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另外,前面提到的《沖繩》雜誌上所抄錄的《日本海軍水路?志》,後來也把以上島名寫如下述。?
1894年(明治27年)7月刊《日本水路志》第二卷,用片假?名記為“ホァピンス島(Noapin-su)”、“チャゥス島”?(Tiau-su)、 “ラレレ岩”(Ralie)。?
1908年(明治41年)10月第一次改版的《日本水路志》第二?卷,改為“魚釣島(Hoapin-su)”、“黃尾嶼(Tiau-su)”、?“赤尾嶼(Raleigh?rock)”,即釣魚島被當時的內務省統一寫?成了“魚釣島”,黃尾、赤尾仍延用中國古代的名稱,並都在其?下面加注了英文名稱,而沒有採用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等琉球名稱。?這也是此後的一貫做法。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魚釣島”是日本?官方固定統一的名稱,而其他島名,海軍和內務省也各不相同。?
1919年(大正8年)7月發行的《日本水路志》第六卷上,只?寫上了“魚釣島”、“黃尾嶼”、“赤尾嶼”,而以前註上的英?文名稱已蕩然無作。?
l?941年(昭和16年)3月發行的《台灣南西諸島水路志》,?也是寫著“魚釣島”、“黃尾嶼”、“赤尾嶼”。但不知何故,?只把赤尾嶼寫成了“赤尾嶼(セキビ)”,或許是《沖繩》雜誌?在抄錄時加上去的。?
初期的日本海軍《水路志》完全效仿英國,它不使用日本自?古就知曉的釣魚群島的名稱,中國名也好,琉球名也好,一概不?
用,而用英文名記載。甚至文章也幾乎與“薩瑪蘭”號航海日誌?
的記述相同。?
下面我儘可能地將“薩瑪蘭”號的航海日誌中的一節(第一?章第九章第318頁)直譯一下,暫稱A文。?
和平山最高點為1181英尺。島的南側從這個高度幾乎垂直地?向西北偏西方向斷裂。其它部分向東傾斜,在那個斜面上,有許?多水質優良的細流。全然沒有居住者或來訪者的痕跡。實際土地?不夠容納半打人。?
從艦上看到的這個島上部土層,顯示出了向東北深深傾斜的?岩紋,為此,水流可輕易地流到東北側的海岸。這兒水的供給不?是一時的,從許多天然水池裡有淡水魚存在,便可知道這一點。?並且,那些池子幾乎都與海相連,水草茂盛,覆蓋了水池。?
下面是1894年6月版的《日本水路志》第二卷:?
自此島南側最高處(1181英尺)向西北方,呈如刀劈之狀。?從諸天然水池有淡水魚生育,可知此島不缺淡水。且此地皆與海?相連,水面浮萍繁茂。……此島之地不足容納六七人,無人居之?跡。?
將A文和B文做一比較,甚至可以說B文《日本水路志》的記?述,就是A文“薩瑪蘭”航海日誌部分的簡潔漂亮的翻譯。?
根據以上的情況可以得知,明治維新後,日本關於釣魚群島?的科學知識,差不多部是從英國海軍的書籍或地圖裡得來的。日?本海軍將英國海軍所說的PINNACLE?ISLANDS譯成了“尖閣群島”、?“尖頭諸嶼”,“尖閣列島”的名字也是由此得來。?
《環瀛水路志》中將PINNACLE?ISLANDS用漢字寫成“尖閣群?島”,並在旁邊用日文片假名註上了英文發音。1894年的《日本?海軍水路志》第二卷中寫成了“ピンナクル諸島”,1908年的水?路志又寫成了“尖頭諸嶼”。“ピナクル”(PINNACLE)原意為?基督教教堂屋頂的小尖塔。位於釣魚島東側礁石群中心的島礁,?其形狀很像小塔尖,因此英國人給這個礁石群起名為PINNACLE??ISLANDS。日本海軍又把它譯為“尖閣群島”或“尖頭諸嶼”。?
