉行了小規模的慶祝晚會。報社也來作了採訪,消息很快就傳播開了。
"萬一合同寄不到怎麼辦?"
"要是過了兩周還沒有回音的話,該怎麼辦呢?"
擔心和焦慮催促我第二天又匆匆跑了趟郵電局,給對方發了份電報,電文如下:
"很高興地接受了貴方的條件。合同已另行寄出,望回復。"
可是,翹首以待的回信卻怎麼也盼不來。無奈,只好又追發了一封國際電報。大概又過了一個月,經雙方簽字的正式合同文本終於寄了過來。秘魯大學在寄來的文件中這樣寫道:
第32節:第七節 日本人"大甩賣"(4)
"合同早已收到,謝謝您很快就在合同上簽了字。可是,正因為你的合同簽得太快而導致了一些不便。儘管我們在合同上寫了'合同一經簽訂,應立即到任'的條款,但由於宿舍還沒有準備妥當,請於三個月後前來上任。"
不言而喻,三千五百索爾只是秘魯方面試探性的報價。現在,日本人"大甩賣"的證據就放在我的面前,這使我想起了康塞普希湖上那些沒有魚餌也爭相咬鉤的大馬哈魚,滿心悽慘。
"沒辦法,請再忍耐一年吧,三年合同期滿後,再慎重簽訂以後的合同吧。"
背後傳來了事務長安慰的聲音。
無欲乎?無能乎?
在薪酬制度方面,日本實行的是"工齡津貼養老送終制",這與西方國家實行的"薪金合同制"相比,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無論是校長、所長還是企業主,他們在現有的預算範圍內,與各種各樣的人簽訂勞動合同,選拔所需的人才是他們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同時,員工也在尋找待遇更高的工作崗位。當然,一個滿足於最低薪酬的人,是不會被上司看得起的。在秘魯,那些整天熱衷於組織罷工的工會領導人,是得到法律保護不會受到任何處分的。可以說,年復一年,那些有能力獲取高薪酬的人們,總是在不停地刷新著自己收入的記錄。
聖米格爾高級等中學的物理教師洛佩斯先生的經歷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前年,他以四千索爾的月薪就職於某高級中學。在實驗室管理方面,他與校長產生了眾多的分歧意見。終於有一天,洛佩斯先生實在無法忍耐了,央求他現在任職學校的校長,達成了以二千五百索爾的月薪調到這所學校來工作的協議。之後,隨著他發表論文等出色的表現,又成了"香餑餑"。據說,來年他繼續留任,月薪將達到六千索爾左右。
言歸正傳。工作是同樣的,而薪水卻只有其他教授的一半,這並非無欲,也非清廉,而是無能的證明。隨著再次交涉的失敗,這種評價就更加難以更改了。
經過幾個月的苦惱和若干個不眠之夜的煎熬,我打算與校方交涉的氣勢猶如舉起的拳頭,卻又不知道落向哪裡。
第31節:第七節 日本人"大甩賣"(3)
"在我的一生中,對自己的薪水提出要求這是第一次。以前沒有過,以後恐怕也不會有。這次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是因為薪水的差別涉及到國家的名聲,並非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
當我把長長的開場白驚恐萬狀地說完之後,校長與事務長相視大笑起來。
"我們與高橋先生的專業知識所進行的交易,是在雙方商談一致價格的基礎上籤的字,這與日本國沒有任何關係。至於人種問題,我們更是連想都沒有想過。
自己的薪水由自己說了算,其他人是不會說三道四的。不過,既然已經簽訂了合同,就有遵守合同條款的義務。否則,就有'不誠信'的嫌疑哦!
