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天皇政府正在策劃的日中戰爭已迫在眉睫、日本正在?全力為此作準備①,把最靠近中國的琉球南部讓給中國,已經是?絕無可能的了。如果此地變為中國領土,在戰爭時將成為中國進?攻日本的有力依託;如果日本占有它,則可以以此為據點進攻中?國本土的南部或台灣。日本怎麼肯把它拱手相讓呢?政府可能已?經考慮到現在不急著讓出去,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即使不情願,?也會不得不承認日本獨占全琉球的既成事實。?

  ——————————————————————?

  ①天皇政府早已策劃“征韓”,並因此與中國關係惡?化。1882年朝鮮壬午事變(朝鮮士兵針對朝鮮政府及日本軍?事教官發動叛亂,並與漢城市內的反日鬥爭結合起來)之後?不久,為爭奪對朝鮮的控制權,日本開始擴張軍備,並因而?增加賦稅,準備與中國開戰。1884年11月,金平均等的開?化黨在日本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但僅3天後就?在清政府支持的朝鮮保守派的反擊下垮台了,駐漢城的日?本大使僅以身免,逃回日本。此後日中兩回出兵朝鮮,日中?戰爭的危機一觸即發。但此時日本政府尚無發動戰爭的自?信。翌年(1885年)4月,首相伊藤博文作為全權使節親自?出使天津,與李鴻章進行談判,締結了《天津條約》,約定?日中兩國同時從朝鮮撤兵,今後出兵朝鮮時應相互通告。從?此,天皇政府傾其國力,在軍事、政治、外交、財政、思想?等其他各方面著手準備對華戰爭。?

  ——————————————————————?

  1895年1月甲午戰爭時期,貴族院通過了“沖繩縣縣政改革?建議”,在提案理由的答辯及討論中,反覆強調的只是“沖繩為?東洋樞要之地”、“軍事樞要之地”,強調必須改革這個要衝的?縣政“以各海防”。由此可知,沖繩僅僅是在軍事上受到了重視?而已。①?

  ————————————————————————?

  ① 參見琉球政府編:《沖繩縣史》(四),“教育”第6?

  編第2章;《大日本帝國議會志》。?

  ————————————————————————?

  政府備戰甲午戰爭,在沖繩縣也投下了巨大的陰影。1886年?3月,井上外相在修訂日清條約的談判中斷然拒絕加進琉球問題。?

  與此同時,締造了“大日本帝國”軍隊的最高統帥、對華作戰的?狂熱支持者、當時的內務大臣山縣有朋中將帶領天皇的侍從,前?往沖繩視察。第二年(1887年)4月,長州出身的預備役陸軍少?將福原實被任命為沖繩縣知事。軍人被任命為沖繩縣知事,這尚?屬首次。當年秋天11月,首相伊藤博文率領陸軍大臣大山巌、海?軍軍令部長仁禮景范等搭乘3艘日本當時最先進的軍艦,在沖繩?作了為期6天多的視察。伊藤當時還作了一首題為“奉命巡視琉?球”的漢詩。其詩曰:“誰知軍國邊防策,辛苦經營方寸中。”?

  ①毋庸置疑,吟詠此詩的伊藤相位居內相的山縣中將視察琉球的?目的,當然是為發動對華戰爭作準備。?

  1894年7月,日本一切準備就緒,在英帝國主義的支持及唆?使下②不宣而戰。25日,海軍在豐島沖附近偷襲了清政府的艦隊;29日,陸軍在朝鮮的牙山、成歡偷襲了情政府的陸軍,發動了對?華戰爭。之後,於8月1日才正式宣戰。而當時的中國在思想上、?政治上毫無對日作戰的準備,軍備也剛剛開始現代化。?

  ——————————————————————?

  ①見比嘉春潮著:《沖繩歷史》(1959年,沖繩時代社?

  刊》。?

  ②詳見井上清著:《條約修訂》(岩波新書)。?

  ——————————————————————?

  戰爭即斷絕兩國原有的國家關係。因此在開戰的同時,交戰?國間的所有條約及擱置問題就都不存在了。新的國家關係將根據?戰後的講和條約重新建立。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日本得到了超出其幾年來一直渴求的特權,把新納通商條約及貿易章程強加給了中國。?

  在開戰的同時,琉球問題已徹底不再是兩國間的擱置問題了。?馬關講和會談中,日本方面及中國方面都沒有談及琉球問題。?因此,在講和條約中理所當然地對琉球問題也隻字末提。也就是?說.在建立日中兩國新的關係,即講和時,對於日本占有琉球的?既成事實,清政府沒提任何異議。由此形成了日本獨占的既定事?實。換言之,正是由於日本在日中甲午戰爭中的獲勝,才使清政?府喪失了對琉球的一切歷史權利、權益,確立了日本獨占琉球的?局面。

  第十一章 天皇政府覬覦釣魚群島長達9年?

  出於加緊準備侵略朝鮮及中國的目的,天皇政府開始重視琉?球。在確定了日本獨占其全島的局面之後,1885年(明治18年),?天皇政府首次發現了散布在琉球及中國本土間海面上的釣魚群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