將釣魚島、尖閣群島(尖頭諸嶼)及黃尾嶼總稱為“尖閣列?島”,是始於1900年黑岩恆的命名。黑岩恆於1898年在《地質學?雜誌》第五卷上刊登了題為“尖閣群島”的文章,並被大城昌隆?收錄在《黑岩恆先生顯彰紀念志》的“年譜”里。但我還沒有看?到這篇論文,所以不知道那個地名所包含的範圍。他在1900年的?報告“尖閣列島探險記事”中寫道:?
這裡稱為尖閣列島,它是位於我沖繩與清國福州中央的一列?小島,距八重山列島的西表島以北約90英里。從本列島去沖繩距?離為230英里,到福州的距離也略相似。至台灣島的基隆僅隔220?余英里。按帝國海軍出版的海圖(明治30年發行),本列島由釣?魚嶼、尖頭諸嶼及黃尾嶼組成,乃茫茫蒼海之一粟也。……而此?列島尚未有一總稱,在地理學上造成許多不便,故此我提出了尖?閣列島這個新名詞。?
由於《地學雜誌》的這篇論文,尖閣列島的名字才開始在地?理學界廣為流傳,而在此之前沒有這樣的稱呼。?
然而,奧原敏雄在他的論文裡引用了《環瀛水路志》並只寫?上了“尖閣群島”。他想給讀者一個印象,“尖閣群島”和黑岩?恆所說的“尖閣列島”的範圍相同。奧原敏雄十分清楚這個“尖?閣群島”就是“尖頭諸嶼”,但他卻故意含糊其辭。?
琉球政府在那篇“關於尖閣列島主權”的聲明中說:“明治?14年(1881年)發行、16年(1883年)改版的內務省地理局編纂?的《大日本府縣分割圖》中,出現了尖閣列島,但沒有附上島嶼?名稱。”但是這個《大日本府縣分割圖》的沖繩縣地圖上,沒有?“尖閣列島”,只有“尖閣群島”,並且那個“群島”就是尖頭?諸嶼。琉球政府企圖製造一個假象,讓人認為今天所謂的“尖閣?列島”的名稱在當時就已經有了,並在地圖上將此列入了沖繩縣。?這不過是琉球政府的拙劣伎倆。?
1894年(明治27年)7月刊《日本水路志》第二卷,用片假?名記為“ホァピンス島(Noapin-su)”、“チャゥス島”?(Tiau-su)、 “ラレレ岩”(Ralie)。?
1908年(明治41年)10月第一次改版的《日本水路志》第二?卷,改為“魚釣島(Hoapin-su)”、“黃尾嶼(Tiau-su)”、?“赤尾嶼(Raleigh?rock)”,即釣魚島被當時的內務省統一寫?成了“魚釣島”,黃尾、赤尾仍延用中國古代的名稱,並都在其?下面加注了英文名稱,而沒有採用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等琉球名稱。?這也是此後的一貫做法。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魚釣島”是日本?官方固定統一的名稱,而其他島名,海軍和內務省也各不相同。?
1919年(大正8年)7月發行的《日本水路志》第六卷上,只?寫上了“魚釣島”、“黃尾嶼”、“赤尾嶼”,而以前註上的英?文名稱已蕩然無作。?
l?941年(昭和16年)3月發行的《台灣南西諸島水路志》,?也是寫著“魚釣島”、“黃尾嶼”、“赤尾嶼”。但不知何故,?只把赤尾嶼寫成了“赤尾嶼(セキビ)”,或許是《沖繩》雜誌?在抄錄時加上去的。?
初期的日本海軍《水路志》完全效仿英國,它不使用日本自?古就知曉的釣魚群島的名稱,中國名也好,琉球名也好,一概不?
用,而用英文名記載。甚至文章也幾乎與“薩瑪蘭”號航海日誌?
的記述相同。?
下面我儘可能地將“薩瑪蘭”號的航海日誌中的一節(第一?章第九章第318頁)直譯一下,暫稱A文。?
和平山最高點為1181英尺。島的南側從這個高度幾乎垂直地?向西北偏西方向斷裂。其它部分向東傾斜,在那個斜面上,有許?多水質優良的細流。全然沒有居住者或來訪者的痕跡。實際土地?不夠容納半打人。?