不過,日本人的花招真的很高明。儘管強調自己的價值,要求提薪是人人都喜歡的,但像您這樣採用與別人比較資格的方法卻是罕見的。這對於我們來說,倒是一種很可怕的新戰術啊。"
我覺得,他們的每一句話都是對日本人的辛辣嘲諷。
證據文件
"合同是不能更改的呀。"好像有些於心不忍的樣子,馬利奧事務長歪著腦袋,從一個用紅筆寫著"高橋"名字的大信封里取出幾份文件,放到了我的面前。此時,復甦了的記憶像火一樣地燒紅了我的面頰,極度的苦惱使我說不出一句話。
大約是在兩年半前,在京都大學的研究室里,面對許多推薦我的恩師,我感激萬分,渾身顫抖著接過了一份合同書,只見上面寫著"月薪三千五百索爾,三年"幾個簡單的文字。大家圍看著合同書,一時間,激勵、祝福和羨慕的話語不停向我飛來。就在那一瞬間,對於一個為科學研究奉獻出自己青春的人來說,無疑是獲得的最高榮譽。
"三千五百索爾,兌換成日元是多少?真不少啊,是現在月薪的兩倍多呀!"
"趕快簽字寄回去吧,要是人家把名額派給其他國家就麻煩啦!"
喜悅的心情只持續了短暫的一瞬間,即刻就被越來越強烈的擔心所替代。我毫不遲疑地在合同上簽了字,用航空信寄了回去。
"非常高興地接受貴方的條件,現將簽字的合同文本寄上。我一定盡職盡力,不辜負貴方的厚望。"
那天晚上,為了慶賀我的成功,學校舉行了小規模的慶祝晚會。報社也來作了採訪,消息很快就傳播開了。
"萬一合同寄不到怎麼辦?"
"要是過了兩周還沒有回音的話,該怎麼辦呢?"
擔心和焦慮催促我第二天又匆匆跑了趟郵電局,給對方發了份電報,電文如下:
"很高興地接受了貴方的條件。合同已另行寄出,望回復。"
可是,翹首以待的回信卻怎麼也盼不來。無奈,只好又追發了一封國際電報。大概又過了一個月,經雙方簽字的正式合同文本終於寄了過來。秘魯大學在寄來的文件中這樣寫道:
第32節:第七節 日本人"大甩賣"(4)
"合同早已收到,謝謝您很快就在合同上簽了字。可是,正因為你的合同簽得太快而導致了一些不便。儘管我們在合同上寫了'合同一經簽訂,應立即到任'的條款,但由於宿舍還沒有準備妥當,請於三個月後前來上任。"
不言而喻,三千五百索爾只是秘魯方面試探性的報價。現在,日本人"大甩賣"的證據就放在我的面前,這使我想起了康塞普希湖上那些沒有魚餌也爭相咬鉤的大馬哈魚,滿心悽慘。
"沒辦法,請再忍耐一年吧,三年合同期滿後,再慎重簽訂以後的合同吧。"
背後傳來了事務長安慰的聲音。
無欲乎?無能乎?
在薪酬制度方面,日本實行的是"工齡津貼養老送終制",這與西方國家實行的"薪金合同制"相比,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無論是校長、所長還是企業主,他們在現有的預算範圍內,與各種各樣的人簽訂勞動合同,選拔所需的人才是他們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同時,員工也在尋找待遇更高的工作崗位。當然,一個滿足於最低薪酬的人,是不會被上司看得起的。在秘魯,那些整天熱衷於組織罷工的工會領導人,是得到法律保護不會受到任何處分的。可以說,年復一年,那些有能力獲取高薪酬的人們,總是在不停地刷新著自己收入的記錄。
聖米格爾高級等中學的物理教師洛佩斯先生的經歷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前年,他以四千索爾的月薪就職於某高級中學。在實驗室管理方面,他與校長產生了眾多的分歧意見。終於有一天,洛佩斯先生實在無法忍耐了,央求他現在任職學校的校長,達成了以二千五百索爾的月薪調到這所學校來工作的協議。之後,隨著他發表論文等出色的表現,又成了"香餑餑"。據說,來年他繼續留任,月薪將達到六千索爾左右。
言歸正傳。工作是同樣的,而薪水卻只有其他教授的一半,這並非無欲,也非清廉,而是無能的證明。隨著再次交涉的失敗,這種評價就更加難以更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