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立個什麼樣的法?我說不來,但我喜歡最近盛行的“公開性”“透明度”這個詞,公開評議,公開答辯,公開結論。

  軍校培養是軍隊幹部生長的重要途徑,但有文憑的大批下來,擠了有實戰經驗、有功勞的現有幹部戰士也不是辦法。

  生死面前的戰士心態

  ——朱國保(營長)

  我是1979年打仗前從南京軍區補來的老兵。

  1984年戰前我是五連副連長,戰鬥中調機槍二連當連長。

  戰前、戰中、戰後我都搞過幾道題,挨個找戰士談話,把他們的回答記在這本上,事後又作了個統計。

  (他拿出了一個本。)

  戰前——

  問題之一:要打仗了,你有什麼想法?

  回答:“服從命令唄。”占百分之四十七。

  “懲罰越南小霸,為國爭光!”占百分之二十一。

  “接受組織考驗,鍛鍊自己,爭取入黨!”占百分之十一。

  “死沒啥,只是怕父母受不了!”占百分之六。

  “啥想法也沒有!”占其餘部份。

  問題之二:你對組織有什麼希望?

  回答:“希望入黨,立功,給家裡寄個喜報。”占百分之八十五。

  “如果我犧牲了,希望組織派人到我家,安慰老人,最好給份立功喜報,哪怕照顧一下……”占百分之七十。

  “把X百元撫恤費交到我父母手裡……”占百分之五十一。

  “叫我弟弟來當兵,接我的槍!”占百分之五。

  “撫恤金太少了!(當時戰士500元)”占百分之三十。

  “希望國家對打仗的有點特殊政策,回去安排個工作,死了給兄弟姐妹一個名額。”占百分之十七。(有這想法沒說出的可能更多)。

  “我家窮,父母年老體弱,吃飯成問題,希望政府定一個長期優撫政策,一月十元八元也好。”占百分之八。

  問題之三:打起仗來你最怕遇到什麼事?

  “沒完成任務就倒下了!”占百分之六十一。

  “傷了沒人救。”占百分之十三。

  “怕上級胡指揮。”占百分之九。

  “我體力不行,怕沖不動上級說我怕死。”占百分之四。

  “怕回不來,死了划不來、殘了這輩子也不好過。”只有三個人直率說出——戰前我共談了九十八人。

  戰中——

  問題:你現在想什麼?

  回答:“堅決守住陣地,為烈士報仇!”占百分之六十二。

  “想家,想媽媽。”占百分之三十八。

  “太可怕了,”占百分之十一。

  “想吃一頓熱稀飯,來點饅頭花生米。”一個班八個人一致的回答。

  “想一台鑽洞機,把貓耳洞鑽深點、大點、牢靠點。”一個防炮洞裡五個人的一致回答。

  “肚子餓,身上癢,顧不上想別的了。”占百分之七。

  戰後——

  問題:“你對這一仗第一體會是什麼?想什麼?”

  回答:“我們打得英勇頑強,吃了大苦,精神是超人的……”占百分之五十七。

  “上級指揮有失誤,穿插部隊太大,路線沒選對;主攻部隊沒得到必要的休息,還沒全部到位就發起攻擊;傷員沒有得到及時搶救。”回答的全是幹部,另有五個班長。

  “通訊聯絡不暢。”幹部都對86.1指揮機不適應山嶽叢林地很有意見。

  “想立功!但上級號召讓傷員、烈士,應該!我不想了。”占百分之四十。

  “想回家種地。”八個戰士這麼說。

  “想給家裡拍個電報:我平安。又怕烈士的家裡人受不了……”五個戰士這麼回答。

  “想去醫院看傷員。”六個班長要求。

  ……

  我也不認為戰士們百分之百說的真心話,但大部分是不會對我有什麼顧忌的,我和他們還是能交心的,他們也不認為我在作什麼調查統計。

  我認為我的調查是有價值的。它說明,我們的戰士太好了,他們在準備奉獻自己最寶貴的生命時、所希望的是那麼低,那麼微薄。他們首先想的是祖國、親人、戰友,當然還有努力去爭取榮譽的高尚目標。

  我的原始記錄都在,如你認為還要詳盡些,準確些,我再給你寫信。

  這裡面包括了戰士們的呼聲,如撫恤金、立功和傷殘戰士退伍後的待遇、改善戰場救護,通訊設施等問題,希望反映上去。

  我們一等功團大院坐輪椅的人

  ——王為民(團政委)

  我們團還住著六個重傷員,都是因各種原因,無法安置的。

  一個戰士雙目失明(1984年作戰),一直住在連隊,為了照料他的生活,我們給他在當地找了個農村姑娘。結婚時就是兩張單人床並起來,團後勤送了一套堪用舊被褥。婚後,連隊的照顧只能是不收他的伙食費,團里再給他每月20元補助。女方沒工作,兩人就靠這20元補助和他的戰士津貼與傷殘費(加起來每月共40多元)維持生活。他抽菸,愛人給他揀煙鍋巴抽,別人給他煙他不接。煙鍋巴短,燒手了,愛人喊:燒手了!他說:不要緊,不要緊,很香。令人目不忍睹!成都軍區一位副秘書長來,見到這情景,頓時淚下。自己拿出一百元錢買了一部“半導體”送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