從艦上看到的這個島上部土層,顯示出了向東北深深傾斜的?岩紋,為此,水流可輕易地流到東北側的海岸。這兒水的供給不?是一時的,從許多天然水池裡有淡水魚存在,便可知道這一點。?並且,那些池子幾乎都與海相連,水草茂盛,覆蓋了水池。?
下面是1894年6月版的《日本水路志》第二卷:?
自此島南側最高處(1181英尺)向西北方,呈如刀劈之狀。?從諸天然水池有淡水魚生育,可知此島不缺淡水。且此地皆與海?相連,水面浮萍繁茂。……此島之地不足容納六七人,無人居之?跡。?
將A文和B文做一比較,甚至可以說B文《日本水路志》的記?述,就是A文“薩瑪蘭”航海日誌部分的簡潔漂亮的翻譯。?
根據以上的情況可以得知,明治維新後,日本關於釣魚群島?的科學知識,差不多部是從英國海軍的書籍或地圖裡得來的。日?本海軍將英國海軍所說的PINNACLE?ISLANDS譯成了“尖閣群島”、?“尖頭諸嶼”,“尖閣列島”的名字也是由此得來。?
《環瀛水路志》中將PINNACLE?ISLANDS用漢字寫成“尖閣群?島”,並在旁邊用日文片假名註上了英文發音。1894年的《日本?海軍水路志》第二卷中寫成了“ピンナクル諸島”,1908年的水?路志又寫成了“尖頭諸嶼”。“ピナクル”(PINNACLE)原意為?基督教教堂屋頂的小尖塔。位於釣魚島東側礁石群中心的島礁,?其形狀很像小塔尖,因此英國人給這個礁石群起名為PINNACLE??ISLANDS。日本海軍又把它譯為“尖閣群島”或“尖頭諸嶼”。?
將釣魚島、尖閣群島(尖頭諸嶼)及黃尾嶼總稱為“尖閣列?島”,是始於1900年黑岩恆的命名。黑岩恆於1898年在《地質學?雜誌》第五卷上刊登了題為“尖閣群島”的文章,並被大城昌隆?收錄在《黑岩恆先生顯彰紀念志》的“年譜”里。但我還沒有看?到這篇論文,所以不知道那個地名所包含的範圍。他在1900年的?報告“尖閣列島探險記事”中寫道:?
這裡稱為尖閣列島,它是位於我沖繩與清國福州中央的一列?小島,距八重山列島的西表島以北約90英里。從本列島去沖繩距?離為230英里,到福州的距離也略相似。至台灣島的基隆僅隔220?余英里。按帝國海軍出版的海圖(明治30年發行),本列島由釣?魚嶼、尖頭諸嶼及黃尾嶼組成,乃茫茫蒼海之一粟也。……而此?列島尚未有一總稱,在地理學上造成許多不便,故此我提出了尖?閣列島這個新名詞。?
由於《地學雜誌》的這篇論文,尖閣列島的名字才開始在地?理學界廣為流傳,而在此之前沒有這樣的稱呼。?
然而,奧原敏雄在他的論文裡引用了《環瀛水路志》並只寫?上了“尖閣群島”。他想給讀者一個印象,“尖閣群島”和黑岩?恆所說的“尖閣列島”的範圍相同。奧原敏雄十分清楚這個“尖?閣群島”就是“尖頭諸嶼”,但他卻故意含糊其辭。?
琉球政府在那篇“關於尖閣列島主權”的聲明中說:“明治?14年(1881年)發行、16年(1883年)改版的內務省地理局編纂?的《大日本府縣分割圖》中,出現了尖閣列島,但沒有附上島嶼?名稱。”但是這個《大日本府縣分割圖》的沖繩縣地圖上,沒有?“尖閣列島”,只有“尖閣群島”,並且那個“群島”就是尖頭?諸嶼。琉球政府企圖製造一個假象,讓人認為今天所謂的“尖閣?列島”的名稱在當時就已經有了,並在地圖上將此列入了沖繩縣。?這不過是琉球政府的拙劣伎倆。?